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對梁廷棟說的話,涉及到熱河地區的事宜,馬士英自然也立刻領旨。
今年四十歲的馬士英與大同巡撫範複粹等人堅守大同孤城,直到黃台吉率領建虜撤退,作為大同知府當然也算有功。
不過官運一直並不怎麽好的馬士英,並沒有想到,身在廟堂之上的崇禎皇帝會記著自己的這份功勞,並且親自提議將自己直接提拔到一省巡撫的高位上。
雖然這個熱河巡撫的職位是新設的職位,管轄的區域也都在傳統的薊北,擱在過去那都是北虜肆虐的地方,並不是什麽肥差,但是巡撫這個職務,卻是馬士英內心之中向往已久的職務了。
跟何況這個巡撫,還是下設三司的巡撫,比較起來還是非常尊貴的那種了。
因為在現如今大明朝已經設立的三十多個巡撫職務之中,隻有原來的十三承宣布政司或者十三個經製省份,才設有完整齊備的三司。
這種下麵設有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揮使司的巡撫,才是正牌子的比較尊貴的巡撫。
而另外一多半不設三司專管軍務的巡撫,管轄的區域十分有限,而且權力也不大,尤其是在民政上的權力要麽小的可憐,要麽根本沒有民政可管。
而熱河巡撫雖然是新設的職務,但卻是下設三司的地方,這說明如今這位崇禎皇帝是要把薊北的這塊地方當作大明版圖之內的經製省份來看待了。
所以,馬士英這個人盡管平時性子陰鷙、城府很深,喜怒哀樂很少形之於色,但是當他接到了司禮監和錦衣衛人員,從京師快馬送至大同的聖旨之後,還是難得地欣喜若狂了一迴。
讓他欣喜若狂的並非全是熱河巡撫這個職務的任命,更多的反倒是從今往後他進入了崇禎皇帝的視野這件事本身。
馬士英是貴州貴陽府人,在之前充斥著東林、閹黨、西黨的大明朝朝堂之中,他是屬於孤魂野鬼的那種人物,也就是那種需要每走一步都要小心謹慎,一不小心就翻船沉沒的那種人物。
這樣的人物,能夠越過大同巡撫,越過宣大總督,甚至越過吏部的舉薦以及內閣的提名,直接進入皇帝的視野之中,簡直是比登天還要難的事情。
而如今這位崇禎皇帝即位以來的表現,馬士英當然也有著自己的仔細觀察,但凡是進入皇帝視野的人物,都算是進入了官場升遷的康莊大道。
這一類令他印象深刻的人物有好幾個,比如說牛聚明,兩年前不過是一個恩科中榜的進士而以,兩年後再看,卻已經是兵部職方司的郎中,軍機處的參議,並且以一個郎中的身份幾乎主導著兵部的許多大政。
再看曹文詔,兩年多前不過是遼鎮之中沉淪下僚的一個邊軍遊擊而已,如今呢,兩年多過去了,曹文詔不僅早就成為總兵官,而且這一次更是成為新晉的安遠伯。
功封伯爵,這是多少大明邊鎮武將一輩子夢寐以求而得不到的殊榮,於曹文詔卻“輕輕鬆鬆”就到手了!
這就是文臣武將簡在帝心的不同!
更令馬士英多少次嘖嘖感歎的,還有一個比他年輕得多的人物,那就是現在欽命駐節真定的河北巡撫盧象升了。
多少人年過三十歲還沒有中進士,而盧象升年近三十歲就已經成為皇帝親自提拔的河北巡撫,這就是大明文臣武將簡在帝心的最大不同!
而如今自己終於時來運轉,跨越千山萬水進入了當今聖上的視野,這可比單單一個邊鄙塞外之地的巡撫要值得高興得多啊!
大同距離京師可不近,不過即使在遙遠的距離,也擋不住一個急於上進的心!
接到朝廷任命自己為熱河巡撫的旨意之後,馬士英來不及與尚未趕赴大同的丁啟睿交接政務,就匆忙告別了上官範複粹,告別了大同守將孫應元,隻帶著幾個家仆,就跟著司禮監傳旨的內臣,急匆匆地趕赴京師陛見了。
見到了崇禎皇帝之後,之前對於這位年輕皇帝的幾乎所有猜想都應驗了。
這皇帝年紀輕輕卻又心機深沉,往往在不動聲色之中將所有敵人置於死地。
看起來廣開言路,什麽意見都能聽得進去,但是實際上到最後,每件事幾乎都是皇帝乾綱獨斷,自己決定。
朝堂之上看似熱鬧,而實際上一切盡在如今這位年輕皇帝的掌控之中。
弄明白了這一點之後,馬士英不僅馬上就明白了自己今後的選擇,而且也很快就下定了決心,自己不需要投靠任何一方勢力,不需要進入任何一家的門下。
也就是說,不需要去私下拜見如今內閣之中的任何一位閣老,或者朝堂上的大佬。
因為隻要保持如今的本色不便,自己就會與盧象升等人一樣,在皇帝的直接支持下,自行成長為一支不同於朝廷之上隱含的任何一方的勢力。
馬士英入京等待陛見期間,在吏部會同館中閉館不出,不見朝中任何人物的表現,自然也被錦衣衛、東廠這些負有特殊使命的衙門,報告到了乾清宮中。
對於這一點,如今這位崇禎皇帝當然十分滿意。
原本曆史上,這個馬士英就屬於性格比較孤僻的那種,沒有什麽朋友。
隻有一個在金錢上接濟過他並且在詞曲小道上,還算是誌同道合的官場朋友阮大铖。
在原本的曆史上,就是因為馬士英發跡之後對阮大铖的任用,使得他與雲集南京的東林黨大臣們撕破了臉,使得南明正確內耗嚴重,無法團結一心,很快就土崩瓦解了。
這一世,當然已經再也不存在這樣的可能了。
因為他的閹黨富豪朋友阮大铖,不僅早已丟掉了龐大的財產,而且也已經在兩年皇帝對閹黨的清理之中丟掉了性命。
而他馬士英直到如今也還沒有因為挪用公款而鋃鐺下獄,需要哪位富豪朋友伸手搭救。
原本曆史上,馬士英會在崇禎二年冬的這一次國戰之後,因功升任宣府巡撫,接替李養衝的位置,並且在不久之後,就會因為挪用宣府庫銀六千兩而被朝中清流揭發檢舉,然後就會被極端痛恨官員貪汙的崇禎皇帝下令關進監獄。
數年之後,他會被阮大铖花錢托人疏通關係營救出來,然後被無人可用的崇禎皇帝用在鳳陽,並一路幹到鳳陽總督,最後在鳳陽總督的任上扶立福王,成為南明王朝在最關鍵時期的第一任首輔。
可惜的是,他在宣府巡撫的任上挪用公款的這點過去,始終得不到當年檢舉揭發他的東林黨人的寬宥,即便是他當上了南明的首輔,也依然得不到那些人的支持。
萬不得已之下,他隻好啟用當年的閹黨人物,其中就包括阮大铖。
結果顯而易見,閹黨與東林黨兩派再一次置國家安危、民族利益於不顧,在南明朝廷之上,又是鬥得你死我活,不共戴天,使得福王即位之後好不容易贏得的一次喘息之際,也是轉瞬即逝。
其中種種故事,想來令人唏噓不已。
這樣的事情在這一世當然不會再發生,宣府巡撫李養衝並沒有因為治軍不利被崇禎皇帝下令斬首,而大同知府馬士英也自然就無法前往宣化接替李養衝的位置。
於是,一段是時間之後,曆史上發生的馬士英挪用宣化庫銀六千兩的事情,也就不可能發生。
這一世,馬士英的命運,隨著熱河巡撫這一任命的下達,發生了截然不同的變化。
就在這種一個人、一件事看似細枝末節的變化之中,大明王朝的命運也在朝臣們的不知不覺之間悄然發生了改變。
隨著三月初八日的陛見結束,馬士英也與梁廷棟一樣,就在當日下午即行離京,帶著崇禎皇帝的各種囑托,奔赴自己的任職之地去了。
今年四十歲的馬士英與大同巡撫範複粹等人堅守大同孤城,直到黃台吉率領建虜撤退,作為大同知府當然也算有功。
不過官運一直並不怎麽好的馬士英,並沒有想到,身在廟堂之上的崇禎皇帝會記著自己的這份功勞,並且親自提議將自己直接提拔到一省巡撫的高位上。
雖然這個熱河巡撫的職位是新設的職位,管轄的區域也都在傳統的薊北,擱在過去那都是北虜肆虐的地方,並不是什麽肥差,但是巡撫這個職務,卻是馬士英內心之中向往已久的職務了。
跟何況這個巡撫,還是下設三司的巡撫,比較起來還是非常尊貴的那種了。
因為在現如今大明朝已經設立的三十多個巡撫職務之中,隻有原來的十三承宣布政司或者十三個經製省份,才設有完整齊備的三司。
這種下麵設有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揮使司的巡撫,才是正牌子的比較尊貴的巡撫。
而另外一多半不設三司專管軍務的巡撫,管轄的區域十分有限,而且權力也不大,尤其是在民政上的權力要麽小的可憐,要麽根本沒有民政可管。
而熱河巡撫雖然是新設的職務,但卻是下設三司的地方,這說明如今這位崇禎皇帝是要把薊北的這塊地方當作大明版圖之內的經製省份來看待了。
所以,馬士英這個人盡管平時性子陰鷙、城府很深,喜怒哀樂很少形之於色,但是當他接到了司禮監和錦衣衛人員,從京師快馬送至大同的聖旨之後,還是難得地欣喜若狂了一迴。
讓他欣喜若狂的並非全是熱河巡撫這個職務的任命,更多的反倒是從今往後他進入了崇禎皇帝的視野這件事本身。
馬士英是貴州貴陽府人,在之前充斥著東林、閹黨、西黨的大明朝朝堂之中,他是屬於孤魂野鬼的那種人物,也就是那種需要每走一步都要小心謹慎,一不小心就翻船沉沒的那種人物。
這樣的人物,能夠越過大同巡撫,越過宣大總督,甚至越過吏部的舉薦以及內閣的提名,直接進入皇帝的視野之中,簡直是比登天還要難的事情。
而如今這位崇禎皇帝即位以來的表現,馬士英當然也有著自己的仔細觀察,但凡是進入皇帝視野的人物,都算是進入了官場升遷的康莊大道。
這一類令他印象深刻的人物有好幾個,比如說牛聚明,兩年前不過是一個恩科中榜的進士而以,兩年後再看,卻已經是兵部職方司的郎中,軍機處的參議,並且以一個郎中的身份幾乎主導著兵部的許多大政。
再看曹文詔,兩年多前不過是遼鎮之中沉淪下僚的一個邊軍遊擊而已,如今呢,兩年多過去了,曹文詔不僅早就成為總兵官,而且這一次更是成為新晉的安遠伯。
功封伯爵,這是多少大明邊鎮武將一輩子夢寐以求而得不到的殊榮,於曹文詔卻“輕輕鬆鬆”就到手了!
這就是文臣武將簡在帝心的不同!
更令馬士英多少次嘖嘖感歎的,還有一個比他年輕得多的人物,那就是現在欽命駐節真定的河北巡撫盧象升了。
多少人年過三十歲還沒有中進士,而盧象升年近三十歲就已經成為皇帝親自提拔的河北巡撫,這就是大明文臣武將簡在帝心的最大不同!
而如今自己終於時來運轉,跨越千山萬水進入了當今聖上的視野,這可比單單一個邊鄙塞外之地的巡撫要值得高興得多啊!
大同距離京師可不近,不過即使在遙遠的距離,也擋不住一個急於上進的心!
接到朝廷任命自己為熱河巡撫的旨意之後,馬士英來不及與尚未趕赴大同的丁啟睿交接政務,就匆忙告別了上官範複粹,告別了大同守將孫應元,隻帶著幾個家仆,就跟著司禮監傳旨的內臣,急匆匆地趕赴京師陛見了。
見到了崇禎皇帝之後,之前對於這位年輕皇帝的幾乎所有猜想都應驗了。
這皇帝年紀輕輕卻又心機深沉,往往在不動聲色之中將所有敵人置於死地。
看起來廣開言路,什麽意見都能聽得進去,但是實際上到最後,每件事幾乎都是皇帝乾綱獨斷,自己決定。
朝堂之上看似熱鬧,而實際上一切盡在如今這位年輕皇帝的掌控之中。
弄明白了這一點之後,馬士英不僅馬上就明白了自己今後的選擇,而且也很快就下定了決心,自己不需要投靠任何一方勢力,不需要進入任何一家的門下。
也就是說,不需要去私下拜見如今內閣之中的任何一位閣老,或者朝堂上的大佬。
因為隻要保持如今的本色不便,自己就會與盧象升等人一樣,在皇帝的直接支持下,自行成長為一支不同於朝廷之上隱含的任何一方的勢力。
馬士英入京等待陛見期間,在吏部會同館中閉館不出,不見朝中任何人物的表現,自然也被錦衣衛、東廠這些負有特殊使命的衙門,報告到了乾清宮中。
對於這一點,如今這位崇禎皇帝當然十分滿意。
原本曆史上,這個馬士英就屬於性格比較孤僻的那種,沒有什麽朋友。
隻有一個在金錢上接濟過他並且在詞曲小道上,還算是誌同道合的官場朋友阮大铖。
在原本的曆史上,就是因為馬士英發跡之後對阮大铖的任用,使得他與雲集南京的東林黨大臣們撕破了臉,使得南明正確內耗嚴重,無法團結一心,很快就土崩瓦解了。
這一世,當然已經再也不存在這樣的可能了。
因為他的閹黨富豪朋友阮大铖,不僅早已丟掉了龐大的財產,而且也已經在兩年皇帝對閹黨的清理之中丟掉了性命。
而他馬士英直到如今也還沒有因為挪用公款而鋃鐺下獄,需要哪位富豪朋友伸手搭救。
原本曆史上,馬士英會在崇禎二年冬的這一次國戰之後,因功升任宣府巡撫,接替李養衝的位置,並且在不久之後,就會因為挪用宣府庫銀六千兩而被朝中清流揭發檢舉,然後就會被極端痛恨官員貪汙的崇禎皇帝下令關進監獄。
數年之後,他會被阮大铖花錢托人疏通關係營救出來,然後被無人可用的崇禎皇帝用在鳳陽,並一路幹到鳳陽總督,最後在鳳陽總督的任上扶立福王,成為南明王朝在最關鍵時期的第一任首輔。
可惜的是,他在宣府巡撫的任上挪用公款的這點過去,始終得不到當年檢舉揭發他的東林黨人的寬宥,即便是他當上了南明的首輔,也依然得不到那些人的支持。
萬不得已之下,他隻好啟用當年的閹黨人物,其中就包括阮大铖。
結果顯而易見,閹黨與東林黨兩派再一次置國家安危、民族利益於不顧,在南明朝廷之上,又是鬥得你死我活,不共戴天,使得福王即位之後好不容易贏得的一次喘息之際,也是轉瞬即逝。
其中種種故事,想來令人唏噓不已。
這樣的事情在這一世當然不會再發生,宣府巡撫李養衝並沒有因為治軍不利被崇禎皇帝下令斬首,而大同知府馬士英也自然就無法前往宣化接替李養衝的位置。
於是,一段是時間之後,曆史上發生的馬士英挪用宣化庫銀六千兩的事情,也就不可能發生。
這一世,馬士英的命運,隨著熱河巡撫這一任命的下達,發生了截然不同的變化。
就在這種一個人、一件事看似細枝末節的變化之中,大明王朝的命運也在朝臣們的不知不覺之間悄然發生了改變。
隨著三月初八日的陛見結束,馬士英也與梁廷棟一樣,就在當日下午即行離京,帶著崇禎皇帝的各種囑托,奔赴自己的任職之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