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崇禎皇帝吸取了去年的經驗教訓,不再於乾清宮中單獨召見外邦的使臣了,而是帶著內閣大臣們一起,在文華殿中,公開召見這些外邦的使節。
不過,李國鐠等內閣大臣們也知道,在如何對待屬國、藩部與外邦的問題上,崇禎皇帝自有一套完全不同於大明朝以往那些慣例的做法。
所以,當皇帝在文華殿召見外邦使節的時候,這些人也都輕易不去開口說話,不去發表自己的意見。
至少當著外邦使臣的麵兒,他們隻帶著耳朵和眼睛,隻是靜聽和觀察。
在大明朝的朝堂上起起伏伏地混了這麽多年,如果連在外人麵前要給足皇帝麵子的道理都不懂得,那他們豈不是白混了?
李國鐠、孫承宗與徐光啟這樣的人,當然知道這個道理。
更何況,崇禎皇帝這一次並沒有節外生枝,基本上維持了之前與內閣大臣們商定的條款。
崇禎皇帝在文華殿中的接見,並沒有花費太長的時間。
除了當麵首先了東籲王朝的賀表、國書等文書,並承諾了冊封東籲王為緬王,傳旨軍隊止步於阿瓦城之外,並沒有多說別的什麽。
至於進一步商定具體的條款與細節,那都是理藩院和禮部的事情了。
如今的理藩院在成立了兩三年之後,尤其是經曆過崇禎三年正旦大朝會期間崇禎皇帝親自處理藩屬事務的言傳身教之後,已經十分明白崇禎皇帝的決心和意圖了。
加上如今理藩院裏的主事之人,比如院使恭順侯吳惟英、左副院使薑曰廣,以及右副院使出身察哈爾蒙古的多爾濟達爾罕,都不是讀書讀壞了腦子的書呆子出身。
總的來說,崇禎皇帝還算是比較放心。
當理藩院的官員帶著覲見完畢的東籲侯德欽帕耶離開文華殿之後,崇禎皇帝又與葡萄牙人的使節即老傳教士皮門塔,以及沙廉總督府的使者柯恩定下了一些新的條款。
一個是,葡萄牙人的商人或者懸掛葡萄牙旗幟的商船,除了濠鏡澳以外,可以到廣州港、登州港、西歸浦三處海港停泊駐留,並與大明皇家南洋公司、寶和公司、東瀛公司開展各種貿易。
第二個,除了前番答應葡萄牙人可以保持他們在緬甸的商業利益與軍事存在之外,崇禎皇帝也答應,由葡萄牙駐沙廉總督府所簽發的貿易許可狀,在阿瓦城內受到大明雲貴總督府的認可與保護。
第三,葡萄牙駐沙廉總督府可在阿瓦城內派設常駐的使節,並就雙方貿易與稅問題,與雲貴總督府所派之的官員舉行定期會晤。
對於葡萄牙人提出的這些要求,崇禎皇帝全都同意了。
正常的貿易,對大明朝這邊也是有利的。
即便這其中包含著葡萄牙人的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者居心。
崇禎皇帝也相信,隻要加以時日,再給自己幾年穩步發展的時間,那麽不管葡萄牙人有何居心,他們在緬甸的所有企圖都注定要失敗。
因為在原本的曆史上,大明朝對於葡萄牙殖民緬甸的事情沒有施加任何的幹涉,他們也沒有成功。
因為荷蘭東印度公司和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武裝商船,幾年之內就會再次卷土重來。
屆時緬甸的這個東籲王朝將會轉身與新來的西方殖民者合作,將葡萄牙人在緬甸的商業和軍事勢力連根拔起。
到了那時候,葡萄牙人或許隻能求助於自己,否則的話,他們就將遭受到與曆史上同樣的命運。
當然了,崇禎皇帝借著召見這兩個葡萄牙人的機會,也向方濟各會的長老傳教士皮門塔發出了邀請,請他留在京師,加入徐光啟在禮部設立的曆書局。
而皮門塔這個方濟各會在東方的長老,自是立刻就答應了下來。
作為方濟各會在東方的長老,也就是負責人,皮門塔來到東方傳教很多年了,但卻一直沒有機會進入大明的境內,更別說進入到了大明朝的京師,甚至是見到大明朝的皇帝了。
天主教旗下的各個傳教團體,與其他的基督教派有個不同之處。
那就是他們在傳教的問題上,極其重視走上層路線。
耶穌會是這樣,方濟各會也是這樣,隻有其他的什麽多明我會之類的組織都是如此。
如今崇禎皇帝親自邀請皮門塔留居京師,並且進入大明朝的曆書局擔任官方職務,對他來說實在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
皮門塔當場鞠躬行禮,以示奉旨謝恩。
崇禎皇帝的這個做法,固然讓與皮門塔一路同來的柯恩又驚又喜,但卻讓徐光啟之外的另外兩位內閣大臣麵麵相覷,欲言又止。
等到皮門塔與柯恩獻上了他們帶來的一些精致的小禮物,比如手掌大小的懷鈡等物之後,崇禎皇帝遂打發他們離開,並讓理藩院的官員們好好安置照應。
直到這個時候,軍機大臣寧城伯孫承宗方才說道:“陛下於談笑之間即收迴萬曆以來逐步喪失之西南邊地,令老臣心中欽佩不已!
“隻是允許此葡萄牙人駐節阿瓦城內,未免對之優容太過!需知葡萄牙人比之緬人更是狼子野心!當年騙租濠鏡澳之故事,須不可不防!
“否則,若其縱容其國商人橫行緬北乃至滇南等地,久而久之或成隱患!
“且葡人在阿瓦城中之往來貿易,也不能不委任專人監管!陛下往日封在緬北等地之土司,若與葡人交結貿易,購買葡人之槍炮彈藥,久而久之,又有養虎遺患之害!此中情節,不可不慮也!”
孫承宗滿臉憂色地說完了這些話,內閣首輔李國鐠也跟著說道:“臣見理藩院之奏報中稱,此傳教士所謂皮門塔者,乃泰西夷教之方濟各會一長老,其人徘徊於西南國門之外多年,不得其門而入,今陛下初見之下,即令其留居京師傳教,且邀其加入禮部曆局,臣實百思不得其解。此輩夷人傳播夷教,居心叵測,非為我好!還請陛下三思!”
崇禎皇帝聽了這兩個人的話語後,點了點頭,從禦座之上站起身,緩步走了下來,幾個坐著的閣臣見狀,也連忙站起侍立。
崇禎皇帝在文華殿中一邊緩緩地踱著步,一邊思考著說道:“兩位閣老所言,誠然不錯!葡萄牙人於中出力,必有所圖!此事無須三思朕即知之!”
說完這話,崇禎皇帝看了看站著三個內閣大臣,略作停頓之後接著說道:
“緬甸之地,祖宗之時得而複失,朕嚐思其中根源,該地荒僻固然是其因也,然則漢民絕少,卻是其中關鍵!
“今欲徹底將其土地,納入大明西南版圖之中,非走軍占民隨之路不可,非移萬千漢民以實之不可!”
說到這裏,崇禎皇帝停下腳步,迴頭看著幾個閣老重臣,緩慢但卻堅定地說道:
“緬北之阿瓦古城,原是我大明朝緬中宣慰使司之治所。今日既然在朕手上失而複得,朕意即在雲貴總督府之下,就在阿瓦城中,再設一緬中鎮守府!
“行此軍占民隨之策,先駐軍,再移民,如此一來,向南可提防緬人毀約,防範葡人滲透,向北也可就近約束已入緬北之各支土司,防其居心叵測者勾結外人為禍滇南!卿等以為如何?!”
崇禎皇帝雖然問了幾個閣臣的意見,但卻根本沒有想要聽取他們意見的意思,說完了這件事情,直接轉入了下一個問題,接著說道:
“至於這個方濟各會的長老皮門塔,朕留之並無它意,非為優容夷教也!
“禮部曆局編撰全新曆書,如今兩年有餘卻未見定稿!朕知此事急切不得,從不催促,然其中根由,朕卻略知一二。
“原歸曆局提調之耶穌會士,多數為龍華民所攜,前往陝西三邊之地傳教,如今屢經喪亂,十不存一,據聞初去之人,僅剩湯若望一人幸存!
“而禮部曆局之事務進展緩慢,不能說與此無關,此係朕當日定策有所疏漏也!
“今逢皮門塔前來,恰是時機,又兼其人不同於耶穌會士,乃方濟各會士也!正所謂偏聽則暗、兼聽則明,邀其加入曆局,編撰曆書,正合兼聽則明之理!”
不過,李國鐠等內閣大臣們也知道,在如何對待屬國、藩部與外邦的問題上,崇禎皇帝自有一套完全不同於大明朝以往那些慣例的做法。
所以,當皇帝在文華殿召見外邦使節的時候,這些人也都輕易不去開口說話,不去發表自己的意見。
至少當著外邦使臣的麵兒,他們隻帶著耳朵和眼睛,隻是靜聽和觀察。
在大明朝的朝堂上起起伏伏地混了這麽多年,如果連在外人麵前要給足皇帝麵子的道理都不懂得,那他們豈不是白混了?
李國鐠、孫承宗與徐光啟這樣的人,當然知道這個道理。
更何況,崇禎皇帝這一次並沒有節外生枝,基本上維持了之前與內閣大臣們商定的條款。
崇禎皇帝在文華殿中的接見,並沒有花費太長的時間。
除了當麵首先了東籲王朝的賀表、國書等文書,並承諾了冊封東籲王為緬王,傳旨軍隊止步於阿瓦城之外,並沒有多說別的什麽。
至於進一步商定具體的條款與細節,那都是理藩院和禮部的事情了。
如今的理藩院在成立了兩三年之後,尤其是經曆過崇禎三年正旦大朝會期間崇禎皇帝親自處理藩屬事務的言傳身教之後,已經十分明白崇禎皇帝的決心和意圖了。
加上如今理藩院裏的主事之人,比如院使恭順侯吳惟英、左副院使薑曰廣,以及右副院使出身察哈爾蒙古的多爾濟達爾罕,都不是讀書讀壞了腦子的書呆子出身。
總的來說,崇禎皇帝還算是比較放心。
當理藩院的官員帶著覲見完畢的東籲侯德欽帕耶離開文華殿之後,崇禎皇帝又與葡萄牙人的使節即老傳教士皮門塔,以及沙廉總督府的使者柯恩定下了一些新的條款。
一個是,葡萄牙人的商人或者懸掛葡萄牙旗幟的商船,除了濠鏡澳以外,可以到廣州港、登州港、西歸浦三處海港停泊駐留,並與大明皇家南洋公司、寶和公司、東瀛公司開展各種貿易。
第二個,除了前番答應葡萄牙人可以保持他們在緬甸的商業利益與軍事存在之外,崇禎皇帝也答應,由葡萄牙駐沙廉總督府所簽發的貿易許可狀,在阿瓦城內受到大明雲貴總督府的認可與保護。
第三,葡萄牙駐沙廉總督府可在阿瓦城內派設常駐的使節,並就雙方貿易與稅問題,與雲貴總督府所派之的官員舉行定期會晤。
對於葡萄牙人提出的這些要求,崇禎皇帝全都同意了。
正常的貿易,對大明朝這邊也是有利的。
即便這其中包含著葡萄牙人的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者居心。
崇禎皇帝也相信,隻要加以時日,再給自己幾年穩步發展的時間,那麽不管葡萄牙人有何居心,他們在緬甸的所有企圖都注定要失敗。
因為在原本的曆史上,大明朝對於葡萄牙殖民緬甸的事情沒有施加任何的幹涉,他們也沒有成功。
因為荷蘭東印度公司和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武裝商船,幾年之內就會再次卷土重來。
屆時緬甸的這個東籲王朝將會轉身與新來的西方殖民者合作,將葡萄牙人在緬甸的商業和軍事勢力連根拔起。
到了那時候,葡萄牙人或許隻能求助於自己,否則的話,他們就將遭受到與曆史上同樣的命運。
當然了,崇禎皇帝借著召見這兩個葡萄牙人的機會,也向方濟各會的長老傳教士皮門塔發出了邀請,請他留在京師,加入徐光啟在禮部設立的曆書局。
而皮門塔這個方濟各會在東方的長老,自是立刻就答應了下來。
作為方濟各會在東方的長老,也就是負責人,皮門塔來到東方傳教很多年了,但卻一直沒有機會進入大明的境內,更別說進入到了大明朝的京師,甚至是見到大明朝的皇帝了。
天主教旗下的各個傳教團體,與其他的基督教派有個不同之處。
那就是他們在傳教的問題上,極其重視走上層路線。
耶穌會是這樣,方濟各會也是這樣,隻有其他的什麽多明我會之類的組織都是如此。
如今崇禎皇帝親自邀請皮門塔留居京師,並且進入大明朝的曆書局擔任官方職務,對他來說實在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
皮門塔當場鞠躬行禮,以示奉旨謝恩。
崇禎皇帝的這個做法,固然讓與皮門塔一路同來的柯恩又驚又喜,但卻讓徐光啟之外的另外兩位內閣大臣麵麵相覷,欲言又止。
等到皮門塔與柯恩獻上了他們帶來的一些精致的小禮物,比如手掌大小的懷鈡等物之後,崇禎皇帝遂打發他們離開,並讓理藩院的官員們好好安置照應。
直到這個時候,軍機大臣寧城伯孫承宗方才說道:“陛下於談笑之間即收迴萬曆以來逐步喪失之西南邊地,令老臣心中欽佩不已!
“隻是允許此葡萄牙人駐節阿瓦城內,未免對之優容太過!需知葡萄牙人比之緬人更是狼子野心!當年騙租濠鏡澳之故事,須不可不防!
“否則,若其縱容其國商人橫行緬北乃至滇南等地,久而久之或成隱患!
“且葡人在阿瓦城中之往來貿易,也不能不委任專人監管!陛下往日封在緬北等地之土司,若與葡人交結貿易,購買葡人之槍炮彈藥,久而久之,又有養虎遺患之害!此中情節,不可不慮也!”
孫承宗滿臉憂色地說完了這些話,內閣首輔李國鐠也跟著說道:“臣見理藩院之奏報中稱,此傳教士所謂皮門塔者,乃泰西夷教之方濟各會一長老,其人徘徊於西南國門之外多年,不得其門而入,今陛下初見之下,即令其留居京師傳教,且邀其加入禮部曆局,臣實百思不得其解。此輩夷人傳播夷教,居心叵測,非為我好!還請陛下三思!”
崇禎皇帝聽了這兩個人的話語後,點了點頭,從禦座之上站起身,緩步走了下來,幾個坐著的閣臣見狀,也連忙站起侍立。
崇禎皇帝在文華殿中一邊緩緩地踱著步,一邊思考著說道:“兩位閣老所言,誠然不錯!葡萄牙人於中出力,必有所圖!此事無須三思朕即知之!”
說完這話,崇禎皇帝看了看站著三個內閣大臣,略作停頓之後接著說道:
“緬甸之地,祖宗之時得而複失,朕嚐思其中根源,該地荒僻固然是其因也,然則漢民絕少,卻是其中關鍵!
“今欲徹底將其土地,納入大明西南版圖之中,非走軍占民隨之路不可,非移萬千漢民以實之不可!”
說到這裏,崇禎皇帝停下腳步,迴頭看著幾個閣老重臣,緩慢但卻堅定地說道:
“緬北之阿瓦古城,原是我大明朝緬中宣慰使司之治所。今日既然在朕手上失而複得,朕意即在雲貴總督府之下,就在阿瓦城中,再設一緬中鎮守府!
“行此軍占民隨之策,先駐軍,再移民,如此一來,向南可提防緬人毀約,防範葡人滲透,向北也可就近約束已入緬北之各支土司,防其居心叵測者勾結外人為禍滇南!卿等以為如何?!”
崇禎皇帝雖然問了幾個閣臣的意見,但卻根本沒有想要聽取他們意見的意思,說完了這件事情,直接轉入了下一個問題,接著說道:
“至於這個方濟各會的長老皮門塔,朕留之並無它意,非為優容夷教也!
“禮部曆局編撰全新曆書,如今兩年有餘卻未見定稿!朕知此事急切不得,從不催促,然其中根由,朕卻略知一二。
“原歸曆局提調之耶穌會士,多數為龍華民所攜,前往陝西三邊之地傳教,如今屢經喪亂,十不存一,據聞初去之人,僅剩湯若望一人幸存!
“而禮部曆局之事務進展緩慢,不能說與此無關,此係朕當日定策有所疏漏也!
“今逢皮門塔前來,恰是時機,又兼其人不同於耶穌會士,乃方濟各會士也!正所謂偏聽則暗、兼聽則明,邀其加入曆局,編撰曆書,正合兼聽則明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