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鄭韻寒的想法
大唐:躺平的我,被李二偷聽心聲 作者:海的浪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76章鄭韻寒的想法
鄭韻寒在得到了掌櫃給的紙條之後,沒有忙著打開,而是先找了個沒有人的地方,一個人的時候,才打開紙條來看。
在看完了之後,他還特別小心的將那張紙條燒了。
既然兩位殿下都希望他能夠保密,那麽不管這兩位殿下究竟是出於什麽樣的心理,他都要照著他們說的,盡量做到的。
不過這樣的做法,卻是給他帶來的好處的更多。
他也不是什麽蠢人,自然能夠看得出來。
這樣一來,這次的拍賣會明麵上就是他自己一個人策劃的,從頭到尾都隻跟他一個人有關了。
不會牽扯到蜀王,也不會牽扯到太子。
而因拍賣會所得到的不管是名聲還金銀,還是之後將那些錢獻給朝廷之後得到的一切,那都是屬於自己的了。
他自然會記住這份恩情,不管是太子做出的決定,還是蜀王推薦他的情分。
他都會記著,以後若有機會,自然會報答他們。
隻是,他笑了笑。
一個是蜀王,如今被傳為最受寵的皇子。
一個是太子,看著地位也比較穩固,聽說皇帝陛下對太子還是比較滿意的,每天都要去東宮,肯定見的也不止有蜀王。
這兩位位高權重,出身尊貴,他如今還是個白身,還是被家裏趕出來的,沒有家族庇護的人,有什麽可報答他們的呢?
即便是他因為此次而得名,而立功,想要能夠報答兩位殿下,那也還差得遠。
所以,他也隻能更加盡心的為兩位殿下辦事,也勉強算是自己的一片心意了。
他讓酒樓的人小心注意,打起精神將最後的客人都送走了,就讓廚子做了一頓好的,犒賞一下所有人。
然後就讓人收拾。
他從拍賣門票前一天,就將酒樓包下,一直到現在拍賣會結束,到第二天,將所有的一切都收拾好了,將賬目理清了,才算是合作結束。
酒樓對於他這樣的安排也很是滿意。
因為這樣一來,是鄭韻寒為了給酒樓更多的準備時間和收拾時間,才會多出兩天時間來。
這也是鄭韻寒做事厚道。
不然的話,一般人為了省錢,是不會這麽算的。
鄭韻寒因為知道這是太子的酒樓。
這裏賺到的錢,肯定是要給太子的。
他當時做決定的時候沒有多想,隻是覺得拍賣能夠賺到錢,所以沒有將這一點放在眼裏。
而且這樣還能夠讓酒樓更加盡心。
他一心想要將拍賣會辦好,能夠讓拍賣會更好,他自然不會吝嗇。
現在看來,他這麽做,對太子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畢竟,拍賣會賺到的錢,他是都要獻給朝廷的。
他自己肯定不會留下一文錢。
這些都是太子給的那些珍寶換來的金銀,本身就不屬於他。
梯子既然已經決定好了這些金銀的去向,那自然是要全部都一起交給民部的。
他自己沒有這樣的資格留下任何一文錢。
而現在這樣做,也肯定無法給太子留出一部分了。
隻有最初的那幾千兩,當時因為蜀王李恪特地囑咐過,所以他當時反複數了好幾次,確定數目沒有問題,才記錄了下來。
現在的確是應該留出那部分。
其餘的,自然全部都要點清,並且記錄下來,然後一起拉到民部去,捐給朝廷。
至於之後自己能夠得到什麽,鄭韻寒倒是沒有多想。
他覺得,有了太子和蜀王的看重,不管他能夠從朝廷暗裏得到什麽,他的前程肯定不會差。
隻要他以後將每一件差事都認真用心的辦好,他定然能夠一步步的,穩穩當當的往上爬!
而且,鄭韻寒本來就是決定這次要參加春闈的。
他可不是隻能夠憑借著蜀王,現在還要加上一個太子的關係,往上爬的人。
他也要證明自己是有真材是幹的!
春闈就是最好的證明自己的地方!
他之前還在養傷。
之後為了不暴露自己與蜀王的關係,一直沒有出那個莊子,所以來不及投遞自己的書稿給那些名門公卿、社會賢達。
他本來都想要放棄這一次了,準備到之後再說。
沒想到,現在既然有了這樣的機會,他的名聲應該也因為拍賣會而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所以他現在也不需要誰的印鑒,也能夠拿著自己的詩集去投給那些有名的人了。
春闈隨他已經很近了,沒有多少天的功夫了。
但是他自負才華,自己一直以來也不知道讀了多少書了,那些東西都記在心中,自然不會那麽容易忘的。
他準備迴去歸攏一下自己的詩集。
在將金銀捐給朝廷之後,可以將詩集多多投遞出去,等著科舉證明自己。
若是自己有了正經的科舉出身,再加上獻銀的功勞,那他的前途基本上是一片光明了。
當然了,這樣一來,就算是跟蜀王與太子走的近,別人也不會說他僅僅是因為這兩位殿下才得以重用。
到時候,自然是兩位殿下慧眼識才,重用人才。
他也算是為了李恪和李承乾的名聲著想。
若是他的才華展露出來,讓更多的人知道,自然也就不必擔心有人會從他入手,抹黑兩位殿下了。
說到就做。
鄭韻寒叫人將那些金銀全部裝好,他還叫了酒樓的掌櫃,南衙禁衛兵郎將一起來做個見證,將之前拍賣的數目一一對比過。
因為拍賣會都是有記錄的。
不僅是那些說書的、寫書的、文人之類的記錄,還有賬目的記錄。
賬目是由一個他信得過的人來做的。
他好歹也算是有幾個朋友,不算是太失敗。
而且他自己親自主持的拍賣會,記憶猶新,自然還記得每一次拍賣成交的價格。
在數目對比過沒有錯之後,他便先將酒樓的錢給結清了,還給了南衙禁衛兵一筆錢,算是感謝他們前來辛苦一趟。
那些說書的、寫書的、文人之類的,就隻給了定金。
剩下的就要在他們的成品出來之後,真正的做到了他們約定好的事情,鄭韻寒才會結清剩下的。
若是現在結清了,這些人賴賬不做了,那鄭韻寒不是白瞎了嗎?
鄭韻寒在得到了掌櫃給的紙條之後,沒有忙著打開,而是先找了個沒有人的地方,一個人的時候,才打開紙條來看。
在看完了之後,他還特別小心的將那張紙條燒了。
既然兩位殿下都希望他能夠保密,那麽不管這兩位殿下究竟是出於什麽樣的心理,他都要照著他們說的,盡量做到的。
不過這樣的做法,卻是給他帶來的好處的更多。
他也不是什麽蠢人,自然能夠看得出來。
這樣一來,這次的拍賣會明麵上就是他自己一個人策劃的,從頭到尾都隻跟他一個人有關了。
不會牽扯到蜀王,也不會牽扯到太子。
而因拍賣會所得到的不管是名聲還金銀,還是之後將那些錢獻給朝廷之後得到的一切,那都是屬於自己的了。
他自然會記住這份恩情,不管是太子做出的決定,還是蜀王推薦他的情分。
他都會記著,以後若有機會,自然會報答他們。
隻是,他笑了笑。
一個是蜀王,如今被傳為最受寵的皇子。
一個是太子,看著地位也比較穩固,聽說皇帝陛下對太子還是比較滿意的,每天都要去東宮,肯定見的也不止有蜀王。
這兩位位高權重,出身尊貴,他如今還是個白身,還是被家裏趕出來的,沒有家族庇護的人,有什麽可報答他們的呢?
即便是他因為此次而得名,而立功,想要能夠報答兩位殿下,那也還差得遠。
所以,他也隻能更加盡心的為兩位殿下辦事,也勉強算是自己的一片心意了。
他讓酒樓的人小心注意,打起精神將最後的客人都送走了,就讓廚子做了一頓好的,犒賞一下所有人。
然後就讓人收拾。
他從拍賣門票前一天,就將酒樓包下,一直到現在拍賣會結束,到第二天,將所有的一切都收拾好了,將賬目理清了,才算是合作結束。
酒樓對於他這樣的安排也很是滿意。
因為這樣一來,是鄭韻寒為了給酒樓更多的準備時間和收拾時間,才會多出兩天時間來。
這也是鄭韻寒做事厚道。
不然的話,一般人為了省錢,是不會這麽算的。
鄭韻寒因為知道這是太子的酒樓。
這裏賺到的錢,肯定是要給太子的。
他當時做決定的時候沒有多想,隻是覺得拍賣能夠賺到錢,所以沒有將這一點放在眼裏。
而且這樣還能夠讓酒樓更加盡心。
他一心想要將拍賣會辦好,能夠讓拍賣會更好,他自然不會吝嗇。
現在看來,他這麽做,對太子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畢竟,拍賣會賺到的錢,他是都要獻給朝廷的。
他自己肯定不會留下一文錢。
這些都是太子給的那些珍寶換來的金銀,本身就不屬於他。
梯子既然已經決定好了這些金銀的去向,那自然是要全部都一起交給民部的。
他自己沒有這樣的資格留下任何一文錢。
而現在這樣做,也肯定無法給太子留出一部分了。
隻有最初的那幾千兩,當時因為蜀王李恪特地囑咐過,所以他當時反複數了好幾次,確定數目沒有問題,才記錄了下來。
現在的確是應該留出那部分。
其餘的,自然全部都要點清,並且記錄下來,然後一起拉到民部去,捐給朝廷。
至於之後自己能夠得到什麽,鄭韻寒倒是沒有多想。
他覺得,有了太子和蜀王的看重,不管他能夠從朝廷暗裏得到什麽,他的前程肯定不會差。
隻要他以後將每一件差事都認真用心的辦好,他定然能夠一步步的,穩穩當當的往上爬!
而且,鄭韻寒本來就是決定這次要參加春闈的。
他可不是隻能夠憑借著蜀王,現在還要加上一個太子的關係,往上爬的人。
他也要證明自己是有真材是幹的!
春闈就是最好的證明自己的地方!
他之前還在養傷。
之後為了不暴露自己與蜀王的關係,一直沒有出那個莊子,所以來不及投遞自己的書稿給那些名門公卿、社會賢達。
他本來都想要放棄這一次了,準備到之後再說。
沒想到,現在既然有了這樣的機會,他的名聲應該也因為拍賣會而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所以他現在也不需要誰的印鑒,也能夠拿著自己的詩集去投給那些有名的人了。
春闈隨他已經很近了,沒有多少天的功夫了。
但是他自負才華,自己一直以來也不知道讀了多少書了,那些東西都記在心中,自然不會那麽容易忘的。
他準備迴去歸攏一下自己的詩集。
在將金銀捐給朝廷之後,可以將詩集多多投遞出去,等著科舉證明自己。
若是自己有了正經的科舉出身,再加上獻銀的功勞,那他的前途基本上是一片光明了。
當然了,這樣一來,就算是跟蜀王與太子走的近,別人也不會說他僅僅是因為這兩位殿下才得以重用。
到時候,自然是兩位殿下慧眼識才,重用人才。
他也算是為了李恪和李承乾的名聲著想。
若是他的才華展露出來,讓更多的人知道,自然也就不必擔心有人會從他入手,抹黑兩位殿下了。
說到就做。
鄭韻寒叫人將那些金銀全部裝好,他還叫了酒樓的掌櫃,南衙禁衛兵郎將一起來做個見證,將之前拍賣的數目一一對比過。
因為拍賣會都是有記錄的。
不僅是那些說書的、寫書的、文人之類的記錄,還有賬目的記錄。
賬目是由一個他信得過的人來做的。
他好歹也算是有幾個朋友,不算是太失敗。
而且他自己親自主持的拍賣會,記憶猶新,自然還記得每一次拍賣成交的價格。
在數目對比過沒有錯之後,他便先將酒樓的錢給結清了,還給了南衙禁衛兵一筆錢,算是感謝他們前來辛苦一趟。
那些說書的、寫書的、文人之類的,就隻給了定金。
剩下的就要在他們的成品出來之後,真正的做到了他們約定好的事情,鄭韻寒才會結清剩下的。
若是現在結清了,這些人賴賬不做了,那鄭韻寒不是白瞎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