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京師,城中炎熱異常,紫禁城中高大寬敞的宮殿建築,雖然能夠遮擋和過濾掉很多的熱量,但是依舊讓人感到酷暑難耐。
就在這個六月的初六這天,崇禎皇帝剛剛封賞完山西剿賊前線的有功將士,安排好粵北民亂的善後事宜,並且再一次將朝中暗流湧動的,對於開海通商大政的反對,掐死在了萌芽狀態,還沒有好好休息上兩天,就不得不再次麵臨一個棘手問題。
如今這位崇禎皇帝此前對於夷人夷教的曖昧與寬容,雖然換來了這個時代在華西方傳教士的積極報效,換來了他們對於講武堂、武備院、白冶城等各項朝廷事業的鼎力支持,但是也提高了他們對於如今這位大明皇帝的期望值。
去年以來,崇禎皇帝提出的一係列關於夷人夷教的政策,都讓耶穌會在華傳教的負責人——意大利傳教士龍華民等人覺得,他們似乎已經敲開了定居中國在華傳教的大門,覺得耶穌會在中國傳教的春天可算是到了。
比如,崇禎皇帝之前的詔令明確,隻要在中國居留滿三年,傳教士公開出版或者向皇帝獻上一本西洋科學或者技術著作,或者擁有為大明朝廷或者軍隊中任職服務的經曆,就可以購房定居,經商或者傳教。
這樣的政策之開明,是他們這些傳教士離開祖國多年,在全世界任何一個非天主教的國家,都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
因此,不僅他們本人想要在華傳教的野心有所膨脹,而且不少已經在華的傳教士,還紛紛寫信給羅馬天主教廷,特別是羅馬天主教廷下屬的激進派耶穌會,唿朋喚友,招募更多誌同道合的耶穌會傳教士來華傳教。
原本旅居在濠鏡澳、馬尼拉、巴達維亞等地的耶穌會士們,在接到了在華傳教士的信函之後,了解了中國皇帝的政策,也不再覺得來華傳教是個危途,開始紛紛北上,帶著他們覺得大明沒有的新奇物件,以及各種著作,經過正在逐步開放的廣州港、泉州港,陸陸續續地進入大明境內。
跟在這些傳教士後麵的,還有泰西各國的商人。
關於這個情況,兩廣總督王之臣、南京禮部尚書周延儒,以及如今正在帶著南鎮撫司上下整肅重建整個江南錦衣衛各個千戶所的駱養性,每隔上一段時間,都要發往京師一批詳細的奏報。
所以,身在紫禁城中的崇禎皇帝,對於這些情況,也都是掌握的。
不過,如今這位崇禎皇帝,此時對西洋來的傳教士們,還有許多需要借重和依賴之處,收拾他們的恰當時機,還沒有到來。
不管是在穿越之前,還是穿越之後,如今的這位崇禎皇帝,都是一個十分傳統或者說正統的中國人,對基督教的各個流派,不管是天主教、東正教,還是什麽新教,都沒有什麽好感。
至於白布包頭或者黑布包頭的那個什麽迴迴教,則更是厭惡。
但是此時的大明朝,有多少大事等著去做,還不到處理這些問題的時候,隻好能用就先用著,能忍就先忍著,至少要等到消滅了對東虜之後才能著手處理這些問題。
然而,崇禎皇帝這麽做,比如對於西洋傳教士的倚重,對於西洋工匠技師的信賴,對於耶穌會在華傳教曖昧不明的態度,卻讓很多人都產生了誤解。
特別是這半年以來,崇禎皇帝及其朝廷的官員們,先是允許安東尼奧·德·卡波和胡安-迪亞士在通州八裏橋開設私營的迪亞士火藥廠,然後又允許葡萄牙人喬-羅德裏格斯和葡萄牙上任戈蒂尼奧,在京畿之地開設玻璃製品廠,最後還要大量采購戈蒂尼奧在華燒造的壓花玻璃,換裝紫禁城中各大宮殿傳統的窗紗窗紙。
這一個接著一個的舉措,很快就在旅居大明京師的西洋傳教士圈子中傳開了。
龍華民,這個在華耶穌會傳教士的現任會長,又一次堅信,如今的這個大明皇帝陛下此前的表態不是欺騙,相反,之前答應的條件,以及對於滿足條件者的承諾,正在兌現。
所以,龍華民很快就帶著新一批北上傳教士帶來的天體儀、地球儀以及什麽放大鏡、座鍾等東西,找到了他們在皇明講武堂任教的湯若望,以及他們的中國教友,同在講武堂炮科擔任教習的李天經,讓這兩個頗受皇帝器重的人物,幫忙聯絡覲見大明的皇帝陛下。
正好湯若望與李天經兩人最近也剛剛完成了一本合作翻譯的大部頭西洋科技著作,想要接著這個機會獻給皇帝。
所以三個人一拍即合,由同時在欽天監兼職的李天經領著,去找了當朝內閣閣臣、禮部尚書徐光啟。
就這樣,六月初六日的上午,內閣閣臣兼禮部尚書徐光啟引領著龍華民、湯若望以及新近入京的荷蘭籍耶穌會傳教士康迪紐斯,一起帶著獻給皇帝的禮物,以及湯若望、李天經新近翻譯出來的著作,來到了紫禁城中的文華殿,覲見崇禎皇帝。
徐光啟帶著這幾個耶穌會傳教士,在幾個禦前侍從武官的引導下,來到文華殿中的正殿之中,崇禎皇帝坐在自己的禦座之上,下麵的兩邊站著禦前侍從武官和錦衣衛、天策衛、羽林衛的頭頭腦腦們。
大殿之中,禦座之下,還端坐著內閣首輔李國鐠。
而李國鐠的下手則站立著理藩院副使薑曰廣。
如今,除了在紫禁城中的三大殿舉行國之大典之外,內閣閣臣與皇帝議事的時候,都有了自己的座位,雖然隻是一個無靠背、無扶手的錦凳而已,但也讓內閣閣臣的地位一下子有了一個質的提升。
過去是皇帝顧念老臣而賜座,是一個恩賞,而今後則是朝廷法度,體現的是閣臣地位的上升。
徐光啟領著這幾個傳教士行了禮,然後平身之後,走到皇帝的文華殿禦座的右下方,在給自己準備的錦凳上坐下。
龍華民、湯若望以及康迪紐斯三個人,跟著徐光啟進了大殿,看見端坐在上的皇帝,也是立刻跟著行禮。
久在中國的龍華民,行了單膝跪地低頭頷首之禮,而身在大明朝中任有職務的湯若望則入鄉隨俗雙膝跪地,行了叩拜之禮。
唯一不同的是,新近才到大明京師的荷蘭籍耶穌會傳教士康迪紐斯,隻是站著行了一個交手躬身之禮。
站在殿中的錦衣衛指揮使鞏永固、天策衛指揮使高文采、羽林衛指揮使李若璉,見其中一個傳教士居然連單膝跪地的禮節都不行,當下人人皆是麵有怒色。
包括如今已經見多識廣、十分沉穩老練的禦前侍從武官之首閻應元,都是怒從心起,上前一步,然後扭頭去看禦座上的皇帝,隻等著皇帝一旦發怒,就立刻將這個不知死活的紅毛鬼子拿下。
不過,崇禎皇帝並沒有計較這個問題,隻是擺了擺手,示意閻應元退後,同時也止住了麵色不虞正準備說話的內閣首輔李國鐠,隻是平靜地看著龍華民一行三人。
很快,殿中人就聽見為首的龍華民用流利的北京官話說道:
“尊敬的大皇帝陛下,我是來自意大利西西裏的教士龍華民,另兩位,一個是來自德意誌神聖羅馬帝國的教士湯若望,一個是來自荷蘭在東方的領土巴達維亞城的教士康迪紐斯。
“尊敬的大皇帝陛下,我們都是從遙遠的西方而來的教士,受到羅馬天主教廷的委派,來到東方傳播天主的福音,而您就是我們在中國的庇護者。
“我們因為仰慕中國而來到中國,希望可以在這裏留下,至死在這裏侍奉天主。
“而您,尊敬的大皇帝陛下,曾經親口向我們許下許諾,若是我們這些從遙遠的西方而來的教士,可以為您的朝廷和軍隊服務,可以為您獻上我們的昌明科學的著作,慷慨寬容的大皇帝陛下,就會允許我們永久留在中國,建立教堂,傳播天主的福音。
“如今我們為您帶來了您想要的禮物,我們祈禱尊敬的大皇帝陛下,您能夠遵守之前的承諾!應許我們土地,建立教堂,用來感化更多迷途的羔羊!”
就在這個六月的初六這天,崇禎皇帝剛剛封賞完山西剿賊前線的有功將士,安排好粵北民亂的善後事宜,並且再一次將朝中暗流湧動的,對於開海通商大政的反對,掐死在了萌芽狀態,還沒有好好休息上兩天,就不得不再次麵臨一個棘手問題。
如今這位崇禎皇帝此前對於夷人夷教的曖昧與寬容,雖然換來了這個時代在華西方傳教士的積極報效,換來了他們對於講武堂、武備院、白冶城等各項朝廷事業的鼎力支持,但是也提高了他們對於如今這位大明皇帝的期望值。
去年以來,崇禎皇帝提出的一係列關於夷人夷教的政策,都讓耶穌會在華傳教的負責人——意大利傳教士龍華民等人覺得,他們似乎已經敲開了定居中國在華傳教的大門,覺得耶穌會在中國傳教的春天可算是到了。
比如,崇禎皇帝之前的詔令明確,隻要在中國居留滿三年,傳教士公開出版或者向皇帝獻上一本西洋科學或者技術著作,或者擁有為大明朝廷或者軍隊中任職服務的經曆,就可以購房定居,經商或者傳教。
這樣的政策之開明,是他們這些傳教士離開祖國多年,在全世界任何一個非天主教的國家,都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
因此,不僅他們本人想要在華傳教的野心有所膨脹,而且不少已經在華的傳教士,還紛紛寫信給羅馬天主教廷,特別是羅馬天主教廷下屬的激進派耶穌會,唿朋喚友,招募更多誌同道合的耶穌會傳教士來華傳教。
原本旅居在濠鏡澳、馬尼拉、巴達維亞等地的耶穌會士們,在接到了在華傳教士的信函之後,了解了中國皇帝的政策,也不再覺得來華傳教是個危途,開始紛紛北上,帶著他們覺得大明沒有的新奇物件,以及各種著作,經過正在逐步開放的廣州港、泉州港,陸陸續續地進入大明境內。
跟在這些傳教士後麵的,還有泰西各國的商人。
關於這個情況,兩廣總督王之臣、南京禮部尚書周延儒,以及如今正在帶著南鎮撫司上下整肅重建整個江南錦衣衛各個千戶所的駱養性,每隔上一段時間,都要發往京師一批詳細的奏報。
所以,身在紫禁城中的崇禎皇帝,對於這些情況,也都是掌握的。
不過,如今這位崇禎皇帝,此時對西洋來的傳教士們,還有許多需要借重和依賴之處,收拾他們的恰當時機,還沒有到來。
不管是在穿越之前,還是穿越之後,如今的這位崇禎皇帝,都是一個十分傳統或者說正統的中國人,對基督教的各個流派,不管是天主教、東正教,還是什麽新教,都沒有什麽好感。
至於白布包頭或者黑布包頭的那個什麽迴迴教,則更是厭惡。
但是此時的大明朝,有多少大事等著去做,還不到處理這些問題的時候,隻好能用就先用著,能忍就先忍著,至少要等到消滅了對東虜之後才能著手處理這些問題。
然而,崇禎皇帝這麽做,比如對於西洋傳教士的倚重,對於西洋工匠技師的信賴,對於耶穌會在華傳教曖昧不明的態度,卻讓很多人都產生了誤解。
特別是這半年以來,崇禎皇帝及其朝廷的官員們,先是允許安東尼奧·德·卡波和胡安-迪亞士在通州八裏橋開設私營的迪亞士火藥廠,然後又允許葡萄牙人喬-羅德裏格斯和葡萄牙上任戈蒂尼奧,在京畿之地開設玻璃製品廠,最後還要大量采購戈蒂尼奧在華燒造的壓花玻璃,換裝紫禁城中各大宮殿傳統的窗紗窗紙。
這一個接著一個的舉措,很快就在旅居大明京師的西洋傳教士圈子中傳開了。
龍華民,這個在華耶穌會傳教士的現任會長,又一次堅信,如今的這個大明皇帝陛下此前的表態不是欺騙,相反,之前答應的條件,以及對於滿足條件者的承諾,正在兌現。
所以,龍華民很快就帶著新一批北上傳教士帶來的天體儀、地球儀以及什麽放大鏡、座鍾等東西,找到了他們在皇明講武堂任教的湯若望,以及他們的中國教友,同在講武堂炮科擔任教習的李天經,讓這兩個頗受皇帝器重的人物,幫忙聯絡覲見大明的皇帝陛下。
正好湯若望與李天經兩人最近也剛剛完成了一本合作翻譯的大部頭西洋科技著作,想要接著這個機會獻給皇帝。
所以三個人一拍即合,由同時在欽天監兼職的李天經領著,去找了當朝內閣閣臣、禮部尚書徐光啟。
就這樣,六月初六日的上午,內閣閣臣兼禮部尚書徐光啟引領著龍華民、湯若望以及新近入京的荷蘭籍耶穌會傳教士康迪紐斯,一起帶著獻給皇帝的禮物,以及湯若望、李天經新近翻譯出來的著作,來到了紫禁城中的文華殿,覲見崇禎皇帝。
徐光啟帶著這幾個耶穌會傳教士,在幾個禦前侍從武官的引導下,來到文華殿中的正殿之中,崇禎皇帝坐在自己的禦座之上,下麵的兩邊站著禦前侍從武官和錦衣衛、天策衛、羽林衛的頭頭腦腦們。
大殿之中,禦座之下,還端坐著內閣首輔李國鐠。
而李國鐠的下手則站立著理藩院副使薑曰廣。
如今,除了在紫禁城中的三大殿舉行國之大典之外,內閣閣臣與皇帝議事的時候,都有了自己的座位,雖然隻是一個無靠背、無扶手的錦凳而已,但也讓內閣閣臣的地位一下子有了一個質的提升。
過去是皇帝顧念老臣而賜座,是一個恩賞,而今後則是朝廷法度,體現的是閣臣地位的上升。
徐光啟領著這幾個傳教士行了禮,然後平身之後,走到皇帝的文華殿禦座的右下方,在給自己準備的錦凳上坐下。
龍華民、湯若望以及康迪紐斯三個人,跟著徐光啟進了大殿,看見端坐在上的皇帝,也是立刻跟著行禮。
久在中國的龍華民,行了單膝跪地低頭頷首之禮,而身在大明朝中任有職務的湯若望則入鄉隨俗雙膝跪地,行了叩拜之禮。
唯一不同的是,新近才到大明京師的荷蘭籍耶穌會傳教士康迪紐斯,隻是站著行了一個交手躬身之禮。
站在殿中的錦衣衛指揮使鞏永固、天策衛指揮使高文采、羽林衛指揮使李若璉,見其中一個傳教士居然連單膝跪地的禮節都不行,當下人人皆是麵有怒色。
包括如今已經見多識廣、十分沉穩老練的禦前侍從武官之首閻應元,都是怒從心起,上前一步,然後扭頭去看禦座上的皇帝,隻等著皇帝一旦發怒,就立刻將這個不知死活的紅毛鬼子拿下。
不過,崇禎皇帝並沒有計較這個問題,隻是擺了擺手,示意閻應元退後,同時也止住了麵色不虞正準備說話的內閣首輔李國鐠,隻是平靜地看著龍華民一行三人。
很快,殿中人就聽見為首的龍華民用流利的北京官話說道:
“尊敬的大皇帝陛下,我是來自意大利西西裏的教士龍華民,另兩位,一個是來自德意誌神聖羅馬帝國的教士湯若望,一個是來自荷蘭在東方的領土巴達維亞城的教士康迪紐斯。
“尊敬的大皇帝陛下,我們都是從遙遠的西方而來的教士,受到羅馬天主教廷的委派,來到東方傳播天主的福音,而您就是我們在中國的庇護者。
“我們因為仰慕中國而來到中國,希望可以在這裏留下,至死在這裏侍奉天主。
“而您,尊敬的大皇帝陛下,曾經親口向我們許下許諾,若是我們這些從遙遠的西方而來的教士,可以為您的朝廷和軍隊服務,可以為您獻上我們的昌明科學的著作,慷慨寬容的大皇帝陛下,就會允許我們永久留在中國,建立教堂,傳播天主的福音。
“如今我們為您帶來了您想要的禮物,我們祈禱尊敬的大皇帝陛下,您能夠遵守之前的承諾!應許我們土地,建立教堂,用來感化更多迷途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