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時期。

    大地上一片冰封雪蓋。沒有花,沒有草,沒有樹林:沒有鳥,沒有魚,沒有獸群。

    不知過了幾世幾劫,冰雪漸漸消融,大地上出現了高山、深穀:大江,小溪:平原,丘陵:湖泊,海洋:也出現了山花,野草,樹林:天空飛鳥盤旋,水裏魚兒嬉戲,樹林裏,草原上,百獸奔走,整個世界一片生機勃勃。

    一天,昆侖山元始洞裏,女媧娘娘正凝神端坐,潛心修煉。突然,她覺得一陣心潮湧動,體內仿佛有千軍萬馬奔騰,忙念動真言,屏住神氣,意欲將那湧動的心潮壓抑下去。平日裏,女媧隻要這樣做,無論什麽樣的心潮、血氣、旁思、雜念都會消失得無蹤無影,但今日卻不同平常,無論女媧怎樣驅除,胸中大潮雖然有所平抑,體內仍有一陰一陽兩股真氣在糾纏,似兩隻鳥兒在樹梢拍打著翅膀,似一對魚兒在淺水中翔遊,更似兩條黃色小龍在大海上遊樂,掀起層層漣漪。女媧掐指一算,明白了原因,就起身向洞外走去。

    兩個月前。

    女媧應王母之約,去瑤池參加蟠桃會。會上,王母安排她與盤古王同席。酒過三巡,王母舉杯走到盤古王和女媧麵前說道“大地之上隻有些花鳥蟲魚,盡管都是生命,但靈性差勁。二位居住在那裏實在太寂寞了。不如遷上天庭,老身叫人在瑤池和蟠桃園裏各建一處宮殿,供二位居住。老身既可以與二位朝夕相處,二位亦可時時會見各路神仙,豈不方便?”

    女媧忙避席言道“王母厚意,本該從命。隻是小仙在下界居住已久,與那些花鳥蟲魚也有了一些感情,實在不忍離開它們;況且,下界小神,豈可長住天庭,打擾天上各路神仙?”

    女媧的話音剛落,盤古王也扯起洪鍾般的嗓音說道“天庭有天庭的好處,地上有地上的好處;熱鬧有熱鬧的好處,清靜有清靜的好處。我的道行才修煉到七分,還須再修三分才得十分圓滿,正宜在一個清靜場所加倍用功。王母厚愛,我也隻能心領了。”

    王母聽了,知一時難以說動二人,也不再說什麽,別席敬酒去了。

    蟠桃宴散後,盤古王和女媧告別了王母、玉帝及天上各路神仙,返迴地上。路過太虛山盤古洞時,盤古王邀請女媧進洞小憩。女媧說“離山已久,歸心似箭,改日再會吧。”盤古王笑道“難道你就不想嚐嚐我新釀的千山木葉酒?”女媧知道這千山木葉酒,乃盤古王用了近萬年時間釀製而成,平日裏不肯輕易示人。便笑道“既然如此,就討一杯解乏。”

    盤古王的千山木葉酒實在是一種稀世珍品。大地之上,群山林立,而衝霄入雲的山峰恰好隻有一千座。在這一千座衝霄入雲的山峰之上,自然是花草叢生,林木茂盛。但每一座山上,隻生長著一種此山獨有,它山皆無的奇異草木。這種草木,一般人肉眼凡胎,認不出來;盤古王乃得道神仙,自然能夠識別,但要采集它們也非容易。他花了三千三百三十年,才把這千山木葉分別采了一千籮。再取太虛山後落虹崖上三滴泉水釀成。這三滴泉也不是平常之物。那落虹崖千丈壁立,飽受風雨之淋浴,卻無動於心;盡吸日月之精華,每日裏隻在子時、辰時、申時各滴一滴泉水。盤古王花了三千三百三十三年才貯滿一千缸。,又花了三千三百三十三年,才釀造成酒。隻差一度春秋,就是一萬年。所得之酒,不過百壇,自然十分貴重。

    當下裏,女媧隨盤古王進入洞中,分賓主坐定。盤古王叫力士抱上酒來。那力士楞了一下,先不去取酒,卻把兩隻琉璃杯放上了桌。盤古王見了,哈哈大笑,責備力士道“快換碗來,在媧妹麵前,不要顯得太小家子氣了”力士問道“不知要哪一種碗?”盤古王不耐煩地說道“就用大石碗。”力士忙把兩隻大石碗擺了上桌。那碗雖然叫石碗,卻原來是用上好的祁連玉鑿成。這碗忒大,一碗可比先前的琉璃杯十杯。女媧說道“多承盤古兄美意,慷慨換此大碗,隻是我酒量不大,喝多了誤事。還是用先前的琉璃杯吧,我多喝上幾杯也就是了。”

    盤古聽了,又是一陣哈哈大笑,說“媧妹有所不知,我這酒,一般不輕易與人。即使是貴重客人,每次也隻能喝到一杯。前些天,正法明如來來此小坐,喝了一杯,連聲稱奇。雖然心裏還想喝,但知道這酒貴重,也知道我的規矩,也就沒有再要。倒是太白金星太貪心。聽說此酒後,萬裏外趕來索飲。哪知他喝了一杯後,並不滿足,還要索討。我給他講了我的規矩,他也不依。我們互不相讓。莫奈何,他提議用他的金丹交換。開始,一粒金丹換一杯酒,讓他喝了一杯。後來,我不換了;他又提出用兩粒金丹換一杯酒,又讓他喝了一杯。再後來,他要用三粒金丹換我一杯酒喝。我想,你不心疼你的金丹,我可要心疼我的美酒。說啥也不換了。那老家夥才站起身來,笑嗬嗬地離去。”

    女媧說道“老神仙的金丹,本也是不肯輕易與人的寶貝,用它換酒,也是給足了你麵子。”

    盤古道“什麽勞什子?一兩粒就換了我一杯酒。細想起來,我十分地虧了。況且,還被他破了我的規矩。”

    女媧笑道“看來我今天也隻能討得一杯解饞了。”

    盤古說道“正是,正是,所以我把琉璃杯換成大石碗。一碗可抵十杯。怎麽樣,在你麵前,我總不吝嗇吧?”說罷,盤古王起身抱起酒壇向兩隻石碗裏嘩嘩嘩地衝滿了酒。

    酒是舉世無雙的美酒,碗是一以當十的大碗。無論盤古和女媧都不能也不願一飲而盡。女媧愛惜地吮了一粒,細細品來,隻覺得滿口幽香。五髒六腑裏,仿佛幾絲微風吹過,有點兒涼爽,又有些須融和;一口咽下,眼前似見楊柳搖風,碧桃帶露,芍藥臨春,芙蓉出水,渾身三百六十萬個毛孔,無一不舒暢;二口咽下,又覺得眼力倍增,頭上三十三周天,腳下九洲八洋、萬國千邦,俱能窮盡。女媧知道此酒神力非同一般,須得細斟細酌,便找了些話來作下酒菜,同盤古一邊喝,一邊聊天,慢慢地享用。

    酒半酣,興正濃,耳邊突然笙蕭大作。盤古王和女媧知有貴客降臨,忙起身迎接。剛站起身來,王母已經走進了洞府。不待二人開口,王母笑道“我正在瑤池邊觀魚,突有一股奇異的幽香進入鼻中,叫人好生難受;掐指算來,曉得你盤古王又打開了酒壇子。神仙們都說,你那千山木葉酒能勝過我的蟠桃酒,早就想來討上一杯,又聽說盤古王吝嗇,不肯輕易許人。今日既有此機會,老身豈肯錯過?你盤古總不能隻想到女媧,不給老身麵子?”

    盤古、女媧忙上前致禮、問候。盤古王說道“我哪有什麽好酒,隻不過是收集了幾滴泉水能夠解渴而已,更不敢和王母的蟠桃酒相比了。再說,我年年赴王母的蟠桃宴,弄得人怪不好意思,早就該送王母一壇了。我再吝嗇,也不敢對王母吝嗇嗬!”

    王母說道“我不貪,也不要你一壇,今日裏隻喝上一杯也就滿足了。”

    盤古王和女媧忙邀王母入座。賓主推辭了一番之後,王母上方坐定。盤古王叫力士又拿出一隻石碗來,抱起酒壇,嘩嘩地衝滿了酒。王母飲了一口後,連聲喝彩“好酒,好酒,看來我是不虛此行了。”

    盤古王和女媧陪著王母喝酒。南天北海的話都找來說盡了,王母碗中的酒還剩一半。因王母是後來,盤古王和女媧殷勤相陪,每每舉杯共飲時,也僅沾唇而已,碗中差不多也還有半碗酒。席上,王母又提起蟠桃宴上邀二位同往天庭居住一事,二人自然既是感激,又是推辭。王母看看盤古,又轉頭看看女媧,微笑著,好久沒開口說話。盤古不知王母肚裏裝的什麽藥,感到莫名其妙;女媧心細,不禁心裏砰砰亂跳。果然,王母開口說道“既然二位不肯上天,何不結成夫妻,將來生下個三男二女,既可消除身邊寂寞,又給大地增添一些生氣?”

    王母的話音未落,早嚇得女媧避席跪在王母麵前,女媧說道“請王母原諒,小女子從不敢有此邪念。今日裏隻不過路是過盤古仙府,順便品品美酒而已,其實並無二心。”

    王母連忙拉起女媧說道“誰責怪你呢,這都是我看你二人既老實忠厚,又孤單寂寞,自作主張,來當紅娘,你們有什麽過錯呢,看你怕成這樣。”

    盤古聽得王母說媒,心裏一動,突然覺得天門蓋咚咚響了兩聲,似有元氣泄出,忙凝神屏息,鎖住天門蓋,聽到女媧如此說法,也忙說道“即使是王母說媒,我們也不能壞了神仙不婚娶的規矩。”

    王母笑道“你隻知其一,不知起二。神仙也並不是都不結婚。假如神仙都不結婚,我怎麽叫王母,玉帝又從何而來?隻因為神仙都長生不老,生下的孩子自然也是神仙,如果都長生不老的話,天庭裏,神仙豈不要爆滿?故而在一般情況下是不準神仙結婚的。無論什麽事都有例外。地上如此寂寞,你們是可以結婚的。”

    女媧說道“天庭如此浩瀚,尚恐仙滿為患;地麵如此之小,我們又忝立仙班,如果成為始作俑者,恐怕不消多年,地麵上就一步一個神仙了。”

    王母聽了,覺得女媧說得不無道理,也不再堅持。大家繼續飲酒。王母心有所不甘,盤算了一會,計上心來。趁著盤古、女媧不注意,略施法力,將盤古和女媧的酒碗換了。再飲酒時,盤古女媧渾然不覺自己手中是對方喝剩的半碗,把它都喝進了自己的肚子裏。

    就如後來結婚時男女飲的交杯酒一樣,盤古王和女媧雖然沒有夫妻之實,卻有了夫妻之名。通過這半碗酒,盤古王體內的陽剛之氣進入女媧體內,與女媧體內的陰柔之氣衝撞糾纏,女媧覺得心裏難受,不得不把它排遣出來。

    女媧走出元始洞,來到距洞一箭之遙的一處山凹裏。山凹裏有一個圓型池塘,周長三百六十六步。池塘四周,有懸崖峭壁,也有低矮的山岡,還有平原沼澤,瀑布小溪,簡直就是大地的一個縮影。池塘裏水波粼粼,倒映著藍天白雲,也倒影著池塘四周的山峰、崖石、開花的草,結果的樹,宛如一麵明鏡。其實,這就是女媧梳妝的鏡子。池塘西邊有一塊崖石,每日早晨,迎著東方天空那一輪輝煌的日出,女媧就坐在崖石旁對著池塘梳妝。因此,人們把這個池塘稱為梳妝池,把這崖石稱為梳妝石。

    這天,女媧沒有向梳妝石走去,而是穿過一片開花的草地後,又涉過一條流向池塘的小溪,來到一處黃土坡前。女媧揮動石鋤,翻著黃土。侍女春蕊、秋英趕來幫忙,被女媧製止了。女媧說“這事不要你們插手,一旁玩去吧。”

    足足用了一個時辰,黃土翻好了。女媧雙手捧水撒向黃土;又過了一個時辰,黃土全澆透了。女媧伸出玉臂,雙手用力和泥。隻一個時辰,那些黃土搓揉成柔軟光滑粘性極強的泥團。

    和好泥以後,女媧坐在池塘邊,一邊對著自己落在池塘裏的影子,一邊想著盤古的模樣,專心專意地捏著泥人。又一個時辰過去,女媧捏製造了三百六十六個泥人,一半象盤古,一半象自己。

    女媧本來還想再捏幾個,這時西邊紅日銜山,東邊明月露頭,正是一天陰陽交匯的時候。女媧忙盤腿坐定,雙手交叉覆在胸前,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把日月之精華,山川之靈氣,盡吸入胸,沉入丹田,然後,念動真言,長喝一聲“喲……”,張開雙臂,把滿腹的陰陽混合之氣噴向那三百六十六個泥人。

    此時,長空劃過一道閃電,大地顫了幾顫。王母早算定了這一時刻。她帶著仙女、宮娥們正站在北天門外觀看著地下的盛況:三百六十六個泥人,男女相伴,組成一百八十三對,手牽著手,走過女媧麵前,深深的鞠上一躬,然後蹦蹦跳跳地走下昆侖山。有的走向高山深林,有的走向沃野草原,有的走向黃土高坡,有的走向水鄉澤國……樂得王母心花怒放。王母說道“好嗬,這些人兼有盤古的英勇和女媧的靈性,下界從此不寂寞了!由於他們隻得了盤古和女媧的靈氣,未得盤古女媧之骨髓,既來於泥土,也就要迴到泥土中去。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死輪迴,不可抗拒。下界自可解決人滿為患的問題。但這些黃土人若要修煉成仙,也就十分困難了。”

    其時,仙娥左薑右姬在側,左薑問道“不知怎生難法?”

    王母笑道“此乃天機,豈可泄露?如果讓人們知道了,為了追求長生,個個都去修煉,地上豈不也要人滿為患?”

    左薑語塞。右姬問道“假如在深山裏采集百草千花,合以金銀百礦煉成丹藥服用,可以修煉成神仙嗎?”

    王母笑道“好比水中撈月,終歸是撈不著的。”

    右姬又問“假如駕一葉扁舟,遠離人世,在茫茫大海之中,尋得一個小島,朝飲晨露,暮餐落英,可以修煉成仙嗎?”

    王母搖頭“也如鏡裏摘花,哪裏有花可摘呢。”

    左薑右姬躬著身一齊問道“請求王母說得明白一些。”

    王母伸出一根指頭,不再說話。

    是一以繼之,還是九九歸一?

    是一而再,再而三,表示要堅持,還是道家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王母伸出的這根指頭成為千古隻謎,令天上神仙,人間男女永遠也猜不透。

    三世兩劫以後。

    森林裏、草原上、江湖邊、山丘中,到處都活躍著人們的身影,到處都撒滿了人們的腳印。

    森林裏的人們,或采摘木葉、野草充饑,或獵取獐雞兔鹿裹腹。春夏秋冬,風裏雨裏,生活雖然辛苦,卻也不乏樂趣,有這樣一首古代歌謠:

    斷竹,續竹;飛土,逐鹿。

    四句八字,言簡意賅。反映了鴻蒙時期人類以竹、石為武器的狩獵生活。

    江湖邊的人們,以竹木為舟,撒網捕魚。風和日麗的日子,水波不興,不愁捕不到魚蝦;風狂雨暴的時候,江湖裏濁浪排空,難免有人葬身水中,反成為魚鱉之食。當時的人們這樣唱道:

    秋水衍兮風揚波,

    舟濟顛倒兮更相加。

    歸來歸來胡為斯?

    草原上的人們,盤馬彎弓,仰頭射雕,俯身逐兔,或趕著牛羊,背著帳篷,逐水草而居,生活裏有無窮的樂趣。千百年來,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山丘中的人們,春則種,夏則耘,秋則收。冬則獵,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四時有序,生活穩定,但愁水澇蟲害,每逢祭祀之日,他們禮備三牲,常常這樣乞求:

    土反其宅,水歸其壑

    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

    滿世界一片生機勃勃,女媧自然樂在心裏。但是,她必須嚴守規矩,不得插手人間事務,即:不涉塵世糾紛,遠離部落爭鬥,不問人間冷暖,不管世態炎涼。王母曾經這樣告戒過她“人間的事情,盡量讓人們自己去辦;過了三災九難之後,人們會學得很聰明;如果神仙插手進去,他們很容易產生依附性,束縛他們頭腦裏那根謀求發展的神經。女媧覺得王母言之有理,牢牢記住了這句話。

    一天,女媧去扭陽山拜會混元祖師,迴來時,遇見正法明如來。正法明如來邀她小憩。二人在大象池邊的桫欏樹下坐定。正法明如來開口言道“天生萬物,惟媧皇所造之人最有靈性,媧皇真是功德無量。”

    女媧苦笑了一下,說道“靈性,靈性,有靈有性。如果用之得當,可逢山開路,遇水造橋,上天攬月,下洋捉鱉,心想事成,倒也不錯;如果用之不當,或夫妻反目,父子成仇,或兄弟睨於牆,手腳相殘,血肉相拚,豈不可悲!你看那黃帝、炎帝,本是一母所生,且兩人又都還算得品德優良,行為端莊,聰明穎悟,勇武過人,八十年前,僅僅為了各自部落的一點象蒼蠅腦袋那麽大小的利益,就刀兵相向。十萬金戈鐵馬,鏖戰三年。積土成山,流血成河。提起此事,至今還令人心寒。”

    正法明如來說道“東土沃野大戰,貧僧也有耳聞。兄弟互相殘殺,本是生靈惡性的表現。令貧僧不解的是媧皇為什麽不出麵管一管?以媧皇之力,管這樣的小事,當易如反掌。”

    女媧說道“自那三百六十六人,組成一百八十三對夫妻下山以後,王母就找來盤古和我,三人約定,除了降魔伏妖以外,不能擅自插手人間事務。如果誰個違反了,就要受到身首僵化,血脈枯竭,四肢不動,七竅虛空的懲罰。我和盤古都在王母麵前作了保證,豈可隨便違背?”

    正法明如來讚揚道“善哉,不違約,不爽言,媧皇真是個非常誠實忠厚的人。況且,人間之事,原本應該人間之人自我約束,自行了斷。外力幹預,看來象是快刀斬亂麻,非常迅速,非常得意;但斬過之後,麻仍亂,而刀已鈍,終歸不是一個辦法。”

    女媧聽得正法明如來如此說法,猜想大法明如來可能另有妙著,便討教說“關於解決人世紛爭,想來佛主已經胸有成竹,請你不吝賜教。”

    正法明如來說道“這有什麽不可以的呢!外力幹預不是辦法,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從內部去解決。”

    女媧聽了,且喜且疑,問道“如何從內部去解決?”

    正法明如來說“我們即將修成大乘教法,引導人心向善。假如人人向善,世間就沒有了紛爭;紛爭既然消失,自然已就沒有了戰爭了。”

    女媧聽了大喜,說“佛主慈悲,功德無量,眾生有救了!”轉瞬,又不無懷疑地說“不知佛主怎樣將大乘教法傳到人間?”

    “這隻能自身或派弟子去傳教。”

    女媧連連搖頭“這就不僅僅是幹預了人間之事,而且,自身加入到了人世裏麵,使不得,使不得,這更違背了王母與我們的約定。”

    正法明如來說“我們和尚不能象你們神仙那樣超凡脫俗,遠離塵世;我們原本行走在江湖之上,生活在眾生之間,我們怎麽能夠不過問眾生疾苦?當然,我們不是從外部去壓製眾生,而是從內部去引導眾生;況且,我們和王母沒有什麽約定,即使有什麽不測之事發生,我們佛家有句話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女媧不禁肅然起敬,躬身施禮說“希望佛主早日到東土傳播真經。”

    正法明如來說“不急,不急,我和大勢至佛,釋迦牟尼佛計劃修三十五部經書,現在才修成《蓮花》《華嚴》《金剛》《菩薩》《大智度》等三十三部,還有兩部沒有完成。待全部經書修成以後,再與諸佛商議東土授經的事。”

    女媧問“還需多久?”

    “多則百年,少則數月。”

    “看來修經也不是容易的事。”女媧感歎說。

    正法明如來笑了“世上本來就沒有什麽容易的事。”

    那天,女媧和正法明如來談的很投機,迴到昆侖山時,天已經很晚了。

    這一夜,女媧睡得很香。早晨醒來的時候,山洞裏已經滲入晨曦。想起昨天和正法明如來佛的談話,女媧仍然非常興奮。起床時,她一邊穿衣,一邊歌唱:

    卿雲爛兮糾漫漫,

    日月光華旦複旦。

    突然,東南方傳來一聲巨響,仿佛大廈倒塌,山嶽蹦摧;接著,大地猛烈顫動著,山洞黑了下來。女媧不知發生了什麽事,掐指算時,卻怎麽也算不出究竟是哪路神仙出了事,心裏明白事情發生在人間。原來,神仙也並不是什麽都能算得出來。神仙隻能把神仙之間正在或將要發生的事算得清楚,對人間之事卻不一定算得明白。女媧迫切想知道人間究竟發生了什麽事,忙喚過侍女春蕊、秋英,吩咐她倆帶上日月寶鏡,去望遠崖看個明白。

    半個時辰後,春蕊秋英迴來報告說“娘娘,弄清楚了。”

    女媧關切地問“人間發生了什麽事?”

    春蕊說“顓頊和共工爭當國君,互不相讓,發動了一場戰爭。”

    女媧罵道“這兩個孽畜!”

    秋英接著說道“兩人從岷山打到巴山,又從巴山打過漢水,直打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死了八萬人。”

    春蕊說“最後,共工戰敗了,又羞又怒,一頭向不周山撞去。”

    秋英說“一根天柱和一根掛地繩子被撞斷了。西北方天空升高了,日月星辰都趕著逃往西北;東南方地麵下沉,水嗬,灰塵嗬,都紛紛流向東南。”

    女媧聽了,不停地搓著手,在洞裏轉來轉去,口裏念道“天柱折,地維絕,禍事撞大了,這如何是好,這如何是好!”

    這時,一片祥雲紫氣滲入洞中,又聽得空中傳來隱隱約約的的笙蕭之聲。女媧知道是王母降臨了,顧不上梳妝,連忙出去迎接。

    見到王母滿臉陰沉,女媧知道是興師問罪來了,正要開口致辭,王母就責備說“好個女媧,你那些不肖子孫,折斷天柱地維,擾得天庭不安,神仙們膽戰心驚,該當何罪?”

    “請王母原諒,”女媧小心翼翼地說道“早先,王母與小女子約定,不得過問人間之事。這件事情,我也是剛剛知道。”

    王母微微點了點頭,臉色似乎有所緩和,卻又為難地說“人間之事,原也不該我們神仙去管,隻是這天垮了,地陷了,就不單是人間之事了。你總不能袖手旁觀吧?”

    女媧此時才弄清王母的來意,馬上迴答道“請王母放心,天垮了,我把它補上就是,還神仙們一個完整的天庭。”

    “這事就辛苦你了。”王母臉上露出了笑容,“要抓緊,給你一年時間,一定要把天補好。”

    “是!”女媧堅定地迴答,“一定不會辜負王母的厚望。”

    王母吩咐左薑右姬擺駕迴瑤池。臨行,又憂心忡忡地對女媧說道“盤古那裏,你要好好勸一勸。他近來十分激動,常常說要殺掉那些不肖子孫。你要告訴他,千萬不要插手人間的事,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女媧答應了。

    王母動身走了。車轎起動時,王母掀開轎簾,叮囑道“不要忘記了,一定要告訴盤古嗬!”

    送走王母以後,令女媧左右為難的事是,她不知道該怎樣去見盤古。自從那次王母說媒,暗中換了二人的酒碗以後,女媧覺得盤古象中了邪,常常放棄正常的功課作業,跑到昆侖山來糾纏她,要和她拜堂成親。

    開始,女媧溫和地開導盤古“王母隻不過是開玩笑罷了,豈能當真呢。”盤古卻認為,王母母儀天庭,是斷然不會開玩笑的。他們應該聽王母的話,結成夫妻。

    女媧說“當時,王母隻不過是看到大地上沒有有靈性的生命,現在,因為換了酒碗,兩人的陰陽二氣結合在一起,讓三百多黃土人有了生命,能夠生息繁衍,形成了一百八十多個部落。任務已經完成,沒有再結成夫妻的必要。”

    盤古說“王母說媒在前,後來又換了酒碗,二人已經喝過交杯酒,就應該名副其實地作夫妻。”

    女媧苛責“什麽是名?什麽是實?你是開天辟地的大英雄,又是太虛山上正在修煉,道行即將完成的神仙,舍此之外,還圖什麽名,求什麽實!”

    女媧真的生氣了,她轉身進入洞中,把盤古關在了門外。她怕盤古破門而入,閂門時,還加了三道密咒。這種密咒,隻要加上一道,即使以一片樹葉為門,也須千鈞之力才能打破。三道密咒加在一堵千鈞石門上,要打破它,至少須要雷霆萬鈞之力。

    盤古既然當年幾斧就能開天辟地,要打破這加了幾道密咒的石門也並非難事,但是他不能那樣做。他太愛女媧了。他怕那樣會驚嚇著女媧。他希望看到的是女媧秀麗的臉龐上永遠露出的甜蜜的微笑,而不是擔心、驚懼、憂愁、悲哀、憤怒……如果那樣,他寧願自己去死。

    那一天,盤古在元始洞外孤零零地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觀音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蜀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蜀風並收藏觀音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