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曆史上,賀人龍作為官軍大將,在率軍追剿流賊的過程中,曾經私自放走過革裏眼賀一龍一次,而背後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有著同宗之義。
賀人龍後來因為剿賊之功,先後跟著洪承疇、陳奇瑜、孫傳庭等人作戰,一路晉升為總兵官,但是在最後,卻被孫傳庭抓捕斬首。
給他定的罪名有很多,其中有一條,就是他曾私自放走了革裏眼賀一龍。
這個情況說明什麽?
說明賀一龍與榆林衛將門世家賀家之間,的確是有著某種聯係,應該是賀家的支係子弟。
賀一龍既然有著這樣的一個出身,你讓他偽稱自己不是漢人,而是黨項人,或者其他種類的西北雜胡,就是打死他,他也做不出這種事來。
別的不說,就單說滿清入關之後,出身西北流賊的那些團團夥夥,絕大部分都一直在與滿清作戰,也說明,他們雖然造反作亂,但卻並非漢奸。
與後來大規模降清的讀書人相比,這類販夫走卒出身的賊頭子,反而在漢人亡天下之際顯得有骨氣得多。
當然,也正這個脾性,賀一龍和賀錦兩個人在進了固原城之後,不僅麾下的隊伍沒有壯大,而且曾經跟著他們東奔西跑的許多老兄弟,也對兩人頗有怨言。
這些曾經殺起自己的同胞來一點也不比異族手軟的大小賊頭們,眼見固原城中隻有滿城的木速蠻,而漢人卻被殺絕,心中人人不忿。
原本並沒有什麽家國民族觀念的山賊馬賊流賊們,到了這個時候,反倒有了點民族意識的覺醒。
這個道理看起來倒像是,滿天下的漢人,我們殺可以,但是你們殺就不行。
好像是說,這個老朱家的朝廷,我們反叛可以,你們木速蠻反叛就他娘的不行。
包括一向殺人不眨眼、後來號稱左金王的賀錦,自從進了固原城之後,心裏也時不時地冒出這樣的想法。
他自己也說不清楚,這種想法到底是因何而起,但是這種想法就是出現在了心裏,並且揮之不去。
因為他和賀一龍,以及他們麾下的漢人流賊,在進了固原城之後不久就發現,他們與頗希牧會洗的白帽木速蠻兵不一樣。
那些人不吃豬肉,而且每到了一定的時刻,都要聽從阿訇老人家的招唿,前往城中遍布的禮拜寺做禮拜。
這樣的人,與他們麾下大口喝酒大口吃肉而且從來沒什麽禁忌和信仰的流賊們比起來,顯然不是一類人啊!
雖然賀錦與賀一龍這兩個流賊頭子,還沒有什麽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覺悟,但是這兩人對於自己麾下的弟兄,與頗希牧麾下的木速蠻士卒之間相互充滿敵意的情形,還是很清楚的。
若不是賀一龍與賀錦這兩個人,牢記著闖王高迎祥的囑托,為了顧全大局,顯得“深明大義”,一直鐵腕高壓,嚴格約束著自己的麾下,那麽恐怕等不到北方的官軍大舉南下,固原城中的兩股人馬就已經自己打起來了。
四月十七日的夜裏,固原城中這幾個麵和心不和的人物,因為花馬池的官軍大舉南下,而坐到了一起。
頗希牧詢問賀一龍與賀錦兩人,到底是戰是守,是進是退,然後滿臉急切地看著深沉不語的兩個賊頭。
過了一會兒,賀一龍將嘴裏一直嚼著的粗茶根“噗”地一聲吐在鋪著方磚的地上,然後轉頭看著自己的老兄弟賀錦,說道:
“賀錦兄弟!恁說說看,恁是怎樣想的?這固原城咱兄弟夥兒到底是要還是不要了好?”
賀錦看了看問他話的賀一龍,再看看盯著他看的頗希牧,深吸一口氣,然後說道:
“闖王派咱兄弟前來固原,就為著防備花馬池那個袁蠻子突然率軍南下!
“今天袁蠻子果然來了,咱兄弟夥兒要是就這麽拍拍屁股走了,怕是迴到了平涼,闖王那裏交代不過去啊!”
說到這裏,賀錦想了想,看著賀一龍,繼續說道:“上半夜,賀大哥既然已經派了送信的迴去平涼,那麽咱倒不如在這固原城裏等上一天兩天,一來看看袁蠻子的風頭,二來等一等闖王的軍令!
“若是袁蠻子圍而不攻,那咱們不妨守上一守,若是闖王下令撤兵,咱們當然遵令而行!”
賀一龍聽完賀錦所說的話,麵無表情,不置一詞,隻是看著頗希牧說道:“賀錦兄弟這一番計較,頗指揮你意下如何?”
頗希牧是固原木速蠻土官世家出身,與眼前這兩個流賊頭子從來也沒有什麽共同語言。
當初自己造了三邊總督袁崇煥的反,原本的打算是,等著朝廷撤換了袁崇煥之後,他就主動向新來的三邊總督提個條件然後率部請降的。
但是等來等去,袁崇煥竟然穩如泰山,這讓他深感恐慌。
他頗希牧雖然身在西北,但是當年朝廷對遼東鎮寧遠兵變的處置,他卻是有所耳聞的。
當初參加兵變的那些營頭全部被撤銷取締,作亂的亂兵十一抽殺,參與兵變的營官將領更是沒有一個有好下場。
這個結果,可不是他想要的。
因此,闖王高迎祥一入平涼,頗希牧見招安無望,立刻選擇了投靠高迎祥。
但是在他的心中,對於流賊,始終抱有一種偏見,總覺得這夥子人成不了什麽大氣候。
也因此,他盡管選擇了歸附闖王高迎祥,可是內心深處,卻仍然期待著有朝一日,他和他的家族能夠被朝廷赦免,然後重新做迴自己家族的世襲土官。
同樣是因為這個心理,對於先後前來固原城中坐鎮的賀一龍與賀錦兩人,頗希牧始終保持了一種不即不離不遠不近的一個距離。
在他心裏,自己乃是本地世家出身,原本官拜朝廷官軍遊擊,與這兩個馬賊出身的流寇頭子,又有什麽可結交的呢?!
就是單純維持自己在固原城木速蠻亂軍之中的威望和地位,自己也不能與這兩個漢人流賊走得太近啊!
就這樣,頗希牧雖然同意了高迎祥派人前來坐鎮協防,但是自從賀一龍、賀錦帶著四千流賊隊伍,進駐了固原城之後,各有打算或者說各懷鬼胎的兩股人馬,一直處在相互之間充滿了隱藏的敵意,但卻又盡量井水不犯河水的狀態之中。
這一次官軍大舉南下,一個艱難的選擇,擺在了頗希牧的眼前,原本還可以模糊處理的事情,現在到了必須要作出決定的時候了。
袁蠻子的脾氣雖然出了名的又臭又硬,但是不試試自己又怎能甘心跟著流賊走?
當天夜裏,麵對賀一龍的問話,頗希牧思前想後,最後對賀一龍與賀錦說道:
“當初固原兵變,頗某人被推為首,此時早已沒有退路!頗某既投闖王,必當全力報效!此次袁蠻子率軍前來,頗某自當以兩位頭領為主,與兩位頭領同生共死,同進同退!”
頗希牧這番話說得慷慨激昂,讓本來對他頗為不滿的賀一龍與賀錦兩人不由得刮目相看,倒是突然生出了幾分好感來。
而固原城中漢人慘遭屠殺的實情,讓賀一龍與賀錦對頗希牧等木速蠻將校心存不滿的同時,卻也讓兩人對頗希牧及其麾下十分放心。
四月十七日夜裏,賀一龍、賀錦最後敲定了守城待援的方案,他們決意先堅守固原城,等待闖王高迎祥派來援兵,或者送來明確的命令。
賀人龍後來因為剿賊之功,先後跟著洪承疇、陳奇瑜、孫傳庭等人作戰,一路晉升為總兵官,但是在最後,卻被孫傳庭抓捕斬首。
給他定的罪名有很多,其中有一條,就是他曾私自放走了革裏眼賀一龍。
這個情況說明什麽?
說明賀一龍與榆林衛將門世家賀家之間,的確是有著某種聯係,應該是賀家的支係子弟。
賀一龍既然有著這樣的一個出身,你讓他偽稱自己不是漢人,而是黨項人,或者其他種類的西北雜胡,就是打死他,他也做不出這種事來。
別的不說,就單說滿清入關之後,出身西北流賊的那些團團夥夥,絕大部分都一直在與滿清作戰,也說明,他們雖然造反作亂,但卻並非漢奸。
與後來大規模降清的讀書人相比,這類販夫走卒出身的賊頭子,反而在漢人亡天下之際顯得有骨氣得多。
當然,也正這個脾性,賀一龍和賀錦兩個人在進了固原城之後,不僅麾下的隊伍沒有壯大,而且曾經跟著他們東奔西跑的許多老兄弟,也對兩人頗有怨言。
這些曾經殺起自己的同胞來一點也不比異族手軟的大小賊頭們,眼見固原城中隻有滿城的木速蠻,而漢人卻被殺絕,心中人人不忿。
原本並沒有什麽家國民族觀念的山賊馬賊流賊們,到了這個時候,反倒有了點民族意識的覺醒。
這個道理看起來倒像是,滿天下的漢人,我們殺可以,但是你們殺就不行。
好像是說,這個老朱家的朝廷,我們反叛可以,你們木速蠻反叛就他娘的不行。
包括一向殺人不眨眼、後來號稱左金王的賀錦,自從進了固原城之後,心裏也時不時地冒出這樣的想法。
他自己也說不清楚,這種想法到底是因何而起,但是這種想法就是出現在了心裏,並且揮之不去。
因為他和賀一龍,以及他們麾下的漢人流賊,在進了固原城之後不久就發現,他們與頗希牧會洗的白帽木速蠻兵不一樣。
那些人不吃豬肉,而且每到了一定的時刻,都要聽從阿訇老人家的招唿,前往城中遍布的禮拜寺做禮拜。
這樣的人,與他們麾下大口喝酒大口吃肉而且從來沒什麽禁忌和信仰的流賊們比起來,顯然不是一類人啊!
雖然賀錦與賀一龍這兩個流賊頭子,還沒有什麽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覺悟,但是這兩人對於自己麾下的弟兄,與頗希牧麾下的木速蠻士卒之間相互充滿敵意的情形,還是很清楚的。
若不是賀一龍與賀錦這兩個人,牢記著闖王高迎祥的囑托,為了顧全大局,顯得“深明大義”,一直鐵腕高壓,嚴格約束著自己的麾下,那麽恐怕等不到北方的官軍大舉南下,固原城中的兩股人馬就已經自己打起來了。
四月十七日的夜裏,固原城中這幾個麵和心不和的人物,因為花馬池的官軍大舉南下,而坐到了一起。
頗希牧詢問賀一龍與賀錦兩人,到底是戰是守,是進是退,然後滿臉急切地看著深沉不語的兩個賊頭。
過了一會兒,賀一龍將嘴裏一直嚼著的粗茶根“噗”地一聲吐在鋪著方磚的地上,然後轉頭看著自己的老兄弟賀錦,說道:
“賀錦兄弟!恁說說看,恁是怎樣想的?這固原城咱兄弟夥兒到底是要還是不要了好?”
賀錦看了看問他話的賀一龍,再看看盯著他看的頗希牧,深吸一口氣,然後說道:
“闖王派咱兄弟前來固原,就為著防備花馬池那個袁蠻子突然率軍南下!
“今天袁蠻子果然來了,咱兄弟夥兒要是就這麽拍拍屁股走了,怕是迴到了平涼,闖王那裏交代不過去啊!”
說到這裏,賀錦想了想,看著賀一龍,繼續說道:“上半夜,賀大哥既然已經派了送信的迴去平涼,那麽咱倒不如在這固原城裏等上一天兩天,一來看看袁蠻子的風頭,二來等一等闖王的軍令!
“若是袁蠻子圍而不攻,那咱們不妨守上一守,若是闖王下令撤兵,咱們當然遵令而行!”
賀一龍聽完賀錦所說的話,麵無表情,不置一詞,隻是看著頗希牧說道:“賀錦兄弟這一番計較,頗指揮你意下如何?”
頗希牧是固原木速蠻土官世家出身,與眼前這兩個流賊頭子從來也沒有什麽共同語言。
當初自己造了三邊總督袁崇煥的反,原本的打算是,等著朝廷撤換了袁崇煥之後,他就主動向新來的三邊總督提個條件然後率部請降的。
但是等來等去,袁崇煥竟然穩如泰山,這讓他深感恐慌。
他頗希牧雖然身在西北,但是當年朝廷對遼東鎮寧遠兵變的處置,他卻是有所耳聞的。
當初參加兵變的那些營頭全部被撤銷取締,作亂的亂兵十一抽殺,參與兵變的營官將領更是沒有一個有好下場。
這個結果,可不是他想要的。
因此,闖王高迎祥一入平涼,頗希牧見招安無望,立刻選擇了投靠高迎祥。
但是在他的心中,對於流賊,始終抱有一種偏見,總覺得這夥子人成不了什麽大氣候。
也因此,他盡管選擇了歸附闖王高迎祥,可是內心深處,卻仍然期待著有朝一日,他和他的家族能夠被朝廷赦免,然後重新做迴自己家族的世襲土官。
同樣是因為這個心理,對於先後前來固原城中坐鎮的賀一龍與賀錦兩人,頗希牧始終保持了一種不即不離不遠不近的一個距離。
在他心裏,自己乃是本地世家出身,原本官拜朝廷官軍遊擊,與這兩個馬賊出身的流寇頭子,又有什麽可結交的呢?!
就是單純維持自己在固原城木速蠻亂軍之中的威望和地位,自己也不能與這兩個漢人流賊走得太近啊!
就這樣,頗希牧雖然同意了高迎祥派人前來坐鎮協防,但是自從賀一龍、賀錦帶著四千流賊隊伍,進駐了固原城之後,各有打算或者說各懷鬼胎的兩股人馬,一直處在相互之間充滿了隱藏的敵意,但卻又盡量井水不犯河水的狀態之中。
這一次官軍大舉南下,一個艱難的選擇,擺在了頗希牧的眼前,原本還可以模糊處理的事情,現在到了必須要作出決定的時候了。
袁蠻子的脾氣雖然出了名的又臭又硬,但是不試試自己又怎能甘心跟著流賊走?
當天夜裏,麵對賀一龍的問話,頗希牧思前想後,最後對賀一龍與賀錦說道:
“當初固原兵變,頗某人被推為首,此時早已沒有退路!頗某既投闖王,必當全力報效!此次袁蠻子率軍前來,頗某自當以兩位頭領為主,與兩位頭領同生共死,同進同退!”
頗希牧這番話說得慷慨激昂,讓本來對他頗為不滿的賀一龍與賀錦兩人不由得刮目相看,倒是突然生出了幾分好感來。
而固原城中漢人慘遭屠殺的實情,讓賀一龍與賀錦對頗希牧等木速蠻將校心存不滿的同時,卻也讓兩人對頗希牧及其麾下十分放心。
四月十七日夜裏,賀一龍、賀錦最後敲定了守城待援的方案,他們決意先堅守固原城,等待闖王高迎祥派來援兵,或者送來明確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