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英恰是林丹汗最信任的察哈爾本部中軍萬戶,替林丹汗掌握著八個斡魯朵擺都喇衛隊和鐵槊科諾特十蘇木的指揮權。
現在他都這麽說了,其他人更是馬上跪地行禮,說道:“今日察哈爾危在旦夕,請大汗速下西遷決心!”
知道南麵的明朝官軍不可憑借依靠,而東麵和北麵,還有女真人的大軍正在趕來的途中。
此外漠北蒙古各部中最強的車臣汗部也投靠了後金。
林丹汗知道自己真的是不得不告別蒙古草原了!
見貴英恰也擁護西遷,林丹汗遂定下了決心,接著習慣性地去看卓爾濟唿圖克圖活佛的神情。
卓爾濟唿圖克圖活佛也是衝他點了點頭。
於是林丹汗說道:“既然左右翼大宰桑、六固山萬戶、各部寨桑台吉,皆願隨朕西遷新牧地,這必是長生天降下的旨意!
“朕聽聞從庫庫和屯一路往西,直至青海大草灘,到處都有蒙古人的子孫!
“朕是成吉思汗唯一合法的繼承人,凡有蒙古人的地方,就是朕的領地!就從今夜起,帶好人馬部眾和牲畜,諸部隨朕西遷青海!”
西遷青海,是自從得知黃台吉率軍前來漠南征討自己之後,林丹汗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一方麵,早在阿拉坦汗也就是俺答汗統治漠南蒙古的時代,青海的許多地方就已經成為了韃靼土默特人的牧場。
在明末的這個時代,駐牧青海的韃靼土默特人部落,還被稱作為“海寇”,以便區別於韃靼鄂爾多斯部這個駐牧在河套之地所謂的“套寇”或者“套虜”。
這些韃靼土默特部落雖然人口不多,但卻都是正兒八經的韃靼蒙古人,與如今林丹汗治下的蒙古人,算得上是同文同種、一個祖先了。
作為蒙古大汗,林丹汗到了那個地方,地位不會有任何的動搖或者變化。
另一方麵,藏傳佛教中黃教的勢力雖然在蒙古草原甚至是漠西衛拉特(瓦剌)蒙古各部中,占有絕對的優勢,但是在青海和西藏的不少地方,卻存在著一些紅教占有優勢的地區。
比如,這個時代統治西藏部分地區的藏巴汗噶瑪丹迥旺波,以及統治著青海東南部康巴地區的白利土司鄧悅多吉,都是信奉紅教的地方首領。
同樣信奉紅教的林丹汗,認為到了青海之後,他在那裏能夠找到天然的盟友。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環顧四周,全都是敵人。
就這樣,就在貴英恰趕迴庫庫和屯的當天,雲集在庫庫和屯城中的察哈爾部貴族、士兵和普通部眾一應人等,都動員了起來。
更有許多人,早在嶽樂、博洛等人率領女真鐵騎來到庫庫和屯城外的當天夜裏,就已經收拾行裝做好了隨時出發的準備。
對於這個時代絕大多數的蒙古人來說,在草原上遷徙是再家常便飯的事情不過了。
草原上的遊牧部落,並沒有中原人安土重遷的傳統。
他們生來就住在隨時可以拆卸的氈帳裏,大小就生活在隨時都在遷徙跋涉途中的勒勒車或者馬背上。
再說出了貴族領主以外,普通的蒙古牧民沒有私產,所有的家當也不過是一個隨時可以背起來就走的包裹而已。
就在貴英恰趕迴庫庫和屯的當天夜裏,土默川上刮起了冷風。
十月中旬的草原上,雖然還沒有開始下雪,但是當太陽沒入地平線下之後,特別是入了夜之後,冷風似刀,吹在臉上,疼痛難忍。
草原上沒有什麽娛樂,連續奔波勞累了數日的大金國七貝勒阿巴泰除了酒色也沒有別的喜好,這個時候,更是早早地鑽進了自己的帳篷裏,摟著沿途搶來的蒙古少女,打著唿嚕酣然入睡。
嶽樂、博洛都是阿巴泰的兒子,也就是奴兒哈赤的孫子,他們的父親雖然在奴兒哈赤和黃台吉這兩代後金國主麵前都沒有什麽地位,但是他們本人卻深得黃台吉的賞識與喜愛。
因此,像他們這樣的女真宗室子弟自然不會守在夜裏吹冷風。
而來自漠北的那位一向桀驁驕橫的巴布台吉更不會在這樣的夜裏吹冷風。
弄到最後,駐紮在庫庫和屯城外警戒放哨的任務,就落到了阿巴泰的女婿,嶽樂和博洛兩人的妹夫李永芳的頭上了。
李永芳號稱額駙,也算野豬皮一家的宗室成員之一了,最起碼也是皇親國戚了,聽起來貌似地位很高,但是實際上在阿巴泰的家族裏,他的地位最為低下。
作為第一個投降後金國的明朝邊軍遊擊,老奴奴兒哈赤為了達到一個千金市馬骨的作用,對他非常看重,先是給他了一個副將的職務,後來又給他了一個總兵官的職務,同時還把阿巴泰的一個女兒嫁給了他,讓他做了女真宗室的額駙。
但是,即使是女真人這樣半開化的民族,也非常鄙視賣主求榮的叛國者。
所以對於李永芳這樣的漢奸,許多後金國裏的女真高官也都對他嗤之以鼻,鄙視地稱唿其為“蠻奴”。
再加上阿巴泰在野豬皮的眾多子侄輩中本身地位就不高,所以李永芳在比較欣賞他的野豬皮死後,地位也是一落千丈。
若不是黃台吉喜歡重用漢奸,李永芳早就靠邊站了。
當然,即便是這樣,李永芳對女真人的忠誠,也是癡心不改。
就在這個冷風如刀的夜裏,李永芳得了嶽樂的命令,帶著自己的長子小漢奸李率泰,兢兢業業地守在庫庫和屯城東北一處坡地上的營寨裏,時不時地走出自己的營帳,向著庫庫和屯的方向張望一番。
白天的時間裏,李永芳伺候自己的嶽父阿巴泰伺候了一整天,各種紮營、巡營、管理輜重等營務把他累得夠嗆,此時又奉命值夜,大半夜過去,眼皮都抬不起來了。
到了後半夜,一把年紀的老漢奸李永芳實在是扛不住了,於是叫來自己的長子李率泰,帶著麾下當年一起獻了撫順城後改編而來的漢軍牛錄,繼續巡守值夜。
二十二歲的李率泰雖然不受嶽樂、博洛等人待見,但卻深受黃台吉的賞識,這次能夠從征察哈爾,也是得益於此。
所以,年輕的李率泰時刻都想表現出自己的盡職盡責來。
接了父親的職司之後,領著麾下屬於自家的漢軍牛錄,沿著大營四周不斷地巡視。
就在醜時已過,寅時未到,也就是黎明前草原上最黑最冷薄霧最重的時候,李率泰突然聽見庫庫和屯城中一陣人歡馬叫。
緊接著就聽見遠處庫庫和屯西門附近傳來了一陣蒙語的喝罵之聲。
李率泰跟著其父歸順了女真人的時候還小,學會了女真話,但是對於蒙語卻聽不大明白。
若是能夠聽明白,他一定不會錯過這個立下大功的機會。
因為庫庫和屯西門外傳來的蒙語喝罵之聲,正是貴英恰的叫罵聲:“閃開!你們這些懦弱的混蛋!你們擋住了大汗斡魯朵的去路!”
林丹汗這個人雖然沉溺酒色,但是能夠在草原上叱吒風雲二十多年也不是一個善茬子。
當天決定了的事情,林丹汗當夜就要實行,而且事先定好了撤退西遷的序列。
以察哈爾本部左翼大總管塔什海以及林丹汗二妹夫鐵槊科諾特十蘇木之一袞楚克圖英為先鋒,帶著近萬人的宮帳騎兵,護著八大斡魯朵及其部眾先行出發。
然後,以大妹夫中軍萬戶貴英恰為中軍,帶領鐵槊科諾特十蘇木的主力兩萬餘人,護著林丹汗及其弟弟粆圖、叔叔嘎爾瑪以及幾個堂兄弟,還有國師卓爾濟等喇嘛和林丹汗的三件寶貝,居中出發。
最後,由察哈爾本部右翼大總管虎魯克齋桑,並索諾木台吉、巴達西齋桑、齊塔特車爾貝齋桑,以及伊爾登策零和阿巴海策零等人,各領所部部眾為後隊,累計四萬餘人,負責斷後和掩護作戰。
所有能夠帶走的這些人馬家當,就是如今林丹汗的全部實力了。
就在這個黎明未至晨霧初升的淩晨時光裏,庫庫和屯城的西門突然大開,塔什海與袞楚克圖英率領著察哈爾八大斡魯朵的宮帳騎兵當先策馬奔出,其間夾雜著一輛輛數馬並駕的龐大勒勒車,而每個帶篷的勒勒車周圍都圍著一圈又一圈的擺都喇騎兵。
醜時出發,一切都是井然有序。
然而西遷的隊伍剛剛湧出西門,貴英恰麾下的中軍騎卒就因為爭搶道路擁堵在了門口,爭搶道路時傳出的人歡馬叫,以及貴英恰憤怒的嗬斥之聲,在靜夜裏傳出了老遠,直傳到李率泰的耳朵裏。
搞不清楚狀況的李率泰,立刻派出了首先的漢軍前去查明情況,而自己則帶著剩餘的手下迴去大營尋找自己的父親報告這個情況。
等到派出去的那一隊漢軍旗兵跑迴來稟報說,庫庫和屯西門大開,城中有大量人馬湧出,而且不管不顧地向西奔去,被李率泰驚慌失措地叫醒過來的李永芳立刻認識到大事不妙,林丹汗怕是要逃了!
一想到這裏,李永芳立刻大聲傳令:“快!趕快鳴鑼示警!林丹汗這是要逃了!”196.
現在他都這麽說了,其他人更是馬上跪地行禮,說道:“今日察哈爾危在旦夕,請大汗速下西遷決心!”
知道南麵的明朝官軍不可憑借依靠,而東麵和北麵,還有女真人的大軍正在趕來的途中。
此外漠北蒙古各部中最強的車臣汗部也投靠了後金。
林丹汗知道自己真的是不得不告別蒙古草原了!
見貴英恰也擁護西遷,林丹汗遂定下了決心,接著習慣性地去看卓爾濟唿圖克圖活佛的神情。
卓爾濟唿圖克圖活佛也是衝他點了點頭。
於是林丹汗說道:“既然左右翼大宰桑、六固山萬戶、各部寨桑台吉,皆願隨朕西遷新牧地,這必是長生天降下的旨意!
“朕聽聞從庫庫和屯一路往西,直至青海大草灘,到處都有蒙古人的子孫!
“朕是成吉思汗唯一合法的繼承人,凡有蒙古人的地方,就是朕的領地!就從今夜起,帶好人馬部眾和牲畜,諸部隨朕西遷青海!”
西遷青海,是自從得知黃台吉率軍前來漠南征討自己之後,林丹汗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一方麵,早在阿拉坦汗也就是俺答汗統治漠南蒙古的時代,青海的許多地方就已經成為了韃靼土默特人的牧場。
在明末的這個時代,駐牧青海的韃靼土默特人部落,還被稱作為“海寇”,以便區別於韃靼鄂爾多斯部這個駐牧在河套之地所謂的“套寇”或者“套虜”。
這些韃靼土默特部落雖然人口不多,但卻都是正兒八經的韃靼蒙古人,與如今林丹汗治下的蒙古人,算得上是同文同種、一個祖先了。
作為蒙古大汗,林丹汗到了那個地方,地位不會有任何的動搖或者變化。
另一方麵,藏傳佛教中黃教的勢力雖然在蒙古草原甚至是漠西衛拉特(瓦剌)蒙古各部中,占有絕對的優勢,但是在青海和西藏的不少地方,卻存在著一些紅教占有優勢的地區。
比如,這個時代統治西藏部分地區的藏巴汗噶瑪丹迥旺波,以及統治著青海東南部康巴地區的白利土司鄧悅多吉,都是信奉紅教的地方首領。
同樣信奉紅教的林丹汗,認為到了青海之後,他在那裏能夠找到天然的盟友。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環顧四周,全都是敵人。
就這樣,就在貴英恰趕迴庫庫和屯的當天,雲集在庫庫和屯城中的察哈爾部貴族、士兵和普通部眾一應人等,都動員了起來。
更有許多人,早在嶽樂、博洛等人率領女真鐵騎來到庫庫和屯城外的當天夜裏,就已經收拾行裝做好了隨時出發的準備。
對於這個時代絕大多數的蒙古人來說,在草原上遷徙是再家常便飯的事情不過了。
草原上的遊牧部落,並沒有中原人安土重遷的傳統。
他們生來就住在隨時可以拆卸的氈帳裏,大小就生活在隨時都在遷徙跋涉途中的勒勒車或者馬背上。
再說出了貴族領主以外,普通的蒙古牧民沒有私產,所有的家當也不過是一個隨時可以背起來就走的包裹而已。
就在貴英恰趕迴庫庫和屯的當天夜裏,土默川上刮起了冷風。
十月中旬的草原上,雖然還沒有開始下雪,但是當太陽沒入地平線下之後,特別是入了夜之後,冷風似刀,吹在臉上,疼痛難忍。
草原上沒有什麽娛樂,連續奔波勞累了數日的大金國七貝勒阿巴泰除了酒色也沒有別的喜好,這個時候,更是早早地鑽進了自己的帳篷裏,摟著沿途搶來的蒙古少女,打著唿嚕酣然入睡。
嶽樂、博洛都是阿巴泰的兒子,也就是奴兒哈赤的孫子,他們的父親雖然在奴兒哈赤和黃台吉這兩代後金國主麵前都沒有什麽地位,但是他們本人卻深得黃台吉的賞識與喜愛。
因此,像他們這樣的女真宗室子弟自然不會守在夜裏吹冷風。
而來自漠北的那位一向桀驁驕橫的巴布台吉更不會在這樣的夜裏吹冷風。
弄到最後,駐紮在庫庫和屯城外警戒放哨的任務,就落到了阿巴泰的女婿,嶽樂和博洛兩人的妹夫李永芳的頭上了。
李永芳號稱額駙,也算野豬皮一家的宗室成員之一了,最起碼也是皇親國戚了,聽起來貌似地位很高,但是實際上在阿巴泰的家族裏,他的地位最為低下。
作為第一個投降後金國的明朝邊軍遊擊,老奴奴兒哈赤為了達到一個千金市馬骨的作用,對他非常看重,先是給他了一個副將的職務,後來又給他了一個總兵官的職務,同時還把阿巴泰的一個女兒嫁給了他,讓他做了女真宗室的額駙。
但是,即使是女真人這樣半開化的民族,也非常鄙視賣主求榮的叛國者。
所以對於李永芳這樣的漢奸,許多後金國裏的女真高官也都對他嗤之以鼻,鄙視地稱唿其為“蠻奴”。
再加上阿巴泰在野豬皮的眾多子侄輩中本身地位就不高,所以李永芳在比較欣賞他的野豬皮死後,地位也是一落千丈。
若不是黃台吉喜歡重用漢奸,李永芳早就靠邊站了。
當然,即便是這樣,李永芳對女真人的忠誠,也是癡心不改。
就在這個冷風如刀的夜裏,李永芳得了嶽樂的命令,帶著自己的長子小漢奸李率泰,兢兢業業地守在庫庫和屯城東北一處坡地上的營寨裏,時不時地走出自己的營帳,向著庫庫和屯的方向張望一番。
白天的時間裏,李永芳伺候自己的嶽父阿巴泰伺候了一整天,各種紮營、巡營、管理輜重等營務把他累得夠嗆,此時又奉命值夜,大半夜過去,眼皮都抬不起來了。
到了後半夜,一把年紀的老漢奸李永芳實在是扛不住了,於是叫來自己的長子李率泰,帶著麾下當年一起獻了撫順城後改編而來的漢軍牛錄,繼續巡守值夜。
二十二歲的李率泰雖然不受嶽樂、博洛等人待見,但卻深受黃台吉的賞識,這次能夠從征察哈爾,也是得益於此。
所以,年輕的李率泰時刻都想表現出自己的盡職盡責來。
接了父親的職司之後,領著麾下屬於自家的漢軍牛錄,沿著大營四周不斷地巡視。
就在醜時已過,寅時未到,也就是黎明前草原上最黑最冷薄霧最重的時候,李率泰突然聽見庫庫和屯城中一陣人歡馬叫。
緊接著就聽見遠處庫庫和屯西門附近傳來了一陣蒙語的喝罵之聲。
李率泰跟著其父歸順了女真人的時候還小,學會了女真話,但是對於蒙語卻聽不大明白。
若是能夠聽明白,他一定不會錯過這個立下大功的機會。
因為庫庫和屯西門外傳來的蒙語喝罵之聲,正是貴英恰的叫罵聲:“閃開!你們這些懦弱的混蛋!你們擋住了大汗斡魯朵的去路!”
林丹汗這個人雖然沉溺酒色,但是能夠在草原上叱吒風雲二十多年也不是一個善茬子。
當天決定了的事情,林丹汗當夜就要實行,而且事先定好了撤退西遷的序列。
以察哈爾本部左翼大總管塔什海以及林丹汗二妹夫鐵槊科諾特十蘇木之一袞楚克圖英為先鋒,帶著近萬人的宮帳騎兵,護著八大斡魯朵及其部眾先行出發。
然後,以大妹夫中軍萬戶貴英恰為中軍,帶領鐵槊科諾特十蘇木的主力兩萬餘人,護著林丹汗及其弟弟粆圖、叔叔嘎爾瑪以及幾個堂兄弟,還有國師卓爾濟等喇嘛和林丹汗的三件寶貝,居中出發。
最後,由察哈爾本部右翼大總管虎魯克齋桑,並索諾木台吉、巴達西齋桑、齊塔特車爾貝齋桑,以及伊爾登策零和阿巴海策零等人,各領所部部眾為後隊,累計四萬餘人,負責斷後和掩護作戰。
所有能夠帶走的這些人馬家當,就是如今林丹汗的全部實力了。
就在這個黎明未至晨霧初升的淩晨時光裏,庫庫和屯城的西門突然大開,塔什海與袞楚克圖英率領著察哈爾八大斡魯朵的宮帳騎兵當先策馬奔出,其間夾雜著一輛輛數馬並駕的龐大勒勒車,而每個帶篷的勒勒車周圍都圍著一圈又一圈的擺都喇騎兵。
醜時出發,一切都是井然有序。
然而西遷的隊伍剛剛湧出西門,貴英恰麾下的中軍騎卒就因為爭搶道路擁堵在了門口,爭搶道路時傳出的人歡馬叫,以及貴英恰憤怒的嗬斥之聲,在靜夜裏傳出了老遠,直傳到李率泰的耳朵裏。
搞不清楚狀況的李率泰,立刻派出了首先的漢軍前去查明情況,而自己則帶著剩餘的手下迴去大營尋找自己的父親報告這個情況。
等到派出去的那一隊漢軍旗兵跑迴來稟報說,庫庫和屯西門大開,城中有大量人馬湧出,而且不管不顧地向西奔去,被李率泰驚慌失措地叫醒過來的李永芳立刻認識到大事不妙,林丹汗怕是要逃了!
一想到這裏,李永芳立刻大聲傳令:“快!趕快鳴鑼示警!林丹汗這是要逃了!”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