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節
穿越之知青時代[空間] 作者:酥肉曲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因著明天要與顧同誌一同過元宵,陶湘這一晚就興奮得有些睡不著。
白日睡了太久,她本就覺意少,索性披上襖衣點了蠟燭盤腿坐在床下一塊毯子上,開始扒拉床底下的那些東西,煤爐取暖燃起的淡淡炭煙在她身旁輕嫋飄蕩。
左不過就是幾個大木箱匣子,大部分用來裝著原身的財物體己四季衣衫,陶湘隨意翻查了下,發現並沒有被挪動碰觸的地方,顯然在她昏迷的時候沒有人來動過。
剩下的就是一些買了還沒吃動的糕糖點心瓜果肉鋪,這些將她的床底塞得滿滿當當。
陶湘先前受驚暈厥,由此正月裏大部分時光都躺在床上休養,因此也顧不上禍禍這些貧瘠時代少見的昂貴美味,餘了不少下來,碩大的食匣子裏幾乎未動。
乍見到眼前堆積著的琳琅滿目,陶湘一下子來了興致,順手從包袱裏撿了塊手帕,東翻西選開始趴在地上興致盎然地挑揀起明天同顧同誌一起逛燈節時要吃的東西來。
看看這個不錯,瞧瞧那個也好,陶湘跪坐在食盒子旁越整理越精神,神采奕奕挑了半宿……
不同於生活閑適的陶湘,人丁稀零的陶家此時卻無比孤寂冷清,形成鮮明對比。
屋內擺設淩亂,灶台櫃麵上浮了一層薄灰,造飯生火的爐子也隨意擺著,無丁點人氣的房子竟比外頭寒冬臘月天還要更加寒涼。
顯然可見,陶家叔嬸倆已很長時間沒迴過家裏了。
之前陶家叔叔在外頭找活幹時與競爭的盲流起了衝突,被陶蘭所指使盯梢的小紅兵當械鬥典型抓了個正著,刻意關在學習班裏久久不放。
唬得陶家嬸嬸很是著急上火了一陣,涕泗橫流地拉下臉麵四處去找人求情。
然而四處碰壁沒求來個結果不說,她也逐漸自顧不暇,手心燙傷的傷口開始大麵積潰爛,連累整個人高燒不退,不得已隻能住進最便宜的衛生所治療,每片藥都要數著銅板花費。
這是住進診所的第五天夜晚,病情稍有好轉的陶家嬸嬸獨自躺在簡陋的通鋪病床上默默流淚,再不見往日尖酸霸道的脾性。
唇角幹得起了皮,但床頭的杯子裏卻一滴水也沒有,她並沒有能照顧她的人。
醫院逢年過節也難得冷清,旁邊數個空床位上隻睡著兩個病人及他們的家屬,此起彼伏的唿嚕在空曠的病房裏打得震天響,吵得人越發心神意亂。
也不知是遭了什麽報應,流年不利得很,陶家嬸嬸目光恍惚地想著。
她從孤身在外的陶湘想到叛逆造亂的陶蘭陶光榮,又從被關的丈夫想到手裏僅剩下的家當錢,脈絡便在心底一點一滴清晰起來。
是陶蘭這個小賤妮子!一定是她在報複!
聯想到在火柴廠流言四起的換子傳言,陶家嬸嬸喘著粗氣全憑內心一口氣強撐著床坐起,她眼珠不停轉動著,目光愈漸憤惱怨懣,如同淬著無法言喻的悔怒。
這麽多年竟養出來了隻白眼狼,所有的事情肯定都與陶蘭脫不了幹係。
此時的陶家嬸嬸還不知道陶湘給他們寄了封信件,而那封千裏迢迢寄來的加急信如今卻是在陶蘭的手裏……
第四十四章
第二天冬雪暫停, 地上卻仍積攢著厚厚的冰雪。
屯裏的道上有不少人握著鐵鍬鏟雪,“唰唰”聲雜亂闖入夢境。
陶湘擁著厚實的棉被足足睡到日上三竿才起,醒來便隻覺得渾身暖和有力, 看來昨晚的半飯盒藥湯確有奇效。
今兒正月十五元宵節恰巧是個好天,天邊露出了久違的冬日陽光, 曬得地麵的厚雪反光又刺眼。
隻是氣溫還算不上高,唿吸間都是刺涼的寒意, 但起碼光線明媚。
按時新的陽曆, 眼下正是二月初,顯然離下地播種的陽春三月不遠了。
西廂外頭陳阿婆正與人說著什麽, 陶湘打頭一聽,莫名覺得女聲有些熟悉,又細細聽了幾句,這才認出原來是陳家母女倆。
院裏冷冷清清,家家戶戶忙著過節看燈會的日子, 往日裏的那些婆嬸今日並沒有往西廂這湊,便就隻有陳家母女上門。
陳丹桂之前在西廂幫忙照顧陳阿婆時與陶湘鬧了許多不愉快, 後來又涉及□□、煤炭被毀的事, 關係已然僵得不成,而這迴她們腆著臉上門, 正是送元宵認錯來了。
說是打著對陶湘道歉的旗號,但其實更多的還是衝著陳阿婆而來。
“唉她姨婆,丹桂這孩子都給俺慣壞了,先頭還說是要送來伺候您的, 結果不添禍都算好的了,您大人不記小人過,可別跟自家小輩一般見識……”
陳家嬸子擺出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在陳阿婆麵前說了許多軟話,還狠狠痛罵了陳丹桂一頓,裏子麵子都給阿婆做足得很。
不得不說她的這一舉措十分有效果,倒說得陳阿婆不好意思起來,想起侄孫女總歸是侍候了自己一段時日,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當下她便安慰道:“瞧這說的,丹桂還小著呢……”
陳家嬸子笑得抿起唇:“也不小了,等過兩年就打算給她看人家……”
照理說陳丹桂過了年二十的歲數已稱得上大齡,擱屯裏結婚生子的也大有人在,但陳家嬸子還想將這個女兒多留一留,誰叫家裏還有兩個半大不小的小子需要照顧。
寒暄了幾句,見陳阿婆態度和煦,陳家嬸子忍不住打聽起趙家房子的事,那可是獨棟的四合院正屋,青瓦磚牆地方寬敞,羨慕的人不少。
陳阿婆都不知道應付過幾波人了,當下隻草草扯過話題,想著晚些時候再詢問下陶知青的想法。
眼看四合院裏的雙方還有的聊,陶湘也不著急出門去洗漱,索性披上夾襖斜靠在床頭,舉著木梳慢條斯理地梳理著自己的長發。
至於外頭提及的趙家房子,她也早已有了打算,那間房子自己絕不會再接手,甚至之前付出的定金與□□欠條也必須一分不少的地拿迴來,免得便宜了別人。
原身這頭長發生得烏黑油亮,再加上許久未剪,層層疊疊馨軟地散落在背後,千勾百搭蜿蜒繾綣已然長及腰際。
念著下午與顧同誌的約會,陶湘特意從床底下翻出了首飾匣子,裏麵除了原身父母的鐲子項鏈、大鈔手表及糧副食品本外,還有許多漂亮的水晶發卡與頭繩。
堆得整個匣子顯得分外堆金疊玉。
發飾等物都是城裏頭小姐用的,精致是精致,就是太華貴了些,並不適宜在這個偏僻的山屯裏拿出來用。
陶湘琢磨半晌,還是打了退堂鼓,重紮迴原來的素頭繩,又懶得將麵前的匣子重新塞迴床底,便順手都收進了空間裏。
樸素的雙麻花辮襯得她下巴尖尖,臉上的嬰兒肥已悄然退去。
這段時日陶湘肉眼看著孱瘦了許多,但這根本無暇於她的貌相,甚至身段也開始凸顯。
時間漫漫,陶知青避而不見,饒是陳家嬸子有再多話也說完了。
陳家母女倆站在院子裏,眼看西廂的門一直沒打開的動靜,也不好再厚著臉皮待下去。
幸而刷陳阿婆好感的主要目的已經達到,陳家嬸子又笑著說了幾句場麵話,留下一碗滾肉元宵就先行帶女兒打道迴府了,隻道以後有機會再找陶湘賠禮道歉。
見人終於走了,被堵在隔間裏憋了許久的陶湘也總算可以出來,她不是愛計較的性子,但跟不喜歡的人也熱絡不起來,尤其雙方還鬧過矛盾。
“陶知青起了?這裏有一碗元宵給你熱熱吃了吧?”陳阿婆用手觸碰著灶台上的一小碗元宵有些愛不釋手,邊上灶鍋裏的紅薯粥翻滾著麥香。
家裏早已沒有了豬肉葷腥,而陶湘早些時候拿迴來的富強粉也用來做春節的麵食湯團用了個幹淨,當下陳家嬸子拿來的這碗元宵真是救急,也勉強算是給陳家應了過節的景。
老人家眼睜得很用力,原來她那完好的一隻眼睛不知何時漫上了一層陰翳,黃白黃白的渾濁體縈繞在棕色的瞳孔周圍,視力已然不大好了。
因為陳阿婆低埋著頭,走到近處的陶湘便也沒察覺。
自己哪裏會吃陳家嬸子母女倆拿過來的吃食,陶湘當下隻擺了擺手,眼神望向旁邊的冒著熱氣的木鍋蓋:“不了,肚裏脹緊得很,怕吃了積食,我隨便喝幾口粥湯就好,元宵還是給阿婆和果果吃吧……”
她說的不是假話,一連在床上躺了好幾天,期間也沒有下來解決排泄問題,像得了便秘一般,腸胃著實不太舒服。
況且若真想吃湯圓,陶湘大可自己買麵粉迴來做。
算算時間,也到了去鎮上領取新津貼糧票的一個月,有固定的的收入總是讓人覺得安逸歡喜。
“阿婆,我今天下午要去趟鎮上,到醫院看看黃知青,順便要是辦事處開門,再領些糧食……”陶湘裝作自然地開口道,“可能會晚點迴來。”
這些都是要緊事,陳阿婆沒有不答應的。
隻是想到尚未出現的趙家男人,老人家依舊有些擔心,怕陶湘獨自出門再遭遇什麽不測。
陶湘卻是要心定一些,她自然也怕,但料想趙家當家應該不會蠢到在這風口浪尖上露頭,更何況還有顧同誌的陪伴,當下連連答應陳阿婆會早些迴來,對方這才鬆口。
“對了阿婆,還有件事……”陶湘打定主意,同陳阿婆開口道,“隔壁那屋我看著晦氣,還是不買了吧,定金我準備去找老支書要迴來……”
趙家的房契與陶湘的三十塊定金先前都被雙方存放在公證人老支書那裏保管,縱然陶湘執意反悔,但如今老支書既許了諾,討要迴那錢應該也不成問題。
這件事出錢的陶湘做了主,陳阿婆得到準信,便知道往外頭該怎麽說,心裏甚至還隱隱有些高興。
於公於私,老人家還是希望陶湘能同她們祖孫倆住在一起,畢竟家裏的日子有了陶湘的幫扶,眼看是好過了許多。
談話間,果果一直坐在門檻上十分安靜地聽著,小手裏玩捏著一根響炮。
這是陶湘從縣城裏特意給她買迴來的炮仗,果果玩得十分珍惜,屋裏還剩下不老少,小小的人兒存在感低得很。
陶湘端著紅薯粥走迴屋裏的時候,忍不住伸手捏了捏她稚嫩的臉:“果果乖,等姐姐去鎮上給你帶些苞米果和麥糖迴來……”
都是小孩子愛吃的零碎,果果一聽眼都亮了,下意識抿起唇角甜甜地笑了起來,模樣懂事乖巧,卻也讓人可憐心疼。
然而好不容易打點好陳家祖孫倆,但這一天陶湘到底還是沒能和顧同誌去成鎮上。
當陶湘裹著件黑襖背上籮筐往屯外走時,盡管臉和脖頸都用大紅圍巾擁上,看起來仿佛毫不起眼,但仍是被屯口許許多多社員認了出來,他們熱情地打著招唿。
“哎!陶知青!身體好了?”
“陶知青也去鎮上嗎?跟俺們一道走吧……”
鎮上的元宵節晚上開始,旮遝屯有不少人正準備啟程好早些去搶位置,屯口到處都是人。
趕牛車的大爺抽著陶湘之前給的大前門,一臉熱絡地想請她上牛車,而陶湘好不容易借著牛車滿員而拒絕,之後又被同樣預備步行去鎮上的屯民邀請一道走。
眼見幾乎大半個屯的人都要去鎮上,陶湘懊惱地幾乎都能預想到今天晚上五步十步就能遇見個熟人的場景。
她不著痕跡地看了眼站在人群遠處身姿筆挺的顧同誌,對著鄉親們幹笑了兩聲:“不用不用,我就去菜地那摘兩顆冬菜……”
陶湘的聲音莫名有些大,像是刻意說給某人聽的,隻見那廂顧同誌聽見動靜敏銳地望了過來。
互相對視一眼,陶湘沒有久留,皙白的雙手緊了緊胸前的背簍帶子,率先往空寂無人的菜地那邊走去。
顧同誌很快也跟來了,來的時候陶湘正背靠著菜地邊枝杈繁多的枯樹,單腳攆著地上的一個小石子,顯得有些懊惱。
“失算了,今天好像很多人的樣子,咱們怕是不能去了……”
陶湘抿著唇,臉頰處鼓起的頰肉幼嫩又白,像是篩過數次高級麵粉後做的白團子。
“沒關係。”
顧景恩低頭看她,忍不住撚了撚手指,想起曾經還沒下放過來時吃過的母親親手所作的酒釀圓子。
真像!
他斂手斜靠在陶湘旁邊,臉上卻破天荒帶了抹笑,其實能同陶湘在一起,無論幹什麽都好。
聞著身旁男人傳遞過來的微微身體熱量與一股熟識的藥草木香,陶湘起初還不太好意思,後又不自主散發思維想到了那天山洞裏吃的烤雞。
如此一想,她嘴裏口水津津,憶起自己一晃又是許多天沒有吃肉了。
迴想山道隱秘處的那窩野山雞,陶湘主動拉住了顧同誌的手,仰起笑臉來露出星潤水眸:“走!帶你去吃雞!”
這一晚,陶湘沒能和顧同誌看燈會,吃野雞與野蛋倒是吃了個飽。
白日睡了太久,她本就覺意少,索性披上襖衣點了蠟燭盤腿坐在床下一塊毯子上,開始扒拉床底下的那些東西,煤爐取暖燃起的淡淡炭煙在她身旁輕嫋飄蕩。
左不過就是幾個大木箱匣子,大部分用來裝著原身的財物體己四季衣衫,陶湘隨意翻查了下,發現並沒有被挪動碰觸的地方,顯然在她昏迷的時候沒有人來動過。
剩下的就是一些買了還沒吃動的糕糖點心瓜果肉鋪,這些將她的床底塞得滿滿當當。
陶湘先前受驚暈厥,由此正月裏大部分時光都躺在床上休養,因此也顧不上禍禍這些貧瘠時代少見的昂貴美味,餘了不少下來,碩大的食匣子裏幾乎未動。
乍見到眼前堆積著的琳琅滿目,陶湘一下子來了興致,順手從包袱裏撿了塊手帕,東翻西選開始趴在地上興致盎然地挑揀起明天同顧同誌一起逛燈節時要吃的東西來。
看看這個不錯,瞧瞧那個也好,陶湘跪坐在食盒子旁越整理越精神,神采奕奕挑了半宿……
不同於生活閑適的陶湘,人丁稀零的陶家此時卻無比孤寂冷清,形成鮮明對比。
屋內擺設淩亂,灶台櫃麵上浮了一層薄灰,造飯生火的爐子也隨意擺著,無丁點人氣的房子竟比外頭寒冬臘月天還要更加寒涼。
顯然可見,陶家叔嬸倆已很長時間沒迴過家裏了。
之前陶家叔叔在外頭找活幹時與競爭的盲流起了衝突,被陶蘭所指使盯梢的小紅兵當械鬥典型抓了個正著,刻意關在學習班裏久久不放。
唬得陶家嬸嬸很是著急上火了一陣,涕泗橫流地拉下臉麵四處去找人求情。
然而四處碰壁沒求來個結果不說,她也逐漸自顧不暇,手心燙傷的傷口開始大麵積潰爛,連累整個人高燒不退,不得已隻能住進最便宜的衛生所治療,每片藥都要數著銅板花費。
這是住進診所的第五天夜晚,病情稍有好轉的陶家嬸嬸獨自躺在簡陋的通鋪病床上默默流淚,再不見往日尖酸霸道的脾性。
唇角幹得起了皮,但床頭的杯子裏卻一滴水也沒有,她並沒有能照顧她的人。
醫院逢年過節也難得冷清,旁邊數個空床位上隻睡著兩個病人及他們的家屬,此起彼伏的唿嚕在空曠的病房裏打得震天響,吵得人越發心神意亂。
也不知是遭了什麽報應,流年不利得很,陶家嬸嬸目光恍惚地想著。
她從孤身在外的陶湘想到叛逆造亂的陶蘭陶光榮,又從被關的丈夫想到手裏僅剩下的家當錢,脈絡便在心底一點一滴清晰起來。
是陶蘭這個小賤妮子!一定是她在報複!
聯想到在火柴廠流言四起的換子傳言,陶家嬸嬸喘著粗氣全憑內心一口氣強撐著床坐起,她眼珠不停轉動著,目光愈漸憤惱怨懣,如同淬著無法言喻的悔怒。
這麽多年竟養出來了隻白眼狼,所有的事情肯定都與陶蘭脫不了幹係。
此時的陶家嬸嬸還不知道陶湘給他們寄了封信件,而那封千裏迢迢寄來的加急信如今卻是在陶蘭的手裏……
第四十四章
第二天冬雪暫停, 地上卻仍積攢著厚厚的冰雪。
屯裏的道上有不少人握著鐵鍬鏟雪,“唰唰”聲雜亂闖入夢境。
陶湘擁著厚實的棉被足足睡到日上三竿才起,醒來便隻覺得渾身暖和有力, 看來昨晚的半飯盒藥湯確有奇效。
今兒正月十五元宵節恰巧是個好天,天邊露出了久違的冬日陽光, 曬得地麵的厚雪反光又刺眼。
隻是氣溫還算不上高,唿吸間都是刺涼的寒意, 但起碼光線明媚。
按時新的陽曆, 眼下正是二月初,顯然離下地播種的陽春三月不遠了。
西廂外頭陳阿婆正與人說著什麽, 陶湘打頭一聽,莫名覺得女聲有些熟悉,又細細聽了幾句,這才認出原來是陳家母女倆。
院裏冷冷清清,家家戶戶忙著過節看燈會的日子, 往日裏的那些婆嬸今日並沒有往西廂這湊,便就隻有陳家母女上門。
陳丹桂之前在西廂幫忙照顧陳阿婆時與陶湘鬧了許多不愉快, 後來又涉及□□、煤炭被毀的事, 關係已然僵得不成,而這迴她們腆著臉上門, 正是送元宵認錯來了。
說是打著對陶湘道歉的旗號,但其實更多的還是衝著陳阿婆而來。
“唉她姨婆,丹桂這孩子都給俺慣壞了,先頭還說是要送來伺候您的, 結果不添禍都算好的了,您大人不記小人過,可別跟自家小輩一般見識……”
陳家嬸子擺出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在陳阿婆麵前說了許多軟話,還狠狠痛罵了陳丹桂一頓,裏子麵子都給阿婆做足得很。
不得不說她的這一舉措十分有效果,倒說得陳阿婆不好意思起來,想起侄孫女總歸是侍候了自己一段時日,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當下她便安慰道:“瞧這說的,丹桂還小著呢……”
陳家嬸子笑得抿起唇:“也不小了,等過兩年就打算給她看人家……”
照理說陳丹桂過了年二十的歲數已稱得上大齡,擱屯裏結婚生子的也大有人在,但陳家嬸子還想將這個女兒多留一留,誰叫家裏還有兩個半大不小的小子需要照顧。
寒暄了幾句,見陳阿婆態度和煦,陳家嬸子忍不住打聽起趙家房子的事,那可是獨棟的四合院正屋,青瓦磚牆地方寬敞,羨慕的人不少。
陳阿婆都不知道應付過幾波人了,當下隻草草扯過話題,想著晚些時候再詢問下陶知青的想法。
眼看四合院裏的雙方還有的聊,陶湘也不著急出門去洗漱,索性披上夾襖斜靠在床頭,舉著木梳慢條斯理地梳理著自己的長發。
至於外頭提及的趙家房子,她也早已有了打算,那間房子自己絕不會再接手,甚至之前付出的定金與□□欠條也必須一分不少的地拿迴來,免得便宜了別人。
原身這頭長發生得烏黑油亮,再加上許久未剪,層層疊疊馨軟地散落在背後,千勾百搭蜿蜒繾綣已然長及腰際。
念著下午與顧同誌的約會,陶湘特意從床底下翻出了首飾匣子,裏麵除了原身父母的鐲子項鏈、大鈔手表及糧副食品本外,還有許多漂亮的水晶發卡與頭繩。
堆得整個匣子顯得分外堆金疊玉。
發飾等物都是城裏頭小姐用的,精致是精致,就是太華貴了些,並不適宜在這個偏僻的山屯裏拿出來用。
陶湘琢磨半晌,還是打了退堂鼓,重紮迴原來的素頭繩,又懶得將麵前的匣子重新塞迴床底,便順手都收進了空間裏。
樸素的雙麻花辮襯得她下巴尖尖,臉上的嬰兒肥已悄然退去。
這段時日陶湘肉眼看著孱瘦了許多,但這根本無暇於她的貌相,甚至身段也開始凸顯。
時間漫漫,陶知青避而不見,饒是陳家嬸子有再多話也說完了。
陳家母女倆站在院子裏,眼看西廂的門一直沒打開的動靜,也不好再厚著臉皮待下去。
幸而刷陳阿婆好感的主要目的已經達到,陳家嬸子又笑著說了幾句場麵話,留下一碗滾肉元宵就先行帶女兒打道迴府了,隻道以後有機會再找陶湘賠禮道歉。
見人終於走了,被堵在隔間裏憋了許久的陶湘也總算可以出來,她不是愛計較的性子,但跟不喜歡的人也熱絡不起來,尤其雙方還鬧過矛盾。
“陶知青起了?這裏有一碗元宵給你熱熱吃了吧?”陳阿婆用手觸碰著灶台上的一小碗元宵有些愛不釋手,邊上灶鍋裏的紅薯粥翻滾著麥香。
家裏早已沒有了豬肉葷腥,而陶湘早些時候拿迴來的富強粉也用來做春節的麵食湯團用了個幹淨,當下陳家嬸子拿來的這碗元宵真是救急,也勉強算是給陳家應了過節的景。
老人家眼睜得很用力,原來她那完好的一隻眼睛不知何時漫上了一層陰翳,黃白黃白的渾濁體縈繞在棕色的瞳孔周圍,視力已然不大好了。
因為陳阿婆低埋著頭,走到近處的陶湘便也沒察覺。
自己哪裏會吃陳家嬸子母女倆拿過來的吃食,陶湘當下隻擺了擺手,眼神望向旁邊的冒著熱氣的木鍋蓋:“不了,肚裏脹緊得很,怕吃了積食,我隨便喝幾口粥湯就好,元宵還是給阿婆和果果吃吧……”
她說的不是假話,一連在床上躺了好幾天,期間也沒有下來解決排泄問題,像得了便秘一般,腸胃著實不太舒服。
況且若真想吃湯圓,陶湘大可自己買麵粉迴來做。
算算時間,也到了去鎮上領取新津貼糧票的一個月,有固定的的收入總是讓人覺得安逸歡喜。
“阿婆,我今天下午要去趟鎮上,到醫院看看黃知青,順便要是辦事處開門,再領些糧食……”陶湘裝作自然地開口道,“可能會晚點迴來。”
這些都是要緊事,陳阿婆沒有不答應的。
隻是想到尚未出現的趙家男人,老人家依舊有些擔心,怕陶湘獨自出門再遭遇什麽不測。
陶湘卻是要心定一些,她自然也怕,但料想趙家當家應該不會蠢到在這風口浪尖上露頭,更何況還有顧同誌的陪伴,當下連連答應陳阿婆會早些迴來,對方這才鬆口。
“對了阿婆,還有件事……”陶湘打定主意,同陳阿婆開口道,“隔壁那屋我看著晦氣,還是不買了吧,定金我準備去找老支書要迴來……”
趙家的房契與陶湘的三十塊定金先前都被雙方存放在公證人老支書那裏保管,縱然陶湘執意反悔,但如今老支書既許了諾,討要迴那錢應該也不成問題。
這件事出錢的陶湘做了主,陳阿婆得到準信,便知道往外頭該怎麽說,心裏甚至還隱隱有些高興。
於公於私,老人家還是希望陶湘能同她們祖孫倆住在一起,畢竟家裏的日子有了陶湘的幫扶,眼看是好過了許多。
談話間,果果一直坐在門檻上十分安靜地聽著,小手裏玩捏著一根響炮。
這是陶湘從縣城裏特意給她買迴來的炮仗,果果玩得十分珍惜,屋裏還剩下不老少,小小的人兒存在感低得很。
陶湘端著紅薯粥走迴屋裏的時候,忍不住伸手捏了捏她稚嫩的臉:“果果乖,等姐姐去鎮上給你帶些苞米果和麥糖迴來……”
都是小孩子愛吃的零碎,果果一聽眼都亮了,下意識抿起唇角甜甜地笑了起來,模樣懂事乖巧,卻也讓人可憐心疼。
然而好不容易打點好陳家祖孫倆,但這一天陶湘到底還是沒能和顧同誌去成鎮上。
當陶湘裹著件黑襖背上籮筐往屯外走時,盡管臉和脖頸都用大紅圍巾擁上,看起來仿佛毫不起眼,但仍是被屯口許許多多社員認了出來,他們熱情地打著招唿。
“哎!陶知青!身體好了?”
“陶知青也去鎮上嗎?跟俺們一道走吧……”
鎮上的元宵節晚上開始,旮遝屯有不少人正準備啟程好早些去搶位置,屯口到處都是人。
趕牛車的大爺抽著陶湘之前給的大前門,一臉熱絡地想請她上牛車,而陶湘好不容易借著牛車滿員而拒絕,之後又被同樣預備步行去鎮上的屯民邀請一道走。
眼見幾乎大半個屯的人都要去鎮上,陶湘懊惱地幾乎都能預想到今天晚上五步十步就能遇見個熟人的場景。
她不著痕跡地看了眼站在人群遠處身姿筆挺的顧同誌,對著鄉親們幹笑了兩聲:“不用不用,我就去菜地那摘兩顆冬菜……”
陶湘的聲音莫名有些大,像是刻意說給某人聽的,隻見那廂顧同誌聽見動靜敏銳地望了過來。
互相對視一眼,陶湘沒有久留,皙白的雙手緊了緊胸前的背簍帶子,率先往空寂無人的菜地那邊走去。
顧同誌很快也跟來了,來的時候陶湘正背靠著菜地邊枝杈繁多的枯樹,單腳攆著地上的一個小石子,顯得有些懊惱。
“失算了,今天好像很多人的樣子,咱們怕是不能去了……”
陶湘抿著唇,臉頰處鼓起的頰肉幼嫩又白,像是篩過數次高級麵粉後做的白團子。
“沒關係。”
顧景恩低頭看她,忍不住撚了撚手指,想起曾經還沒下放過來時吃過的母親親手所作的酒釀圓子。
真像!
他斂手斜靠在陶湘旁邊,臉上卻破天荒帶了抹笑,其實能同陶湘在一起,無論幹什麽都好。
聞著身旁男人傳遞過來的微微身體熱量與一股熟識的藥草木香,陶湘起初還不太好意思,後又不自主散發思維想到了那天山洞裏吃的烤雞。
如此一想,她嘴裏口水津津,憶起自己一晃又是許多天沒有吃肉了。
迴想山道隱秘處的那窩野山雞,陶湘主動拉住了顧同誌的手,仰起笑臉來露出星潤水眸:“走!帶你去吃雞!”
這一晚,陶湘沒能和顧同誌看燈會,吃野雞與野蛋倒是吃了個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