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795章中國收複十城失地,蘇聯謀定出兵北東


    遠在東北的華勝利,得知了歐洲戰場上的同盟國,打敗了曾經強大無比的納粹德國,並迫使德國無條件投降的消息,真是大喜過望!


    因為,華勝利知道,蘇聯紅軍現在已經沒有了後顧之憂,他們出兵中國東北,助中國打敗侵華的日軍指日可待了……


    1945年5月,為配合盟軍在中國沿海登陸抗擊日軍,國軍決定發動福州反攻戰,收複福建省福州市。


    5月6日,國軍第80師及海軍陸戰隊與地方部隊,正式發動進攻,向駐福州的日軍外圍陣地突破,國軍另以一部,向閩江口右岸長樂方麵的日軍,發動強攻……


    日軍第13軍轄下之獨立混成第62旅團7000餘日軍,在旅團長長嶺少將的指揮下,據守陣地頑強抵抗國軍的進攻,戰鬥極其慘烈……


    日軍獨立混成第62旅團,兩次發動反擊,均被國軍挫敗。


    5月8日,國軍發動全線總攻,攻占了福州外圍所有的日軍據點,日軍死傷枕藉,被迫向福州城區撤退。


    國軍乘勝追擊,向城區發動了更加猛烈的攻擊,日軍兵敗如山倒,紛紛向連江、漳港方向潰退……


    5月9日,國軍正式攻克福州。這是國軍抗戰中收複的最大城市。


    5月11日,國軍攻克長樂縣,並繼續追擊潰逃的日軍……


    5月13日,國軍攻克連江縣……


    日軍殘部2000餘人經福鼎道,向浙江省境內退去,在途中這些潰逃的小鬼子們,又遭到國軍層層截擊,死傷慘重。


    6月6日,日軍在福鼎,再次被國軍保安隊截擊,日軍傷亡更加慘重。


    日軍為了解救和接應日軍步兵第62旅團,駐守浙江永嘉、樂清的日軍黎罔支隊3000餘人,於5月26日經瑞安、平陽南進。


    6月9日,日軍黎罔支隊3000餘人,在橋門墩附近與步兵第62旅團殘部會合,然而會合後,立刻遭到國軍猛烈攻擊,日軍大敗,乘夜渡飛雲江向北撤退。


    6月18日,日軍被迫完全退出永嘉,6月23日國軍攻克浙江省樂清市駐守的日軍,並將此地收複……


    此時,國軍新編第61師也加入戰鬥,從側麵猛烈攻擊日軍,先後攻克黃岩縣、海門縣,日軍殘部2500餘人,被迫登上運輸艇從海上逃跑……


    福州反攻戰勝利結束。


    此役,國軍以一個師及海軍陸戰隊6000多人的兵力發動反攻,先後與日軍1萬多人交戰,擊斃日軍7500餘人。基本殲滅日軍獨立混成第62旅團,重創日軍黎罔支隊,收複城池10多座,取得了戰役的勝利,鼓舞了全國人民的反攻信心……


    華勝利得知了中國軍隊的福州反攻大勝利的消息後,倍受鼓舞,他下令所部的東北抗聯獨立旅圍困在黑龍江北部與蘇聯接壤各地的日軍要塞。


    華勝利特地下令:全軍要圍而不攻,困敵於要塞之內,切斷糧道等補給供應線……


    華勝利特別嚴令所部的各團各營切勿對駐中蘇邊境的日軍進攻,不必要做無謂的犧牲,因為華勝利知道,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打日軍,讓關東軍覆滅的日子不會太長了。


    早在幾個月前的1945年2月4日至11日,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會議,在雅爾塔召開,出席會議的有蘇、美、英三國首腦斯大林、羅斯福和丘吉爾,以及三國外交部長莫洛托夫、斯退丁紐斯和艾登。


    這是蘇、美、英三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舉行的一次最重要的會議,一共開了八次首腦會議,四次工作午餐和晚餐會議,多次雙邊會談,多次外長會議……


    會議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討論蘇聯出兵中國東北問題。早在1943年德黑蘭會議上,斯大林就對羅斯福和丘吉爾說過:“一旦德國最後垮台,那時,我們蘇聯就有可能把必要的支援部隊,調到西伯利亞,然後我們就能聯合起來,打擊日-本。”


    這是斯大林第一次明確表示在對德國戰爭結束後蘇聯將參加對日作戰。當時,三方還就蘇聯出兵東北的政治條件進行了試探性的會談。


    在雅爾塔中的1945年2月8日,斯大林同羅斯福秘密地討論了,蘇聯出兵中國東北的問題。


    斯大林提出了蘇聯出兵的條件,他說:“如果這些條件不能得到滿足,我們將難以向蘇聯人民解釋,為什麽蘇聯要參加對日作戰。”


    斯大林繼續說:“如果這些政治條件能得到滿足,人民就會理解這是涉及國家的利益,而且非常容易將這項決定,向最高蘇維埃解釋。”


    2月10日,莫洛托夫將斯大林關於蘇聯出兵的條件協定草案,遞交美國駐蘇大使哈裏曼。


    當天,斯大林同羅斯福再次會晤,對草案作了修改,成為正式文本。但是,斯大林向羅斯福表示,大連不能成為國際港口,蘇聯需要得到旅順港周圍的海軍基地……


    英國沒有參與協定草案的製定,美、蘇兩國也沒有同英國商量。


    但是,2月11日,斯大林和羅斯福卻邀請丘吉爾,在協定書上簽字。


    直到這時,丘吉爾才看到了協定的文本。於是,這個協定就成了,也就是。


    主要內容是:


    蘇、美、英三大國領袖同意,在德國投降及歐洲戰爭結束後的兩個月或三個月內,蘇聯將參加同盟國方麵對日的作戰,其條件為:


    一、蒙古的現狀須予維持。


    二、日本1904年背信棄義,進攻所破壞的俄國以前的權益,須予恢複,即:


    1、薩哈林島南部及鄰近一切島嶼須交還蘇聯;


    2、大連商港須國際化,蘇聯在該港的優越權益須予保證,蘇聯之租用旅順港為海軍基地也須予恢複;


    3、對溝通大連與外界聯係的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應設立一中蘇合辦的公司以共同經營之,經諒解,蘇聯的優越權益須予保證,而中國須保持在滿洲的全部主權。


    三、千島群島須交予蘇聯。


    蘇美雙方約定,對協定要嚴格保密……


    此刻,“十分得意”的容斯大林,興致勃勃地走到地球儀旁,用手指推動地球儀,向莫洛托夫描繪了蘇聯的邊界線,他的眼光隨同他的手指在蘇聯東部版圖停住了:“這邊怎麽樣呢?將來,千島群島是我們的了,庫頁島全是我們的了,您看,多棒呀!就連旅順口、大連都是我們的了。”


    說到這,斯大林吸了一口煙,縷縷煙霧漸漸地飄散開來。斯大林意猶未盡,又用煙鬥沿著中國東北劃了一條線,激動地說:“就連中長鐵路也是我們的了。中國、蒙古——一切正常……你瞧,對我們的邊界我還能不滿意!”


    1945年5月開始,蘇聯向遠東濱海地區和後貝加爾運去了136,000節車皮的部隊和作戰物資。共發出火車1692列。其中,運送步兵的為502列,運送炮兵的為261列,運送坦克兵的為250列,運送工程兵和其他部隊的為670列。


    在調運高峰中,每天晚上發出的火車平均為26列。當時從西線調到遠東的蘇軍,有三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和一個坦克集團軍,共12個軍,39個師,使蘇軍在濱海地區和後貝加爾的兵力增加了一倍。


    調往後貝加爾地區的各路大軍首先在喬巴山會合,然後向展開地域開進。從卡雷姆斯卡亞到喬巴山的鐵路是單軌,無法保證正常的車流量。因此,部隊常常要靠兩條腿走很長的路。


    機械化牽引的炮兵部隊和機械化兵團在赤塔和卡雷姆斯卡亞下車後,至少要行軍600至1200公裏,即使從喬巴山到中蒙邊界也要走250到300公裏的路……


    ……


    華勝利知道,蘇聯出兵中國東北打侵華的日軍的日子快要到來了,他通過與進入蘇聯的東北聯軍的主要將領周保中的電報往來中,已經洞悉了蘇聯已經有出兵中國東北打日軍的之意圖……


    華勝利知道,國與國之前的往來和幫助,背後都是有利益跟著的。華勝利想不得不得用蘇聯的紅軍打強大的關東軍,而勝利之後,也要想辦法,讓蘇聯紅軍在華所得的利益做到最小甚至讓他們得不到利益……


    此時,斯大林在嚴肅地考慮一個重要的問:“蘇聯紅軍要出兵中國東北,進攻強大而頑強的日-本關東軍,應該派誰去完成這次事關大局的遠東作戰的指揮任務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硬漢兵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雲九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雲九刀並收藏硬漢兵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