第37節
穿越之知青時代[空間] 作者:酥肉曲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既然來了鎮上,陶湘後知後覺記起黃自如還在鎮上醫院住著,自己順道應當去看望下對方,恰巧顧同誌也要往郵局去寄家書,兩人索性暫先兵分兩路。
“簍子你幫我背著吧……”
“對了,還有要是有我的信,那你就先幫我拿著,我去醫療所看下黃知青就迴來,等下咱們還是在這條巷子碰麵……”
從加急信寄出到現在都半月了,哪怕知道碰上年關速度會慢些,但陶湘仍舊不免在心裏惦記著。
她邊絮叨,邊蹲著從背簍取出一小包紅糖和奶油硬糕。
對於此時貧困掙紮的勞動人民來說算是昂貴體麵的禮物,陶湘出手大方極了。
這是要給病情嚴重的黃自如帶去的探望禮,還好之前在供銷社有多買,不然剩下的帶迴四合院怕是要不夠用。
“好。”顧同誌低低應著,彎腰伸手輕柔地拍去陶湘頭頂積落的雪晶。
天氣冰涼刺骨,落下的大掌卻猶似帶著暖熱,連帶著周圍的空氣都春意盎然起來。
嬌小的少女蹲在地上像是隻軟團小獸,而男人的身影看上去則將其整個籠罩起來。
陶湘心裏壞主意起,仰頭趁顧同誌不備,往他嘴裏硬塞了一塊奶油糕餅:“甜不甜?”
有細碎的奶屑落在男人唇邊,看上去既邋遢又傻氣,但依舊俊朗讓人難掩驚悸心動,仿佛引誘著什麽。
陶湘都不知道自己怎麽會下意識就吻了上去,盡管隻是唇角,等恢複清醒的時候,她已然跑出了巷子。
而保持半蹲姿勢的男人半天錯愕不及。
但他旋即嘴角抿開笑意,用料十足的奶糕在嘴裏化開,卻不及落跑少女落下的吻甜。
--------------------
紅著臉的陶湘一路唾棄懊惱,等她迎雪趕到醫院的時候,卻見病房裏隻有一個女知青麵色不好地陪侍著病床上被打滿繃帶的黃自如,還有一個男知青去打飯了,沒有迴來。
自從陶和黃接連受傷,知青院裏剩下的四個知青分成兩組,男女搭配幹活不累,每天輪換著來照顧黃自如,已經有小半個月的時間了。
看到陶湘,病床上的黃自如顯得很激動,隻是她聲帶壞了,嘶嘶啞啞說不出什麽話來。
而病房裏,突然見著一個新的知青麵孔,其他的病患及他們的家屬則熱切地竊竊私語起來。
氣氛莫名古怪,女知青的臉色更不好了,顯然那些人說得不是什麽好話。
見狀,不明所以的陶湘把手裏的紅糖糕點紙包放到病床旁邊的小桌上,一邊擺手安撫著黃自如:“先別動,好好躺著。”
黃自如倒也聽話,慢慢地平靜下來。
病床邊掛有白簾,陶湘將簾子拉展開,將這個臨窗的床位暫時遮掩上,同時也阻隔了外人窺探的視線。
三人這才能待在一塊,好好說話。
黃自如眼見著放鬆下來,隻是當聽見陶湘說沒有作惡的趙家當家消息後,她那紅藥水痕跡遍布的麵容仍不免露出憤懣表情,堪稱猙獰。
趙家當家是把黃自如往死裏打,下完狠手以後隨手往野外一丟,根本沒有要讓她活下來的意思,是黃自如福大命大,這才撿迴一條小命。
然而她住院的這些日子,外麵的流言蜚語卻少不了,如花似玉的女知青好端端被打成這樣,揣測什麽的都有。
外頭議論紛紛,知青們也不是不想解釋,可是老支書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耳提麵命要壓下屯裏的醜事。
社員屯民們素來心向一處,沒人幫襯,因此幾個知青隻能稱黃自如是與屯裏的人拌嘴打架,受下這個委屈。
倒也不是沒有好消息,黃自如雖然受了難,傷勢嚴重,但並沒有性命之憂,況且老支書承諾會想辦法幫她做病退,提前返城。
女知青說起這個的時候,眼中的豔羨止也止不住,就連陶湘也略感詫異。
提前返城,多少知青夢寐以求的事。
隻聽對方繼續解釋道:“是其他屯子裏出的先例,聽說有個女知青想逃跑,但沒想跟的是人販子,被遭了害……”
女知青說起這個的時候又唏噓又慶幸,許是想起了她們先前也妄圖逃跑卻遇人不淑的事,心裏湧起一陣後怕……
知青們經常在鎮上,消息靈通,知道有位其他屯鎮的知青受到迫害,被優待迴城了。
就連過年本該組織知青們參加的學習班不了了之,或也是因為這個事件的牽連,今年北地這片疙瘩地區都沒有要知青集中學習的意思。
陶湘心想那知青應該就是她舉報人販子時解救出來的蘇梅,她們去年秋天坐的同一列火車來北方下鄉插隊。
兩人正說著話呢,去打飯的男知青迴來了,說到學習班的事,男同誌肚裏的怨念顯然要更大一些。
“唉,這春節過得……”
“完全沒必要留咱們在這裏啊,放我們迴去探親不是更好?”
後續的談話多是抱怨,陶湘左耳進右耳出聽了一陣,心裏開始著急去與顧同誌會合,便準備起身與知青們道別離開。
可還沒等她動作,外頭突然聲嚷起來。
“陶知青呢?陳婆說她來鎮上了?”
“陶知青在嗎?”
是屯裏的人,來得還不少,匆匆忙忙來找陶湘,個個臉上都帶著洋溢的笑,像是遇上了什麽與有榮焉的大好事。
乍見待在病房裏的陶湘,屯民們更激動了,七手八腳來拽:“快跟俺們迴去!”
於是陶湘還沒反應過來,就被扯出了病房,稀裏糊塗被簇擁著坐上了迴屯的拖拉機。
有鎮上的人在後頭追著問,便聽車上的旮遝屯民興高采烈地大聲解釋道:“俺們屯的陶知青幹了件天大的大好事!縣裏頭來了領導,指明說要見她……”
“哎,不是……”
陶湘依舊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但想起約著在巷子裏見麵的顧同誌,她擺手想下車,卻被周遭幾雙手無情摁了下去。
借來的拖拉機“突突突”往迴屯路上開,屯民們拉著她:“陶知青快跟俺們迴去,縣裏領導們來了好久,就等你了……”
就這樣,陶湘都來不及同顧同誌說一聲,便被帶迴了旮遝屯。
第四十七章
拖拉機剛在屯口停下, 陶湘就詫異地發現原本平靜窮窘的旮遝屯完全變了樣,髒汙的土路上泥雪水被蓋上麥草打掃一新,甚至道口上都掛了紅色的橫幅, 像歡迎什麽領導蒞臨視檢,整頓得土氣又紅通。
屯民們密密匝匝幾乎傾巢而出, 喜氣洋洋地把陶湘從拖拉機上迎了下來。
就在這時,依舊坐在車上一路沒說話的拖拉機手突然叫住了她:“你簍子呢?”
陶湘聞聲困惑地從人群中轉過頭, 遲疑好半天才認出原來是鄰屯的拖拉機手, 也就是火車上認識的靦腆知青王愛國所在的那個王崗屯。
曾聽王愛國說起過他們屯的拖拉機手是屯裏大隊長的兒子,應該就是眼前的年輕男青年。
簍子自然是在顧同誌那邊, 對方好端端地突然問起這個,難道是被發現了什麽。
陶湘心裏一頓,咽下了一小口唾沫,不知該作何迴答。
少女麵色發白,不知是被雪冰的, 還是被風吹的,顯得唇瓣越發嬌豔, 白皙肉嫩的脖頸微不可見地滾動了下, 連接著雪玉做般的身子窩在一件暗色的大襖裏,嬌嬌小小一隻。
這位城裏來的女知青, 漂亮得叫人移不開眼。
好在熱情的旮遝屯民們無意間幫忙岔開了話題,他們態度客氣有加附和道:“是啊,陶知青去哪裏了?縣裏來的領導等了您老一會……”
“我去鎮上看黃知青了……”心驚肉跳的陶湘邊輕聲迴答,邊順著人群一路往老支書家的院子裏去。
至於鄰屯拖拉機手突如其來的那個問題, 她隻好當做沒有聽見。
問話的王毅軍沒下車,側身伸手握住車把,高大健壯的身軀上套著一件靛藍色的舊工服外套,火氣十足,渾不怕冷的模樣。
他如炬的目光落在人群中陶湘隱約露出的頭頂,眸色深邃。
老支書家中,縣裏公安局來的科長領導已經帶人等了一會,桌上輕易不拿出來待客的白瓷茶缸裏茶水泡了一杯又一杯,昂貴的盒裝香煙遞了一隻又一隻,滿屋子煙熏繚繞。
陶湘一進門,便又被驚了一下。
好家夥,幾乎一堂屋的人,就等她一個。
除開縣裏來的人坐在中間被眾心捧月圍著,剩下的屯裏德高望重的老人都來了個齊全,且各個穿著翻箱倒櫃出來的或黑藍或黑灰色體麵衣服,胸口還別著或金或紅的徽章。
所有人煥然一新,整得還挺像那麽一迴事。
縣裏是為了嘉獎陶湘舉報人販子有功特意來的,這個時代以英雄榮辱為重,一丁點事都要放大了來看。
陶湘幹了件大好事,能解救出被拐的孩童婦女數她功不可沒,又有著烈士子女的特殊身份,這迴不僅要被授予錦旗徽章,還有報社的記者過來采訪拍照,不怪乎旮遝屯這麽隆重對待。
“哎,陶知青也不事先說起聲,俺們屯裏好整起來,還是縣裏領導來了才曉得……”老支書的話不是嗔怪,更有一種喜不自禁。
方才被縣裏來的領導慰問了幾聲,還被拍進了相機裏,光彩極了。
他滿麵紅光,穿著一身壓箱底的黑色中山服,寶貝地撫了撫衣襟,看著像是年輕了好幾歲,將屯裏的年輕人指喚得團團轉:“屯裏都布置好沒有?陶知青的衣服像章呢?拿來了嗎?”
衣服與像章?陶湘還在怔愣,就被縣裏來的領導喚過去講話,左右不過幾句場麵話,卻將氣氛炒得越發熱絡。
眾人歡欣鼓舞間,門外頭忽然傳來了陳丹桂的大嗓門:“拿來了!拿來了!”
藍色的碎花包袱裏頭裝著陶湘去年下鄉時穿的那套綠色軍裝,還有一枚被收進床底匣子的學生時期小小紅胸章,此刻都被人翻了出來。
甚至還有人拿來了庫房裏的大紅球……
“陶知青看看都齊了吧?快進裏屋換上……”
陶湘被老支書的婆娘與妯娌們滿臉笑意地引進內屋,很快換上了單薄的軍服,那枚章印也被端端正正別在胸口,胸前還揣著一顆大紅繡球,要多辣眼有多辣眼。
偏偏所有人都覺得這樣才喜慶好看。
人群裏老支書的小兒子被擠在壁角,伸長著脖子幾乎看直了眼。
接下來一切都理所應當的繁忙,裝扮得傻氣憨憨的陶湘禮貌而尷尬地笑站在桌子一側,被帶領著正式接受了縣裏領導親民般的嘉獎與鼓勵。
手中被塞上錦旗與獎證,新的五角紅金色獎章掛在紅章旁邊分外奪眼,老式攝影機“哢嚓”聲不斷,將屋子裏所有的人與景象都拍攝了進去。
輪到報社記者采訪的時候,陶湘臉都笑僵了,好在都不是什麽難問題,自我介紹之後簡單迴答一些當時發生的情況就好,對於去公安局走過一遭的陶湘來說簡直手到擒來。
“……這些都是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的我們應該做的!”
陶湘發言完畢,又是一陣屯民們自發的激烈喝彩,氣氛達到了最高/潮。
事情到這裏基本就算圓滿完結了,縣裏的領導解決了一樁事也挺高興,看了眼時間不早,預備離開迴縣城,老支書連忙起身帶著人相送。
這一送,所有屯裏的人都跟著,陶湘自然也隻能站在其中,甚至還得是前排,寒風陣陣夾雜著小雪直往衣衫單薄的她臉上撲,眼看清水鼻涕都快下來了。
路上,老支書躊躇了半天,小心翼翼地詢問起縣裏領導關於他們旮遝屯生產隊大隊長職務調令的事。
“哦,這事得歸縣裏民委辦管,等迴頭叫人替你們屯說一聲去。”
科長幾句話同老支書說完,轉過頭又帶著笑與陶湘在屯口握了握手:“陶知青年輕熱心,堪為知青表率啊,社會正需要你這樣的同誌,歡迎以後來縣裏做客。”
“一切為了黨為了群眾,謝謝領導們的鼓勵。”看過□□知道標語錄的陶湘自然乖巧應道。
“簍子你幫我背著吧……”
“對了,還有要是有我的信,那你就先幫我拿著,我去醫療所看下黃知青就迴來,等下咱們還是在這條巷子碰麵……”
從加急信寄出到現在都半月了,哪怕知道碰上年關速度會慢些,但陶湘仍舊不免在心裏惦記著。
她邊絮叨,邊蹲著從背簍取出一小包紅糖和奶油硬糕。
對於此時貧困掙紮的勞動人民來說算是昂貴體麵的禮物,陶湘出手大方極了。
這是要給病情嚴重的黃自如帶去的探望禮,還好之前在供銷社有多買,不然剩下的帶迴四合院怕是要不夠用。
“好。”顧同誌低低應著,彎腰伸手輕柔地拍去陶湘頭頂積落的雪晶。
天氣冰涼刺骨,落下的大掌卻猶似帶著暖熱,連帶著周圍的空氣都春意盎然起來。
嬌小的少女蹲在地上像是隻軟團小獸,而男人的身影看上去則將其整個籠罩起來。
陶湘心裏壞主意起,仰頭趁顧同誌不備,往他嘴裏硬塞了一塊奶油糕餅:“甜不甜?”
有細碎的奶屑落在男人唇邊,看上去既邋遢又傻氣,但依舊俊朗讓人難掩驚悸心動,仿佛引誘著什麽。
陶湘都不知道自己怎麽會下意識就吻了上去,盡管隻是唇角,等恢複清醒的時候,她已然跑出了巷子。
而保持半蹲姿勢的男人半天錯愕不及。
但他旋即嘴角抿開笑意,用料十足的奶糕在嘴裏化開,卻不及落跑少女落下的吻甜。
--------------------
紅著臉的陶湘一路唾棄懊惱,等她迎雪趕到醫院的時候,卻見病房裏隻有一個女知青麵色不好地陪侍著病床上被打滿繃帶的黃自如,還有一個男知青去打飯了,沒有迴來。
自從陶和黃接連受傷,知青院裏剩下的四個知青分成兩組,男女搭配幹活不累,每天輪換著來照顧黃自如,已經有小半個月的時間了。
看到陶湘,病床上的黃自如顯得很激動,隻是她聲帶壞了,嘶嘶啞啞說不出什麽話來。
而病房裏,突然見著一個新的知青麵孔,其他的病患及他們的家屬則熱切地竊竊私語起來。
氣氛莫名古怪,女知青的臉色更不好了,顯然那些人說得不是什麽好話。
見狀,不明所以的陶湘把手裏的紅糖糕點紙包放到病床旁邊的小桌上,一邊擺手安撫著黃自如:“先別動,好好躺著。”
黃自如倒也聽話,慢慢地平靜下來。
病床邊掛有白簾,陶湘將簾子拉展開,將這個臨窗的床位暫時遮掩上,同時也阻隔了外人窺探的視線。
三人這才能待在一塊,好好說話。
黃自如眼見著放鬆下來,隻是當聽見陶湘說沒有作惡的趙家當家消息後,她那紅藥水痕跡遍布的麵容仍不免露出憤懣表情,堪稱猙獰。
趙家當家是把黃自如往死裏打,下完狠手以後隨手往野外一丟,根本沒有要讓她活下來的意思,是黃自如福大命大,這才撿迴一條小命。
然而她住院的這些日子,外麵的流言蜚語卻少不了,如花似玉的女知青好端端被打成這樣,揣測什麽的都有。
外頭議論紛紛,知青們也不是不想解釋,可是老支書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耳提麵命要壓下屯裏的醜事。
社員屯民們素來心向一處,沒人幫襯,因此幾個知青隻能稱黃自如是與屯裏的人拌嘴打架,受下這個委屈。
倒也不是沒有好消息,黃自如雖然受了難,傷勢嚴重,但並沒有性命之憂,況且老支書承諾會想辦法幫她做病退,提前返城。
女知青說起這個的時候,眼中的豔羨止也止不住,就連陶湘也略感詫異。
提前返城,多少知青夢寐以求的事。
隻聽對方繼續解釋道:“是其他屯子裏出的先例,聽說有個女知青想逃跑,但沒想跟的是人販子,被遭了害……”
女知青說起這個的時候又唏噓又慶幸,許是想起了她們先前也妄圖逃跑卻遇人不淑的事,心裏湧起一陣後怕……
知青們經常在鎮上,消息靈通,知道有位其他屯鎮的知青受到迫害,被優待迴城了。
就連過年本該組織知青們參加的學習班不了了之,或也是因為這個事件的牽連,今年北地這片疙瘩地區都沒有要知青集中學習的意思。
陶湘心想那知青應該就是她舉報人販子時解救出來的蘇梅,她們去年秋天坐的同一列火車來北方下鄉插隊。
兩人正說著話呢,去打飯的男知青迴來了,說到學習班的事,男同誌肚裏的怨念顯然要更大一些。
“唉,這春節過得……”
“完全沒必要留咱們在這裏啊,放我們迴去探親不是更好?”
後續的談話多是抱怨,陶湘左耳進右耳出聽了一陣,心裏開始著急去與顧同誌會合,便準備起身與知青們道別離開。
可還沒等她動作,外頭突然聲嚷起來。
“陶知青呢?陳婆說她來鎮上了?”
“陶知青在嗎?”
是屯裏的人,來得還不少,匆匆忙忙來找陶湘,個個臉上都帶著洋溢的笑,像是遇上了什麽與有榮焉的大好事。
乍見待在病房裏的陶湘,屯民們更激動了,七手八腳來拽:“快跟俺們迴去!”
於是陶湘還沒反應過來,就被扯出了病房,稀裏糊塗被簇擁著坐上了迴屯的拖拉機。
有鎮上的人在後頭追著問,便聽車上的旮遝屯民興高采烈地大聲解釋道:“俺們屯的陶知青幹了件天大的大好事!縣裏頭來了領導,指明說要見她……”
“哎,不是……”
陶湘依舊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但想起約著在巷子裏見麵的顧同誌,她擺手想下車,卻被周遭幾雙手無情摁了下去。
借來的拖拉機“突突突”往迴屯路上開,屯民們拉著她:“陶知青快跟俺們迴去,縣裏領導們來了好久,就等你了……”
就這樣,陶湘都來不及同顧同誌說一聲,便被帶迴了旮遝屯。
第四十七章
拖拉機剛在屯口停下, 陶湘就詫異地發現原本平靜窮窘的旮遝屯完全變了樣,髒汙的土路上泥雪水被蓋上麥草打掃一新,甚至道口上都掛了紅色的橫幅, 像歡迎什麽領導蒞臨視檢,整頓得土氣又紅通。
屯民們密密匝匝幾乎傾巢而出, 喜氣洋洋地把陶湘從拖拉機上迎了下來。
就在這時,依舊坐在車上一路沒說話的拖拉機手突然叫住了她:“你簍子呢?”
陶湘聞聲困惑地從人群中轉過頭, 遲疑好半天才認出原來是鄰屯的拖拉機手, 也就是火車上認識的靦腆知青王愛國所在的那個王崗屯。
曾聽王愛國說起過他們屯的拖拉機手是屯裏大隊長的兒子,應該就是眼前的年輕男青年。
簍子自然是在顧同誌那邊, 對方好端端地突然問起這個,難道是被發現了什麽。
陶湘心裏一頓,咽下了一小口唾沫,不知該作何迴答。
少女麵色發白,不知是被雪冰的, 還是被風吹的,顯得唇瓣越發嬌豔, 白皙肉嫩的脖頸微不可見地滾動了下, 連接著雪玉做般的身子窩在一件暗色的大襖裏,嬌嬌小小一隻。
這位城裏來的女知青, 漂亮得叫人移不開眼。
好在熱情的旮遝屯民們無意間幫忙岔開了話題,他們態度客氣有加附和道:“是啊,陶知青去哪裏了?縣裏來的領導等了您老一會……”
“我去鎮上看黃知青了……”心驚肉跳的陶湘邊輕聲迴答,邊順著人群一路往老支書家的院子裏去。
至於鄰屯拖拉機手突如其來的那個問題, 她隻好當做沒有聽見。
問話的王毅軍沒下車,側身伸手握住車把,高大健壯的身軀上套著一件靛藍色的舊工服外套,火氣十足,渾不怕冷的模樣。
他如炬的目光落在人群中陶湘隱約露出的頭頂,眸色深邃。
老支書家中,縣裏公安局來的科長領導已經帶人等了一會,桌上輕易不拿出來待客的白瓷茶缸裏茶水泡了一杯又一杯,昂貴的盒裝香煙遞了一隻又一隻,滿屋子煙熏繚繞。
陶湘一進門,便又被驚了一下。
好家夥,幾乎一堂屋的人,就等她一個。
除開縣裏來的人坐在中間被眾心捧月圍著,剩下的屯裏德高望重的老人都來了個齊全,且各個穿著翻箱倒櫃出來的或黑藍或黑灰色體麵衣服,胸口還別著或金或紅的徽章。
所有人煥然一新,整得還挺像那麽一迴事。
縣裏是為了嘉獎陶湘舉報人販子有功特意來的,這個時代以英雄榮辱為重,一丁點事都要放大了來看。
陶湘幹了件大好事,能解救出被拐的孩童婦女數她功不可沒,又有著烈士子女的特殊身份,這迴不僅要被授予錦旗徽章,還有報社的記者過來采訪拍照,不怪乎旮遝屯這麽隆重對待。
“哎,陶知青也不事先說起聲,俺們屯裏好整起來,還是縣裏領導來了才曉得……”老支書的話不是嗔怪,更有一種喜不自禁。
方才被縣裏來的領導慰問了幾聲,還被拍進了相機裏,光彩極了。
他滿麵紅光,穿著一身壓箱底的黑色中山服,寶貝地撫了撫衣襟,看著像是年輕了好幾歲,將屯裏的年輕人指喚得團團轉:“屯裏都布置好沒有?陶知青的衣服像章呢?拿來了嗎?”
衣服與像章?陶湘還在怔愣,就被縣裏來的領導喚過去講話,左右不過幾句場麵話,卻將氣氛炒得越發熱絡。
眾人歡欣鼓舞間,門外頭忽然傳來了陳丹桂的大嗓門:“拿來了!拿來了!”
藍色的碎花包袱裏頭裝著陶湘去年下鄉時穿的那套綠色軍裝,還有一枚被收進床底匣子的學生時期小小紅胸章,此刻都被人翻了出來。
甚至還有人拿來了庫房裏的大紅球……
“陶知青看看都齊了吧?快進裏屋換上……”
陶湘被老支書的婆娘與妯娌們滿臉笑意地引進內屋,很快換上了單薄的軍服,那枚章印也被端端正正別在胸口,胸前還揣著一顆大紅繡球,要多辣眼有多辣眼。
偏偏所有人都覺得這樣才喜慶好看。
人群裏老支書的小兒子被擠在壁角,伸長著脖子幾乎看直了眼。
接下來一切都理所應當的繁忙,裝扮得傻氣憨憨的陶湘禮貌而尷尬地笑站在桌子一側,被帶領著正式接受了縣裏領導親民般的嘉獎與鼓勵。
手中被塞上錦旗與獎證,新的五角紅金色獎章掛在紅章旁邊分外奪眼,老式攝影機“哢嚓”聲不斷,將屋子裏所有的人與景象都拍攝了進去。
輪到報社記者采訪的時候,陶湘臉都笑僵了,好在都不是什麽難問題,自我介紹之後簡單迴答一些當時發生的情況就好,對於去公安局走過一遭的陶湘來說簡直手到擒來。
“……這些都是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的我們應該做的!”
陶湘發言完畢,又是一陣屯民們自發的激烈喝彩,氣氛達到了最高/潮。
事情到這裏基本就算圓滿完結了,縣裏的領導解決了一樁事也挺高興,看了眼時間不早,預備離開迴縣城,老支書連忙起身帶著人相送。
這一送,所有屯裏的人都跟著,陶湘自然也隻能站在其中,甚至還得是前排,寒風陣陣夾雜著小雪直往衣衫單薄的她臉上撲,眼看清水鼻涕都快下來了。
路上,老支書躊躇了半天,小心翼翼地詢問起縣裏領導關於他們旮遝屯生產隊大隊長職務調令的事。
“哦,這事得歸縣裏民委辦管,等迴頭叫人替你們屯說一聲去。”
科長幾句話同老支書說完,轉過頭又帶著笑與陶湘在屯口握了握手:“陶知青年輕熱心,堪為知青表率啊,社會正需要你這樣的同誌,歡迎以後來縣裏做客。”
“一切為了黨為了群眾,謝謝領導們的鼓勵。”看過□□知道標語錄的陶湘自然乖巧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