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草原上接連發生的慘劇,令齋桑心中驚恐不已。
先是傳來了次子察罕被明軍截擊射殺的消息,然後緊接著又傳來了敖漢部駐牧之地被明軍襲擊,數千留守的老弱婦孺被屠戮一空的消息。
敖漢部的首領索諾木杜棱及其出征的兩千騎部眾頓時大嘩,紛紛叫嚷著要退兵,去找北邊偷襲的明軍報仇。
其他參加會盟並且跟隨出征的部落首領,也都有了悔意,產生了盡快退兵的心思。
沒有建州女真人的支援,看來自己這一次注定要失敗而歸了。然而即便如今無功而返,也不是那麽容易的。又一次經曆了喪子之痛的齋桑,心中對此憂慮不已。
以巴林部台吉昂坤為主的聯軍西路軍,已經連著三天沒有消息了,根據草原上的規矩,這可是兇多吉少的征兆。
雖然如今已經探明了喀喇沁部的準確去向,但到底該如何抉擇,齋桑的心中猶豫不決。
如今的形勢突然之間就變得險惡起來了,被南朝武裝起來的喀喇沁部並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樣窮困羸弱,而北部出現的遼東鎮明軍,看起來又是來勢洶洶,而那股襲擊了自家後方駐牧之地的薊鎮熱河堡明軍,目前還不知道在什麽位置,也許正在暗地裏盯著自己,伺機上來伏擊自己呢。
諸部聯軍雖然對外號稱兩萬,但是齋桑是知道實情的,而參與會盟的各部首領台吉也是知道實情的,聯軍的主力騎兵,不過八千之數。
那多達五千的牧奴仆從,雖然也可以發給弓箭武器跟隨作戰,但畢竟一直當慣了牧奴仆從,並不是草原上的敢戰勇士,而且到了關鍵時刻,那些人是不是可靠也都還不好說。
所以想來想去,齋桑的心裏突然也冒出了一個無論如何都要盡快撤兵的念頭。
但是退兵如何退,現在卻是一個生死攸關,不可不慎的大問題。
心裏有了大概的想法的之後,齋桑顧不上憤怒和悲傷,很快讓人找來了右翼科爾沁的台吉孔果爾,對孔果爾說道:“孔果爾阿赫,如今的情形你也知道了,我們的大軍該怎麽辦?是繼續追擊膽小的喀喇沁人,還是該撤軍北歸?你幫我拿個主意!”
阿赫是蒙語兄長、兄弟的意思。孔果爾與齋桑是同輩,又是一個祖先,至少爺爺輩應該是兄弟。
兩人年齡相仿,也是幼時的夥伴,這個時候,沒有外人,齋桑拿出阿赫的稱唿,既表示一種親熱,同時又有一種相求的意思。
孔果爾正想為此事而來,因此也不客氣,當下直言說道:“如今的情形已經危險到了極點,我們在明處,而敵人在暗處,敵人有多少,我們不知道,敖漢部的索諾木杜棱已經向他的部眾許諾,明天早晨就要啟程北歸,奈曼部、庫倫部、紮魯特部的首領和台吉也都惶恐不安,擔憂遼東鎮的明軍再去襲擊他們的牧地,如今軍心大亂,恐怕唯有撤軍了!”
聽孔果爾如此說,齋桑知道已經無法挽迴,深深地歎了口氣說道:“若是金國的天聰汗肯出兵助我,我左翼科爾沁斷不至於淪落至此!”
孔果爾見齋桑還在寄希望於女真來援,當下苦笑著說道:“遼東鎮既然敢於用兵草原,那就已經說明大金國此時必然無法西顧,恐怕女真人在東江鎮那裏也吃了不小的苦頭,甚至是打了敗仗!”
說完這個,孔果爾注視著垂頭喪氣如同喪家之犬的齋桑說道:“不必氣餒,漢人有句話說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如今科爾沁左翼大軍猶在,而阿赫子嗣滿珠習禮和小索諾木猶在,左翼科爾沁就在。
“隻要阿赫你能夠帶著大軍安然返迴納裏特河畔的草原,左翼科爾沁的這個仇怨,就終有得報的那一天!”
齋桑見孔果爾如此說,終於點了點頭,認可了這個結局。
此時也是深夜,兩人又在帳中議論了半個時辰,將撤軍北歸的事情商議出個結果,然後各自分頭召集本部各支頭領安排。
次日清晨,天色剛亮,自從得知後方遇襲就一直鼓噪著撤軍北歸的敖漢部首領索諾木杜棱,早早就起了床,在一幹心腹部眾的簇擁下,前來向齋桑陳情,希望齋桑能夠同意他先率軍北歸。
然而,當他帶著一幹心腹部眾,急匆匆地策馬來到位於一處稀疏疏林之中的左翼科爾沁人營地的時候,驚訝地發現,營地之中雖然氈帳猶在,但卻早已是人馬去,氈帳空。整個營地之中,除了個別仍在冒煙的篝火堆外,一片前所未有的安安靜靜、冷冷清清。
看到眼前這一幕的索諾木杜棱瞬間就明白發生了何事。
“齋桑你這個背信棄義的混賬!長生天決不會饒恕你們科爾沁人拋棄同伴的罪行!”
清晨的林間空地上空到處迴蕩著索諾木杜棱氣急敗壞的咒罵之聲。
這樣的咒罵之聲,也很快迴蕩在右翼科爾沁人的營地上空。
腦溫科爾沁部在明末清初的壯大,就是靠著出賣自己的蒙古同胞而實現的。
最初出賣的是喀爾喀人,然後出賣的是察哈爾人,當喀爾喀諸部北遷漠北、察哈爾諸部西遷歸化之後,現在輪到了與他們會盟的東蒙古小部落們。
當出賣盟友,成就自己,成為一種習慣。那麽麵對進退去留的艱難抉擇是,他們當然不會考慮別人。
這一次就是如此。當齋桑與孔果爾在昨天夜裏達成了一致,決定撤軍北歸之後,齋桑沒提其他部落怎麽辦,而孔果爾也沒問,兩人都是心照不宣。
因為若是沒有其他部落在後麵為他們阻擋追兵,他們又如何能安心撤軍呢?
事實上如果不是孔果爾這次帶的兵少,營地本來就在整個大軍最北麵的右翼科爾沁人,很可能在入夜時分就率先撤離了。
右翼科爾沁沒有左翼科爾沁強大,如今在後金方麵的地位也沒有左翼科爾沁高,再說這次前來,隻是助拳而已,本來的打算,也隻是跟著渾水摸魚,搶點人口牲畜等財物,根本沒想過為了左翼科爾沁的仇恨,而拚死奮戰。
最初聽說科爾沁左翼後方遇襲的時候,孔果爾就有了撤軍的想法,隻是齋桑對其他人隱瞞了這個情況,孔果爾也沒法提及,如今又聽說敖漢部的駐地被明軍襲擊,而且無論男女老少盡皆處死,這次孔果爾是真怕了。
他不是害怕右翼科爾沁遭遇敖漢部那樣的命運,而是開始害怕這次聯軍南征喀喇沁恐怕也铩羽而歸,他隻帶了一千人,外加三百仆從,如何能在大軍失敗之後逃得性命呢?
當敖漢部、庫倫部鼓噪撤軍的時候,齋桑沒有發難,讓孔果爾看明白了齋桑的心思,因此齋桑一讓人來請,他馬上就明白該怎麽做了。
齋桑帶兵最多,四千騎兵,兩千仆從,跟齋桑一路才雖然目標大了點,但仍然是最有希望撤軍成功的那一路。
而齋桑可以拋棄別人,卻也不太好拋棄孔果爾,要說感情也有點,但卻不是考慮什麽感情或者親情,而是因為,關鍵時刻拋棄別的部落,在科爾沁人中並不算什麽罪過,然而拋棄科爾沁人自己,卻很可能麵對科爾沁諸部共主土謝圖汗奧巴的責難。
再說這一次孔果爾隻帶了一千騎兵過來,右翼科爾沁的主力仍在後方,就這麽拋棄了他們的台吉,迴到左翼科爾沁之後,麵對右翼科爾沁人的發難,齋桑也糊弄不過去。
就這樣,兩人一拍即合,而且當機立斷,說走就走。
正好兩個人的營地一個在北,一個在南,而且都在邊緣,後半夜趁著諸部熟睡,連人帶馬走了個幹幹淨淨,居然也沒有被人發現。
先是傳來了次子察罕被明軍截擊射殺的消息,然後緊接著又傳來了敖漢部駐牧之地被明軍襲擊,數千留守的老弱婦孺被屠戮一空的消息。
敖漢部的首領索諾木杜棱及其出征的兩千騎部眾頓時大嘩,紛紛叫嚷著要退兵,去找北邊偷襲的明軍報仇。
其他參加會盟並且跟隨出征的部落首領,也都有了悔意,產生了盡快退兵的心思。
沒有建州女真人的支援,看來自己這一次注定要失敗而歸了。然而即便如今無功而返,也不是那麽容易的。又一次經曆了喪子之痛的齋桑,心中對此憂慮不已。
以巴林部台吉昂坤為主的聯軍西路軍,已經連著三天沒有消息了,根據草原上的規矩,這可是兇多吉少的征兆。
雖然如今已經探明了喀喇沁部的準確去向,但到底該如何抉擇,齋桑的心中猶豫不決。
如今的形勢突然之間就變得險惡起來了,被南朝武裝起來的喀喇沁部並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樣窮困羸弱,而北部出現的遼東鎮明軍,看起來又是來勢洶洶,而那股襲擊了自家後方駐牧之地的薊鎮熱河堡明軍,目前還不知道在什麽位置,也許正在暗地裏盯著自己,伺機上來伏擊自己呢。
諸部聯軍雖然對外號稱兩萬,但是齋桑是知道實情的,而參與會盟的各部首領台吉也是知道實情的,聯軍的主力騎兵,不過八千之數。
那多達五千的牧奴仆從,雖然也可以發給弓箭武器跟隨作戰,但畢竟一直當慣了牧奴仆從,並不是草原上的敢戰勇士,而且到了關鍵時刻,那些人是不是可靠也都還不好說。
所以想來想去,齋桑的心裏突然也冒出了一個無論如何都要盡快撤兵的念頭。
但是退兵如何退,現在卻是一個生死攸關,不可不慎的大問題。
心裏有了大概的想法的之後,齋桑顧不上憤怒和悲傷,很快讓人找來了右翼科爾沁的台吉孔果爾,對孔果爾說道:“孔果爾阿赫,如今的情形你也知道了,我們的大軍該怎麽辦?是繼續追擊膽小的喀喇沁人,還是該撤軍北歸?你幫我拿個主意!”
阿赫是蒙語兄長、兄弟的意思。孔果爾與齋桑是同輩,又是一個祖先,至少爺爺輩應該是兄弟。
兩人年齡相仿,也是幼時的夥伴,這個時候,沒有外人,齋桑拿出阿赫的稱唿,既表示一種親熱,同時又有一種相求的意思。
孔果爾正想為此事而來,因此也不客氣,當下直言說道:“如今的情形已經危險到了極點,我們在明處,而敵人在暗處,敵人有多少,我們不知道,敖漢部的索諾木杜棱已經向他的部眾許諾,明天早晨就要啟程北歸,奈曼部、庫倫部、紮魯特部的首領和台吉也都惶恐不安,擔憂遼東鎮的明軍再去襲擊他們的牧地,如今軍心大亂,恐怕唯有撤軍了!”
聽孔果爾如此說,齋桑知道已經無法挽迴,深深地歎了口氣說道:“若是金國的天聰汗肯出兵助我,我左翼科爾沁斷不至於淪落至此!”
孔果爾見齋桑還在寄希望於女真來援,當下苦笑著說道:“遼東鎮既然敢於用兵草原,那就已經說明大金國此時必然無法西顧,恐怕女真人在東江鎮那裏也吃了不小的苦頭,甚至是打了敗仗!”
說完這個,孔果爾注視著垂頭喪氣如同喪家之犬的齋桑說道:“不必氣餒,漢人有句話說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如今科爾沁左翼大軍猶在,而阿赫子嗣滿珠習禮和小索諾木猶在,左翼科爾沁就在。
“隻要阿赫你能夠帶著大軍安然返迴納裏特河畔的草原,左翼科爾沁的這個仇怨,就終有得報的那一天!”
齋桑見孔果爾如此說,終於點了點頭,認可了這個結局。
此時也是深夜,兩人又在帳中議論了半個時辰,將撤軍北歸的事情商議出個結果,然後各自分頭召集本部各支頭領安排。
次日清晨,天色剛亮,自從得知後方遇襲就一直鼓噪著撤軍北歸的敖漢部首領索諾木杜棱,早早就起了床,在一幹心腹部眾的簇擁下,前來向齋桑陳情,希望齋桑能夠同意他先率軍北歸。
然而,當他帶著一幹心腹部眾,急匆匆地策馬來到位於一處稀疏疏林之中的左翼科爾沁人營地的時候,驚訝地發現,營地之中雖然氈帳猶在,但卻早已是人馬去,氈帳空。整個營地之中,除了個別仍在冒煙的篝火堆外,一片前所未有的安安靜靜、冷冷清清。
看到眼前這一幕的索諾木杜棱瞬間就明白發生了何事。
“齋桑你這個背信棄義的混賬!長生天決不會饒恕你們科爾沁人拋棄同伴的罪行!”
清晨的林間空地上空到處迴蕩著索諾木杜棱氣急敗壞的咒罵之聲。
這樣的咒罵之聲,也很快迴蕩在右翼科爾沁人的營地上空。
腦溫科爾沁部在明末清初的壯大,就是靠著出賣自己的蒙古同胞而實現的。
最初出賣的是喀爾喀人,然後出賣的是察哈爾人,當喀爾喀諸部北遷漠北、察哈爾諸部西遷歸化之後,現在輪到了與他們會盟的東蒙古小部落們。
當出賣盟友,成就自己,成為一種習慣。那麽麵對進退去留的艱難抉擇是,他們當然不會考慮別人。
這一次就是如此。當齋桑與孔果爾在昨天夜裏達成了一致,決定撤軍北歸之後,齋桑沒提其他部落怎麽辦,而孔果爾也沒問,兩人都是心照不宣。
因為若是沒有其他部落在後麵為他們阻擋追兵,他們又如何能安心撤軍呢?
事實上如果不是孔果爾這次帶的兵少,營地本來就在整個大軍最北麵的右翼科爾沁人,很可能在入夜時分就率先撤離了。
右翼科爾沁沒有左翼科爾沁強大,如今在後金方麵的地位也沒有左翼科爾沁高,再說這次前來,隻是助拳而已,本來的打算,也隻是跟著渾水摸魚,搶點人口牲畜等財物,根本沒想過為了左翼科爾沁的仇恨,而拚死奮戰。
最初聽說科爾沁左翼後方遇襲的時候,孔果爾就有了撤軍的想法,隻是齋桑對其他人隱瞞了這個情況,孔果爾也沒法提及,如今又聽說敖漢部的駐地被明軍襲擊,而且無論男女老少盡皆處死,這次孔果爾是真怕了。
他不是害怕右翼科爾沁遭遇敖漢部那樣的命運,而是開始害怕這次聯軍南征喀喇沁恐怕也铩羽而歸,他隻帶了一千人,外加三百仆從,如何能在大軍失敗之後逃得性命呢?
當敖漢部、庫倫部鼓噪撤軍的時候,齋桑沒有發難,讓孔果爾看明白了齋桑的心思,因此齋桑一讓人來請,他馬上就明白該怎麽做了。
齋桑帶兵最多,四千騎兵,兩千仆從,跟齋桑一路才雖然目標大了點,但仍然是最有希望撤軍成功的那一路。
而齋桑可以拋棄別人,卻也不太好拋棄孔果爾,要說感情也有點,但卻不是考慮什麽感情或者親情,而是因為,關鍵時刻拋棄別的部落,在科爾沁人中並不算什麽罪過,然而拋棄科爾沁人自己,卻很可能麵對科爾沁諸部共主土謝圖汗奧巴的責難。
再說這一次孔果爾隻帶了一千騎兵過來,右翼科爾沁的主力仍在後方,就這麽拋棄了他們的台吉,迴到左翼科爾沁之後,麵對右翼科爾沁人的發難,齋桑也糊弄不過去。
就這樣,兩人一拍即合,而且當機立斷,說走就走。
正好兩個人的營地一個在北,一個在南,而且都在邊緣,後半夜趁著諸部熟睡,連人帶馬走了個幹幹淨淨,居然也沒有被人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