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重臣告辭而去之後,崇禎皇帝暫時拋開這些惱人的事情,在王承恩等乾清宮管事太監的陪伴下,去了坤寧宮。
當夜自是男歡女愛,一夜雲雨。
如今的崇禎皇帝當然與登基之初不同了,即使平時事務再多再忙,也不會耽誤了慢跑鍛煉,而宮中的太監宮女、侍衛親軍也都逐漸習慣了皇帝的這種鍛煉方式,要是哪天皇帝在宮中而不跑步,反而覺得是哪裏出了問題。
按照後世的計算,紫禁城南北長九百六十一米,東西寬七百五十三米,周長一共是三千四百二十八米,沿著紫禁城十米高的城牆,跑上整整一圈,也不過三點五公裏。
一開始在城牆之上跑步鍛煉的時候,一圈下來累的大汗淋漓、氣喘籲籲,而一年後的今天,一圈下來也不過是出身汗而已。
沿著紫禁城的城牆跑步鍛煉,不僅能夠強身健體,而且能夠隨時隨地地觀察和了解紫禁城四周的防衛,使得負責宮城各門守衛的錦衣衛、羽林衛和天策衛上下不敢鬆懈。
當然了最大的好處,還是身體素質好了,與後妃們在床上折騰的時間也長了,也讓自己的後宮之中更加和睦了。
與內閣和軍機處諸位大臣談論過朝鮮事務後的第二天,崇禎皇帝在坤寧宮睡醒,在周皇後親自伺候了洗漱更衣之後,就讓王承恩派人去召集如今身邊僅剩四個人的禦前侍從武官們,又開始了此前因為出行而中斷數日的晨練。
崇禎皇帝一出來鍛煉,錦衣衛、天策衛、羽林衛的指揮使、副指揮使們,特別是拱衛司的人,也不能光看著,也得跟著一起跑。
因為即便是宮中,在守衛森嚴的紫禁城城牆之上,這些負責皇帝安全的侍衛親軍人員也要隨時隨地保證皇帝的安全。
而這樣一來,也等於是變相地迫使這些人每天跑步訓練了。
之前一些人心裏暗自叫苦,但是一年過去,這些人也都感覺到了身體的積極變化,早就認可了這樣的鍛煉方式。
結束了鍛煉,崇禎皇帝迴到乾清宮中再次洗漱更衣,用過了早飯,看看差不多辰時已到,就讓人到軍機處去看看誰在當值。
不大一會兒,軍機大臣孫承宗帶著軍機舍人沈廷揚、李信,跟著乾清宮的小內侍來到了皇帝的禦書房。
幾人見了皇帝都是跪地見禮。
崇禎皇帝看著年過六十五歲、頭發已經花白的孫承宗跪在地上,心裏頗為不忍,隨即對他說道:“孫愛卿年高德劭,不必行此大禮,快快免禮平身!”
說完這話,崇禎皇帝又對王承恩說道:“王承恩,你到內閣傳朕旨意,從今往後,內閣諸臣到乾清宮見朕,躬身垂首即可,不必跪地參拜行此大禮,以顯朝廷體恤優待重臣之意!”
王承恩領旨而去。
孫承宗則叩首說道:“天恩浩蕩!臣銘感五內,謝陛下隆恩!”
皇帝這樣說,的確讓孫承宗心裏感到一陣暖意,知道眼前這位皇帝做事雖然每每出人意表,有時候什麽顯得狠辣無情,但其本性之中並非全然的刻薄寡恩。
孫承宗謝過皇帝,在書房中常備的錦凳上坐下,靜等著皇帝說話。
崇禎皇帝見狀,直接說道:“朕召孫愛卿前來,有一事要議一議。今年武舉恩科的武進士們已經在講武堂培訓完畢,到了該安排職司的時候了。不知道軍機處和兵部可有什麽想法沒有?”
孫承宗一聽是這個事情,當即說道:“這幾日,臣跟隨陛下前往通州一行,歸途之中對此略有思考。朕今日即交代兵部有司,盡快與講武堂商議妥當,定當對這些武進士們作出妥善安排。”
崇禎皇帝知道孫承宗心裏有數,於是說道:“孫愛卿辦事,朕素來放心。愛卿既然心中已有打算,朕也不用再多說什麽了。
說到這裏,崇禎皇帝說道:“總共二百名武進士,主要還是有兵部和講武堂商議安排。但有幾個人選,朕以為可擔大任,這裏事先提出,屆時卿與兵部照此安排即可。”
說完這話,崇禎皇帝示意李信上前,將一個名單交給他,由他再轉交給孫承宗。
李信接過來沒敢細看,但隻是一走一過之間,瞟了一眼,就已經看了表兄陳奏廷的名字,心中暗想陛下果然慧眼識珠,自己的表兄終於要時來運轉了。
李信很快將名單遞給孫承宗。
孫承宗接過來一看,隻見上麵寫著閻應元、王來聘、陳奏廷、翁之琪、金日觀等十幾個武進士的名字,而名字的後麵則寫著皇帝預備給他們安排的職司。
考慮到皇帝名單上的這十來個人,也的確是這一批武進士中相對比較出類拔萃的佼佼者,所以孫承宗說道:“陛下但有所命,臣等自當遵行無疑。請陛下放心,軍機處和兵部一定妥善安排!”
考慮到閻應元本來是通州衙門裏的快班捕頭出身,崇禎皇帝本想將他直接安排到五城兵馬司去的任職,一來也算是發揮他的專業特長,好好整頓一下京師的治安問題,盡快將五城兵馬司定位改造成為類似後世公安、城管於一體的警政部門;二來也算是把充分利用他的忠正品行,幫助劉文炳牢牢控製住五城兵馬司這個日益重要的衙門。
但是閻應元在考中武狀元之前,畢竟隻是一個通州衙門裏不入流的捕快頭子,如今二十七八歲,還沒有顯現出驚人的才幹,就突然把他安排到主管京師治安管理的五城兵馬司的高層職位之上,也怕他難以服眾。
所以這一次,崇禎皇帝還是采取老辦法,把他先安排到自己的身邊任職,算是鍍鍍金,明確告訴京師文武百官,閻應元是皇帝信重的人,然後過上三兩個月,再另行安排到五城兵馬司去,到了那時候改造其五城兵馬司來,就會容易的多了。
至於陳奏廷,那就不用說了,雖然武藝高強,但是他的特長卻並不是帶兵打仗,而是近戰搏鬥,很適合做皇帝身邊的大內侍衛,因此也被皇帝優先選到身邊,當了禦前侍從武官。
即便是將來要讓他出去帶兵,也肯定是要帶如同遼東鎮的夜不收那樣的特種作戰部隊,而不是普通的正兵營。
其他被皇帝親自安排職務的武進士,還有王來聘、朱可貞、潘雲騰、翁之琪、王公略、陳明遇、金日觀等人。
王來聘這個人也是屬於個人武藝高強,但帶兵打仗不行的那種武進士,在曆史上,他被崇禎皇帝直接授予了副總兵的職務,但是很快就戰死了,並沒有發揮出多大的作用。
而如今這位崇禎皇帝為了避免重蹈曆史覆轍,這一世,把他被安排到了涿州的新軍訓練大營,去接替涿州訓練大營裏空缺出來的幾個武將職位,讓他在涿州訓練大營裏帶幾年兵再說。
朱可貞,是廣東順德人,這一次跟曆史上一樣,還是讓他迴到故鄉擔任武職。
但與曆史上不同的,這一次崇禎皇帝把他安排到了兩廣總督王之臣的督標營中,去擔任副將,並密旨告訴王之臣,要在廣東佛山、順德等地,盡快招募一批礦工,按照新式練兵之法,編練出一支三千人的精銳督標出來。
當夜自是男歡女愛,一夜雲雨。
如今的崇禎皇帝當然與登基之初不同了,即使平時事務再多再忙,也不會耽誤了慢跑鍛煉,而宮中的太監宮女、侍衛親軍也都逐漸習慣了皇帝的這種鍛煉方式,要是哪天皇帝在宮中而不跑步,反而覺得是哪裏出了問題。
按照後世的計算,紫禁城南北長九百六十一米,東西寬七百五十三米,周長一共是三千四百二十八米,沿著紫禁城十米高的城牆,跑上整整一圈,也不過三點五公裏。
一開始在城牆之上跑步鍛煉的時候,一圈下來累的大汗淋漓、氣喘籲籲,而一年後的今天,一圈下來也不過是出身汗而已。
沿著紫禁城的城牆跑步鍛煉,不僅能夠強身健體,而且能夠隨時隨地地觀察和了解紫禁城四周的防衛,使得負責宮城各門守衛的錦衣衛、羽林衛和天策衛上下不敢鬆懈。
當然了最大的好處,還是身體素質好了,與後妃們在床上折騰的時間也長了,也讓自己的後宮之中更加和睦了。
與內閣和軍機處諸位大臣談論過朝鮮事務後的第二天,崇禎皇帝在坤寧宮睡醒,在周皇後親自伺候了洗漱更衣之後,就讓王承恩派人去召集如今身邊僅剩四個人的禦前侍從武官們,又開始了此前因為出行而中斷數日的晨練。
崇禎皇帝一出來鍛煉,錦衣衛、天策衛、羽林衛的指揮使、副指揮使們,特別是拱衛司的人,也不能光看著,也得跟著一起跑。
因為即便是宮中,在守衛森嚴的紫禁城城牆之上,這些負責皇帝安全的侍衛親軍人員也要隨時隨地保證皇帝的安全。
而這樣一來,也等於是變相地迫使這些人每天跑步訓練了。
之前一些人心裏暗自叫苦,但是一年過去,這些人也都感覺到了身體的積極變化,早就認可了這樣的鍛煉方式。
結束了鍛煉,崇禎皇帝迴到乾清宮中再次洗漱更衣,用過了早飯,看看差不多辰時已到,就讓人到軍機處去看看誰在當值。
不大一會兒,軍機大臣孫承宗帶著軍機舍人沈廷揚、李信,跟著乾清宮的小內侍來到了皇帝的禦書房。
幾人見了皇帝都是跪地見禮。
崇禎皇帝看著年過六十五歲、頭發已經花白的孫承宗跪在地上,心裏頗為不忍,隨即對他說道:“孫愛卿年高德劭,不必行此大禮,快快免禮平身!”
說完這話,崇禎皇帝又對王承恩說道:“王承恩,你到內閣傳朕旨意,從今往後,內閣諸臣到乾清宮見朕,躬身垂首即可,不必跪地參拜行此大禮,以顯朝廷體恤優待重臣之意!”
王承恩領旨而去。
孫承宗則叩首說道:“天恩浩蕩!臣銘感五內,謝陛下隆恩!”
皇帝這樣說,的確讓孫承宗心裏感到一陣暖意,知道眼前這位皇帝做事雖然每每出人意表,有時候什麽顯得狠辣無情,但其本性之中並非全然的刻薄寡恩。
孫承宗謝過皇帝,在書房中常備的錦凳上坐下,靜等著皇帝說話。
崇禎皇帝見狀,直接說道:“朕召孫愛卿前來,有一事要議一議。今年武舉恩科的武進士們已經在講武堂培訓完畢,到了該安排職司的時候了。不知道軍機處和兵部可有什麽想法沒有?”
孫承宗一聽是這個事情,當即說道:“這幾日,臣跟隨陛下前往通州一行,歸途之中對此略有思考。朕今日即交代兵部有司,盡快與講武堂商議妥當,定當對這些武進士們作出妥善安排。”
崇禎皇帝知道孫承宗心裏有數,於是說道:“孫愛卿辦事,朕素來放心。愛卿既然心中已有打算,朕也不用再多說什麽了。
說到這裏,崇禎皇帝說道:“總共二百名武進士,主要還是有兵部和講武堂商議安排。但有幾個人選,朕以為可擔大任,這裏事先提出,屆時卿與兵部照此安排即可。”
說完這話,崇禎皇帝示意李信上前,將一個名單交給他,由他再轉交給孫承宗。
李信接過來沒敢細看,但隻是一走一過之間,瞟了一眼,就已經看了表兄陳奏廷的名字,心中暗想陛下果然慧眼識珠,自己的表兄終於要時來運轉了。
李信很快將名單遞給孫承宗。
孫承宗接過來一看,隻見上麵寫著閻應元、王來聘、陳奏廷、翁之琪、金日觀等十幾個武進士的名字,而名字的後麵則寫著皇帝預備給他們安排的職司。
考慮到皇帝名單上的這十來個人,也的確是這一批武進士中相對比較出類拔萃的佼佼者,所以孫承宗說道:“陛下但有所命,臣等自當遵行無疑。請陛下放心,軍機處和兵部一定妥善安排!”
考慮到閻應元本來是通州衙門裏的快班捕頭出身,崇禎皇帝本想將他直接安排到五城兵馬司去的任職,一來也算是發揮他的專業特長,好好整頓一下京師的治安問題,盡快將五城兵馬司定位改造成為類似後世公安、城管於一體的警政部門;二來也算是把充分利用他的忠正品行,幫助劉文炳牢牢控製住五城兵馬司這個日益重要的衙門。
但是閻應元在考中武狀元之前,畢竟隻是一個通州衙門裏不入流的捕快頭子,如今二十七八歲,還沒有顯現出驚人的才幹,就突然把他安排到主管京師治安管理的五城兵馬司的高層職位之上,也怕他難以服眾。
所以這一次,崇禎皇帝還是采取老辦法,把他先安排到自己的身邊任職,算是鍍鍍金,明確告訴京師文武百官,閻應元是皇帝信重的人,然後過上三兩個月,再另行安排到五城兵馬司去,到了那時候改造其五城兵馬司來,就會容易的多了。
至於陳奏廷,那就不用說了,雖然武藝高強,但是他的特長卻並不是帶兵打仗,而是近戰搏鬥,很適合做皇帝身邊的大內侍衛,因此也被皇帝優先選到身邊,當了禦前侍從武官。
即便是將來要讓他出去帶兵,也肯定是要帶如同遼東鎮的夜不收那樣的特種作戰部隊,而不是普通的正兵營。
其他被皇帝親自安排職務的武進士,還有王來聘、朱可貞、潘雲騰、翁之琪、王公略、陳明遇、金日觀等人。
王來聘這個人也是屬於個人武藝高強,但帶兵打仗不行的那種武進士,在曆史上,他被崇禎皇帝直接授予了副總兵的職務,但是很快就戰死了,並沒有發揮出多大的作用。
而如今這位崇禎皇帝為了避免重蹈曆史覆轍,這一世,把他被安排到了涿州的新軍訓練大營,去接替涿州訓練大營裏空缺出來的幾個武將職位,讓他在涿州訓練大營裏帶幾年兵再說。
朱可貞,是廣東順德人,這一次跟曆史上一樣,還是讓他迴到故鄉擔任武職。
但與曆史上不同的,這一次崇禎皇帝把他安排到了兩廣總督王之臣的督標營中,去擔任副將,並密旨告訴王之臣,要在廣東佛山、順德等地,盡快招募一批礦工,按照新式練兵之法,編練出一支三千人的精銳督標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