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季節,海邊以及從海邊延伸至內陸的平原地帶,最常見的就是東風、東南風。


    不過,對於遠離海洋季風地帶的山西來說,因為東有太行、西有呂梁,再加上北邊的蒙古高原因素,到了夏天的時候,風向卻不是那麽穩定,有的時候是東風,有的時候是南風,有的時候甚至刮的還是北風。


    位於呂梁山中段,群山之間的黃蘆嶺下,什麽時候刮東風,實在是不好確定。


    不過,如今畢竟是五月份,山西地形複雜歸複雜,但是刮東風的幾率,還是要遠大過了刮西風、北風的幾率。


    從軍多年的山西鎮總兵官王國梁和遊擊乙邦才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


    畢竟,水火、地形、風雨等等東西,可是他們領兵打仗的看家本領之一。


    接下來的兩天,雖然天幹物燥依然嚴重,但是他們心心念念著急期盼的東風卻始終沒來,要麽就是山穀間東西南北亂竄的風,要麽幹脆就是悶熱異常,山穀裏一絲風都沒有。


    兩天裏,李顯忠又帶著王國梁和乙邦才等人觀看了自己一路小心翼翼攜帶過來的新式火器,向他們展示了手榴彈和猛火油、煤油兩種燃燒彈的威力。


    王國梁和乙邦才等一幫山西鎮的將校官佐自是驚喜不已,早知李閣部處有這等神兵利器,應該早些派人請援才對。


    與此同時,眾人苦等東風不來,山西鎮的將領之中又有了一股想要利用燧發槍和手榴彈強攻一次的提議。


    在前來黃蘆嶺的路上,李顯忠不是沒有考慮過借助麾下的五百杆崇禎一式燧發槍和三百顆手榴彈,突擊攻上黃蘆嶺,甚至於當他來到金鎖關的時候,還在認真考慮著這個辦法。


    但是當他來到黃蘆嶺下的時候,他頓時改變了想法,重新拾起了曾經在自己腦海裏閃現過了火攻策略。


    崇禎一式的射程和威力,雖然遠遠超過了之前神機營裝備的那些火繩槍,但是如此險峻的山勢,狹窄的山道,還要一路仰攻而上,這可不是前裝滑膛槍的打法。


    李顯忠雖然沒有上過講武堂,但他在白冶城混了那麽長時間可不是白混的。


    像崇禎一式這種前裝燧發滑膛槍,三五十步以內,射擊的精度還算是有點保證,五十步以外,跟一般火繩槍的精度沒什麽太大的區別。


    其最有效的利用方法是密集擊發,形成一波又一波大麵積高密度的槍林彈雨,靠著密集的彈丸,給敵人造成大麵積的殺傷。


    但是這一點,在狹窄的山道上是很難做到的。


    再者說,崇禎一式的有效射程,雖然已經超過了這個時代一般重箭直射的距離,與一般輕箭直射的射程也差不了多少了,在平原地帶當麵鼓對麵鑼地較量下來,還是崇禎一式燧發槍的贏麵更大,但是在坡度較大的山道上持槍仰攻,這個就沒法跟人多勢眾且居高臨下的弓箭手相比了。


    自己麾下如此寶貴的五百火槍手,可不能稀裏糊塗地交代在這個並不適合自己的地方。


    至於手榴彈本身,當然是適合這種山地進攻的,但是一來李顯忠一行帶來的手榴彈數量較少,三百顆而已,經不起損耗,二來武備院生產的手榴彈為了追求威力,質量偏重,如今礦營之中經過反複投擲訓練的擲彈兵,平地投擲,平均下來也隻能投出三四十步遠,若是仰攻的話,恐怕還要打點折扣。


    說來說去,還是地形對攻方極為不利啊!


    麵對王國梁、乙邦才等山西鎮將領的疑問,李顯忠廢了很大的一番功夫,才跟他們解釋清楚這個問題,不是他舍不得手底下的寶貝,而是這麽做得不償失,很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


    不過,王國梁、乙邦才等人仍舊將信將疑,搞得本來心中已經有數的李顯忠,也著急起來了。


    還好,五月十一的淩晨,也就是五月初十的後半夜,黃蘆嶺上突然刮起了大風,而且恰恰正是李顯忠等人急切期待的東風!


    雖然因為山勢走向的原因,這個東風並不是從正東刮向正西的正東風,而是從東北刮向西南的東北風,但是東北風也可以算是東風了,隻要別把火勢引往金鎖關的方向就好。


    五月十一的醜時,外麵風聲大作,早已等待得不耐煩了的王國梁、乙邦才等山西鎮將領們紛紛出帳觀望,見是東北風,都是大喜過望。


    王國梁實在是一天都不能再多等了,因為就在李顯忠到來的第二天,金鎖關運來了最後的一批存糧,雖然王國梁已經派人去太原求告,但是什麽時候有糧運來那就不好說了。


    大營之中駐軍四千人人馬,人吃馬嚼的,每天消耗的糧草都在二百石上下,在這個地方多駐留一天,就是二百石各類糧食的消耗,數日之後大軍糧盡,這仗豈不是更加沒有打贏的機會了?


    還好,東風來了!


    王國梁立刻召集眾將到其大帳之中議事,然後很快就命令李顯忠帶著礦營人馬和乙邦才所部,攜帶大量猛火油彈和煤油彈在黃蘆嶺的東麓點火投擲。


    與此同時,王國梁帶著其餘所有人馬嚴陣以待,一方麵利用火炮轟擊阻止半山腰駐守的賊軍滅火,另一方麵組織人馬隨時應對可能發生的風向突變。


    一切安排妥當之後,黃蘆嶺下山西鎮大營之中頓時燈火通明,行動起來。


    李顯忠和乙邦才各帶所部,合計上千人,從南到北,在黃蘆嶺山道的兩側一字排開,人人手持火把,攜帶猛火油彈和煤油彈,整裝待發。


    醜時三刻,站在炮陣後麵,觀看黃蘆嶺上賊軍情形的王國梁,一聲令下,李顯忠和乙邦才各帶所部,開始往黃蘆嶺上進發。


    黃蘆嶺下官軍大營之中這麽大的動靜自然瞞不過黃蘆嶺上賊軍巡哨的眼睛,很快黃蘆嶺上也亮起了燈光。


    這一次,一貫精明的“整世王”吳延貴也有點懵圈了,三更半夜睡得正香,被麾下當值賊頭叫醒,心中十分不爽。


    不過看了山下情形,吳延貴雖然有些吃驚,但卻一時也摸不著頭腦,搞不清山下平靜了多日的官軍在這個大風天的夜裏搞什麽名堂,因此隻是讓人下去半山腰給高進庫傳令,讓其派人抵近打探一番,看看官軍到底在幹什麽。


    安排完了這個之後,吳延貴狐疑不定地迴到了黃蘆關的城樓之上,繼續睡覺。


    吳延貴迴到了自己的下榻之處,因為心裏有事,所以怎麽也睡不著覺了,正當他輾轉反側,心慌意亂之時,突然聽得外麵一片大嘩。


    夜間營中大嘩,曆來是帶兵之人最忌諱的事情,因此,吳延貴聽見外麵紛亂喧嘩之聲,翻身而起,正待發怒,卻突然清晰地聽到了外麵滿是驚恐的喊聲:“著火了!著火了!狗日的官軍在山下放火了!”


    “放火?放火!這狗日的官軍!”


    吳延貴聽見外麵的喊聲,愣怔了一下,很快就反應了過來!


    趁著大風天放火,而且還是天幹物燥的時候,這下子恐怕有大麻煩了!


    一念及此,吳延貴顧不得頂盔披甲,連鞋子都來不及穿,就跑到了關城之上,一看之下,大驚失色。


    遠遠看去,黃蘆嶺下,從南到北的山坡之上,密密麻麻地分布著無數個起火點。


    火點借著強勁的東北風,正在往黃蘆嶺上的風向蔓延燒來!


    “快取水來!快取水來!”


    吳延貴剛剛喊出這話,就馬上自己打了自己一個耳光。


    黃蘆嶺上根本沒有水源,每日裏賊軍飲食所需的泉水,都是從黃蘆嶺西側山下的山穀中背負上來的。


    而且最近因為黃蘆嶺上幹旱異常,西側的山穀之中水源也正在斷流幹涸,這個節骨眼上往哪裏弄來足以撲滅大火的水呢!


    吳延貴反應過來之後,馬上再次下令:“快去傳令!告訴高進庫,讓他趕快派人撲火,滅不了火,讓他提頭來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日月當空照中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哼哈大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哼哈大王並收藏日月當空照中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