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帶著部分隨從人員,從河州城倉皇奔迴蘭州衛,意識到大事不妙,很快就在第二天上午,命令跟隨自己駐兵蘭州的總兵官楊麒,迅速率領一批人馬前往洮岷副總兵的駐地洮州坐鎮。
楊麒是一員老將,當年與其兄弟楊麟同在遼東抗虜,如今其兄弟楊麟,早已經戰死在遼東多年了,而他則一路升遷轉調,當上了西北邊鎮的總兵。
袁崇煥讓楊麒帶著三邊總督府的文告和命令,率領部分人馬敢去洮州、岷州等地,一方麵是去宣布昭告洮岷副總兵趙大胤的罪行,另一方麵,則是以朝廷鎮守固原等地總兵官的身份,去接管和整編趙大胤麾下的六千多洮岷本土軍隊。
然而袁崇煥、程本直等人,終究還是低估了洮岷副總兵趙大胤和河州衛指揮使馬萬壽之死在河州、洮州等地造成的巨大影響。
趙大胤守邊數十年帶出來的部將,早就與他休戚與共了。
同為木速蠻的出身就不用說了,就單說洮岷當地大族世世代代之間的聯姻與共生關係,就早已經讓這些人結成了一個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圈子。
趙大胤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人,也不是某一個木速蠻出身的洮商家族的代表,而是洮岷本地木速蠻世家豪族的共同代表。
馬萬壽這個世襲的河州衛指揮使,同樣如此。
正所謂十個迴迴九個馬,這個馬是馬哈迪、馬赫迪或者穆罕默德的漢語轉音。
元朝的時候,蒙古人在征服中原,特別是征服南宋之前,首先征服了中亞、西亞一帶的地區和民族,並從那裏征招了大量的中亞、西亞和波斯木速蠻,其中許多人隨軍來到了中國。
這些人,就是在後來的蒙元帝國之中位居第二等級的色目人。
其中許多木速蠻,在明朝建立之後,為了生存,改掉了他們原屬色目人的姓名,給自己取了一個漢姓漢名。
其中原本姓馬哈迪、馬赫迪或者穆罕默德的,一部分改成了麻姓,比如大同右衛的麻氏家族。
但是更多的卻改成了馬姓。
色目人裏也有許多人,來到中國後,或者出於宗教信仰的崇拜,或者為了攀龍附鳳,證明自己出身高貴,很多人都自認為自己是木速蠻先知穆罕默德的子孫後裔。
因此,這些人在明初紛紛改姓的時候,都改姓為馬,馬姓也就立刻成了迴迴木速蠻中的大姓望族。
而十個迴迴九個馬的說法,也就慢慢流傳了開來。
河州衛指揮使馬萬壽,就是這樣的馬姓迴迴木速蠻。
然而除了被殺的馬萬壽之外,趙大胤的麾下部將之中馬進忠、馬光玉等馬姓部將,都是這種彼此之間沾親帶故的馬姓迴迴。
這些人的家族,有的從元代以來,就定居此地,明朝建立之後,他們歸順了西征的明軍,從此世世代代,都是鎮守洮岷的邊將。
與此同時,色目木速蠻的出身,也讓他們對於行商坐賈,有著天生的敏銳嗅覺。
也因此,這些家族幾乎世世代代都是靠著邊境貿易發家致富或者說養家糊口。
而袁崇煥到了三邊總督任上之後的種種舉措,不管是廢除以前這些洮商世家辛苦積存的鹽引也好,還是將三邊商戶對外的貿易之權,統一收歸三邊茶馬司壟斷也好,都是觸及了這些世家大族的底線。
更敏感的是,袁崇煥以三邊總督府的名義,公然支持那些不知道從哪裏就突然冒出來的一批夷教傳教士過來,在木速蠻禮拜寺的附近,修建什麽天主堂,傳播別的福音教義。
這樣的做法,更是觸犯了這些邊將背後的各大木速蠻經堂和禮拜寺大小莫洛、阿訇們的權威。
從寧夏、固原到洮岷之地的木速蠻中,本來就已經怒火遍地地燃燒了,結果袁崇煥又不教而誅,以抗命不遵為由,殺了趙大胤、馬萬壽。
這下子,無疑等於是火上澆油了。
馬進忠、馬光玉、丁國棟、米喇印這些洮岷將領,與趙大胤、馬萬壽本就同氣連枝,趙大胤、馬萬壽獲罪被殺,他們心裏自然也十分恐懼。
這些人可不管你是不是有什麽尚方寶劍,就你不分青紅皂白,連個扣押送審,請示朝廷的程序都不走,直接就給殺了,他們作為趙大胤的部將,又豈能不害怕?
因此,等到楊麒率領自己的中軍,帶著三邊總督府的文告和命令,信誓旦旦地趕到洮州坐鎮的時候,一說要接管和整編原屬洮岷副總兵麾下的六千多軍隊,馬進忠、馬光玉等人立刻就炸了營了。
積壓了許久的怒火,也立刻就爆發了出來。
洮州城中的木速蠻邊軍數千人,在馬進忠等人的帶領下,包圍了楊麒進駐接管的洮岷副總兵衙門,要求楊麟將三邊總督袁崇煥擅殺邊將的事情上報朝廷,一切聽候朝廷處置。
但卻被楊麟毫不客氣地予以拒絕。
從蘭州風風火火趕來洮州接管本地軍務的楊麒,以為自己身為朝廷九邊重鎮的經製總兵官,前來接管洮州防務,應該是順理成章、輕而易舉的事情,誰還敢動自己咋地?
但是讓他始料不及的是,馬進忠、馬光玉在楊麟拒絕為趙大胤申辯之後,立即揮兵攻打洮岷總兵府,要捉拿和扣押楊麒進行兵諫。
結果,這樣一來,洮州城內的局勢很快就徹底失控了。
城內許多木速蠻信眾,在本地經堂、禮拜寺大小莫洛阿訇們“萬物非主,惟有真主”“打殺紅毛、驅逐夷教”等口號的號召和煽動之下,很快就加入了兵變之中。
本來還沒有想好到底要鬧到何種程度的馬進忠等人,也被這些狂熱的的口號和情緒所鼓舞,被全城暴動的木速蠻所裹挾,衝進了洮州城內的總兵府裏,將立足未穩的總兵官老將楊麒當場殺死。
緊接著,洮州城一片大亂,被城內禮拜寺和經堂中的大小莫洛煽動起來的木速蠻暴民和士卒,不僅殺了楊麒及其隨從護衛人員,而且洮州衛城內為數不多的漢官漢軍和漢民,也被殺害。
正在洮州城內辛苦修建天主堂的耶穌會傳教士龍華民,以及追隨龍華民來到洮州傳教布道的教士王豐肅、羅雅格、曾德昭三人,還有跟著這些人從京師遠赴西北侍奉天主的漢人天主教徒,全部被生擒活捉。
龍華民等四個被木速蠻稱為紅毛夷人“邪教徒”的西洋傳教士,被捆綁在洮州城內的大禮拜寺前空地上,裹上氈毯,塗滿油脂,然後活活燒死。
而那數十個跟隨前來的漢人天主信徒,也被摁倒在大禮拜寺前的廣場上,眾信徒麵朝西方,在本地掌教阿訇(禮拜寺的伊瑪目)趙錫赫的帶領下,一番念經禱告,然後將這些被他們稱為走上了邪路的“卡非勒”全數斬首處死。
洮州城內發生的變亂,很快就像是一種流行的瘟疫一樣,波及到了附近的岷州、臨洮、河州、定西等地,並且繼續一路向北,向著固原、寧夏等地傳播開來。
楊麒是一員老將,當年與其兄弟楊麟同在遼東抗虜,如今其兄弟楊麟,早已經戰死在遼東多年了,而他則一路升遷轉調,當上了西北邊鎮的總兵。
袁崇煥讓楊麒帶著三邊總督府的文告和命令,率領部分人馬敢去洮州、岷州等地,一方麵是去宣布昭告洮岷副總兵趙大胤的罪行,另一方麵,則是以朝廷鎮守固原等地總兵官的身份,去接管和整編趙大胤麾下的六千多洮岷本土軍隊。
然而袁崇煥、程本直等人,終究還是低估了洮岷副總兵趙大胤和河州衛指揮使馬萬壽之死在河州、洮州等地造成的巨大影響。
趙大胤守邊數十年帶出來的部將,早就與他休戚與共了。
同為木速蠻的出身就不用說了,就單說洮岷當地大族世世代代之間的聯姻與共生關係,就早已經讓這些人結成了一個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圈子。
趙大胤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人,也不是某一個木速蠻出身的洮商家族的代表,而是洮岷本地木速蠻世家豪族的共同代表。
馬萬壽這個世襲的河州衛指揮使,同樣如此。
正所謂十個迴迴九個馬,這個馬是馬哈迪、馬赫迪或者穆罕默德的漢語轉音。
元朝的時候,蒙古人在征服中原,特別是征服南宋之前,首先征服了中亞、西亞一帶的地區和民族,並從那裏征招了大量的中亞、西亞和波斯木速蠻,其中許多人隨軍來到了中國。
這些人,就是在後來的蒙元帝國之中位居第二等級的色目人。
其中許多木速蠻,在明朝建立之後,為了生存,改掉了他們原屬色目人的姓名,給自己取了一個漢姓漢名。
其中原本姓馬哈迪、馬赫迪或者穆罕默德的,一部分改成了麻姓,比如大同右衛的麻氏家族。
但是更多的卻改成了馬姓。
色目人裏也有許多人,來到中國後,或者出於宗教信仰的崇拜,或者為了攀龍附鳳,證明自己出身高貴,很多人都自認為自己是木速蠻先知穆罕默德的子孫後裔。
因此,這些人在明初紛紛改姓的時候,都改姓為馬,馬姓也就立刻成了迴迴木速蠻中的大姓望族。
而十個迴迴九個馬的說法,也就慢慢流傳了開來。
河州衛指揮使馬萬壽,就是這樣的馬姓迴迴木速蠻。
然而除了被殺的馬萬壽之外,趙大胤的麾下部將之中馬進忠、馬光玉等馬姓部將,都是這種彼此之間沾親帶故的馬姓迴迴。
這些人的家族,有的從元代以來,就定居此地,明朝建立之後,他們歸順了西征的明軍,從此世世代代,都是鎮守洮岷的邊將。
與此同時,色目木速蠻的出身,也讓他們對於行商坐賈,有著天生的敏銳嗅覺。
也因此,這些家族幾乎世世代代都是靠著邊境貿易發家致富或者說養家糊口。
而袁崇煥到了三邊總督任上之後的種種舉措,不管是廢除以前這些洮商世家辛苦積存的鹽引也好,還是將三邊商戶對外的貿易之權,統一收歸三邊茶馬司壟斷也好,都是觸及了這些世家大族的底線。
更敏感的是,袁崇煥以三邊總督府的名義,公然支持那些不知道從哪裏就突然冒出來的一批夷教傳教士過來,在木速蠻禮拜寺的附近,修建什麽天主堂,傳播別的福音教義。
這樣的做法,更是觸犯了這些邊將背後的各大木速蠻經堂和禮拜寺大小莫洛、阿訇們的權威。
從寧夏、固原到洮岷之地的木速蠻中,本來就已經怒火遍地地燃燒了,結果袁崇煥又不教而誅,以抗命不遵為由,殺了趙大胤、馬萬壽。
這下子,無疑等於是火上澆油了。
馬進忠、馬光玉、丁國棟、米喇印這些洮岷將領,與趙大胤、馬萬壽本就同氣連枝,趙大胤、馬萬壽獲罪被殺,他們心裏自然也十分恐懼。
這些人可不管你是不是有什麽尚方寶劍,就你不分青紅皂白,連個扣押送審,請示朝廷的程序都不走,直接就給殺了,他們作為趙大胤的部將,又豈能不害怕?
因此,等到楊麒率領自己的中軍,帶著三邊總督府的文告和命令,信誓旦旦地趕到洮州坐鎮的時候,一說要接管和整編原屬洮岷副總兵麾下的六千多軍隊,馬進忠、馬光玉等人立刻就炸了營了。
積壓了許久的怒火,也立刻就爆發了出來。
洮州城中的木速蠻邊軍數千人,在馬進忠等人的帶領下,包圍了楊麒進駐接管的洮岷副總兵衙門,要求楊麟將三邊總督袁崇煥擅殺邊將的事情上報朝廷,一切聽候朝廷處置。
但卻被楊麟毫不客氣地予以拒絕。
從蘭州風風火火趕來洮州接管本地軍務的楊麒,以為自己身為朝廷九邊重鎮的經製總兵官,前來接管洮州防務,應該是順理成章、輕而易舉的事情,誰還敢動自己咋地?
但是讓他始料不及的是,馬進忠、馬光玉在楊麟拒絕為趙大胤申辯之後,立即揮兵攻打洮岷總兵府,要捉拿和扣押楊麒進行兵諫。
結果,這樣一來,洮州城內的局勢很快就徹底失控了。
城內許多木速蠻信眾,在本地經堂、禮拜寺大小莫洛阿訇們“萬物非主,惟有真主”“打殺紅毛、驅逐夷教”等口號的號召和煽動之下,很快就加入了兵變之中。
本來還沒有想好到底要鬧到何種程度的馬進忠等人,也被這些狂熱的的口號和情緒所鼓舞,被全城暴動的木速蠻所裹挾,衝進了洮州城內的總兵府裏,將立足未穩的總兵官老將楊麒當場殺死。
緊接著,洮州城一片大亂,被城內禮拜寺和經堂中的大小莫洛煽動起來的木速蠻暴民和士卒,不僅殺了楊麒及其隨從護衛人員,而且洮州衛城內為數不多的漢官漢軍和漢民,也被殺害。
正在洮州城內辛苦修建天主堂的耶穌會傳教士龍華民,以及追隨龍華民來到洮州傳教布道的教士王豐肅、羅雅格、曾德昭三人,還有跟著這些人從京師遠赴西北侍奉天主的漢人天主教徒,全部被生擒活捉。
龍華民等四個被木速蠻稱為紅毛夷人“邪教徒”的西洋傳教士,被捆綁在洮州城內的大禮拜寺前空地上,裹上氈毯,塗滿油脂,然後活活燒死。
而那數十個跟隨前來的漢人天主信徒,也被摁倒在大禮拜寺前的廣場上,眾信徒麵朝西方,在本地掌教阿訇(禮拜寺的伊瑪目)趙錫赫的帶領下,一番念經禱告,然後將這些被他們稱為走上了邪路的“卡非勒”全數斬首處死。
洮州城內發生的變亂,很快就像是一種流行的瘟疫一樣,波及到了附近的岷州、臨洮、河州、定西等地,並且繼續一路向北,向著固原、寧夏等地傳播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