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781章決勝斯大林格勒,規模最大的戰役


    對於斯大林和希特勒來說,斯大林格勒戰役,都是事關成敗的關鍵一戰……


    蘇聯紅軍指揮部將戰略重點從莫斯科轉移到了伏爾加河地區,並且調動了全國所有的空中力量支持斯大林格勒。


    在9月底和10月初,蘇聯紅軍向斯大林格勒城區調去了6個步兵師和1個坦克旅;德軍則調去了20萬補充部隊,包括90個炮兵營和40個受過攻城訓練的工兵營。


    雙方部隊的指揮官,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德軍的指揮官保盧斯得了眼部肌肉痙攣的疾病,而崔可夫也在不見日光的地下室司令部,也忍受著濕疹的病痛,以至於不得不將自己雙手完全包紮起來。


    此時,德軍在蘇聯南部的戰線是從庫爾斯克和沃羅涅日起,通過斯大林格勒到莫茲多克,長達1250英裏以上。


    再加上從庫爾斯克到列寧格勒之間的800英裏,德軍在蘇聯的戰線全長已在2000英裏以上,而以德國的兵力和資源,根本就不足以維持如此長的戰線。


    特別危險的是,從斯大林格勒沿頓河上溯至沃羅涅日共長350英裏,竟毫無掩護。


    德國自己騰不出兵力來填補這個缺口,隻得在這一線部署了附庸國的3個集團軍:匈牙利第2集團軍在沃羅涅日南麵;意大利第8集團軍在東南麵更遠一些的位置;羅馬利亞第3集團軍在斯大林格勒正西、頓河灣曲部的右側。


    這使得戰線拉得非常狹長,甚至在有些地段,隻有一個野戰排來防守整整1-2公裏的防線。


    而蘇聯紅軍在伏爾加河南岸保留了幾個攻擊點,這對德軍構成了潛在的威脅。


    希特勒並非不知道這些裝備和戰鬥力都極差的附庸國部隊,是不足以擔負這個任務的,但他卻深信隻要能迅速攻克斯大林格勒,即可抽出足夠的兵力。


    德國陸軍參謀總長弗朗茲-哈爾德表示了憂慮和異議,認為斯大林格勒是不可陷入的,力主放棄這個作戰,並向西撤退。


    結果,希特勒便在9月底免去了哈爾德陸軍總參謀長的職務,任命原駐法國的德軍總司令蔡茨勒上將為新一任陸軍總參謀長。


    1942年9月28日,蘇聯紅軍最高統帥部,決定將斯大林格勒方麵軍,改稱頓河方麵軍,司令員為羅科索夫斯基中將;東南方麵軍改稱斯大林格勒方麵軍,司令員為葉廖緬科上將;近衛第1集團軍擴建為西南方麵軍,司令員瓦杜丁中將。副最高統帥朱可夫大將和總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上將,奉命秘密擬製反攻計劃。


    1942年10月份一個月中,斯大林格勒一直進行著激烈的巷戰。德軍逐屋戰鬥,從地麵和地下的廢墟中找路前進,所以也被稱為“老鼠戰爭”。


    對斯大林來說,是決不能讓這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城市落入德軍之手的。


    他親自下令給葉廖緬科上將,要求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堅守該城。


    每一座房屋,隻要有蘇聯軍人,哪怕隻有一個人,也要成為敵人攻不破的堡壘。


    而對希特勒來說,斯大林格勒的精神價值,已超過了其戰略價值,非要攻陷它不可。


    當德國新任陸軍總參謀長蔡茨勒將軍小,心地向他指出第6集團軍北翼漫長的頓河戰線麵臨著危險,建議將第6集團軍撤到頓河河曲時,希特勒嚴厲地迴答說:“德國士兵到了哪裏,就要守到哪裏!”


    經過3個月血腥的戰鬥,1942年11月初,德軍終於緩慢地推進到了伏爾加河岸,並且占領了整座城市的80%地區,將留守的蘇聯軍隊分割成兩個狹長的口袋狀,德軍始終未能完全占領斯大林格勒。


    此外,伏爾加河開始結冰,導致蘇聯不能再通過船,運送補給品給城中守軍。


    盡管如此,馬馬耶夫高地附近的戰鬥和北部城區的工廠地帶的戰鬥,依然非常激烈……


    1942年11月11日,德軍以5個步兵師、2個裝甲師和2個工兵營,在寬5公裏的正麵上,發起強攻。戰鬥隊形高度密集。


    一天之內,蘇德兩軍為爭奪每寸土地、每一座房屋,都進行了異常激烈的戰鬥,雙方傷亡慘重。


    德軍雖然在街壘工廠以南衝到達了伏爾加河岸,但部隊已疲憊不堪,其攻勢已成強弩之末,保盧斯被迫於次日,停止了進攻,修整部隊。


    蘇聯紅軍的損失同樣嚴重,第62集團軍的兩個師損失了75%的兵員。


    從1942年7月到1942年11月的戰鬥中,德軍在頓河、伏爾加河和斯大林格勒的戰鬥中損失約70萬人,1000餘輛坦克,2000多門火炮,1400餘架飛機……


    蘇聯紅軍蘇最高統帥部自9月底開始準備大反攻,負責斯大林格勒地區總體戰略的朱可夫,開始向斯大林格勒秘密大規模集結兵力。


    至1942年11月中旬,在斯大林格勒地域城外的南北兩側的蘇聯紅軍,計3個方麵軍10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1個坦克集團軍,4個空軍集團軍和若幹個獨立軍、坦克軍和旅,共143個師110.6萬人,15500門火炮和迫擊炮,1463輛坦克和強擊火炮,1350架飛機。


    當麵的德軍b集團軍群共有80個師又3個旅,約100萬人,10290門火炮,675輛坦克,1216架飛機。


    朱可夫的策略是將德軍,繼續牽製在城內,然後通過打擊德軍虛弱的外側,來將德軍包圍在斯大林格勒市區。


    1942年11月13日,斯大林批準了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擬製的反攻計劃,並親自給這個計劃取代號為“天王星行動”。


    這與針對德軍中央軍群的“火星行動”相唿應。


    1942年11月19日,蘇聯紅軍開始實施天王星行動。圖瓦京的西南方麵軍和羅科索夫斯基的頓河的方麵軍,在紛飛的大雪中發起了反攻,瓦杜丁中將指揮的主攻部隊,包括整整3個集團軍(近衛第1集團軍,第5坦克集團軍和第21集團軍),一共由18個步兵師,8個坦克旅,2個摩托旅,6個騎兵師和1個反坦克旅組成,並得到空軍第2,第17集團軍支援。


    負責防衛德軍第6集團軍側翼安全的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由於在數量上處於絕對劣勢,並且缺乏精良裝備,僅僅在戰鬥發起一天之內,羅馬利亞第3集團軍的陣地,便被蘇聯紅軍突破。


    與此同時,兩個輔助突擊,以第65集團軍從克列茨卡亞以東地區向東南突擊,以第24集團軍從卡恰林斯卡亞地區,沿頓河左岸向韋爾佳奇方向向南突擊,割裂頓河小彎曲部德軍與斯大林格勒德軍的聯係。


    德國第66集團軍在斯大林格勒以北地區原地防禦……


    1942年11月20日,葉廖緬科的斯大林格勒方麵軍第51、57、64集團軍也在南部轉入反攻,突破了防衛該地區的羅馬利亞第4集團軍的防線,主要由騎兵組成的羅馬尼亞人迅速被殲滅。


    此後,蘇聯紅軍迅速向北直趨卡拉奇。


    1942年11月22日,西南方麵軍開始分批渡過頓河。


    1942年11月23日,西南方麵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麵軍在卡拉奇會師,從而完成了對斯大林格勒的包圍。


    至1942年11月30日,蘇聯紅軍3個方麵軍將德第6集團軍的5個軍22個師,羅馬尼亞和意大利部隊以及部分克羅地亞軍隊共約27萬人,合圍在斯大林格勒1500平方公裏的地域內,第6集團軍隻有約5萬人的部隊,被分割在包圍圈之外。


    當德軍最高統帥部,接到蘇聯紅軍發起反攻的消息後,陸軍總參謀長蔡茨勒將軍,力勸希特勒下令保盧斯撤出斯大林格勒。


    然而,空軍德國司令戈林元帥,卻向希特勒保證說,他可以保證空軍有能力通過“空中橋梁”為第6集團軍的空中補給。


    事實證明,德國空軍根本沒有提供如此大規模部隊的供給的運輸能力,其每天300噸的運輸上限也無法滿足每天700噸的需求。


    但希特勒仍然支持戈林的計劃,希特勒遂命令保盧斯堅守陣地,第6集團軍必須留在斯大林格勒,並命令他這個集團軍今後改稱“斯大林堡壘”集團軍。


    由於惡劣天氣和蘇聯紅軍防空火力,德軍的空投援助“斯大林堡壘”集團軍的計劃,很快就遭受失敗。


    德國“斯大林堡壘”集團軍,隻得到10%左右的所需物資,第6集團軍漸漸感受到饑餓的威脅。


    另一麵,蘇聯紅軍在不斷加強對斯大林格勒的包圍圈,並開始縮小包圍圈的行動。


    ……


    1942年12月12日,曼施泰因元帥懷著沉重的心情,發起了代號為“冬季風暴”的反攻。德軍以霍特第4裝甲集團軍為先導,於1942年12月16日,突破了蘇聯紅軍第51集團軍在阿克賽河上的防線。


    至1942年12月19日,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所屬的第57裝甲軍,已突進到離南麵包圍圈30英裏以內的地方。


    此時,行軍的曼施泰因發現自己也有被數倍於己的蘇聯紅軍包圍的危險。於是,他決定不顧希特勒的將令,下令保盧斯立即向南突圍,與第4裝甲集團軍會合。


    然而保盧斯在沒有接到希特勒的直接命令之前,沒有突圍的意圖,他以燃料不足為由拒絕了曼施泰因的命令,放棄了這最後一次機會。


    1942年12月27日,蘇聯紅軍發動強大反擊,將霍特第4裝甲集團軍擊退150至200公裏,終於使其退迴了原來的陣地,迫使德軍統帥部最後放棄解救被圍集團的企圖。


    曼施泰因的“冬季風暴”宣告失敗。


    當時溫度已降到零下45攝氏度。伏爾加河麵的冰層逐漸變厚,因此蘇聯紅軍可以更加便利地補給己方部隊。


    而包圍圈中的德第6集團軍的空運補給越來越少,平均每天不到100噸。


    德第6集團軍瀕於彈盡糧絕的境地。口糧的分配,已減到了能夠維持生活的標準之下;炮兵的彈藥開始感到缺乏;醫藥品和燃料都已經用盡;數千人患上傷寒和痢疾,而凍傷的人就更多,每天都有數千名士兵死於饑餓、嚴寒和營養失調。


    戰地上的一些德**官,試圖說服保盧斯不顧希特勒的命令,而迅速突圍。但是,保盧斯害怕背上違抗軍令的罪名,因此堅持按兵不動。


    1942年12月29日,保盧斯派第14軍軍長漢斯-瓦倫丁-胡貝飛出包圍圈,去晉見希特勒,把第6集團軍的情況,當麵向元首匯報。


    但希特勒還是命令,第6集團軍死守斯大林格勒,直到1943年春天為止。


    同日,由於蔡茨勒的一再要求,希特勒終於同意把a集團軍群,從高加索撤出。


    1943年1月,蘇聯紅軍發起了又一輪攻勢,代號為“木星行動”,試圖突破頓河地區的意大利軍防線,並攻取羅斯托夫。


    如果這次行動成功,德軍南部集團軍的餘部將被完全圍困在高加索地區。


    蘇聯紅軍雖然始終未能接近羅斯托夫,但是這次行動迫使德軍與斯大林格勒包圍圈內的德軍,相隔250公裏以上的距離了。


    事實上,德國的第6集團軍,已經完全失去了增援。


    1943年1月8日,蘇聯紅軍的蘇頓河方麵軍司令員羅科索夫斯基中將,向德第6集團軍司令保盧斯上將,發出最後通牒,敦促其投降。


    保盧斯電告希特勒,要求準予他相機行事,被希特勒駁迴。


    1943年1月10日,蘇聯紅軍的羅科索夫斯基的頓河方麵軍,向被圍的德第6集團軍發起了代號為“指環”的進攻,深陷重圍的德軍,開始從斯大林格勒郊區向城區,收縮防守。


    1943年1月22日,蘇聯紅軍占領了古門拉克機場,這使得德國第6集團軍的空運補給運輸和傷員撤退行動徹底中斷了。


    雖然食物和彈藥都極度匱乏,德軍仍然頑強抵抗,因為他們相信蘇聯人,會處死投降的德**人。


    在斯大林格勒城中,再次爆發了激烈的巷戰……


    相反,蘇聯人也被包圍圈中的德軍龐大的數量,感到驚訝,因此繼續鞏固包圍圈。


    保盧斯再次向希特勒報告說:“部隊已不能支持了,繼續抵抗已毫無意義,請準允我們投降。”


    他得到的答複是:“投降是不可能的,德國第6集團軍應在斯大林格勒,盡到其英勇的責任,直到最後一人為止。”


    曼施泰因力勸希特勒批準第6集團軍殘部投降,而希特勒向曼施泰因解釋說,不允許投降,“一來,即使包圍圈中的德軍分成幾個較小的單位,也還可以抵抗相當長的時間;二來,俄國人根本不會遵守對第6集團軍投降後,所許下的諾言。”


    1943年1月30日,希特勒授予被包圍在斯大林格勒地區的保盧斯大,德國陸軍元帥節杖,以鼓勵其繼續抵抗下去。


    他對約德爾說:“在德國曆史上,還從來沒有元帥被生俘的。”


    希特勒也希望從大將升級成了元帥的保盧斯,能夠戰鬥到底或自殺殉國。


    1943年1月31日,保盧斯元帥向德國總部,發出最後一份電報:“德國第6集團軍,忠於自己的誓言,並認識到自己所負的極為重大的使命,為了元首和祖國,已堅守自己的崗位。打到最後一兵一卒,一槍一彈。”


    但是,當蘇聯紅軍第64集團軍的第38摩步旅,攻入德軍設在百貨商場內的司令部時,德軍的保盧斯元帥,選擇了投降……


    1943年2月1日,被包圍的第六集團軍司令部的發報員,自己決定向柏林發出了最後一封感動德國人的著名電報,最後用國際電碼寫上“cl”,表示“本台停止發報”。


    蘇聯紅軍在地下室外,命令第6集團軍司令部的人員全部投降,第6集團軍參謀長施密特將軍接受了要求。


    施密特問保盧斯:“請問陸軍元帥,還有什麽話要說嗎?”


    保盧斯無話可說,隻好投降。


    1943年2月2日,被圍困在斯大林格勒城北的第11軍殘部,也宣布投降。


    至此,斯大林格勒會戰結束。


    德第6集團軍司令保盧斯元帥,步兵第4軍軍長普費費爾中將、第51軍軍長******-馮-塞德利茨-庫爾茨巴赫中將、第295師師長科爾費斯少將等23位將官,德軍2000名校級以下軍官和91000名極度饑餓勞累的德軍士兵被俘,德軍約14萬人戰死,隻有3萬餘傷患者之前陸續地空運撤出了戰場。


    讓蘇聯紅軍大為驚喜,但同時讓德軍極為失望的是,此次戰俘中包括了德軍的22名將軍。


    希特勒對這位新陸軍元帥極為失望,並公開說“保盧斯差一步就要跨入光榮的殿堂,但是他還是選擇了退卻!”


    德國民眾直到1943年1月底,才了解到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完敗的悲劇……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二戰中甚至人類戰爭史上,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


    整個戰役持續199天。由於戰役規模太大,傷亡者人不計其數。


    在戰役最後階段,德軍仍然對蘇聯紅軍造成了沉重的打擊,同時,蘇聯紅軍也幾乎消滅了德軍第6集團軍全部兵力,另外有德軍的大量直屬部隊被消滅。軸心**隊在這場戰役**傷亡85萬人!


    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損失了東線南翼兵力四分之一的兵力。


    同時,斯大林格勒會戰中,蘇聯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蘇聯紅軍具體傷亡人數為:四十七萬多人死亡,六十五餘萬人受傷或被俘,傷亡合計約百萬人以上。


    在德軍攻入斯大林格勒城區的短短1星期內,超過4萬蘇聯市民被殺,而在整個戰役中犧牲的平民人數,真是不計其數。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是被整建製消滅,戰鬥力不複存在,新的部隊不經一段時間的訓練形成不了有效的戰鬥力。


    而蘇聯紅軍殘存的部隊,可以補充新兵,以老帶新,可以迅速形成戰鬥力。


    而且德軍人員和物資難以補充,蘇聯紅軍補充的速度和數量則遠超德國。因為斯大林格勒戰役後,德國的實力逐漸地衰弱下去了……


    華勝利得到了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蘇聯紅軍大勝後,他興奮無比,對中國的抗日戰爭最終也必將勝利充滿了信心。


    華勝利知道,經過這斯大林格勒戰役勝利後的蘇聯紅軍,奪取了整個戰略的主動權,扭轉了蘇德戰場的整個戰略,同時也為整個世界的同盟國,反抗法西斯侵略擴張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硬漢兵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雲九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雲九刀並收藏硬漢兵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