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京師朝堂之上不斷有官員上書彈劾袁崇煥書生誤國,請求皇帝罷免其三邊總督職務的時候,遠在西北的當事之人袁崇煥,終於在憂心忡忡之中等來了崇禎皇帝的旨意。


    這個旨意,自然是軍機處奉旨發給欽差軍機大臣李邦華、三邊總督袁崇煥等人的上諭。


    崇禎三年十月二十六日上午,三邊總督袁崇煥與靖遠伯趙率教、武安伯王廷臣、安遠伯曹文詔,寧夏總兵官賀虎臣、陝西總兵官王承恩,以及周遇吉、史躬盛等人,雲集於六盤山下的靖寧城中,在欽差軍機大臣東勝侯李邦華的帶領之下,跪地聆聽了崇禎皇帝遣人送來的上諭。


    聽完了崇禎皇帝的旨意,李邦華、袁崇煥兩人的心中,既充滿了愧疚和懊悔,又充滿了感恩和感動,兩個人叩頭領旨謝恩的聲音裏,都前所未有地帶著哽咽。


    因為他們的心裏十分清楚,宗室藩王落入賊手這樣的事情,可不是一件小事情。


    特別是在如今朝廷十餘萬大軍雲集西北三邊之地的情況下,發生這樣嚴重的事情,別說是三邊總督袁崇煥了,就是坐鎮督師的軍機大臣李邦華,都很可能會因此而被治罪。


    像甘肅總兵張嘉謨、原三邊團練副使毛羽健等人的兵敗身死,一句勝敗乃兵家常事就可以搪塞過去,充其量不過是損兵折將而已,隻要皇帝不往心裏去,這樣的事情就算得不得真正的大事。


    但是一個宗室藩王,特別是像封藩蘭州的肅王府這種太祖親封的塞王,就在他們這些文官武將們的眼皮子底下陷入賊手,這個罪責可是無論如何也搪塞不過去的。


    事情發生之後,不管是袁崇煥,還是李邦華,都已經做好了可能會被免官治罪,至少也會被臨陣換帥調離西北的準備。


    特別是袁崇煥及其幕僚程本直、王予等人,在甘肅總兵張嘉謨、三邊團練副使毛羽健兵敗身死之後就已經暗叫不好了,到了蘭州城陷之後更是感到不妙,再等到肅王朱識鋐出逃沒有成功,被攻城當場殺死的消息,傳到了靖寧之後,更是心如死灰了。


    因為到了如今這個時候,袁崇煥也早已經知道自己的名聲,在朝中甚至內地士大夫們的眼中,怕是壞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


    對此,他也多少知道其中的原因,之前是因為擅殺邊將,激起了隴西河西等三邊總督轄地的木速蠻之亂,使得朝廷在短短幾個月內就丟到了幾乎整個隴西河西。


    此後,又有固原城內的大開殺戒,甚至包括平涼城內的大開殺戒,也都被許多朝野之上自命清流的文官,給記在了他袁崇煥的頭上。


    袁崇煥雖然因為性格乖張孤僻,在官場上的朋友不多,但是在朝中也並不是沒有一個朋友。


    所以,對於京師朝堂之上自己曾經被朝野官員交章彈劾的事情,他還是多少知道一些的。


    這一次,他最擔心的,倒不是崇禎皇帝自己的真實意願。


    袁崇煥不是傻子,對於崇禎皇帝的一些心思,他從之前數次對他的處置和各種密旨之中,早就把握得很準了。


    這是崇禎皇帝要收拾木速蠻,而自己不過是替皇帝完成這個心願達成這個目標罷了。


    也因此,他甚至相信,隻要他能圓滿地解決掉西北的木速蠻問題,他就很可能因為這件功德而被崇禎皇帝封個世爵侯伯。


    因此,這一次,他擔心的並不是崇禎皇帝會把他怎麽樣,相反,他最擔心的,還是遠在京師的年輕皇帝,頂不住滿朝文官交章彈劾自己的那種壓力,並且順從了那種壓力。


    畢竟大明朝可是有過太多這樣的先例了。


    當年三邊總督曾銑等人謀複河套,嘉靖皇帝可是完全讚同的,而且親自撥款給了曾銑數十萬兩銀子做軍費收複河套。


    但是,當曾銑收複河套出了問題,激起了當時蒙古人的大舉入侵之後,朝野上下對曾銑群起而攻,這個時候,嘉靖皇帝也馬上就改變了態度,河套不僅不收複了,而且還把上書建議他收複河套的曾銑給殺了。


    連帶著當時支持曾銑,力主收複河套地區的首輔夏言也被治罪。


    當李邦華等人的緊急奏報送往京師之後不久,他們就在靖寧城裏收到了蘭州城內的宗室親王肅王被殺的消息。


    因此,在崇禎皇帝的上諭到來之前,袁崇煥也好,袁崇煥三邊總督府中的幕僚官佐也好,所有人的心情,都是異常的沉重,都以為這下子怕是要前功盡棄了。


    包括一向對崇禎皇帝格外有信心的安遠伯曹文詔,也覺得這一次袁崇煥怕是在劫難逃。


    且不說眼下的西北亂局,其始作俑者正是袁崇煥這個三邊總督了,就單說之前,自己聽聞流賊北上圍攻蘭州的消息之後去找袁崇煥,後者當時的表現,都讓他覺得這個三邊總督這次怕是罪有應得罪無可恕了。


    曹文詔自從得封安遠伯、受命出任朔方鎮守使以來,除了派出一部人馬返迴熱河堡,傳令武烈營其他各部遷往朔方鎮守府的轄地安置之外,自己一直率領著三千武烈營主力騎兵,以及其他幾部蒙古騎兵,跟著袁崇煥行動。


    這次接到流賊大舉北上圍攻蘭州的消息之後,曹文詔曾經緊急請見袁崇煥,並對袁崇煥說:


    “部院大人!蘭州城地位重要,內有宗室親王,一旦失陷賊手,後果不堪設想!


    “且蘭州城距離靖寧州不過四百裏地,麾下隻帶騎兵數千,一日夜即可趕至城外!雖不能說必救蘭州,但卻好過在此地袖手苦坐啊!”


    曹文詔這話沒有一點毛病。


    蘭州距離靖寧四百多裏,還全都是山道,算起來是有點遠了,數千騎兵一日夜不下馬地奔馳過去,即便趕到了,可能一時半會兒也打不了仗了。


    不過即便一時半會兒發揮不了多大作用,三邊總督府若是能夠及時地派出一支數千人的騎兵趕去救援的話,或許會給蘭州城中守衛的人馬增加不小的信心。


    曹文詔到現在依然記得,當他提出這個想法之後,三邊總督袁崇煥表現出來的態度和反應。


    當時,安安靜靜地聽了安遠伯曹文詔的話以後,袁崇煥隻是陰沉著臉不言不語,過了老半天,才對他說道:


    “本部院自有計較!安遠伯且迴去約束部伍聽令而行吧!”


    袁崇煥說完了這話,就揮手讓人送了目瞪口呆的曹文詔出去。


    然後,當然就沒有然後了。


    曹文詔左等右等也沒有等來袁崇煥救援蘭州的命令,數日後即等來了蘭州城陷肅王被殺的消息。


    曹文詔聞訊之後,心裏又驚又怒,真是氣不打一處來,隻是崇禎皇帝先前有旨意,讓他聽命於三邊總督袁崇煥,他也終究沒有發作。


    不過在他的心目中,經此一事,不僅之前有關袁崇煥的印象全然崩塌,而且也認為崇禎皇帝這一次定然饒不了袁崇煥。


    而且有著這樣想法的人,還不止安遠伯曹文詔一個。


    但是,讓所有人都意外的是,半個多月的煎熬過去,終於等到了皇帝的諭旨,崇禎皇帝卻沒有興師動眾地問罪李邦華和袁崇煥,也沒有秋後算賬去追治張嘉謨和毛羽健等人的罪責,而是渾不在意、輕描淡寫地翻過了這一篇。


    對袁崇煥來說,考功本上記大過一次,然後罰俸一年,不過是家常便飯一樣,算不得什麽嚴重的處罰。


    即便是對於李邦華來說,罰俸一年也不過是數千兩銀子的事情,記大過一次,也不過是將來論功行賞的時候來個將功折罪罷了。


    正因為如此,當這些人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聆聽了崇禎皇帝的上諭之後,以李邦華和袁崇煥為首的幾個人,當即誠心誠意、發自肺腑地高唿了三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日月當空照中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哼哈大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哼哈大王並收藏日月當空照中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