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對於羅乾象所部的封賞暗藏玄機之外,崇禎皇帝在封賞水西土帥安隆及其侄子安世榮的問題上,以及在封賞雲南從征水西立功的土司龍在田、普名聲、沙定洲的問題上,也一樣暗藏玄機
安隆及其侄子安世榮麾下那些投降而未被屠殺的彝兵,還有後來曆次戰鬥之中官軍俘獲的彝人,以及鵝項嶺之戰結束後各部官軍大掠三日驅趕歸降的老弱,總計三萬餘人的水西彝人男女老少,全都交給了安隆及其侄子安世榮統領,一股腦兒地被安置到了滇緬邊境地區的木邦府。
這個時代大明所謂的木邦府,就是後世緬甸的臘戎地區。
此處也是明初洪武年間雲南設置的一個羈縻府,萬曆年間趁著大明無暇顧及西南,木邦土官罕拔起兵叛亂,時而割據自立,時而投靠緬甸的東籲王朝,也是在數百年之後成為了緬甸的一部分。
這一次,崇禎皇帝將失去了家園的水西安氏旁支安隆及其侄子安世榮封到了這裏,在這裏設立木邦衛,由安隆出任木邦衛指揮使,安世榮為木邦衛指揮同知,讓他們帶著百戰幸存的三萬多水西彝人,到這裏重建家園。
與羅乾象、安隆獲得相同待遇的,還有雲南烏撒土知府安重聖,雲南石屏土司龍在田、阿迷州土司普名聲,以及王弄土司沙源的次子王弄土官沙定洲。
原烏撒土知府安重聖,被允許帶著烏撒府投降的彝兵彝人兩萬多人,前往雲南猛烈以南的芒洪一帶,設立芒洪安撫司,以安重聖為芒洪土司,即芒洪安撫使。
而芒洪就是後世老撾最北部突入雲南的豐沙裏地區。
石屏土司龍在田得到了石屏土司轄地以南大明邊境的芒青,朝廷許設芒青衛,由龍在田的子侄充任指揮使。
阿迷土官普名聲,同樣得到後世滇緬邊境地區的蠻莫地區,朝廷設蠻莫衛,由普名聲家族世襲蠻莫衛指揮使。
而王弄土官沙定洲以從征有功,也得到了孟養以南、蠻莫以北、騰衝以西的八莫地區,成為八莫長官司的新任土司。
沒有人知道崇禎皇帝這麽安排到底真意何在。
但是從內閣輔臣如李國鐠、徐光啟等人,到西南的封疆之臣如朱燮元、邵捷春等人,都十分樂意看到崇禎皇帝這麽做。
因為,若是將這些從征有功的土司封賞到了敘永奢家、水西安家、水東宋家的原有轄地之上,那麽四川總兵、雲南總兵、貴州總兵的漢兵漢將又該如何封賞土地?
奢家、安家和宋家的轄地雖大,土地雖多,但是宜耕的土地,卻是有限的,要不然的話,這幾家也不會想著造反。
如今雲貴川從征有功將士要水西水東的土地,石柱和保靖土兵也要分上一杯羹,若是雲貴從征的有功土司也來分的話,哪有那麽多土地可分?
即便是有這麽多土地可分,也不能再在雲貴川三省之地給這些土司們擴大封地了。
畢竟奢氏、安氏和水東宋氏殷鑒不遠。
在雲貴川三地給了這些土司首領們更多的土地和人口,備不住這些人就會生出自大乃至自立之心。
曆史上,普名聲和沙定洲在崇禎四年的時候,先後在雲南發動了叛亂,史稱沙普之亂。
背後的原因主要就有這麽幾個,一個是建虜入侵京畿,大明朝廷權威掃地。
另一個因為北方戰亂,西南奢安之亂平定之後,朝廷從西南抽掉了大量兵力北上,貴州總兵許成名以及取代侯良柱成為四川總兵的鄧玘等人,各率所部奉命北上,雲貴川三地兵力空虛。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跟著官軍平定了奢安之亂之後,普名聲、沙定洲都立了大功,不僅通過大肆搶掠得到了大量的財富物資,而且也得到了朝廷的土地封賞,封地紛紛擴大,野心也隨之膨脹。
當然了,具體到沙定洲其人,還有一個因素。
那就是,他本人是滇緬邊境王弄土司沙源的次子。
一方麵,他的哥哥沙定海,是王弄土司之位的繼承人,而他不是。
另一方麵,他又在帶領王弄土司軍隊,在從征水西的過程中立下了許多功勞,得到了王弄土司軍隊的擁護。
於是,中國曆史上一再上演的戲碼,在雲南滇緬邊境王弄土司偏僻的轄地上又一次上演了。
不甘心拱手讓出王弄土司之位的沙定洲,在其父沙源病死之後,起兵殺了自己的哥哥沙定海,算是弑兄自立。
而雲南官員以及大明朝廷之上的君臣,一如既往地迂腐不知變通,堅決不肯承認沙定洲弑兄得來的土司之位,不允許他襲領王弄土司。
結果這樣一來,沙定洲無路可走,隻好作亂。
而雲南地方官員又沒有能力鎮壓,一度搞得世鎮雲南的黔國公倉皇逃離昆明,雲南一片大亂。
如今崇禎皇帝提前著手,將沙定洲封到了八莫。
雖然隻是一個品級不高的八莫長官司,但是朝廷聖旨許給其世襲的轄地,卻大過了其父世襲的王弄土司轄地。
對於崇禎皇帝的用心,不管是內閣輔臣,還是西南封疆,但凡看破了的,都是心照不宣。
他們雖然沒有前後眼,不知道崇禎四年以後發生的事情,但是卻也知道,不能讓這些雲貴本地土司因為從征水西有功而壯大,否則的話,誰又能夠保證這些人中不會再出奢安之輩?
至於這些人如何真正得到他們的封地,那就不是他們該去操心的了。
此時的大明朝廷,與洪武年間、永樂年間,哪怕是萬曆年間相比,雖然落魄了,大不如前了,但是卻仍然是緬甸、老撾、暹羅、安南,以及朝鮮、琉球等周邊小國名義上的宗主國。
既然朝廷可以把朝鮮北方兩道之地,封給對建虜作戰有功的東江鎮將士,當然也可以把如今已經失管失控了二三十年的孟拱、孟養、八莫、蠻莫、木邦、芒青等地,封給從征水西有功的雲貴土司們。
從道理上來講,這個做法沒毛病。
問題就在於,被朝廷封賞到了上述這些地方的土司頭領們,如何手持大明朝廷的聖旨,去實際占有這些土地了。
好在這些土司首領或者土官們,如今在從征水西的過程中,不僅通過劫掠得到了大量的財富,而且所部人馬得到了戰爭的鍛煉,正是兵精糧足兵強馬壯的時候,朝廷聖旨一到,即氣勢洶洶地手持大明皇帝的聖旨,率領麾下的人馬,開赴各自得封的領地去了。
其中就有鷹視狼顧、野心勃勃的王弄土官沙定洲。
作為王弄土司的次子,隻有率軍出征的時候,他才能夠掌握軍權。
一旦迴到雲南王弄,他就得交出手中的軍隊,做迴一個普普通通的土官。
因此,他雖然一眼就看出了大明皇帝借著封賞其戰功的機會慷他人之慨,利用他們這些土司軍隊,為大明朝廷火中取栗開疆拓土的用心,但是他卻欣然接受。
因為有了這個封賞,他不僅可以就此成為與其父相當的八莫土司,不必再處心積慮地與自己的兄長沙定海為敵,而且可以名正言順地帶著經受了數年水西戰火考驗的王弄土司軍隊前去八莫,一刀一槍去開辟屬於自己的土司王國或者說豐功偉業了。
與沙定洲一樣喜氣洋洋地手持聖旨率軍離開貴州的,還有兩位來自廣西的狼兵首領莫可及和韋昂。
這兩個人,之所以敢於冒著兵兇戰危的風險,奉調前來水西征戰,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他們都不是各自土司家族的長子。
除了在戰場上立下軍功,得到朝廷的封賞以外,他們沒有機會建立自己的功業。
因為不管是來自廣西忻城莫氏土司的莫可及,還是來自廣西東蘭韋氏土司韋昂,他們在各自的土司家族內部,雖然以少壯有為著稱,但卻都不是各自家族的繼承人。
這一次朝廷將欽命讓他們各率所部狼兵前往各自封地,等於是上他們開枝散葉自立門庭,開創屬於他們自己的土司家族。
對於他們來說,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上一次得遇這種機會的時代,還是兩百五十年前的洪武初年啊!
所以,這兩個人也不管朝廷給他們的封地具體在哪裏,拿到了封賞的聖旨之後,帶著這一戰在水西搶來的巨額財富,喜氣洋洋地離開了貴州,一路往南而去。
直到他們接近了自己的目的地,他們才赫然發現,朝廷封給他們的封地,也就是廣西左江的上遊地帶,都在廣西歸順州以南。
雖然這個時代,沒有國境線的明確劃分,但生活在國境線附近的人,都知道有一條大致界線的存在。
而莫可及和韋昂兩人受封的安撫司轄地,已經明確無誤地位於廣西與安南界線的另一側了。
安隆及其侄子安世榮麾下那些投降而未被屠殺的彝兵,還有後來曆次戰鬥之中官軍俘獲的彝人,以及鵝項嶺之戰結束後各部官軍大掠三日驅趕歸降的老弱,總計三萬餘人的水西彝人男女老少,全都交給了安隆及其侄子安世榮統領,一股腦兒地被安置到了滇緬邊境地區的木邦府。
這個時代大明所謂的木邦府,就是後世緬甸的臘戎地區。
此處也是明初洪武年間雲南設置的一個羈縻府,萬曆年間趁著大明無暇顧及西南,木邦土官罕拔起兵叛亂,時而割據自立,時而投靠緬甸的東籲王朝,也是在數百年之後成為了緬甸的一部分。
這一次,崇禎皇帝將失去了家園的水西安氏旁支安隆及其侄子安世榮封到了這裏,在這裏設立木邦衛,由安隆出任木邦衛指揮使,安世榮為木邦衛指揮同知,讓他們帶著百戰幸存的三萬多水西彝人,到這裏重建家園。
與羅乾象、安隆獲得相同待遇的,還有雲南烏撒土知府安重聖,雲南石屏土司龍在田、阿迷州土司普名聲,以及王弄土司沙源的次子王弄土官沙定洲。
原烏撒土知府安重聖,被允許帶著烏撒府投降的彝兵彝人兩萬多人,前往雲南猛烈以南的芒洪一帶,設立芒洪安撫司,以安重聖為芒洪土司,即芒洪安撫使。
而芒洪就是後世老撾最北部突入雲南的豐沙裏地區。
石屏土司龍在田得到了石屏土司轄地以南大明邊境的芒青,朝廷許設芒青衛,由龍在田的子侄充任指揮使。
阿迷土官普名聲,同樣得到後世滇緬邊境地區的蠻莫地區,朝廷設蠻莫衛,由普名聲家族世襲蠻莫衛指揮使。
而王弄土官沙定洲以從征有功,也得到了孟養以南、蠻莫以北、騰衝以西的八莫地區,成為八莫長官司的新任土司。
沒有人知道崇禎皇帝這麽安排到底真意何在。
但是從內閣輔臣如李國鐠、徐光啟等人,到西南的封疆之臣如朱燮元、邵捷春等人,都十分樂意看到崇禎皇帝這麽做。
因為,若是將這些從征有功的土司封賞到了敘永奢家、水西安家、水東宋家的原有轄地之上,那麽四川總兵、雲南總兵、貴州總兵的漢兵漢將又該如何封賞土地?
奢家、安家和宋家的轄地雖大,土地雖多,但是宜耕的土地,卻是有限的,要不然的話,這幾家也不會想著造反。
如今雲貴川從征有功將士要水西水東的土地,石柱和保靖土兵也要分上一杯羹,若是雲貴從征的有功土司也來分的話,哪有那麽多土地可分?
即便是有這麽多土地可分,也不能再在雲貴川三省之地給這些土司們擴大封地了。
畢竟奢氏、安氏和水東宋氏殷鑒不遠。
在雲貴川三地給了這些土司首領們更多的土地和人口,備不住這些人就會生出自大乃至自立之心。
曆史上,普名聲和沙定洲在崇禎四年的時候,先後在雲南發動了叛亂,史稱沙普之亂。
背後的原因主要就有這麽幾個,一個是建虜入侵京畿,大明朝廷權威掃地。
另一個因為北方戰亂,西南奢安之亂平定之後,朝廷從西南抽掉了大量兵力北上,貴州總兵許成名以及取代侯良柱成為四川總兵的鄧玘等人,各率所部奉命北上,雲貴川三地兵力空虛。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跟著官軍平定了奢安之亂之後,普名聲、沙定洲都立了大功,不僅通過大肆搶掠得到了大量的財富物資,而且也得到了朝廷的土地封賞,封地紛紛擴大,野心也隨之膨脹。
當然了,具體到沙定洲其人,還有一個因素。
那就是,他本人是滇緬邊境王弄土司沙源的次子。
一方麵,他的哥哥沙定海,是王弄土司之位的繼承人,而他不是。
另一方麵,他又在帶領王弄土司軍隊,在從征水西的過程中立下了許多功勞,得到了王弄土司軍隊的擁護。
於是,中國曆史上一再上演的戲碼,在雲南滇緬邊境王弄土司偏僻的轄地上又一次上演了。
不甘心拱手讓出王弄土司之位的沙定洲,在其父沙源病死之後,起兵殺了自己的哥哥沙定海,算是弑兄自立。
而雲南官員以及大明朝廷之上的君臣,一如既往地迂腐不知變通,堅決不肯承認沙定洲弑兄得來的土司之位,不允許他襲領王弄土司。
結果這樣一來,沙定洲無路可走,隻好作亂。
而雲南地方官員又沒有能力鎮壓,一度搞得世鎮雲南的黔國公倉皇逃離昆明,雲南一片大亂。
如今崇禎皇帝提前著手,將沙定洲封到了八莫。
雖然隻是一個品級不高的八莫長官司,但是朝廷聖旨許給其世襲的轄地,卻大過了其父世襲的王弄土司轄地。
對於崇禎皇帝的用心,不管是內閣輔臣,還是西南封疆,但凡看破了的,都是心照不宣。
他們雖然沒有前後眼,不知道崇禎四年以後發生的事情,但是卻也知道,不能讓這些雲貴本地土司因為從征水西有功而壯大,否則的話,誰又能夠保證這些人中不會再出奢安之輩?
至於這些人如何真正得到他們的封地,那就不是他們該去操心的了。
此時的大明朝廷,與洪武年間、永樂年間,哪怕是萬曆年間相比,雖然落魄了,大不如前了,但是卻仍然是緬甸、老撾、暹羅、安南,以及朝鮮、琉球等周邊小國名義上的宗主國。
既然朝廷可以把朝鮮北方兩道之地,封給對建虜作戰有功的東江鎮將士,當然也可以把如今已經失管失控了二三十年的孟拱、孟養、八莫、蠻莫、木邦、芒青等地,封給從征水西有功的雲貴土司們。
從道理上來講,這個做法沒毛病。
問題就在於,被朝廷封賞到了上述這些地方的土司頭領們,如何手持大明朝廷的聖旨,去實際占有這些土地了。
好在這些土司首領或者土官們,如今在從征水西的過程中,不僅通過劫掠得到了大量的財富,而且所部人馬得到了戰爭的鍛煉,正是兵精糧足兵強馬壯的時候,朝廷聖旨一到,即氣勢洶洶地手持大明皇帝的聖旨,率領麾下的人馬,開赴各自得封的領地去了。
其中就有鷹視狼顧、野心勃勃的王弄土官沙定洲。
作為王弄土司的次子,隻有率軍出征的時候,他才能夠掌握軍權。
一旦迴到雲南王弄,他就得交出手中的軍隊,做迴一個普普通通的土官。
因此,他雖然一眼就看出了大明皇帝借著封賞其戰功的機會慷他人之慨,利用他們這些土司軍隊,為大明朝廷火中取栗開疆拓土的用心,但是他卻欣然接受。
因為有了這個封賞,他不僅可以就此成為與其父相當的八莫土司,不必再處心積慮地與自己的兄長沙定海為敵,而且可以名正言順地帶著經受了數年水西戰火考驗的王弄土司軍隊前去八莫,一刀一槍去開辟屬於自己的土司王國或者說豐功偉業了。
與沙定洲一樣喜氣洋洋地手持聖旨率軍離開貴州的,還有兩位來自廣西的狼兵首領莫可及和韋昂。
這兩個人,之所以敢於冒著兵兇戰危的風險,奉調前來水西征戰,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他們都不是各自土司家族的長子。
除了在戰場上立下軍功,得到朝廷的封賞以外,他們沒有機會建立自己的功業。
因為不管是來自廣西忻城莫氏土司的莫可及,還是來自廣西東蘭韋氏土司韋昂,他們在各自的土司家族內部,雖然以少壯有為著稱,但卻都不是各自家族的繼承人。
這一次朝廷將欽命讓他們各率所部狼兵前往各自封地,等於是上他們開枝散葉自立門庭,開創屬於他們自己的土司家族。
對於他們來說,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上一次得遇這種機會的時代,還是兩百五十年前的洪武初年啊!
所以,這兩個人也不管朝廷給他們的封地具體在哪裏,拿到了封賞的聖旨之後,帶著這一戰在水西搶來的巨額財富,喜氣洋洋地離開了貴州,一路往南而去。
直到他們接近了自己的目的地,他們才赫然發現,朝廷封給他們的封地,也就是廣西左江的上遊地帶,都在廣西歸順州以南。
雖然這個時代,沒有國境線的明確劃分,但生活在國境線附近的人,都知道有一條大致界線的存在。
而莫可及和韋昂兩人受封的安撫司轄地,已經明確無誤地位於廣西與安南界線的另一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