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想出宮一趟
大唐:躺平的我,被李二偷聽心聲 作者:海的浪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04章想出宮一趟
那他自然要多多了解太子,知道他的傾向和底線,以及各種忌諱。
這樣他之後才能更好的幫太子辦事,讓太子滿意,而不是不知道什麽時候,就犯了他的忌諱。
等交代完了之後,李承乾這才說:“暫時就隻是這些。若是之後你再遇到什麽問題,就先自己斟酌著處理吧。”
“至於銀子的話,你需要的時候就去找知書,知書拿著庫房鑰匙,再讓福全記錄一下就行。”
知書實施管庫房鑰匙的,福全現在是東宮的掌事太監,雖然賬本其實不是他做,但還是應該找他,讓他吩咐人記賬。
不然的話,若是繞過他,就不太好了。
這福全還是長孫皇後派過來照顧他,替他管著東宮的。
總要給幾分體麵。
更何況,福全因為長孫皇後對他有恩,所以對長孫皇後很忠心,對他這個長孫皇後的長子,也十分用心。
李承乾自然要多考慮一下他的感受。
“是!臣記下了。”
長孫家慶在東宮做侍讀,已經有不短的時間了,自然也是知道福全的地位的。
對於琴棋書畫四個人,他也清楚。
這四位都是東宮太子的大宮女。
他也清楚她們的地位。
所以長孫家慶對於李承乾這樣的安排也沒有感到意外。
之後,李承乾本想讓人出去傳話,讓孫慶或者孫祥進宮一趟地點,但後來想想,李承乾又改了主意。
之前出宮的時候,隻顧著跟李恪去看水泥路修得怎麽樣了,之後就直接去酒樓那邊,沒有去莊子看他們做得怎麽樣。
這次去襄州,怕是幾個月迴不來,那就更不知道莊子的情況了。
所以倒不如趁著這個時候,出去看一下,若是有什麽問題的話,也好立馬叫他們改正過來。
順便可以交代清楚,之後他們應該做的事情。
製糖的事情現在有長孫家慶看著,李承乾倒是也並不那麽擔心。
隻是訓練招來的那些人還是挺重要的。
其實李承乾還想讓他們找一些孤兒。
從小教育起來的,以後長大了,也正好是能夠用上的時候。
而且那些孤兒若是得了救助,有這樣條件,一般來說也是知恩圖報的。
若是實在脾氣心性不好的,也還有機會教導板正。
隻是現在多處都需要人手,暫時還等不了那麽長的時間,隻能是短暫培訓一下就要上崗了。
所以這件事暫時隻能擱置了。
或許這次去襄州還能夠物色一下,看看有沒有可用的人才帶迴來。
襄州這次遭了災,不定有多少人流離失所,成了孤兒的。
若是真的有可用之才,李承乾也不會錯過。
可以先將人帶迴來養著,跟著那些人好好學。
現在李承乾有了些積蓄,也有底氣了,也能夠想著培養一些人才了。
若是沒錢,就算是想養幾個孤兒,怕也是無能為力。
李承乾想著,等自己從襄州迴來,或許製糖的那些機器就能夠製造出來了。
到時候再添一個進項,他應該就能夠直接開一個是收容所,先收容孤兒吧。
至於孤寡老人殘疾人之類的,也可以。
到時候再想些簡單的,這些人能做的工作給他們做,也不算是白養著這些人就行了。
說不定那些老人、殘疾人當中,還有些能夠交給那些孤兒的本事呢?
李承乾對於孤兒的教育,可不像這個時候的人一樣,隻想著讀四書五經才算是正經學習。
其實李承乾覺得,這些孩子可能更適合讀技校,學一門手藝,以後能夠靠手藝吃飯。
有天賦的自然也能夠讀四書五經,預備著以後科考。
這些還是要因人而異。
不過現在想這些還早。
至少要等製糖工廠開辦,賺了錢了,李承乾才能辦個收容所,或許還可以順便辦個學校。
等到用飯的時候,李承乾便跟李二說了自己的打算。
“父皇,兒臣想明日出宮一趟。”
李二看了過來,李承乾一本正經,麵不改色。
“出宮做什麽?你有什麽要置辦的?直接交給下麵人去就行。你現在就好好思考要帶那些人,帶哪些東西就行了。其他的交給別人去辦。”
李二的想法很簡單,李承乾是太子,沒必要親自去采買是什麽東西,想到什麽叫人買迴來就行了。
他隻要動腦子想,動嘴說出來,至於做,就交給底下那些人就行了。
不過李二覺得,或許李承乾並不是想要出宮去買什麽。
畢竟李承乾現在手底下也有辦事的人,長孫家慶和長孫祥還幫著李承乾做事,直接叫他們買進來也不是不可以的。
但李二卻並不希望李承乾這個時候還亂跑。
三天後他們就要去襄州了,現在還不抓緊時間好好布置一番,跟長輩辭行,準備要帶的東西,出宮去做什麽?
因為襄州之事,現在就連長安都有些異動。
李二自然不想李承乾出宮去。
李承乾也沒有說自己是想去莊子上看看情況,而是另外找了理由。
“兒臣要的東西,還是親自去看過才好。交給別人,兒臣也不放心。兒臣會帶齊侍衛的,也不會亂逛,不會有什麽危險的。”
李承乾盡力的說服李二。
【不就是出個宮嗎?帶齊了侍衛的話,李二還有什麽不放心的?】
【難道還真的有人不長眼來惹我不成?】
別說,李二還真的擔心有人狗急跳牆,或者是有眼無珠的,去找李承乾的麻煩。
李承乾雖然聰慧機靈,但是卻到底年級還小,武藝也不怎麽行。
畢竟李承乾這麽久都沒有練過武了,李二也不覺得李承乾還能有什麽自保之力。
就算是帶上了侍衛,別人如果人多的話,侍衛也難以抵擋。
襄州的事情,已經觸動了一部分人的利益。
襄州的那些官員敢這麽做,背後肯定是有人的。
現在還沒有查到那些人,不知因為沒有線索查不到,而是因為突然爆發的瘟疫,讓魏征暫時放下了這些,先針對疫情進行安排,還騰不出手來。
所以在這個時間段,保不準就有人感覺到了危機,想著釜底抽薪,搏一搏。
那他自然要多多了解太子,知道他的傾向和底線,以及各種忌諱。
這樣他之後才能更好的幫太子辦事,讓太子滿意,而不是不知道什麽時候,就犯了他的忌諱。
等交代完了之後,李承乾這才說:“暫時就隻是這些。若是之後你再遇到什麽問題,就先自己斟酌著處理吧。”
“至於銀子的話,你需要的時候就去找知書,知書拿著庫房鑰匙,再讓福全記錄一下就行。”
知書實施管庫房鑰匙的,福全現在是東宮的掌事太監,雖然賬本其實不是他做,但還是應該找他,讓他吩咐人記賬。
不然的話,若是繞過他,就不太好了。
這福全還是長孫皇後派過來照顧他,替他管著東宮的。
總要給幾分體麵。
更何況,福全因為長孫皇後對他有恩,所以對長孫皇後很忠心,對他這個長孫皇後的長子,也十分用心。
李承乾自然要多考慮一下他的感受。
“是!臣記下了。”
長孫家慶在東宮做侍讀,已經有不短的時間了,自然也是知道福全的地位的。
對於琴棋書畫四個人,他也清楚。
這四位都是東宮太子的大宮女。
他也清楚她們的地位。
所以長孫家慶對於李承乾這樣的安排也沒有感到意外。
之後,李承乾本想讓人出去傳話,讓孫慶或者孫祥進宮一趟地點,但後來想想,李承乾又改了主意。
之前出宮的時候,隻顧著跟李恪去看水泥路修得怎麽樣了,之後就直接去酒樓那邊,沒有去莊子看他們做得怎麽樣。
這次去襄州,怕是幾個月迴不來,那就更不知道莊子的情況了。
所以倒不如趁著這個時候,出去看一下,若是有什麽問題的話,也好立馬叫他們改正過來。
順便可以交代清楚,之後他們應該做的事情。
製糖的事情現在有長孫家慶看著,李承乾倒是也並不那麽擔心。
隻是訓練招來的那些人還是挺重要的。
其實李承乾還想讓他們找一些孤兒。
從小教育起來的,以後長大了,也正好是能夠用上的時候。
而且那些孤兒若是得了救助,有這樣條件,一般來說也是知恩圖報的。
若是實在脾氣心性不好的,也還有機會教導板正。
隻是現在多處都需要人手,暫時還等不了那麽長的時間,隻能是短暫培訓一下就要上崗了。
所以這件事暫時隻能擱置了。
或許這次去襄州還能夠物色一下,看看有沒有可用的人才帶迴來。
襄州這次遭了災,不定有多少人流離失所,成了孤兒的。
若是真的有可用之才,李承乾也不會錯過。
可以先將人帶迴來養著,跟著那些人好好學。
現在李承乾有了些積蓄,也有底氣了,也能夠想著培養一些人才了。
若是沒錢,就算是想養幾個孤兒,怕也是無能為力。
李承乾想著,等自己從襄州迴來,或許製糖的那些機器就能夠製造出來了。
到時候再添一個進項,他應該就能夠直接開一個是收容所,先收容孤兒吧。
至於孤寡老人殘疾人之類的,也可以。
到時候再想些簡單的,這些人能做的工作給他們做,也不算是白養著這些人就行了。
說不定那些老人、殘疾人當中,還有些能夠交給那些孤兒的本事呢?
李承乾對於孤兒的教育,可不像這個時候的人一樣,隻想著讀四書五經才算是正經學習。
其實李承乾覺得,這些孩子可能更適合讀技校,學一門手藝,以後能夠靠手藝吃飯。
有天賦的自然也能夠讀四書五經,預備著以後科考。
這些還是要因人而異。
不過現在想這些還早。
至少要等製糖工廠開辦,賺了錢了,李承乾才能辦個收容所,或許還可以順便辦個學校。
等到用飯的時候,李承乾便跟李二說了自己的打算。
“父皇,兒臣想明日出宮一趟。”
李二看了過來,李承乾一本正經,麵不改色。
“出宮做什麽?你有什麽要置辦的?直接交給下麵人去就行。你現在就好好思考要帶那些人,帶哪些東西就行了。其他的交給別人去辦。”
李二的想法很簡單,李承乾是太子,沒必要親自去采買是什麽東西,想到什麽叫人買迴來就行了。
他隻要動腦子想,動嘴說出來,至於做,就交給底下那些人就行了。
不過李二覺得,或許李承乾並不是想要出宮去買什麽。
畢竟李承乾現在手底下也有辦事的人,長孫家慶和長孫祥還幫著李承乾做事,直接叫他們買進來也不是不可以的。
但李二卻並不希望李承乾這個時候還亂跑。
三天後他們就要去襄州了,現在還不抓緊時間好好布置一番,跟長輩辭行,準備要帶的東西,出宮去做什麽?
因為襄州之事,現在就連長安都有些異動。
李二自然不想李承乾出宮去。
李承乾也沒有說自己是想去莊子上看看情況,而是另外找了理由。
“兒臣要的東西,還是親自去看過才好。交給別人,兒臣也不放心。兒臣會帶齊侍衛的,也不會亂逛,不會有什麽危險的。”
李承乾盡力的說服李二。
【不就是出個宮嗎?帶齊了侍衛的話,李二還有什麽不放心的?】
【難道還真的有人不長眼來惹我不成?】
別說,李二還真的擔心有人狗急跳牆,或者是有眼無珠的,去找李承乾的麻煩。
李承乾雖然聰慧機靈,但是卻到底年級還小,武藝也不怎麽行。
畢竟李承乾這麽久都沒有練過武了,李二也不覺得李承乾還能有什麽自保之力。
就算是帶上了侍衛,別人如果人多的話,侍衛也難以抵擋。
襄州的事情,已經觸動了一部分人的利益。
襄州的那些官員敢這麽做,背後肯定是有人的。
現在還沒有查到那些人,不知因為沒有線索查不到,而是因為突然爆發的瘟疫,讓魏征暫時放下了這些,先針對疫情進行安排,還騰不出手來。
所以在這個時間段,保不準就有人感覺到了危機,想著釜底抽薪,搏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