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四年三月西寧城的陷落,在大明朝的京師裏並沒有引起多少人關注。


    京師城內朝野上下的絕大多數人,所關注和議論的事情,全都是近在眼前的崇禎四年春闈。


    來自大明朝南北各省以及屬國朝鮮等地的舉人士子、國子監生們,在崇禎四年的春天,從五湖四海、四麵八方之地雲集到了京師城中。


    城內的各大寺廟、道館、客棧以及那些可以出租的民居,在這個天氣漸暖的三月裏,全都人滿為患。


    各個茶肆、酒樓、飯館以及煙花柳巷之中,到處都是那些一邊推杯換盞一邊議論著春闈話題的人們。


    而身在紫禁城內的崇禎皇帝,在接到李邦華等人的奏報之後沒過幾天,就接到了西安守備太監高時明和錦衣衛西鎮撫司鎮撫使胡一魁的密折。


    之前李邦華在奏報之中所不敢確定的消息,比如韓愈昌、韓承恩兄弟變節投賊,守將李弘嗣、李振聲等人死難,以及張獻忠大西營入城之後大肆屠城等情形,都被錦衣衛西鎮撫司稍後的密折給一一證實了。


    崇禎四年三月二十一日夜裏,崇禎皇帝在乾清宮西暖閣自己的下榻之所內,認真地翻看著錦衣衛西鎮撫司的密折。


    對於第二天就要開始入場的崇禎四年的春闈,崇禎皇帝並不怎麽太關心。


    有了禮部尚書兼文華殿大學士徐光啟在主持,還有其他幾個副主考以及朝廷上下無數雙眼睛在盯著,他也並不擔心會出現過去常常出現的科舉舞弊案。


    原本他還想著在開考前的頭一天裏,親自到京師城內的貢院去走一遭,顯示一下當今皇帝對於科舉取士的重視。


    不過來自錦衣衛西鎮撫司的密折,卻讓他打消了這個念頭,提不起那個興致來了。


    崇禎皇帝的心裏十分清楚,西寧城的陷落,有很大的責任在朝廷這邊,說白了就是在他自己。


    “唉……!”


    坐在一張乾清宮西暖閣窗下一張明式圈椅上的崇禎皇帝,長長地歎了一口氣,然後合上手中的密折,對著侍立在閣中的乾清宮兼內務府總管太監王承恩說道:


    “王承恩啊!朕對不住西寧城中,那些堅守城池長達十六個月的軍民百姓啊!對不住誓死守城全家被殺的西寧李氏啊!


    “朕之前倒是沒有想到過,僻居西寧之李氏對我大明朝會是如此的忠誠!以往曆代之所謂忠孝節烈者,大抵也不過如此而已矣!


    “朕往日常因那些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輩犯下的惡行,而去揣測天下儒林士子之心,去揣測那些將門世家之誌,如今看來,倒是頗多偏差了!


    “類似西寧李氏這等忠孝節烈之百年世家,看來還是大有人在啊!是朕想差了!”


    自從來到這個時代也即這個大明朝之後,如今這位崇禎皇帝就對所有那些自己在後世未曾聽聞過其事跡的人物充滿了懷疑,向來不憚以最大的惡意揣測所有的人心。


    這些事情,他雖然未曾訴諸於口,不曾說出來過,不過在現實中,他卻是實實在在照著心中所想去做的。


    所以,他在很多時候所做出的決定,總是給人一種感覺,那就是皇帝生性多疑兼且刻薄而寡恩。


    這與原本曆史上的崇禎皇帝相比,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少不同的地方,更準確地說,叫作形似而實不同。


    這一世,王承恩作為崇禎皇帝身邊最信重的太監之一,對於眼前這個皇帝陛下的性子自然深有體會。


    在他看來,眼前的皇帝陛下,不管是遇上了什麽事情,都喜歡把人往最壞處料想。


    要麽懷疑他們有沒有不可告人的居心,要麽懷疑他們私下的品德,甚至懷疑他們在皇帝麵前和朝廷之上表現出來的一切言行。


    崇禎皇帝的這個性格這個做派,到底好不好,到底對不對,王承恩當然不敢議論。


    不過,作為內務府的總管太監,他卻十分清楚,現在的紫禁城內,已經沒有那個太監,敢於自恃自己是潛邸出身,或者自恃皇帝對其超常的恩遇,而在宮中或者宮外囂張跋扈、恣意妄為了。


    身在乾清宮總管太監的任上,特別是如今身兼內務府總管太監的重任,如今的王承恩反倒是覺得,把人往壞處料想,卻未嚐不是一個好的習慣。


    對於平常的百姓而言,這樣做,固然顯得疑神疑鬼討人嫌討人厭,但是對於身居上位者來說,這樣做,卻能夠最大限度地避免犯下輕信人心的大錯。


    “陛下不必自責!自古以來,聖人們都說是道心微微、人心惟危!這世間事,最難測者即是人心!


    “西寧李家堅守城池全家死節,滿門忠烈,此乃國朝忠臣義士之古風也!至於西寧之城陷,百姓之被屠,此乃西賊之惡行也,絕非是陛下之過錯!


    “若是陛下痛惜西寧李氏之遭遇,莫若將其守城事跡昭告天下,表彰西寧李氏之忠烈,使之名垂千古、萬世流芳,如此足可告慰西寧城殉身死節之英靈!”


    說到這裏,王承恩可能是覺得自己身為內臣說出這番話,有幹政的嫌疑,所以立刻撩袍跪地,叩首說道:


    “臣不忍見陛下冥夜自責若此,是以信口失語而言!請陛下恕臣禦前輕慢、行止失當之罪!”


    此時的紫禁城乾清宮裏,能夠在禦前伺候的人,也隻剩下王承恩這樣的大太監了。


    而自從崇禎皇帝叩頭諭令大內幾個大太監在自己的麵前改口稱臣,不得自稱奴婢之後,連帶著那幾個得了如此恩典的大太監,也不再稱皇帝為皇爺了,而是如同朝臣一般,稱皇帝為陛下。


    如今的王承恩正是如此,而這樣的稱唿本身,卻也讓他們這些內臣覺得自己身上擔著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若非如此,像王承恩這樣謹小慎微的大太監,決不會在禦前輕易去冒幹政的風險。


    此時,看著自己信任的內務府總管太監戰戰兢兢地跪在麵前,崇禎皇帝苦笑著歎口氣,擺擺手,衝著王承恩說道:


    “王承恩,你起來吧!朕今日恕你禦前進諫無罪!朕先前既已讓你們在朕麵前改口自稱臣,自是把你們與朝廷官員一視同仁,一體對待。


    “朝臣可以在朕的麵前進諫獻言,內臣之中如你王承恩者當然也可以禦前進諫!


    “起來說話吧!還有什麽想對朕說的,今日可以一並說來!至於對錯,朕都恕你言者無罪!”


    崇禎皇帝說完這話,靜靜地看著王承恩,看著這個自己這一世最信任的大太監。


    而王承恩見崇禎皇帝對他如此說,連忙叩了頭謝了恩,從地上爬了起來,然後弓著身子,斟酌著言辭,對崇禎皇帝說道:


    “陛下今日既然令臣獻言,臣就鬥膽說上幾句!自從接獲西北軍情奏報以來,陛下茶不思飯不想,以至於廢寢忘食,皇後娘娘與內宮諸位娘娘,這幾日皆憂心陛下龍體,心中不安!


    “內臣看在眼裏,同樣急在心中,陛下心憂國事不知陛下龍體才是最大的國事!


    “臣等自跟隨陛下進宮以來凡四年矣,親眼所見我大明朝於風雨飄搖之中一路走到今日,不僅漸行漸穩,更兼蒸蒸日上,此皆陛下之功也!


    “若無陛下幾年如一日之撥亂反正、勵精圖治,國朝之形勢今日恐不堪言矣!”


    說完了這番話,王承恩抬頭看了看崇禎皇帝,見皇帝似乎是正在凝神靜聽,又似乎是神遊天外,總之沒有什麽特別的反應。


    王承恩見狀,想了想,然後一咬牙,接著說道:“陛下在上,請恕臣失言之罪!


    “以臣之見,陛下一身乃是天下安定之根本,隻要陛下穩如泰山、安坐宮中,這天下的形勢,就是再壞也壞不到哪裏去!


    “況且陛下今日憂慮西北形勢,實則大可不必!西寧原本孤懸於河湟之地,雖然在太平時節於國朝掌控康藏河西而言至關重要,然而今時今日,其於西北亂局卻如同雞肋。


    “留之固然是好,不過而今失之,卻也無關緊要!臣知陛下之心憂西北,非全為西寧之失,而是擔憂西寧城落入西賊之手,久而久之,西賊在河湟之地做大,再為國朝西北之大患!


    “不過以臣粗淺之見,西寧李氏世鎮河湟,今時今日既然失之,則必有不得不失之根由!


    “而臣思其根由,想來想去,不過是河湟之地尤為貧瘠之故也!河湟之地雖然廣大遼闊,方圓或有數千裏,然則土地出產之物絕少,不足以維持長久之堅守!


    “朝廷今日失去西寧,乃是因此,異日西賊之失去西寧,亦必因此!


    “今日朝廷失去西寧,致令西賊盤踞河湟,看似於朝廷是大不利,而於西賊乃是一大利,實則不然!


    “以臣掌管內務府以來之心得,隻要陛下繼續禁絕西北邊地與蒙迴康藏諸部官民公私之一切貿易,西賊盤踞西寧想要做大,當是絕無可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日月當空照中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哼哈大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哼哈大王並收藏日月當空照中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