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778章空襲東-京,炸死你小鬼子
華勝利得知了,第三次長沙會戰結束了,中**隊取得了勝利。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傳遍全國。也使中**軍,進一步堅定了抗戰到底必勝的信心……
日軍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失利了,也破滅了日軍想迅速滅亡整個中國的幻想。
日軍轉而加大了對東南亞一些小國的侵略……
1942年1月19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入了侵緬甸……
同時,華勝利得到情報,在1月19日這一天,蘇軍奪迴莫紮伊斯克地區,使得被德軍重兵相逼的莫斯科危機解除了。
這一消息,使華勝利非常高興,因為華勝利知道,日後收複日軍占領下的東北,還是需要蘇聯紅軍南下的幫助……
……
1942年1月20日,納粹德國召開望湖會議,決定消滅猶太人。猶太人在德國,以及在德國占領下其它國家和地區內,都麵臨了空前慘痛的滅頂之災……
1942年1月25日,泰國向美國和英國宣戰……
泰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是軸心國的仆從國。
直到1941年12月日本入侵泰國之前,泰國一直處於中立。
太平洋戰爭伊始,日-本帝國就施壓泰國,要求泰國給予日-本軍事通行權,以借道入侵英屬印度和馬來聯邦。
多數泰國民眾不接受這一要求,但是首相鑾披汶-頌堪所領導的泰政府認為:和日本保持友好關係,要優於被日軍征服,因此,泰國同意了日本的要求。不久,泰國便對盟軍宣戰。
相比於另外一個日本傀儡政權滿洲國來說,泰國政府仍然有管理內政和軍隊的自由。
日-本同泰國的關係,類似於德意誌第三帝國同芬蘭、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的關係。
最終,泰國的主權被保留,日-本將泰國視作盟友,而非傀儡政權。在戰爭後期這一原則,就悄悄地改變了。
1942年2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新加坡向日-本投降……
2月19日,日軍飛機,襲擊澳大利亞達爾文地區……
2月22日,美軍撤出菲律賓……
3月8日,爪哇島上的荷蘭軍隊向日軍投降……
4月9日,日軍占領了菲律賓巴丹半島,呂宋本島淪陷……
日軍的無限侵略行徑,簡直太囂張了,美國決定要狠狠地教訓下小日-本。
珍珠港遭襲之後,美軍在戰場上又接連被日軍打敗。美國國內的公眾一片嘩然,美軍士氣低落……
早在1941年12月21日,在美國白宮召開的參謀總長聯席會議上,美國總統富蘭克林-d-羅斯福,便向與會成員,指示軍隊應盡快組織針對日本的報複性打擊……
打擊方式,決定采取空襲的模式。這一概念,來自於負責反潛法案參謀次長的海軍上校francislo。他曾經幾番視察位於弗吉尼亞州諾福克的海軍機場,發現那裏的跑道塗上了航空母艦甲板上的圖案,用作飛機著艦訓練……
美軍準備用b-25飛機轟炸日-本的本土。
美軍的b-25屬新款飛機,尚未用於作戰,這也是杜立特所擔心的一點。但是,之後b-25的測試,顯示了它足以滿足此次空襲的要求。
在杜立特首次匯報方案時,他的計劃是空襲結束後,飛機可以飛往蘇聯的海參崴地區,這樣航程就可縮短600海裏(即1000公裏),依據租賃法案,著陸之後,這些b-25可暫時移交給蘇聯,機組人員就可返迴美國了。
為此,白宮派專員前往蘇聯密談,卻無果而終。
原因就在於,蘇聯於1941年4月,早已同日-本簽訂了中立條約,斯大林不想拿同美軍合作來得罪日-本。
白宮認為,即便蘇聯同意降落,機組人員也有被移交給日方的危險。因此降落蘇聯的方案遭到否決。
後來的轟炸方案,確定使用b-25轟炸機之後,兩架b-25搬上了停泊在弗吉尼亞州諾福克的大黃蜂號航母甲板,於1942年2月3日毫不費力地從航母上成功起飛。
空襲計劃,因此迅速得到了批準,第17中型轟炸機大隊前往諾福克,開始從中征募誌願者。
之所以選擇第17中型轟炸機大隊,是因為首批b-25就是分配到該大隊服役的,截至1941年9月該大隊的全部4個中隊,均已配備了b-25。
第**隊,不僅是美國陸軍航空兵中的第一支中型轟炸機大隊,而且機組人員駕馭b-25的經驗也最為豐富。
美國參戰後,第**隊最先是隸屬於陸軍航空兵第8轟炸機軍團。
接到命令後,美軍第17飛行大隊,跨越整個美國,迅速機動至位於南卡羅來納州哥倫比亞的陸軍航空兵基地。
對外宣稱,將負責美國東海岸的反潛巡邏,實際則是為空襲日本作準備。
美軍第**隊2月9日正式遷移至哥倫比亞,作戰人員被告知他們有機會參加一項極為危險的任務,願意參加者自願報名。出於保密方麵的考慮,對大隊任何官兵都沒有透露任務內容。
2月17日,第**隊脫離陸軍航空兵第8轟炸機軍團。
初期方案中,空襲需要20架轟炸機。因此從第**隊挑選了24架b-25b米切爾轟炸機,將其運抵mid-ti航空公司位於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的改造中心進行改裝。
具體的改裝包括:拆除機腹炮塔中的機槍。
考慮到可能會遇到比較寒冷的天氣,在機翼前端和機尾安裝了除冰器,防止燃油凍結;
在頂部機槍周圍加裝通風鋼板;
為防止飛機方位暴露,行動全程無線電靜默,因此無線電收發器無有用處,予以拆除;
在投彈艙加裝副油箱,最初使用265加侖鋼製油箱,由於漏油嚴重而改為225加侖橡皮油箱。在投彈艙上方加裝160加侖的折疊式橡皮油箱,用完裏麵的油料後可以將其壓癟折疊;
…………
改裝的24架轟炸機中,在兩架上安裝攝影機隨行抓拍轟炸效果。
與此同時,這24架飛機的機組人員全部征集完畢,前往改造中心所在地明尼阿波利斯,從1942年3月1日開始陸續駕駛改裝好的24架b-25b飛往佛羅裏達州的eglin機場。
在那裏,機組人員接受為期三周的高強度訓練,將第8空軍基地auxiliary1號機場的agner滑行跑道塗裝成航母甲板,駕駛b-25b模擬起飛,並進行低空飛行,夜航,低空投彈和水上導航。
美國海軍彭沙科拉航空站的henrymiller中尉監督起飛訓練。
盡管訓練的三周裏出現的雨霧天氣一度使訓練變得不可能,但小組還是克服困難,達成了訓練的預期目標。
訓練期間,一架b-25b在起飛時發生事故,嚴重受損。另有一架則在滑行時,前輪發生振動。這兩架均因無法及時修複,杜立特決定放棄這兩架。
1942年3月25日,剩下的22架b-25b從eglin起飛,抵達加州len機場。
兩天後,飛往薩克拉門托飛機補給站,進行最終的調整。
接著在3月31日,總共16架確定參加任務的b-25陸續飛往加州海軍阿拉米達航空站。
隨後,航母大黃蜂號抵達阿拉米達,其中的15架執行投彈任務,率先搬上航母。
但在第16架b-25的登船問題上,海軍擔心甲板上容不下,故一直阻撓。
杜立特團隊與海軍方麵持續商談,直到航母將要出發前的最後一刻,海軍才同意放行,得以讓第16架b-25擠上大黃蜂號甲板,參與空襲行動。
整個行動始終采取高度保密措施,參與行動的所有成員直到大黃蜂從舊金山出發之後,才被告知此次任務的內容。
1942年4月1日,16架經過改造的b-25轟炸機和每架5名機組成員,再加上地勤維護人員,總計71名文職和130名作戰人員,從舊金山的阿拉米達登上了大黃蜂號。
每架b-25配備了4枚特別定製的500磅(225公斤)炸彈。
4枚炸彈中,3枚填裝********,1枚為子母燃燒彈。這種燃燒彈呈長條棒狀,上百根捆綁在一起掛入投彈艙。
在投出機艙後,會分散開來,大麵積燃燒目標。
在行動出發後,由全體作戰人員合影留念時,杜麗特中校頗具深意地在5枚炸彈的尾翼,係上了日本的“友好”獎章——都是在戰前由日本政府授予美軍官兵的獎章。
杜麗特非常明白地告訴大家,用炸彈順路幫個忙,讓這些個虛偽的獎章統統滾迴老家。
轟炸機的防護方麵,由於戰鬥機航程短無法提供護航,防護就隻能仰賴機艙上方的兩挺12.7毫米口徑機槍和頭部的一挺7.62毫米口徑機槍,機腹和尾部的機槍均已拆除。
所有的16架飛機,按照實際起飛的順序,簇擁著排列在大黃蜂甲板之上,大黃蜂本身的艦載機,隻能存入甲板下的機庫。
1942年4月2日上午10時,大黃蜂帶領的第18機動艦隊,駛離阿拉米達。
數天後,由威廉-哈爾西中將指揮,擁有企業號航母的第16機動艦隊,在夏威夷以北海域,與第18機動艦隊會合。
企業號上的戰鬥機和巡邏機,為大黃蜂號和整個艦隊提供空中保護……
第16與第18機動艦隊會合後,一並向西航行,全程無線電靜默。
4月17日下午,補給艦為艦隊補充完燃油之後,與8艘驅逐艦向東後撤,航母和巡洋艦繼續向西,以20節的速度,朝日軍控製的海域快步前進。在那裏,16架b-25準備起飛。
4月18日清晨7:38,美軍機動艦隊距離日本本土尚有650海裏(1200公裏)。就在此時,正在該海域遊弋的日軍巡邏船日東丸23號,發現了他們,隨即向日本發送無線電預警。
美軍納什維爾號將其擊沉,日東丸上除了船長自殺之外,11名船員中5人生還,被救上了納什維爾號。
令杜立特沒有想到的是,艦隊尚未抵達起飛地點,竟如此早地被日軍發現了。
因擔心接到警報的日本,很可能已出動兵力前來阻擊,艦隊若再往前行就會非常危險。
杜立特和大黃蜂號艦長馬克·米切爾決定,所有b-25立即起飛——比原計劃提前10小時,意味著b-25將多飛310公裏。
待16架b-25依次排開發動引擎之後,留給杜立特起飛的滑行距離隻有467英尺(142米)。
16架b-25在8:20至9:19之間的一個小時之內,全部成功起飛。
第16架b-25,原本隻隨同機隊進行觀測和拍攝,因計劃有變,杜立特決定16架b-25全部用於轟炸。對美軍來說,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陸基轟炸機,從航母上起飛執行任務。
b-25b列陣完畢,進入起飛姿態……
起飛後的b-25陸續飛往日本,航程初期采取2到4架為一組,之後則各自散開,貼近海麵低空飛行,以躲避日軍雷達。
6小時後,16架b-25於東京時間正午時分,陸續飛抵日本上空,轟炸了東京的10座軍事和工業目標:橫濱2座,橫須賀、名古屋、神戶和大阪各1座……
雖然,一部分b-25遇上了防空炮火,以及日機的追擊攔截,卻沒有任何b-25被擊落,僅joyce中尉的10號機輕微受傷,機身被打出了洞。
16架轟炸機中,隻有holstrom中尉的4號機因機槍失靈,日機死纏不放,將炸彈扔入東京灣,未能實施轟炸。
轟炸結束之後,16架轟炸機中的15架,沿著日本南部海岸向西南飛往中國東部,按照杜立特的計劃,浙江境內的幾座尚未被日軍占領的機場,會亮起燈塔,指引他們降落,然後經加油後,再飛往重慶——國民黨的戰時首都。
幾座機場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容易找到的就是衢州。另外1架則因為燃油消耗過快,在明顯撐不到中國海岸的情況下,前往海岸更近的蘇聯。
事實證明,計劃沒有變化來得快。15架b-25飛往中國時,麵對意想不到的挑戰:夜幕降臨、燃油所剩無幾、再加上急劇惡化的天氣。
唯一慶幸的是。飛往中國的航程中,他們始終是順風,使他們的航速提高了25節,否則他們根本無法在7小時內抵達中國上空。
但處境還是非常嚴峻,一片漆黑的夜幕,再加上糟糕的天氣,有些飛機遇上濃霧,有些則遇到大雨,使得機組成員根本弄不清機場方位。
在燃油即將耗盡的節骨眼上,機組成員們意識到計劃降落的機場,已無望找到,選擇在陸地上空,棄機跳傘或是沿著海岸實施海麵迫降……
而飛往蘇聯的8號機則在海參崴以北40英裏(65公裏)的機場降落,b-25被蘇方沒收,機組人員遭到扣押。蘇聯並沒有為難york上尉等5人,對他們與其說是扣押倒不如說是“克裏姆林宮客人”般的優待。
盡管如此,美國尋求將5人帶迴國的外交努力屢遭失敗。
最終,york一行5人被轉移至距伊朗邊境僅32公裏的阿什哈巴德,他們賄賂了一名搞走私的阿富汗人,由他帶著5人越境進入伊朗,之後抵達附近的英國領事館。在英國外交官的幫助下,經由印度搭機返迴美國。
杜立特和他的機組成員,中國的國統區上空,被迫棄機跳傘安全著陸後,得到了中國民兵和平民的幫助,其中包括美國神父john-birch。
和其他機組成員一樣,杜立特棄機跳傘後,著陸在了稻田中的一處糞堆上,幸運地保住了之前受過傷的腳踝。
想到其他15架飛機的飛行員和機組人員,也大部中杜立特的命運一致……
空襲結束後,著陸在中國境內的絕大多數美軍空襲日-本的機組人員,都得到了當地中國百姓和軍隊的幫助,最終抵達安全地區……
然而,幫助和保護過他們的中國人卻因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甚至是無數的生命……
為了感謝中國百姓們的無私幫助,臨別之時美國兵往往會把手頭上有的物品全都贈予他們,不管是吃的、穿的、還是用的。
而不幸的是,恰恰是這些物品,使鄉親們在之後的日軍到來後,蒙受血光之災……
日軍隨後立即發動了浙贛戰役,恫嚇和警告中國平民,不許幫助墜機的美國飛行員。
日軍所估計的,美軍空襲機組成員,降落在中國地區的周圍50000平方公裏範圍內的所有機場和滑行跑道,均被摧毀。
戰役中日軍針對中國百姓,特別是查出攜有美國物品的平民施加暴行,甚至動用了細菌武器……
這次空襲的消息一經發出,美國上下一片歡騰……
之前從珍珠港遭襲,到日本接連占領東南亞領土和島嶼,媒體報道的一向都是壞消息,在這個時候,就特別需要從前線傳來的勝利消息來鼓舞人心,無論勝利來自於多麽小的一場戰鬥。
杜立特空襲也對日後二戰的戰略形勢,產生了影響。
空襲使得日軍意識到了本土防禦的脆弱,隨即從各條戰線上,召迴部分部隊安排本州島的防禦。
在印度洋上,由南雲忠一大將指揮的主力航母作戰群,擁有五艘速度極快的大型航母,所攜帶的艦載機隊也屬帝國海軍中最強的一支。這支艦隊的存在,沉重打擊了英國皇家海軍和盟軍在印度洋的物資運輸航線。南雲的艦隊曾一度挺進至最西麵的錫蘭(今斯裏蘭卡),對部署在那裏的英國港口和皇家空軍機場實施了數次空襲。
然而杜立特空襲迫使日本為了防守本土,將南雲的艦隊召迴了日本,從而一下子緩解了對印度洋上英國皇家海軍的壓力,更使得戰備物資得以較安全地由商船,運抵印度後再輸往中國。這樣看來,杜立特空襲迫使日本下了一著敗棋。
從美軍航母可以安然無恙地靠近日本本土這一點來看,日-本帝國海軍的重大失職也是無法推卸的。
遭到空襲之後,日軍得知實施攻擊的轟炸機並非艦載機,而是大型的雙引擎陸基轟炸機。帝國海軍最高司令部,苦惱於搜尋可能用作這些陸基轟炸機起飛的島嶼,卻始終沒能搞清楚陸基的敵機究竟從何而來。
日-本海軍司令山本五十六,考慮到本土防禦力量的脆弱,由於在夏威夷到日本本土之間的海域確實存在島嶼,如中途島等等,山本認為必須拿下這些島嶼,否則無法排除美軍利用這些島嶼起飛陸基轟炸機,再次空襲日本的可能性。
於是山本下定決心,集中力量以占領中途島……
中途島海戰一觸即發……
第778章空襲東-京,炸死你小鬼子
華勝利得知了,第三次長沙會戰結束了,中**隊取得了勝利。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傳遍全國。也使中**軍,進一步堅定了抗戰到底必勝的信心……
日軍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失利了,也破滅了日軍想迅速滅亡整個中國的幻想。
日軍轉而加大了對東南亞一些小國的侵略……
1942年1月19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入了侵緬甸……
同時,華勝利得到情報,在1月19日這一天,蘇軍奪迴莫紮伊斯克地區,使得被德軍重兵相逼的莫斯科危機解除了。
這一消息,使華勝利非常高興,因為華勝利知道,日後收複日軍占領下的東北,還是需要蘇聯紅軍南下的幫助……
……
1942年1月20日,納粹德國召開望湖會議,決定消滅猶太人。猶太人在德國,以及在德國占領下其它國家和地區內,都麵臨了空前慘痛的滅頂之災……
1942年1月25日,泰國向美國和英國宣戰……
泰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是軸心國的仆從國。
直到1941年12月日本入侵泰國之前,泰國一直處於中立。
太平洋戰爭伊始,日-本帝國就施壓泰國,要求泰國給予日-本軍事通行權,以借道入侵英屬印度和馬來聯邦。
多數泰國民眾不接受這一要求,但是首相鑾披汶-頌堪所領導的泰政府認為:和日本保持友好關係,要優於被日軍征服,因此,泰國同意了日本的要求。不久,泰國便對盟軍宣戰。
相比於另外一個日本傀儡政權滿洲國來說,泰國政府仍然有管理內政和軍隊的自由。
日-本同泰國的關係,類似於德意誌第三帝國同芬蘭、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的關係。
最終,泰國的主權被保留,日-本將泰國視作盟友,而非傀儡政權。在戰爭後期這一原則,就悄悄地改變了。
1942年2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新加坡向日-本投降……
2月19日,日軍飛機,襲擊澳大利亞達爾文地區……
2月22日,美軍撤出菲律賓……
3月8日,爪哇島上的荷蘭軍隊向日軍投降……
4月9日,日軍占領了菲律賓巴丹半島,呂宋本島淪陷……
日軍的無限侵略行徑,簡直太囂張了,美國決定要狠狠地教訓下小日-本。
珍珠港遭襲之後,美軍在戰場上又接連被日軍打敗。美國國內的公眾一片嘩然,美軍士氣低落……
早在1941年12月21日,在美國白宮召開的參謀總長聯席會議上,美國總統富蘭克林-d-羅斯福,便向與會成員,指示軍隊應盡快組織針對日本的報複性打擊……
打擊方式,決定采取空襲的模式。這一概念,來自於負責反潛法案參謀次長的海軍上校francislo。他曾經幾番視察位於弗吉尼亞州諾福克的海軍機場,發現那裏的跑道塗上了航空母艦甲板上的圖案,用作飛機著艦訓練……
美軍準備用b-25飛機轟炸日-本的本土。
美軍的b-25屬新款飛機,尚未用於作戰,這也是杜立特所擔心的一點。但是,之後b-25的測試,顯示了它足以滿足此次空襲的要求。
在杜立特首次匯報方案時,他的計劃是空襲結束後,飛機可以飛往蘇聯的海參崴地區,這樣航程就可縮短600海裏(即1000公裏),依據租賃法案,著陸之後,這些b-25可暫時移交給蘇聯,機組人員就可返迴美國了。
為此,白宮派專員前往蘇聯密談,卻無果而終。
原因就在於,蘇聯於1941年4月,早已同日-本簽訂了中立條約,斯大林不想拿同美軍合作來得罪日-本。
白宮認為,即便蘇聯同意降落,機組人員也有被移交給日方的危險。因此降落蘇聯的方案遭到否決。
後來的轟炸方案,確定使用b-25轟炸機之後,兩架b-25搬上了停泊在弗吉尼亞州諾福克的大黃蜂號航母甲板,於1942年2月3日毫不費力地從航母上成功起飛。
空襲計劃,因此迅速得到了批準,第17中型轟炸機大隊前往諾福克,開始從中征募誌願者。
之所以選擇第17中型轟炸機大隊,是因為首批b-25就是分配到該大隊服役的,截至1941年9月該大隊的全部4個中隊,均已配備了b-25。
第**隊,不僅是美國陸軍航空兵中的第一支中型轟炸機大隊,而且機組人員駕馭b-25的經驗也最為豐富。
美國參戰後,第**隊最先是隸屬於陸軍航空兵第8轟炸機軍團。
接到命令後,美軍第17飛行大隊,跨越整個美國,迅速機動至位於南卡羅來納州哥倫比亞的陸軍航空兵基地。
對外宣稱,將負責美國東海岸的反潛巡邏,實際則是為空襲日本作準備。
美軍第**隊2月9日正式遷移至哥倫比亞,作戰人員被告知他們有機會參加一項極為危險的任務,願意參加者自願報名。出於保密方麵的考慮,對大隊任何官兵都沒有透露任務內容。
2月17日,第**隊脫離陸軍航空兵第8轟炸機軍團。
初期方案中,空襲需要20架轟炸機。因此從第**隊挑選了24架b-25b米切爾轟炸機,將其運抵mid-ti航空公司位於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的改造中心進行改裝。
具體的改裝包括:拆除機腹炮塔中的機槍。
考慮到可能會遇到比較寒冷的天氣,在機翼前端和機尾安裝了除冰器,防止燃油凍結;
在頂部機槍周圍加裝通風鋼板;
為防止飛機方位暴露,行動全程無線電靜默,因此無線電收發器無有用處,予以拆除;
在投彈艙加裝副油箱,最初使用265加侖鋼製油箱,由於漏油嚴重而改為225加侖橡皮油箱。在投彈艙上方加裝160加侖的折疊式橡皮油箱,用完裏麵的油料後可以將其壓癟折疊;
…………
改裝的24架轟炸機中,在兩架上安裝攝影機隨行抓拍轟炸效果。
與此同時,這24架飛機的機組人員全部征集完畢,前往改造中心所在地明尼阿波利斯,從1942年3月1日開始陸續駕駛改裝好的24架b-25b飛往佛羅裏達州的eglin機場。
在那裏,機組人員接受為期三周的高強度訓練,將第8空軍基地auxiliary1號機場的agner滑行跑道塗裝成航母甲板,駕駛b-25b模擬起飛,並進行低空飛行,夜航,低空投彈和水上導航。
美國海軍彭沙科拉航空站的henrymiller中尉監督起飛訓練。
盡管訓練的三周裏出現的雨霧天氣一度使訓練變得不可能,但小組還是克服困難,達成了訓練的預期目標。
訓練期間,一架b-25b在起飛時發生事故,嚴重受損。另有一架則在滑行時,前輪發生振動。這兩架均因無法及時修複,杜立特決定放棄這兩架。
1942年3月25日,剩下的22架b-25b從eglin起飛,抵達加州len機場。
兩天後,飛往薩克拉門托飛機補給站,進行最終的調整。
接著在3月31日,總共16架確定參加任務的b-25陸續飛往加州海軍阿拉米達航空站。
隨後,航母大黃蜂號抵達阿拉米達,其中的15架執行投彈任務,率先搬上航母。
但在第16架b-25的登船問題上,海軍擔心甲板上容不下,故一直阻撓。
杜立特團隊與海軍方麵持續商談,直到航母將要出發前的最後一刻,海軍才同意放行,得以讓第16架b-25擠上大黃蜂號甲板,參與空襲行動。
整個行動始終采取高度保密措施,參與行動的所有成員直到大黃蜂從舊金山出發之後,才被告知此次任務的內容。
1942年4月1日,16架經過改造的b-25轟炸機和每架5名機組成員,再加上地勤維護人員,總計71名文職和130名作戰人員,從舊金山的阿拉米達登上了大黃蜂號。
每架b-25配備了4枚特別定製的500磅(225公斤)炸彈。
4枚炸彈中,3枚填裝********,1枚為子母燃燒彈。這種燃燒彈呈長條棒狀,上百根捆綁在一起掛入投彈艙。
在投出機艙後,會分散開來,大麵積燃燒目標。
在行動出發後,由全體作戰人員合影留念時,杜麗特中校頗具深意地在5枚炸彈的尾翼,係上了日本的“友好”獎章——都是在戰前由日本政府授予美軍官兵的獎章。
杜麗特非常明白地告訴大家,用炸彈順路幫個忙,讓這些個虛偽的獎章統統滾迴老家。
轟炸機的防護方麵,由於戰鬥機航程短無法提供護航,防護就隻能仰賴機艙上方的兩挺12.7毫米口徑機槍和頭部的一挺7.62毫米口徑機槍,機腹和尾部的機槍均已拆除。
所有的16架飛機,按照實際起飛的順序,簇擁著排列在大黃蜂甲板之上,大黃蜂本身的艦載機,隻能存入甲板下的機庫。
1942年4月2日上午10時,大黃蜂帶領的第18機動艦隊,駛離阿拉米達。
數天後,由威廉-哈爾西中將指揮,擁有企業號航母的第16機動艦隊,在夏威夷以北海域,與第18機動艦隊會合。
企業號上的戰鬥機和巡邏機,為大黃蜂號和整個艦隊提供空中保護……
第16與第18機動艦隊會合後,一並向西航行,全程無線電靜默。
4月17日下午,補給艦為艦隊補充完燃油之後,與8艘驅逐艦向東後撤,航母和巡洋艦繼續向西,以20節的速度,朝日軍控製的海域快步前進。在那裏,16架b-25準備起飛。
4月18日清晨7:38,美軍機動艦隊距離日本本土尚有650海裏(1200公裏)。就在此時,正在該海域遊弋的日軍巡邏船日東丸23號,發現了他們,隨即向日本發送無線電預警。
美軍納什維爾號將其擊沉,日東丸上除了船長自殺之外,11名船員中5人生還,被救上了納什維爾號。
令杜立特沒有想到的是,艦隊尚未抵達起飛地點,竟如此早地被日軍發現了。
因擔心接到警報的日本,很可能已出動兵力前來阻擊,艦隊若再往前行就會非常危險。
杜立特和大黃蜂號艦長馬克·米切爾決定,所有b-25立即起飛——比原計劃提前10小時,意味著b-25將多飛310公裏。
待16架b-25依次排開發動引擎之後,留給杜立特起飛的滑行距離隻有467英尺(142米)。
16架b-25在8:20至9:19之間的一個小時之內,全部成功起飛。
第16架b-25,原本隻隨同機隊進行觀測和拍攝,因計劃有變,杜立特決定16架b-25全部用於轟炸。對美軍來說,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陸基轟炸機,從航母上起飛執行任務。
b-25b列陣完畢,進入起飛姿態……
起飛後的b-25陸續飛往日本,航程初期采取2到4架為一組,之後則各自散開,貼近海麵低空飛行,以躲避日軍雷達。
6小時後,16架b-25於東京時間正午時分,陸續飛抵日本上空,轟炸了東京的10座軍事和工業目標:橫濱2座,橫須賀、名古屋、神戶和大阪各1座……
雖然,一部分b-25遇上了防空炮火,以及日機的追擊攔截,卻沒有任何b-25被擊落,僅joyce中尉的10號機輕微受傷,機身被打出了洞。
16架轟炸機中,隻有holstrom中尉的4號機因機槍失靈,日機死纏不放,將炸彈扔入東京灣,未能實施轟炸。
轟炸結束之後,16架轟炸機中的15架,沿著日本南部海岸向西南飛往中國東部,按照杜立特的計劃,浙江境內的幾座尚未被日軍占領的機場,會亮起燈塔,指引他們降落,然後經加油後,再飛往重慶——國民黨的戰時首都。
幾座機場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容易找到的就是衢州。另外1架則因為燃油消耗過快,在明顯撐不到中國海岸的情況下,前往海岸更近的蘇聯。
事實證明,計劃沒有變化來得快。15架b-25飛往中國時,麵對意想不到的挑戰:夜幕降臨、燃油所剩無幾、再加上急劇惡化的天氣。
唯一慶幸的是。飛往中國的航程中,他們始終是順風,使他們的航速提高了25節,否則他們根本無法在7小時內抵達中國上空。
但處境還是非常嚴峻,一片漆黑的夜幕,再加上糟糕的天氣,有些飛機遇上濃霧,有些則遇到大雨,使得機組成員根本弄不清機場方位。
在燃油即將耗盡的節骨眼上,機組成員們意識到計劃降落的機場,已無望找到,選擇在陸地上空,棄機跳傘或是沿著海岸實施海麵迫降……
而飛往蘇聯的8號機則在海參崴以北40英裏(65公裏)的機場降落,b-25被蘇方沒收,機組人員遭到扣押。蘇聯並沒有為難york上尉等5人,對他們與其說是扣押倒不如說是“克裏姆林宮客人”般的優待。
盡管如此,美國尋求將5人帶迴國的外交努力屢遭失敗。
最終,york一行5人被轉移至距伊朗邊境僅32公裏的阿什哈巴德,他們賄賂了一名搞走私的阿富汗人,由他帶著5人越境進入伊朗,之後抵達附近的英國領事館。在英國外交官的幫助下,經由印度搭機返迴美國。
杜立特和他的機組成員,中國的國統區上空,被迫棄機跳傘安全著陸後,得到了中國民兵和平民的幫助,其中包括美國神父john-birch。
和其他機組成員一樣,杜立特棄機跳傘後,著陸在了稻田中的一處糞堆上,幸運地保住了之前受過傷的腳踝。
想到其他15架飛機的飛行員和機組人員,也大部中杜立特的命運一致……
空襲結束後,著陸在中國境內的絕大多數美軍空襲日-本的機組人員,都得到了當地中國百姓和軍隊的幫助,最終抵達安全地區……
然而,幫助和保護過他們的中國人卻因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甚至是無數的生命……
為了感謝中國百姓們的無私幫助,臨別之時美國兵往往會把手頭上有的物品全都贈予他們,不管是吃的、穿的、還是用的。
而不幸的是,恰恰是這些物品,使鄉親們在之後的日軍到來後,蒙受血光之災……
日軍隨後立即發動了浙贛戰役,恫嚇和警告中國平民,不許幫助墜機的美國飛行員。
日軍所估計的,美軍空襲機組成員,降落在中國地區的周圍50000平方公裏範圍內的所有機場和滑行跑道,均被摧毀。
戰役中日軍針對中國百姓,特別是查出攜有美國物品的平民施加暴行,甚至動用了細菌武器……
這次空襲的消息一經發出,美國上下一片歡騰……
之前從珍珠港遭襲,到日本接連占領東南亞領土和島嶼,媒體報道的一向都是壞消息,在這個時候,就特別需要從前線傳來的勝利消息來鼓舞人心,無論勝利來自於多麽小的一場戰鬥。
杜立特空襲也對日後二戰的戰略形勢,產生了影響。
空襲使得日軍意識到了本土防禦的脆弱,隨即從各條戰線上,召迴部分部隊安排本州島的防禦。
在印度洋上,由南雲忠一大將指揮的主力航母作戰群,擁有五艘速度極快的大型航母,所攜帶的艦載機隊也屬帝國海軍中最強的一支。這支艦隊的存在,沉重打擊了英國皇家海軍和盟軍在印度洋的物資運輸航線。南雲的艦隊曾一度挺進至最西麵的錫蘭(今斯裏蘭卡),對部署在那裏的英國港口和皇家空軍機場實施了數次空襲。
然而杜立特空襲迫使日本為了防守本土,將南雲的艦隊召迴了日本,從而一下子緩解了對印度洋上英國皇家海軍的壓力,更使得戰備物資得以較安全地由商船,運抵印度後再輸往中國。這樣看來,杜立特空襲迫使日本下了一著敗棋。
從美軍航母可以安然無恙地靠近日本本土這一點來看,日-本帝國海軍的重大失職也是無法推卸的。
遭到空襲之後,日軍得知實施攻擊的轟炸機並非艦載機,而是大型的雙引擎陸基轟炸機。帝國海軍最高司令部,苦惱於搜尋可能用作這些陸基轟炸機起飛的島嶼,卻始終沒能搞清楚陸基的敵機究竟從何而來。
日-本海軍司令山本五十六,考慮到本土防禦力量的脆弱,由於在夏威夷到日本本土之間的海域確實存在島嶼,如中途島等等,山本認為必須拿下這些島嶼,否則無法排除美軍利用這些島嶼起飛陸基轟炸機,再次空襲日本的可能性。
於是山本下定決心,集中力量以占領中途島……
中途島海戰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