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一個小太監的野心
大唐:躺平的我,被李二偷聽心聲 作者:海的浪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07章一個小太監的野心
他也一直以保全太子為己任。
隻是他的方式是讓太子一舉一動都合乎規矩,讓人挑不出錯來。
這樣雖然是沒人能夠說出什麽來,就算想要挑刺也挑不出來。
但李承乾卻不願意這麽過活。
一直都被條條框框限製住,未免也太難受了。
之前李承乾任性妄為,一改原來的形象,變得醉生夢死的,東宮之中,就數福全的反應最激烈。
當然,那段時間也沒少挨這位的罵。
看著人家年紀也不小了,李承乾當初也不好說什麽。
後來那是跟長孫皇後關係不錯,李承乾也願意給長孫皇後麵子。
也是因為雖然李承乾不太有規矩,但是李二這個父親,還是皇帝,都沒有發話,福全自然也就不好再說什麽了。
之所以還要加上琴棋書畫四個人,還讓知書管著鑰匙,也是因為李承乾不想讓福全一個人全權做主。
這樣會給別人一個錯誤信號,以為東宮是福全說了算了。
李承乾必須要將自己的態度表達明確。
他隻是給福全體麵,或者說給福全所代表的長孫皇後麵子,所以才讓福全擔了這個權。
但他卻並不信任福全。
琴棋書畫四個人才是他信任的,可以作為心腹的人選。
而且,這樣一來,即便是他們意見相左,雖然福全可以做最終的決定,但卻動不了庫房。
因為庫房鑰匙是知書拿著的。
知書若是不同意,福全也沒有辦法逼迫她。
東宮的其他人,也會知道到底應該聽誰的。
福全對此已經心中有數,倒是沒有說什麽。
畢竟從之前李承乾在東宮裏整日玩樂的時候,他就知道了,太子已經不聽他的了。
不僅是不聽他的,就連皇上皇後的想法,太子都不在乎了。
他就算是再勸,也沒有什麽用。
如今,太子也不過是看在皇後的麵子上保全他的體麵而已。
不過,雖然太子現在並不像是他想的那樣發展,但好歹也還算是處境不錯。
不管怎麽說,至少皇上對太子還是很重視的。
而且太子都已經開始觀政了,等到太子成年禮一辦,太子的位置就更穩了。
隻要太子的地位穩固,他自己怎麽樣,其實他倒沒那麽在意。
長孫皇後對他有恩,他怎麽還都是還不清的。
既然皇後讓他幫忙照顧太子,他自然會盡心。
隻是可能他的想法與太子的想法相差太遠,兩個人經常會產生分歧。
但現在看著太子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成果依舊很好。
皇上也是越來越重視太子。
太子也漸漸變好了。
看來是他自己的問題。
他隻是個太監,隻是個伺候人的,或許他的格局太小,實在不是這塊料吧。
看來以後,他也隻能幫太子管管東宮內務,其他的,就由太子自己決定好了。
雖然太子年紀不大,但太子展現出來的本事卻不小。
足可以獨當一麵了。
他還是不要瞎參合了,省得他瞎指揮,可能效果還不好。
福全自己不在意權勢,但是跟著他的小太監,也是福全的義子,祿期卻不是這樣想的。
他還是個新進宮的小太監的時候,就費盡心思抱大腿,最後好不容易讓福全動了惻隱之心,將他收為義子,將他帶在身邊教導,還特意將他要進了東宮。
能進東宮,其實對於祿期這個小太監來說已經是很好了,他原本也很知足。
那時候的太子還經常被先生們稱讚,連帶著皇上也十分看重。
祿期覺得隻要自己多多學習,跟在福全這個東宮的掌事太監身後,日後肯定能夠有一個好前程。
但他沒有想到,好景不長。
沒多久,太子就變了!
還變得十分徹底!
整日就待在宮裏,哪裏也不去,也不去請安,也不去學習,就整天玩樂,研究吃的,或者是其他的。
就是沒有一樣是正經事!
皇上對太子的態度也變了,從意外驚訝到恨鐵不成鋼,再到徹底失望。
在李二想要廢太子的時候,祿期都已經在準備離開東宮,另謀出路了。
福全在長孫皇後麵前也說得上話,他想著到皇後宮中也好。
不管後宮中誰受寵,皇後的地位都是無可動搖的。
而且皇後宮中還有一位皇子和一位公主,也頗受皇上寵愛。
他過去之後,還可以想辦法之後跟著李治,或許還能夠謀得更好的前程。
但福全卻不願意離開,也沒有幫祿期活動。
祿期從那時起,就對福全有些不滿了。
自己死忠心,不想往上爬,但別耽誤他啊!
而且,福全已經是東宮的掌事太監了,是沒有必要挪地方。
就算是太子被廢,肯定也能夠封王,到時候福全還是有地方可去的。
但祿期不同啊!
他想要的,是借著從龍之功,成為皇上身邊的心腹大太監!
到時候就算是朝中重臣,什麽國公王爺的,都要給他塞銀子,討好他!
這才是他想要的!
太子既然給不了他想要的,那他自然要另謀出路。
到了皇後宮裏,他的機會才更多。
可以好好的挑選一位登上大寶的機會更大的主子。
但這一切都被福全給打破了。
祿期沒能走成。
他本想自己去活動活動,但根本沒有人會賣他麵子。
就連東宮都不被大家看好了,他這樣的小太監,又有誰會在意呢?
於是,他隻能就這樣留在東宮。
隻是之後很快就迎來了轉機。
皇上不知道為什麽在見了太子一麵之後,沒有將太子廢掉,反而漸漸的對太子改觀了,還天天到東宮來用飯。
眼見著太子的地位再次穩固起來,也再次得到了皇上的重視,祿期也不再想著離開了。
對福全也恢複了之前的孝心和奉承。
但這次,他卻看到了太子對福全的真實態度。
體麵可以有,看似有最終決定權,實際上卻隻是說著好聽,庫房鑰匙都不歸福全管,一切都是虛的。
他對福全有些怨恨起來。
明明有那麽好的條件,為什麽不爭?
隻要福全爭氣一點,讓太子更加的信重福全,那他豈不是也可以借著福全這條線,攀上太子了?
他也一直以保全太子為己任。
隻是他的方式是讓太子一舉一動都合乎規矩,讓人挑不出錯來。
這樣雖然是沒人能夠說出什麽來,就算想要挑刺也挑不出來。
但李承乾卻不願意這麽過活。
一直都被條條框框限製住,未免也太難受了。
之前李承乾任性妄為,一改原來的形象,變得醉生夢死的,東宮之中,就數福全的反應最激烈。
當然,那段時間也沒少挨這位的罵。
看著人家年紀也不小了,李承乾當初也不好說什麽。
後來那是跟長孫皇後關係不錯,李承乾也願意給長孫皇後麵子。
也是因為雖然李承乾不太有規矩,但是李二這個父親,還是皇帝,都沒有發話,福全自然也就不好再說什麽了。
之所以還要加上琴棋書畫四個人,還讓知書管著鑰匙,也是因為李承乾不想讓福全一個人全權做主。
這樣會給別人一個錯誤信號,以為東宮是福全說了算了。
李承乾必須要將自己的態度表達明確。
他隻是給福全體麵,或者說給福全所代表的長孫皇後麵子,所以才讓福全擔了這個權。
但他卻並不信任福全。
琴棋書畫四個人才是他信任的,可以作為心腹的人選。
而且,這樣一來,即便是他們意見相左,雖然福全可以做最終的決定,但卻動不了庫房。
因為庫房鑰匙是知書拿著的。
知書若是不同意,福全也沒有辦法逼迫她。
東宮的其他人,也會知道到底應該聽誰的。
福全對此已經心中有數,倒是沒有說什麽。
畢竟從之前李承乾在東宮裏整日玩樂的時候,他就知道了,太子已經不聽他的了。
不僅是不聽他的,就連皇上皇後的想法,太子都不在乎了。
他就算是再勸,也沒有什麽用。
如今,太子也不過是看在皇後的麵子上保全他的體麵而已。
不過,雖然太子現在並不像是他想的那樣發展,但好歹也還算是處境不錯。
不管怎麽說,至少皇上對太子還是很重視的。
而且太子都已經開始觀政了,等到太子成年禮一辦,太子的位置就更穩了。
隻要太子的地位穩固,他自己怎麽樣,其實他倒沒那麽在意。
長孫皇後對他有恩,他怎麽還都是還不清的。
既然皇後讓他幫忙照顧太子,他自然會盡心。
隻是可能他的想法與太子的想法相差太遠,兩個人經常會產生分歧。
但現在看著太子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成果依舊很好。
皇上也是越來越重視太子。
太子也漸漸變好了。
看來是他自己的問題。
他隻是個太監,隻是個伺候人的,或許他的格局太小,實在不是這塊料吧。
看來以後,他也隻能幫太子管管東宮內務,其他的,就由太子自己決定好了。
雖然太子年紀不大,但太子展現出來的本事卻不小。
足可以獨當一麵了。
他還是不要瞎參合了,省得他瞎指揮,可能效果還不好。
福全自己不在意權勢,但是跟著他的小太監,也是福全的義子,祿期卻不是這樣想的。
他還是個新進宮的小太監的時候,就費盡心思抱大腿,最後好不容易讓福全動了惻隱之心,將他收為義子,將他帶在身邊教導,還特意將他要進了東宮。
能進東宮,其實對於祿期這個小太監來說已經是很好了,他原本也很知足。
那時候的太子還經常被先生們稱讚,連帶著皇上也十分看重。
祿期覺得隻要自己多多學習,跟在福全這個東宮的掌事太監身後,日後肯定能夠有一個好前程。
但他沒有想到,好景不長。
沒多久,太子就變了!
還變得十分徹底!
整日就待在宮裏,哪裏也不去,也不去請安,也不去學習,就整天玩樂,研究吃的,或者是其他的。
就是沒有一樣是正經事!
皇上對太子的態度也變了,從意外驚訝到恨鐵不成鋼,再到徹底失望。
在李二想要廢太子的時候,祿期都已經在準備離開東宮,另謀出路了。
福全在長孫皇後麵前也說得上話,他想著到皇後宮中也好。
不管後宮中誰受寵,皇後的地位都是無可動搖的。
而且皇後宮中還有一位皇子和一位公主,也頗受皇上寵愛。
他過去之後,還可以想辦法之後跟著李治,或許還能夠謀得更好的前程。
但福全卻不願意離開,也沒有幫祿期活動。
祿期從那時起,就對福全有些不滿了。
自己死忠心,不想往上爬,但別耽誤他啊!
而且,福全已經是東宮的掌事太監了,是沒有必要挪地方。
就算是太子被廢,肯定也能夠封王,到時候福全還是有地方可去的。
但祿期不同啊!
他想要的,是借著從龍之功,成為皇上身邊的心腹大太監!
到時候就算是朝中重臣,什麽國公王爺的,都要給他塞銀子,討好他!
這才是他想要的!
太子既然給不了他想要的,那他自然要另謀出路。
到了皇後宮裏,他的機會才更多。
可以好好的挑選一位登上大寶的機會更大的主子。
但這一切都被福全給打破了。
祿期沒能走成。
他本想自己去活動活動,但根本沒有人會賣他麵子。
就連東宮都不被大家看好了,他這樣的小太監,又有誰會在意呢?
於是,他隻能就這樣留在東宮。
隻是之後很快就迎來了轉機。
皇上不知道為什麽在見了太子一麵之後,沒有將太子廢掉,反而漸漸的對太子改觀了,還天天到東宮來用飯。
眼見著太子的地位再次穩固起來,也再次得到了皇上的重視,祿期也不再想著離開了。
對福全也恢複了之前的孝心和奉承。
但這次,他卻看到了太子對福全的真實態度。
體麵可以有,看似有最終決定權,實際上卻隻是說著好聽,庫房鑰匙都不歸福全管,一切都是虛的。
他對福全有些怨恨起來。
明明有那麽好的條件,為什麽不爭?
隻要福全爭氣一點,讓太子更加的信重福全,那他豈不是也可以借著福全這條線,攀上太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