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傍晚,官軍的猛火油彈攻勢告一段落,而憂心忡忡的賀一龍、賀錦,以及同樣憂心忡忡的頗希牧,也終於等來了闖王高迎祥派來傳令的信使高一功。


    高一功還很年輕,是闖王高迎祥的本家侄子之一。


    高迎祥原名高如嶽,早年是個馬販子,落草後怕連累宗族,改名叫作高迎祥。


    這一次,高迎祥趁著建虜破邊而入宣大的時機,突破官軍的圍困,再迴陝北之後,知道自己的名頭此時怕是已經傳遍天下,擔心安塞老家的高氏宗族無法保全。


    因此,在兵圍甘泉峪的時候,他就派了李自成帶著一支人馬,迴了一趟安塞老家。


    而李自成也果然不負所托,輾轉反側一番,總算是把安塞老高家的剩下不多的幾個能帶走的人帶了迴來。


    高一功及其寡婦姐姐高桂英正在其中。


    高一功來到了高迎祥的身邊,很快就得到了重用,成為了闖王高迎祥身邊貼身的中軍親兵小頭目,專門替闖王高迎祥奔走各營之間傳遞軍令。


    如今,正是這個高一功帶著一小隊騎兵,從平涼翻山越嶺來到了固原,趁著官軍尚未合圍之機,從南門衝入城中,給賀一龍等人帶來高迎祥的命令。


    闖王高迎祥嚴令賀一龍、賀錦和頗希牧三人督率所部人馬,堅守固原城,並且沒有高迎祥的命令,絕不允許他們撤退。


    賀一龍與賀錦盤問了高一功半天,方才從高一功吞吞吐吐的迴答之中,隱隱約約地認識到了這一次危機的嚴重性。


    原來不隻是固原城受到了官軍的進攻,之前一直堅守慶陽不出的那支官軍隊伍,也向著平涼派出了一撥又一撥哨探隊伍。


    而根據闖將營抓迴來的官軍哨探透露,大明京師三大營之一的三千營,也已經於近日進駐了慶陽城。


    平涼的東麵已經集結了大量的官軍。


    闖王高迎祥的中軍護衛高一功,給賀一龍和賀錦帶來的軍令,讓他們頓感壓力巨大的同時,也讓連日來一直左右搖擺、患得患失的頗希牧,終於最後下定了決心,拿定了主意。


    崇禎三年四月十八日的深夜,六盤山下的固原城,籠罩在一片月朗星稀的天幕下。


    城上城下一片寂靜,緊張奮戰了一天的雙方士卒,終於可以裹著鋪蓋席地而臥,快速進入沉沉的夢鄉。


    固原城頭隻留下部分奉命值夜的倒黴蛋,抱著弓刀箭矢,一邊哈欠連連,一邊暗自埋怨著自己的差事,祈禱夜裏不要有什麽事情發生。


    固原城作為西北邊防重鎮,作為前三邊總督和固原鎮總兵府的所在地,磚石包土、南北皆有甕城的城池,在初建的時候,修得是異常高大堅固。


    到了現在,雖然經曆了百餘年的風雨侵蝕和一次次戰火蹂躪,顯得有些破敗,有些年久失修,牆麵上到處都是坑坑洞洞,個別地方甚至磚石塌落,露出了裏麵的夯土,但是總的來說,還算得上是一座雄城。


    “如果固原鎮的大軍沒有北上移防花馬池,那麽這個固原城此時不僅丟不了,而且還是我麾下大軍的家啊!”


    時過三更,夜色已深,指揮著大軍忙碌了一天的周遇吉,仍然沒有迴到遠處山崗上自己的大帳休息。


    周遇吉是文震孟監軍京營,清洗了成國公朱純臣的派係勢力之後快速提拔起來的人物。


    當初,崇禎皇帝派他押運軍械軍餉,護送袁崇煥前往三邊總督府上任,原本是要讓他出了這趟差事迴來,找個由頭升他的官,然後作為京營的大將使用的。


    不過,到了西北之後,周遇吉一路上忠於職守、令行禁止的表現,讓袁崇煥十分滿意,而且初來乍到的袁崇煥,想要盡快在三邊之地穩住陣腳打開局麵,也需要提拔一批聽命於自己的親信將領。


    於是周遇吉、賀人龍等一批青壯將領進入了他的視野。


    也因此,周遇吉到了西北之後,雖然一個打仗也沒有打,基本上都處在選兵練兵的過程中,但卻一路快速升遷。


    短短兩年半的時間內,就從當初的一個京營遊擊,一路升任副將、副總兵,以至於在楊麒死後署理定虜鎮總兵官一職。


    對於這一點,周遇吉的心中當然十分感激袁崇煥對他的知遇提攜之恩。


    同樣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周遇吉雖然對袁崇煥到任西北之後的許多舉措不是很理解,也不是很讚同,但卻默默地選擇了服從和執行。


    他所不理解的事情之中,就有將三邊總督府和固原鎮遷往花馬池這一件。


    固原處於西北三邊五鎮的正中心,距離延綏、寧夏、甘肅和臨洮等地遠近相仿,便於指揮和策應西北各方。


    當初三邊總督府初設,選址固原,正是看中了它的這個地理位置。


    隻是袁崇煥稟明朝廷,要將三邊總督府遷往花馬池,而這一點也正符合崇禎皇帝驅使西北流賊一路向西的戰略意圖,所以立刻就同意了。


    對此,周遇吉當然並不知道其中的決策內情,但是作為一個將領,他卻認為三邊總督剛上任就移防,這樣做未免太過草率。


    到了此時,西北驟然大亂,固原城也在兵變之後落入木速蠻亂軍暴民之手。


    當初那些奉命跟隨袁崇煥以及楊麒北上花馬池的固原鎮將校士卒及其家屬還好說,而那些年老體弱的軍戶,以及大量未曾隨軍北上的將士家屬親眷,這一次卻是失陷城中,慘遭屠戮。


    楊麒身死洮州消息傳到了花馬池之後,留守花馬池的原固原鎮將校士卒,人人大驚失色,個個惶恐不安。


    再等到固原兵變屠城的消息傳來,那些妻子兒女家屬親眷尚在固原城內的將校士卒,更是一片大嘩、哭聲震天,一封又一封鮮血寫成的請戰書,被接連不斷地送進三邊總督府中,請求袁崇煥調集大軍南下固原複仇。


    這一切突如其來的變局,讓袁崇煥措手不及、焦頭爛額,一邊向全軍上下許諾複仇,一邊迅速調集甘肅、寧夏官軍前來花馬池以防萬一。


    若不是周遇吉當初從京營遠道帶來的兩千士卒裝備精良甚為精銳,以及賀人龍在寧夏、定虜等地漢人屯戶中新募的三千督標恰在花馬池,那麽花馬池一帶會不會因為這個發生兵變,可就難說了。


    不過,袁崇煥、周遇吉、賀人龍等人雖然穩住了花馬池的局勢,但是卻又一次坐失了良機。


    不光是收複河套之地的戰事,三邊總督府轄內的各鎮軍隊無暇出兵參與,不少人失去了封爵之賞,而且幾乎整個河西之地,也因為袁崇煥緊急調集梅之煥率軍來援花馬池,而落入了米喇印等叛亂的河西木速蠻世襲土官之手,使得大明朝在甘肅河西之地兩百多年的辛苦經營毀於一旦。


    所有這一切,都讓周遇吉的心中十分憋氣。


    不過,一向頗有大局觀的周遇吉,仍然選擇了一切聽令而行,直到河套之地的鄂爾多斯蒙古人離開河套,並且通過了延安府轄地的消息傳來之後,在麾下原固原鎮將佐們的一再懇求之下,他方向袁崇煥請命,盡快南下固原。


    因為他很清楚,他這個署理定虜鎮總兵官,若是不能為前任總兵官楊麒,特別是那些家眷失陷在固原城中的部將和士卒們報仇雪恨,他就不可能真正贏得定虜鎮上下將士之心。


    而若得不到將士之心,他這個署理總兵官,終究將會是權宜之計,曇花一現。


    周遇吉一邊帶人沿著固原城北官軍陣地的邊緣查崗查哨,一邊迴想著種種前塵往事,正當他在心中感慨自己到了西北邊地三年卻一再錯失良機,至今一事無成的時候,突然聽到緊隨其後的定虜鎮中軍都司王世虎低聲說道:


    “總鎮!快看!城頭有動靜!”


    周遇吉聞言,心中一驚,立刻轉頭往右手邊望去。


    隻見一裏外高大的固原城頭,一個模糊的身影,正在月色之下,順著城牆降下來!


    一見之下,周遇吉似有所悟,立刻沉聲傳令:“王世虎!快去把他拿下!除非萬不得已,切勿鬧出動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日月當空照中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哼哈大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哼哈大王並收藏日月當空照中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