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遼東鎮監軍禦史陳仁錫報告情況,沒有使用密折匣子,而是與遼東督師鹿善繼一起聯署,通過如今得到了大力整頓和加強的遼東驛站係統,經由朝廷的通政使司,遞進軍機處的。


    這樣一來,知道塞北大捷消息的人當然就多了,凡是對大明北部邊情有所了解的人無不額手稱慶,振奮不已。


    但是也有一些自詡清流的禦史和官員,第二天就上書彈劾鹿善繼、陳仁錫和曹文詔等人,擅開邊釁、招惹事端,應該嚴肅懲處、以儆效尤。


    得知草原上的變化之後,一直興高采烈的崇禎皇帝,對於這種慣於潑冷水、唱反調的所謂清流,當然是沒有一點好感。因此對這樣的奏折,也是一貫地視而不見、置若罔聞。


    擱在過去天啟朝的時候,像這種不開眼的彈章,即使是遞進了通政使司,甚至是遞進了內閣,也會在司禮監的這一關被攔下,必定不會讓它進入皇帝的視野,惹的皇帝大動肝火。


    但是現在的司禮監卻沒有這個膽量了。


    曹化淳仍然是司禮監的掌印太監,也仍然時不時地得到皇帝的賞賜與褒獎,但是如今的皇帝,卻根本不向他交辦緊要的軍國大事去做,除了內廷各個衙門口的分內事務之外,在任何軍國大事上,皇帝從來都不征求他的意見。


    時間長了,朝廷上下的明眼人也都看出來了,曹化淳雖然貴為司禮監的掌印太監,但是其權力僅限於對宮內太監事務的管理,比起職權本不如他的王承恩、方正化、高時明來說,他在皇帝麵前的地位作用,如今可是差了好大一截。


    就連原本默默無聞的王之心、褚憲章等人,現在,都比他更加受到皇帝的重視。


    因此,如今的曹化淳,根本不敢做甚至都不敢想曾經魏忠賢、王體乾在司禮監做過的事情,對於內閣票擬之後轉遞進來的折子,好事也罷,壞事也罷,司禮監一概毫不停留地就送進乾清宮皇帝的案頭。


    曹化淳的表現,崇禎皇帝當然看在眼裏。由於知道曹化淳十幾年後的所作所為,所以崇禎皇帝對他始終心存芥蒂,一直想著找個機會,或者找個罪名把他除掉,即使不砍了他的頭,也要抄了他的家。


    但是曹化淳現在安分守己、中規中矩的情況,又讓崇禎皇帝不再急於出手,畢竟這樣一個司禮監,才是一個恢複了本來麵目的司禮監,也是他想要的一個司禮監。


    過去,天啟皇帝需要重用司禮監的內臣勢力,與幾乎把持朝堂的東林黨人作鬥爭,以便保持整個朝廷的平衡,維係住皇帝的皇權威嚴,所以也曾刻意培植和放縱以司禮監為首的內臣勢力。


    然而如今的崇禎皇帝,卻並沒有感覺到有這個必要。


    一來,萬曆、泰昌和天啟以來那些數得著的東林黨大佬,多數都已經被魏忠賢給收拾掉了,即便是如今崇禎皇帝下旨廢除毀禁了《三朝要典》,給那些東林黨的大佬們恢複了名譽,但那些東林黨大佬們也是人死不能複生,無法再給皇帝搗亂了。


    二來,如今的東林黨大佬錢謙益,也並沒有被皇帝啟用到京師朝堂之上。同時,曆史上那些東林黨出身的以嘴皮子利索著稱的一夥年輕禦史清流們,也被如今這位崇禎皇帝一口氣,派出去了十幾近二十個,有的到九邊各鎮當監軍,有的到講武堂裏當教員,有的到了涿州新軍訓練大營當訓導,等等。


    就這麽一下子,就讓朝堂之上向來以清流自詡的東林黨中相對年輕一輩的才俊之士,比如黃道周,比如文震孟,比如倪元璐,幾乎為之一空。


    沒了朝堂之上這些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炮灰、打手和弟子輩代言人,那些曾被閹黨趕出朝堂,而如今又未被崇禎皇帝重新啟用的東林黨大人物,也就沒了興風作浪的機會。


    黨爭是明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如今這位擁有後世閱曆的崇禎皇帝,對此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警惕,絕對不會讓原本曆史上閹黨倒台後一度控製朝堂的東林黨死灰複燃。


    如今這些在朝堂上還不成氣候的東林黨徒子徒孫們,戰鬥力與那些經曆過與閹黨鬥爭的洗禮,並在曆史上留下了鼎鼎大名的東林黨年輕幹將根本沒法比,也給當下心情愉悅的皇帝造成不了任何困擾。


    再說,如今有了一個軍機處,足以分掉內閣的權和司禮監的勢,使得不管是內閣還是司禮監,對經手的政事從此不敢掉以輕心。


    因為如今除了通政司、內閣、司禮監這條傳統渠道,皇帝手中掌握的還有通政司、軍機處這樣一條渠道,以及由錦衣衛、東廠專職遞送的密折渠道。


    如今的軍機處裏麵,重用的雖然也都是曾被視為東林黨人的大臣,比如孫承宗、李邦華,但是對於這兩個人的人品和能力,崇禎皇帝是完全信任的。


    再加上一個與閹黨、東林黨都無關的英國公張惟賢,軍機處是完全可以放心的。


    即便是如今的內閣,也不是東林黨所能夠操縱的,首輔李國鐠被東林黨視為閹黨分子,素來與之不睦,從來就尿不到一個壺裏去,所以李國鐠也根本不可能為東林黨所用。


    其他幾個重臣,比如孫承宗、李邦華,雖說可以歸類為東林黨,但這個歸類,其實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最最關鍵的一點是,原本曆史上導致黨爭無法避免而且愈演愈烈的所謂“閣臣廷推”之法,如今已經被崇禎皇帝無聲無息地廢掉了。


    六部尚書或者各地督撫若想進入內閣,首先要過現任閣臣提名這一關,然後是皇帝點頭,最後是朝議公論、詔旨任命,而且整個過程,皇帝在其中都起著主導作用,根本沒有給朝臣留下公開進行黨同伐異的空間和機會。


    而隻要不搞黨爭,朝堂大臣的思想主張,與東林黨是不是一樣,或者是不是接近,又有什麽要緊的呢?


    再說,還有一個徐光啟。雖然從地域上來說,他也是妥妥的東林黨,但是事實上,徐光啟卻與東林黨有著根本的不同,因為他是入了天主教的,是崇尚西學的那一派,不管是學術上還是政治上,跟東林黨都不是一路人。


    這樣的內閣,這樣的軍機處,還有什麽值得擔心會被東林黨操控呢?


    所以對現在的朝堂,崇禎皇帝總體上還是滿意和放心的,個別衝在前麵上躥下跳的東林黨新一代代言人,比如張溥、夏允彝、吳偉業、張圭章等人,將來找一個機會打發出去,到州縣任職,摔打磨礪一番,未嚐不能成為可用之人。


    比如史可法這樣的人,是妥妥的東林黨弟子,但是崇禎皇帝依然讓他成為了崇禎元年恩科的狀元。


    畢竟對於這樣忠正耿介的人才,不能因為被貼上了一個東林黨的標簽,就不分青紅皂白一概棄而不用。


    事實上,如今的史可法在與李信等人的交往之中,已經朝著重視實務的方向在快速轉變了。


    皇帝對於練兵、築城、製造、礦冶開采等實務的重視,無形之中也為所有新晉的京官,樹立了一個鮮明的導向,那就是要想得到皇帝的青睞和重用,不了解這些國計民生的實務,是根本行不通的。


    同時,也是由於崇禎元年九月以來一係列大大小小的軍事勝利,使得朝堂之上對於崇禎皇帝各種軍政舉措的質疑批評之聲,完全被淹沒在了稱頌慶賀的聲浪之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日月當空照中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哼哈大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哼哈大王並收藏日月當空照中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