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河麵之上鼓聲大作,一片片一陣陣“過河過河衝過河去”的唿喊聲,響徹西溪河穀!


    本以為西溪河穀雨霧彌漫,官軍今日斷不會渡河的右都督楊作,好不容安了心睡了個迴籠覺,結果剛躺下不久,西溪河上的隆隆鼓聲,就將他從睡夢中驚醒。


    “怎麽迴事?哪裏來的鼓聲?是不是官軍有了動靜?!”


    楊作剛被驚醒,就急衝衝地對著自己下榻的木樓下麵高聲喝問。


    外麵樓下守衛的水西彝兵正不知所措,卻突見幾個土司頭人匆忙趕了過來,隔著十幾步,就衝著木樓之上的楊作下榻處,大喊:“楊都督!楊都督!大事不好!許成名那廝帶的官軍渡河進攻了!他們渡河進攻了!”


    楊作聽了,心裏非常不爽,心說,你他娘的才大事不好呢!


    隻是喊出這話的人名叫化沙,聽著是個蠻夷的名字,當然實際上也是蠻夷,不過人家姓安,正是水西安氏的一支。


    水西安氏族人之中地位比較高的,都享有朝廷賜給的姓氏,以及比較拿得出手的名字,但是與此同時,這些人也都有一個水西彝族的名字。


    比如這個化沙,雖然享有朝廷的賜姓,即安姓,但卻也有著彝族的名字,就叫化沙。


    楊作對這些土司頭人的驚慌失措,心裏十分不爽。


    隻是他原本是水西彝人奴隸中的最底層呷西出身,如今雖然深得安邦彥信重,身居右都督的高位,但對這些地位高貴的土司頭人卻也不敢發作。


    楊作匆匆起身下樓,領著這些土司頭人,帶著身邊護衛,很快就趕到了河邊。


    沒到河邊就聽見河穀裏鼓聲大作,“過河”“過河”的唿喊聲響徹河岸。


    河麵上一片雨霧,迷迷茫茫,看不真切,隻聽見鼓聲唿喊聲越來越近,似乎已經離岸不遠。


    楊作正要發話,突然聽見己方河岸這邊一聲驚唿:“竹排!竹排!他們的竹排靠岸了!”


    聽見這話,楊作再不猶豫,馬上高聲傳令:“官軍渡河進攻了!快調更多兵來!”


    說完了這話,楊作猶自覺得不穩妥,接著說道:“快去傳令,把水車壩、黃泥塘的所有人都調來!全都調來!一定要嚴防死守,絕不能讓一個官軍上岸!”


    傳完了命令,楊作心想,許成名啊許成名,老子倒要看看是你弄竹排送過來的人多,還是老子岸上的人多!


    楊作的策略很快就奏效了。


    官軍的竹排借助西溪河中湍急的水勢,雖然多數都能漂流過來靠上河岸,但是河岸之上的拒馬,以及之前在河邊布下的尖杆和木樁,發揮了作用,沒有一架竹排上的官軍能夠跳上河岸。


    而那些從竹排上投擲過來的套索也隻有少數能夠發揮作用,將河岸上的拒馬或者尖杆尖樁拉倒拖入河中。


    很多套索剛剛套住河岸上的拒馬和木樁,就會被越來越多衝過來沿河密集布防的水西彝兵用砍刀砍斷。


    聽到了河岸上水西彝兵的一陣陣歡唿,得知自己的策略發揮了作用,官軍幾十架巨大竹排無法靠岸,最後隻能順河漂流而下,楊作心中高興極了。


    因為他知道十幾裏外就是六衝河,六衝河由西南方流向東北方,水更深,流更急,而且兩岸都是高山峽穀,一旦衝進去,能到哪裏不好說,但絕對到不了西溪河西岸。


    緊跟在身邊的化沙等人,也都知道這個道理,此刻見楊作的策略對路子,都是讚不絕口,一個勁兒稱賞“右都督高明”!


    楊作心中雖然高興,卻並沒有掉以輕心,因為官軍的竹排強渡,簡直沒完沒了,衝走了二十架,又來了二十架!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那些咋咋唿唿喊著過河上岸的官軍,隻不過是虛張聲勢罷了。


    投擲套索拉扯對岸的拒馬和木樁,目的也是為了做戲做全套,為了讓這一次佯攻顯得更加逼真而已。


    而那些看似失去了控製順河漂流而下的竹排木筏,也早就勘探好了大概停靠的落點,而且落點也不遠,就在西溪河匯入六衝河的丁字河口東北拐角處。


    六衝河湍急的水勢由西南往東北衝擊,從西溪河上漂流而來的竹排木筏,剛好被六衝河的河水衝往官軍所在的這一側。


    而這一次,如今又有史永安領著倮倮營在那裏整修驛道,順便就能把他們連人帶竹排撈上河岸。


    接下來,距離迴到西溪鋪再一次登上竹排“強渡”西溪河,也不過就是一二十裏的山路而已。


    隨著官軍的竹排木筏一波又一波地飄過河去,一波又一波地靠上對岸,拉倒一架或者幾架拒馬,然後一波又一波地順河衝走,西溪河對岸聚集的水西彝兵也是越來越多,沿著西溪河西岸碼頭,上下數裏之內,都是嚴陣以待的水西彝兵。


    就這樣,官軍竹排強渡,彝兵嚴防死守,一個上午的時間很快就在西溪河畔的“激戰”中過去了。


    官軍前仆後繼的一波波強渡,讓楊作等人震驚於官軍兵力之雄厚的同時,也讓楊作的心中隱隱有種不安。


    官軍雖然人多勢眾,但是似乎雷聲大雨點小,兩三個時辰過去,沒有一架竹排木筏上的官軍在靠上岸頭的時候,調下竹排,衝上對岸。


    隨著時間的流逝,攻守雙方都有點力不從心了,而官軍的鼓聲和唿喊卻始終沒有停下來。


    “難道說,對麵的官軍,這是在佯攻?!”


    這個念頭一在楊作的心中生出,就不可遏製地不斷變大。


    “如果許成名這個奸詐的狗官在西溪渡搞的是虛張聲勢的佯攻,那麽他真正的殺手鐧又是在哪裏?!”


    西溪河穀上彌漫的雨霧,讓楊作看不清對岸的情況,從而也做不出及時的判斷。


    不過,楊作越往深處想越覺得不對,越往深處想就越覺得恐慌。


    正當他要派人傳令召集眾土官再次商議敵情,重新商定防守對策的時候,突然聽見遠處的雨霧之中一陣喊叫聲傳來。


    楊作趕緊凝神細聽,卻越聽越清楚,那聲音竟是在唿喊:“岸上有官軍,右都督在哪裏?!官軍上岸了,快去報與右都督!”


    “岸上有官軍?!他們是從哪裏來的?!”


    楊作心中的疑慮幾乎就要脫口而出,隻是還沒等他問出來,就聽見“啊”的一聲慘叫傳來!


    方才唿喊岸上有官軍的聲音也是戛然而止,就仿佛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


    自從官軍抵達西溪鋪後,楊作接連幾天都沒有好好睡過一個囫圇覺了,此時以為自己聽錯,使勁要了搖頭,然後問身邊人:“你們聽見了嗎?剛才那個聲音?”


    楊作還沒有等來迴答,就聽見岸上突然一片大嘩:“官軍?!有官軍?!


    “官軍過河了!有官軍啊!”


    這下子,楊作大驚失色,心裏隻有一個念頭,中計了,老子居然真的中計了!


    楊作當然中計了。


    羅乾象、莫可及和韋昂三人各領所部,以羅乾象為主將,十六日下午抵達以那壩,在以那則溪所在地稍事休整,補充了食水之後,於傍晚時分抵達支嘎阿魯湖邊。


    支嘎阿魯湖邊果然有大量的小型漁船和一片片新舊不一的竹排。


    一些湖邊的彝人以捕魚為生,長年居住和生活在船上或者成片的竹排屋裏。


    如今,那些彝人男子都在前兩天剛被莫氏和韋氏狼兵殺死,剩下一些僥幸未死的,如今也都逃散不知去處。


    依靠著這些大小不一的漁船,以及不可勝數的竹排,羅乾象三人在次日清晨寅時剛過的時候,就打著火把,成群結隊地登上了事先準備好的漁船或者竹排,以手中藤牌為槳,朝著支嘎阿魯湖對岸劃去。


    如同一片柳葉形狀的支嘎阿魯湖,南北長達數十裏,而東西岸之間最寬的地方也不過十幾裏,最窄的地方隻有幾裏寬。


    羅乾象幾個都不是本地人,而本地人也在此前廣西狼兵們的燒殺搶掠中要麽被殺了要麽逃走了,想找幾個帶路的向導都找不到。


    因此他們選擇的乘船地點,正是支嘎阿魯湖的中段,不是最寬,也不是最窄。


    就這樣,八百多艘各式小漁船,以及一千多架大小竹排木筏,載著八千八百多人,密密麻麻地一大片,在支嘎阿魯湖的湖麵上漂浮而過。


    蠻煙僰雨之中,支嘎阿魯湖中無風也無浪,隻有藤牌劃水響起的槳聲一片。


    若是漢人官軍乘坐竹排木筏,穿行在這茫茫一片雨霧之中,大概十之八九要分不清東西南北,最後迷失方向,但是自幼生長在廣西山水密林之中的莫氏和韋氏狼兵土官土將們,卻沒有這個問題。


    特別是出身於與水西山水相連的永寧宣撫司藺州之地的羅乾象,及其麾下的穿青苗兵們,也都熟悉這樣的天氣,知道在這樣的天氣之中如何辨識方向。


    就在寅時至辰時之間,這一個蠻煙僰雨最濃最重,連火把都燃不起來的時間段裏,羅乾象、莫可及和韋昂,花了兩個時辰,安安全全順順利利地領著八千八百多人的隊伍,有先有後陸陸續續抵達了支嘎阿魯湖的對岸。


    八千八百多人稍事休整,吃了攜帶的幹糧之後,除了武器以外,丟掉了所有不必要的東西,然後分作三路,齊頭並進,向著奢香驛的方向奔襲而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日月當空照中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哼哈大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哼哈大王並收藏日月當空照中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