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摸過了五六日,長安來的使臣抵達雅隆。5
那天祿東讚走時,雪雁一再囑托:“讓楊愷隻身一人來見。”
朵兒自個兒納悶了許久,雪雁為何不肯迴邏些見楊愷呢?楊愷不是楊政道大人的弟弟嗎?楊政道可是愛了雪雁一輩子的。他的一輩了都給了她。
待祿東讚離去後,朵兒曾私下問起,雪雁卻說不願麵對楊愷,就怕他會問起自已的兄長。他兄長辭世,雪雁對他自然心存愧疚。
楊愷在祿東讚的陪同下抵達雅隆,一個仆從也未帶。
朵兒瞅著一身墨青色長袍,係玉片同色腰帶,儒雅中透著幹練,官拜禮部尚書的楊愷,竟有幾分楊政道年青時的影子。
心裏不禁歎道,他長大了,早已不是當年那個與她一同嬉鬧玩樂的小子。雪雁姐姐看見長得與楊政道有幾分相似的楊愷,又該傷感了。
愷在踏下馬車的那一刻起,便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目之所及處,隻見一座莊園農家式的竹棚子{在他眼裏薩姆宮隻能算是竹棚子},紮在半山腰的平地上,門也是竹子捆綁而就的,還是隨手一推便開的那種,連鎖也沒有。
唯一的城牆{如果算得上城牆的話}是竹子及各種荊刺植物混搭在一的樊籬,也就半人高。門前還有一條嚇人的大狗在汪汪叫個不停,似乎隨時會撲向他這個不速之客。在長安,這恐怕連一般農舍也勝之數倍。
他簡直不敢想象公主在吐蕃過的是什麽樣的生活!
他按大唐的禮儀行禮,跪倒後頭抵地,久久不肯起來。
雪雁見此,驚道:“楊使為何如此大禮?快快請起。”
楊愷紋絲未動,保持著頭抵地的姿勢,用沉痛的聲調迴道:“臣有罪,臣來遲,讓公主殿下受苦了!臣該死!”
她更驚詫:“楊使何出此言?”楊愷抬起頭來,道:“公主,您這二十多年就這樣過來的麽?”那一瞬,他眼有淚光閃爍。
雪雁頓時明了他的心思,忙扶其起來,指著眼前一片綠野,莞爾一笑:“楊使請看,這都是我親手所種,已經可以自給自足了。”
楊愷失聲道:“公主,您。。。。。。”雪雁打斷他,道:“子非魚,又焉知魚之樂?”
到屋裏坐定,祿東讚為了避嫌,找個借口出去了。5她才輕聲問道:“愷兒,先生身體安健否?”
楊愷頗為神傷:“有負公主掛念,家父早在八年前便辭世了。終前一直悔恨難當,悔當年沒讓哥哥早早迎您過門,以至......”
她點點頭,憶及當年往事,也傷痛難抑:“這都是命,怪不得旁人的,先生對我恩重,一手教導我成人,卻末能侍奉在側,文成有愧啊!”
逗停片刻,她又問:“那我的母親大人可有家書托你帶來?”
“夫人在公主出嫁的第二年就一病不起,沒多久便也走了。臨終前心心念念的都是你們啊!”
朵兒在旁聽著,想起王妃張氏平日裏視她如已出,打小讓她跟從雪雁一起上學堂,一起學琴棋書畫,她名為雪雁侍女,夫人卻從不拿她當奴婢看待。
不覺心中悲痛,偷偷垂淚。雪雁也止不住淚水簌簌而落。她是李家唯一的女兒,是母親的掌上明珠,母親一顆心全在她身上。她離了她,母親怎活得下去呢?
半響,她哽咽著說:“罷了,罷了,已然這樣,也是命中早定。不能侍奉雙親終老,是為不孝,卻也無奈。”
楊愷道:“公主節哀,得公主如此掛念,兩老在天之靈也告慰了。”
她想起楊愷此行的目的,一針見血問道:“高宗皇帝命你接我迴大唐意欲何為?”
楊愷麵露難色,道:“臣難測君心,不過奉旨來接而已。”
她看著禮數周全,小心應答的楊愷,知道他心存忌憚,一別二十多年,無論曾多麽親厚,許多東西也早已白雲蒼狗。
心裏長歎一聲後,道:“愷兒莫要忌憚我,我是你的雪雁姐姐啊。難道你忘了嗎?皇帝心縱然難測,可國內形勢你應該也是略知一二吧?”
楊愷一聽她此言,目光便往屋內探視一周,確定沒有外人之後,才壓低聲說:“不瞞殿下,鬆讚幹布讚普去世多年,吐蕃國君年幼,大權旁落,實權都掌握在一些有野心的大臣手裏,雖有祿東讚主持大局,但他是日漸老去,恐是有心無力了。這幾年,我們兩國的矛盾時而有之。其他的便不好多言,殿下莫怪。”
她點頭,表示讚同。
她深知,這幾年祿東讚年邁,手中的權力漸漸旁在他小兒子欽陵手裏。欽陵與祿東讚不同,祿東讚敦厚謙和,對外總主和不主戰。而欽陵年少氣盛剛恢自用,建功心切,有忠心更有野心。恐怕日子久了,還真不會甘心臣服大唐。
但雙方一旦交惡,吐番無疑是以卵擊石。這也是她擔憂多年的事。她靜默思索一會,問:“高宗皇帝是怕兩國若起戰事會禍及於我嗎?”
楊愷點頭:“您是太宗皇帝指來的邦交大使,在名分上也算是當今聖上的皇姐,皇上肯定得顧及這一層關係,護您周全,不想他日身後落下罵名。再來,姐姐您下並無子嗣,陛下也怕您一個人在這邊孤苦無依。”
楊愷前麵說對了,當今聖上接她歸唐隻因不想落下不孝的罵名罷了,哪朝皇帝不看重臉麵聲譽的?做皇帝的哪有空閑心思去顧及一個和親遠嫁的女子的孤苦呢?後麵的話卻是楊愷的肺腑之言。
想至此心中便有了計較,笑笑道:“我在雅隆雖然寒凍,可我並不覺孤獨,有雅隆的百姓陪伴,也不覺得苦累。你迴去複命,就說我年事漸高,身子骨不濟,在這生活了二十多年,也慣了。皇恩浩蕩,萬望準我在此過完餘生。”
楊愷聞言,離座跪下磕頭求道:“姐姐,我的姐姐啊,您還是隨了愷兒迴大唐吧!”
她在這一瞬眼有淚意:“愷兒何必如此?快起來!”
楊愷又把頭磕下去:“公主啊,姐姐,自你們走的那天起,我便總盼著有一天能親自接你們迴去。”他越說越越激動:“如今我好不容易得這契機,萬望您成全啊!公主殿下。。。。。。”
她不禁動容,曾叫她嫂嫂的男孩兒,長大了,就跪在她麵前,他要接她迴去,當然還有他兄長。她何嚐不想歸去?可......
她含淚而笑:“讚普生前待我恩厚,我既嫁與他,這裏便是我的一切。愷兒,也望您成全。”
楊愷哽咽道:“姐姐啊,您真決意不隨我迴去了嗎?”
雪雁望著他,輕輕搖了搖頭。目光堅定,且無悔。
祿東讚突然衝進屋來,重重跪了下去:“公主深明大義,臣下替吐番的子民在此謝過公主了!”聰明如祿東讚,豈會不知道她留下全是為了維係兩國的和平呢?
雪雁示意他起來:“大相一直在門外嗎?”
祿東讚依舊跪著迴道:“請公主恕臣死罪!”
公主讓朵兒扶其起來:“念你一心為國,罷了,地上濕冷,大相先起吧。”
祿東讚沉默地退出去了。楊愷看了眼一旁的朵兒,作禮道:“姐姐,陛下在愷兒臨行前私下叮囑我,說若姐姐願迴長安,他必給姐姐一個名份。”
二十多年了,他李冶已是高高在上的皇帝,竟還惦念著她,也份屬難得!可她的心還是和二十多年前一樣,從來不曾屬於他。想起自已在大明宮的那一年,他們為了那個皇位,不惜兄弟相殘,朵兒心內唏虛不已。
見她沉默,楊愷又道:“不知姐姐意下如何?即便殿下不迴,愷兒也是能把您帶迴長安去見陛下的。”
朵兒隻好微微一笑:“朵兒隻願隨姐姐一輩子,我怎能棄姐姐獨迴?愷兒就替姐姐謝過陛下好意吧!”
楊愷雖然失望至極,但見她堅決,也理解她的一片苦心,便不再相勸,隻閑話家常。時不時會憶及舊日種種趣事,偶有笑聲。
她心想,這才是故人相聚啊。可二十八載的光陰怎麽說逝便逝了呢?
末了,楊愷才向雪雁小心問道:“姐姐可否讓我見見兄長?我們兄弟二人已經二十多年不得相見了。”
雪雁頓感愧疚萬分:“愷兒,你來遲了,你兄長早在兩前辭世了。”
楊愷聽罷,不禁悲從中來:“哥哥還是終身不取嗎?”她隻得點,悲痛再難掩去:“是不曾成家。都是我誤了他大好年華。”
楊愷擺擺手,掩麵而去:“罷了,罷了,你們兩人,誰誤了誰呢?”
她送楊愷上馬車時,楊愷再問道:“姐姐,真決意留下嗎?這一留恐怕就是一輩子了,值得嗎?”
她不得不揚起一抹笑意,避重就輕道:“愷兒莫要掛念,你哥哥的靈魂也在這裏,我並不孤苦。我此生欠他太多,我要留下好好陪著他。”
他重重歎了口氣:“哥哥臨終前可有留下話?”
“有。”
“何話?”
“佛說百年修來同船渡,吾生能伴你左右,也是修了萬年,足矣,足矣!”她的淚又洶湧而至。
楊愷再無言,黯然離去。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薦、求點擊、求評論、求紅包、求禮物,各種求,有什麽要什麽,都砸過來吧!
那天祿東讚走時,雪雁一再囑托:“讓楊愷隻身一人來見。”
朵兒自個兒納悶了許久,雪雁為何不肯迴邏些見楊愷呢?楊愷不是楊政道大人的弟弟嗎?楊政道可是愛了雪雁一輩子的。他的一輩了都給了她。
待祿東讚離去後,朵兒曾私下問起,雪雁卻說不願麵對楊愷,就怕他會問起自已的兄長。他兄長辭世,雪雁對他自然心存愧疚。
楊愷在祿東讚的陪同下抵達雅隆,一個仆從也未帶。
朵兒瞅著一身墨青色長袍,係玉片同色腰帶,儒雅中透著幹練,官拜禮部尚書的楊愷,竟有幾分楊政道年青時的影子。
心裏不禁歎道,他長大了,早已不是當年那個與她一同嬉鬧玩樂的小子。雪雁姐姐看見長得與楊政道有幾分相似的楊愷,又該傷感了。
愷在踏下馬車的那一刻起,便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目之所及處,隻見一座莊園農家式的竹棚子{在他眼裏薩姆宮隻能算是竹棚子},紮在半山腰的平地上,門也是竹子捆綁而就的,還是隨手一推便開的那種,連鎖也沒有。
唯一的城牆{如果算得上城牆的話}是竹子及各種荊刺植物混搭在一的樊籬,也就半人高。門前還有一條嚇人的大狗在汪汪叫個不停,似乎隨時會撲向他這個不速之客。在長安,這恐怕連一般農舍也勝之數倍。
他簡直不敢想象公主在吐蕃過的是什麽樣的生活!
他按大唐的禮儀行禮,跪倒後頭抵地,久久不肯起來。
雪雁見此,驚道:“楊使為何如此大禮?快快請起。”
楊愷紋絲未動,保持著頭抵地的姿勢,用沉痛的聲調迴道:“臣有罪,臣來遲,讓公主殿下受苦了!臣該死!”
她更驚詫:“楊使何出此言?”楊愷抬起頭來,道:“公主,您這二十多年就這樣過來的麽?”那一瞬,他眼有淚光閃爍。
雪雁頓時明了他的心思,忙扶其起來,指著眼前一片綠野,莞爾一笑:“楊使請看,這都是我親手所種,已經可以自給自足了。”
楊愷失聲道:“公主,您。。。。。。”雪雁打斷他,道:“子非魚,又焉知魚之樂?”
到屋裏坐定,祿東讚為了避嫌,找個借口出去了。5她才輕聲問道:“愷兒,先生身體安健否?”
楊愷頗為神傷:“有負公主掛念,家父早在八年前便辭世了。終前一直悔恨難當,悔當年沒讓哥哥早早迎您過門,以至......”
她點點頭,憶及當年往事,也傷痛難抑:“這都是命,怪不得旁人的,先生對我恩重,一手教導我成人,卻末能侍奉在側,文成有愧啊!”
逗停片刻,她又問:“那我的母親大人可有家書托你帶來?”
“夫人在公主出嫁的第二年就一病不起,沒多久便也走了。臨終前心心念念的都是你們啊!”
朵兒在旁聽著,想起王妃張氏平日裏視她如已出,打小讓她跟從雪雁一起上學堂,一起學琴棋書畫,她名為雪雁侍女,夫人卻從不拿她當奴婢看待。
不覺心中悲痛,偷偷垂淚。雪雁也止不住淚水簌簌而落。她是李家唯一的女兒,是母親的掌上明珠,母親一顆心全在她身上。她離了她,母親怎活得下去呢?
半響,她哽咽著說:“罷了,罷了,已然這樣,也是命中早定。不能侍奉雙親終老,是為不孝,卻也無奈。”
楊愷道:“公主節哀,得公主如此掛念,兩老在天之靈也告慰了。”
她想起楊愷此行的目的,一針見血問道:“高宗皇帝命你接我迴大唐意欲何為?”
楊愷麵露難色,道:“臣難測君心,不過奉旨來接而已。”
她看著禮數周全,小心應答的楊愷,知道他心存忌憚,一別二十多年,無論曾多麽親厚,許多東西也早已白雲蒼狗。
心裏長歎一聲後,道:“愷兒莫要忌憚我,我是你的雪雁姐姐啊。難道你忘了嗎?皇帝心縱然難測,可國內形勢你應該也是略知一二吧?”
楊愷一聽她此言,目光便往屋內探視一周,確定沒有外人之後,才壓低聲說:“不瞞殿下,鬆讚幹布讚普去世多年,吐蕃國君年幼,大權旁落,實權都掌握在一些有野心的大臣手裏,雖有祿東讚主持大局,但他是日漸老去,恐是有心無力了。這幾年,我們兩國的矛盾時而有之。其他的便不好多言,殿下莫怪。”
她點頭,表示讚同。
她深知,這幾年祿東讚年邁,手中的權力漸漸旁在他小兒子欽陵手裏。欽陵與祿東讚不同,祿東讚敦厚謙和,對外總主和不主戰。而欽陵年少氣盛剛恢自用,建功心切,有忠心更有野心。恐怕日子久了,還真不會甘心臣服大唐。
但雙方一旦交惡,吐番無疑是以卵擊石。這也是她擔憂多年的事。她靜默思索一會,問:“高宗皇帝是怕兩國若起戰事會禍及於我嗎?”
楊愷點頭:“您是太宗皇帝指來的邦交大使,在名分上也算是當今聖上的皇姐,皇上肯定得顧及這一層關係,護您周全,不想他日身後落下罵名。再來,姐姐您下並無子嗣,陛下也怕您一個人在這邊孤苦無依。”
楊愷前麵說對了,當今聖上接她歸唐隻因不想落下不孝的罵名罷了,哪朝皇帝不看重臉麵聲譽的?做皇帝的哪有空閑心思去顧及一個和親遠嫁的女子的孤苦呢?後麵的話卻是楊愷的肺腑之言。
想至此心中便有了計較,笑笑道:“我在雅隆雖然寒凍,可我並不覺孤獨,有雅隆的百姓陪伴,也不覺得苦累。你迴去複命,就說我年事漸高,身子骨不濟,在這生活了二十多年,也慣了。皇恩浩蕩,萬望準我在此過完餘生。”
楊愷聞言,離座跪下磕頭求道:“姐姐,我的姐姐啊,您還是隨了愷兒迴大唐吧!”
她在這一瞬眼有淚意:“愷兒何必如此?快起來!”
楊愷又把頭磕下去:“公主啊,姐姐,自你們走的那天起,我便總盼著有一天能親自接你們迴去。”他越說越越激動:“如今我好不容易得這契機,萬望您成全啊!公主殿下。。。。。。”
她不禁動容,曾叫她嫂嫂的男孩兒,長大了,就跪在她麵前,他要接她迴去,當然還有他兄長。她何嚐不想歸去?可......
她含淚而笑:“讚普生前待我恩厚,我既嫁與他,這裏便是我的一切。愷兒,也望您成全。”
楊愷哽咽道:“姐姐啊,您真決意不隨我迴去了嗎?”
雪雁望著他,輕輕搖了搖頭。目光堅定,且無悔。
祿東讚突然衝進屋來,重重跪了下去:“公主深明大義,臣下替吐番的子民在此謝過公主了!”聰明如祿東讚,豈會不知道她留下全是為了維係兩國的和平呢?
雪雁示意他起來:“大相一直在門外嗎?”
祿東讚依舊跪著迴道:“請公主恕臣死罪!”
公主讓朵兒扶其起來:“念你一心為國,罷了,地上濕冷,大相先起吧。”
祿東讚沉默地退出去了。楊愷看了眼一旁的朵兒,作禮道:“姐姐,陛下在愷兒臨行前私下叮囑我,說若姐姐願迴長安,他必給姐姐一個名份。”
二十多年了,他李冶已是高高在上的皇帝,竟還惦念著她,也份屬難得!可她的心還是和二十多年前一樣,從來不曾屬於他。想起自已在大明宮的那一年,他們為了那個皇位,不惜兄弟相殘,朵兒心內唏虛不已。
見她沉默,楊愷又道:“不知姐姐意下如何?即便殿下不迴,愷兒也是能把您帶迴長安去見陛下的。”
朵兒隻好微微一笑:“朵兒隻願隨姐姐一輩子,我怎能棄姐姐獨迴?愷兒就替姐姐謝過陛下好意吧!”
楊愷雖然失望至極,但見她堅決,也理解她的一片苦心,便不再相勸,隻閑話家常。時不時會憶及舊日種種趣事,偶有笑聲。
她心想,這才是故人相聚啊。可二十八載的光陰怎麽說逝便逝了呢?
末了,楊愷才向雪雁小心問道:“姐姐可否讓我見見兄長?我們兄弟二人已經二十多年不得相見了。”
雪雁頓感愧疚萬分:“愷兒,你來遲了,你兄長早在兩前辭世了。”
楊愷聽罷,不禁悲從中來:“哥哥還是終身不取嗎?”她隻得點,悲痛再難掩去:“是不曾成家。都是我誤了他大好年華。”
楊愷擺擺手,掩麵而去:“罷了,罷了,你們兩人,誰誤了誰呢?”
她送楊愷上馬車時,楊愷再問道:“姐姐,真決意留下嗎?這一留恐怕就是一輩子了,值得嗎?”
她不得不揚起一抹笑意,避重就輕道:“愷兒莫要掛念,你哥哥的靈魂也在這裏,我並不孤苦。我此生欠他太多,我要留下好好陪著他。”
他重重歎了口氣:“哥哥臨終前可有留下話?”
“有。”
“何話?”
“佛說百年修來同船渡,吾生能伴你左右,也是修了萬年,足矣,足矣!”她的淚又洶湧而至。
楊愷再無言,黯然離去。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薦、求點擊、求評論、求紅包、求禮物,各種求,有什麽要什麽,都砸過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