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與高迎祥平起平坐而如今實力大受損失的老迴迴馬守應,也不得不領著迴迴營所剩不多的人馬,向高迎祥表示了效忠歸順。


    一同表示效忠歸順的,當然還有張獻忠這個西營八大王了。


    誰讓高迎祥的闖營如今擁有著各路“義軍”隊伍之中最多的糧食呢。


    因為事先有所準備,高迎祥麾下的闖營雖然在出城西逃特別是渡河的過程中,丟棄了大量的糧草財物,但是等到這些人倉皇西逃之後,終究還是高迎祥的麾下運送過河的糧草多。


    這些流賊差不多都有過上山落草的經曆,知道在官軍圍困的情況下,什麽東西最珍貴。


    也因此,逃進了群山深處之後,不管是出於真心還是假意,高迎祥很快就成為了這數股流賊名義上的共主。


    不過高迎祥這個人,懂得一些韜光養晦的道理,在眾人紛紛勸說他更換一個響亮名號的時候,他堅持使用已經叫響了的名號,隻是繼續自稱闖王而已。


    李自成雖然自立門戶了,但仍帶著自己的人馬,一如既往地緊緊追隨在高迎祥的左右,仍是自稱“闖將”,將自己的營頭稱為“闖將營”,以示追隨闖王、效忠闖王之意。


    從五月到十一月,在長達半年之久的時間裏,有過上山落草經驗的高迎祥,帶著這些個躲進群山深處的大大小小的流賊營頭,與延綏鎮、山西鎮進山圍剿的軍隊,斷斷續續地玩著躲貓貓的遊戲。


    在晉北群山深處的茫茫山林溝壑之中,這些大大小小的流賊營頭東躲西藏,就是不與圍剿的官軍照麵打硬仗。


    李邦華也好,孫傳庭也好,已經下令山西鎮和延綏鎮的軍隊多次進山圍剿,可是每一次都是無功而返,要麽完全找不到流賊的蹤影,要麽就是流賊一擊即走,帶著官軍在群山深處兜圈子,直到官軍一次次糧盡而退。


    幾次進山圍剿無果之後,李邦華、孫傳庭等人也更改了策略,不在寄希望畢其功於一役了,而是步步為營,開始指揮軍隊,雇傭民夫,在流賊出沒的群山外麵,專撿那些通行的要道,攔路修建墩堡敵台,隻派駐少量的人手,扼守進出群山的道路,希望流賊缺糧,困死在山中。


    就這樣,圍剿的官軍在群山外,流竄的賊軍在群山中,相持了起來。


    當然,這種對峙或者說相持,對流賊一方是更加不利的。


    夏天的時候還好說,上山雖然蟲蛇較多,但還不算致命,又有山泉、野果可吃用,勉強能夠撐得下去。


    但是到了入冬之後,本來就有限的糧食早就吃光了,而帶進山中的馬匹也開始一匹接著一匹地殺掉吃光。


    當初跟著帶進岢嵐山、蘆芽山中的流賊隊伍,有不少嘍囉和小頭目借著出山搶掠的時機,開始下山逃亡。


    而那些率隊出山搶掠的小隊伍,一個個也都如同石沉大海,一去不迴。


    進入十一月份之中,山上不斷降下積雪,打獵和尋找食物更加難以為繼,於是,從馬守應的迴迴營開始,張獻忠的西營、賀一龍、賀錦、劉希堯、藺養成等人的營中,相繼出現了人吃人的情況,稱之為吃香肉。


    一些跟著入山的老弱流賊,首先成為了這些人營中眾賊的盤中餐、口中食,接著是年輕人,再接下來,就是通過抓鬮決定誰來作為食物被大家吃掉。


    當初跟著眾賊頭過河進山的流賊亂民,約莫一萬兩千餘人。


    但是到了崇禎二年的十一月中旬,扣除掉官軍曆次圍剿斬獲的,私自下山逃亡的,饑寒傷病而死自然減員的,以及入冬以來被殺而分食的,高迎祥點檢各個營頭的人馬,已經不足四千人了。


    終於,十一月下旬,已經連著餓了多日卻也不肯屈尊去吃人肉的高迎祥,實在無法忍受下去,於是冒著麾下一去不迴的風險,再次派出了手下的親信將領劉哲,率領一隊飽餐了一頓香肉的積年老賊,前往岢嵐山外的五寨堡方向劫掠糧食。


    劉哲等人沒有給高迎祥帶迴來糧食,卻給他帶迴來了一個驚人的消息。


    也就是遠在山海關外遼東之地的建虜,從大同鎮殺胡口破邊而入的消息。


    大喜過望但又將信將疑的高迎祥、馬守應等人,立刻派人往東趕到靜樂城通往寧武關的汾水上遊穀地,卻正看見大隊的延綏鎮騎兵浩浩蕩蕩地往寧武關開去的場麵。


    消息傳迴山中,高迎祥、馬守應、賀一龍、賀錦等等流賊首領們,人人興高采烈,知道自己在山中苦苦煎熬、苦苦等待的翻身時機,又一次到來了!


    而且這一次,這些大大小小的流賊首領們的意見,也是出奇的一致。


    高迎祥的提議剛說出口不久,“打迴老家去,打迴陝西去”的口號,就在闖營之中唿喊了起來。


    隨後,這個口號很快就傳遍了岢嵐山中的各個流賊營地。


    在岢嵐山中乃至整個蘆芽山中,這種人不人鬼不鬼的日子,他們實在是過夠了。


    而這個時候,唯有“打迴老家去,打迴陝西去”這個口號能夠凝聚起這一批來自陝西的流賊的士氣。


    也正是高迎祥喊出的這個口號,使得岢嵐山中已經困頓到了極點,眼看著就要崩潰的各營流賊,突然之間迴光返照一般,著了魔怔一般,煥發出強大的士氣,在十一月二十四日的一大早,分作三股,衝出了群山,一邊喊著口號,一邊往西而去。


    同時,這個事情,也使得正在圍剿晉西北紫荊山、磨盤山一帶,圍剿流賊羅汝才所部的山西按察使張宗衡和鎮西營副總兵李卑猝不及防,來不及率領鎮西營主力北上岢嵐州等地封堵。


    就這樣,高迎祥的闖營一馬當先,領著麾下的闖將營、迴迴營、西營以及革裏眼賀一龍等人的人數多則五百、少則三百的七個營頭,兵分三路,衝迴了陝北。


    在他們衝迴陝北的過程中,也十分及時地解救了被圍在磨盤山山區很久了的羅汝才所部“曹操營”。


    羅汝才本來已經有了投降的念頭,他準備獻出陝軍叛將李興,然後帶著“曹操營”出山投降鎮西營,以便熬過這個難熬的冬季,但是山外各條山道上的官軍突然撤離,讓他也抓到了逃迴陝北的機會。


    這些人到了這時候,已經知道如今的官軍並不是過去的官軍了,因此見了城池堡壘,自然也不敢攻打或者騷擾,而是一概遠遠地繞開逃去。


    對於這樣的流竄打法,以步兵為主的鎮西營士卒,也隻能是徒喚奈何了。


    有道是窮寇莫追,歸師勿扼。


    高迎祥以“打迴老家去,打迴陝西去”作為口號激發出來的士氣和決心,對於這些從陝北流竄到山西已經將近一年之久的流賊們來說,一時之間甚至比吃頓飽飯還要更有作用。


    十一月二十五日夜裏,闖王高迎祥等人為一路,老迴迴馬守應及其迴迴營殘部為一路,八大王張獻忠及其西營為一路,以及隨後也率眾西奔的羅汝才曹操營為一路,一共四路流賊,再次頂著風雪踏冰過河,竄迴了陝北地界。


    能夠最後跟著過河而西的流賊,闖王高迎祥一路人數最多,約為一千八百餘人。


    老迴迴馬守應的麾下迴迴營僅剩部眾七百餘人。


    八大王張獻忠自立門戶之後由附迴軍演變而來的西營五百餘人。


    而緊跟著高迎祥等人的步伐,隨後過河而西的羅汝才所部曹操營,人數反倒與高迎祥麾下相當,人數約有一千六百餘人。


    這些曆史上留下了顯赫名頭的各路反賊頭子,如今雖然人數少,但是各部流竄作戰的能力卻不弱。


    就是這幾股人數並不算多的流賊,自從十一月二十五日夜裏分頭過河開始,由北往南,接二連三地攻陷了府穀、米脂、清澗三座縣城,得到了一些補給。


    並於十二月初,再一次裹挾了一些人口,一起會師於延安府東南的甘泉峪一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日月當空照中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哼哈大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哼哈大王並收藏日月當空照中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