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出謀劃策
大唐:躺平的我,被李二偷聽心聲 作者:海的浪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36章出謀劃策
李二不知道他說的土豆和占城稻到底是什麽,但是結合他之前所想,也能夠猜出這大概是什麽。
他不免心中激動。
難道,這就是產量很高的糧種?
有了產量高的糧種,不說能夠彌補上缺少的那部分糧食,讓他能夠繼續攻打突厥的計劃,至少百姓們不至於缺少糧食,能吃飽!
他想要詳細問一問李承乾。
看到李承乾的表情之後,他卻頓時清醒了一些。
他不能這麽直接問出口。
不然的話,豈不是要引起李承乾的懷疑?
還好他及時想起了這一點,話還沒出口。
李承乾倒是不知道李二想要問自己什麽,他自己就接著思考下去了。
【占城稻的種子我倒是有,但是不夠多啊!】
【如果現下就種下去的話,也需要兩個月才能夠收獲。】
兩個月收獲!
李二聽到這麽一句,簡直想要立時逼李承乾趕緊拿出種子來!
唐朝時,雖然在水稻種植上,有一定的改善,技術也有一定的突破。
南方的水稻,能夠做到一年兩熟。
但這也不得這兩個月就能夠收獲的糧種啊!
如果兩個月便能夠成熟,那等災情過去,再讓百姓種下,說不定都不會耽誤豐收!
若早有這樣的種子,叫南方的百姓種下,說不定還能再種一茬別的糧食!
這樣豈不是可以增產許多?
怎麽當初提起缺啥軍糧,需要百姓增產的時候,李承乾指拿出了曲轅犁,卻不曾提起有這樣的良種?
李二有些恨恨的想。
於是他便試探的跟李承乾說道:“太子可有什麽辦法應對?”
他卻是打斷了李承乾的思緒。
不過李承乾倒是沒有怪他。
他知道李二肯定也是心中急切的。
再怎麽說,李二那也是個好皇帝,憂國憂民的。
出了這樣的大事,還能夠記得過來吃飯,說不定是因為他這裏的飯菜口味好,讓他惦記,還是惦記著叫他想辦法,看他的應對。
他也不知道李二到底是想要多看看別人的想法,來拓寬自己的思路,還是想要以此考校他,讓他能夠得到曆練,多經曆一些這種大事,以後也不至於驚慌。
但既然李二找來了,又親自問了他,還是這樣關係到那麽多人的生存的問題,他也不是真的一言不發的。
“其實這糧食的事情,倒是也有辦法可以解決。”
他想了想,倒是想到了一些別的辦法,可做補充。
“咱們國家糧食若是不夠,其實可以到糧食豐產的外域之地購買糧食迴來。那些地方,也有些糧食種的好的,或許沒有遇到災情,糧食有多。咱們去買迴來,也可以解了燃眉之急。”
“而且,還可以帶迴糧種,說不定也能夠適應咱們的土地,也能使咱們的百姓豐產。”
這就是去進口了。
自己暫時沒有的,那自然是到外國去進口了。
還可以引進一些優良的糧種。
不隻是糧種,其他種子也可以啊!
有許多好吃的,那都是國外傳進來的。
還有許多事在明朝時傳入中國的。
此時那些地方肯定就長著。
有些東西,現在還沒有人敢嚐試去吃的,有些卻不然。
比如番茄,那就可以去引進嘛!
現在沒有人敢吃,那肯定長有很多,他們可以不要錢的大把大把的往迴帶,然後自己種上。
李二點點頭,也是讚同李承乾說的這話的。
漢代時,張騫出使西域,就帶迴了許多的種子,種出的東西,也都很不錯。
這一點倒是可以有的。
但不是現在要去做!
現在他們暫時還沒有這個功夫去做!
沒有這個人力物力,也沒有這個時間,容許他們去做這件事。
災情就在眼前,就算是他們現在遣使臣前去別的國家尋找糧食、種子,也來不及渡過現在這災情!
若說買糧食,離得近的國家或許是來得及的,但他們國庫都要愁沒有銀子應付之後或許會到來的災情,又哪裏有銀子去買糧食呢?
難道別國的糧食就不要錢了?
李承乾也看出了李二有些不以為意,也知道他的心思。
他也不覺得自己白費了心思,繼續說自己的想法:“今年與了曲轅犁,江南也好,其他地區也好,隻要未遇到天災,就必然能夠使得糧食增產。”
“當初發放曲轅犁的時候,就已經說過,增產多出的糧食,那是要盡歸朝廷所有的。有著寫糧食,便可以應付之後災區莊稼被淹沒,無糧可收的事情了。”
“所以咱們現在要愁的是,水災之後,安頓百姓所用的那部分糧食。”
李承乾仔細的分析一下。
所以現在糧種的事情倒是不急。
如果能夠將攻打突厥的事情稍稍放一放,那糧種倒是不用那麽急。
“當初,那位老神仙,不僅僅給了兒臣一些菜譜,也給了不少新鮮東西的種子,還教給兒臣許多不一樣的知識。”
“糧種倒是也有的。隻是這糧種不多,隻是老神仙當時隨意帶在身上的。要是想要發放給所有的守在地區的百姓,任由他們種植,那是不太可能的。”
這一句話,倒是讓李二有些失望。
這老神仙給的種子,竟不多。
他也能夠理解。
但李承乾居然現在才拿出來!
要是早拿出來,現在就不知道有多少已經種成了!
現在他怕是也用不著擔心糧食的問題了!
他可恨李承乾不早早的將這老神仙給的糧種拿出來,但是卻又不好真的狠狠的罰李承乾一頓。
“但是有這些糧種,兩個月之後,應該就有許多稻穀可以收獲,也能夠選出許多糧種了。”
這些糧食倒是也可以作為種子,還可以推廣到幹旱一點的地區。
那樣就能有更多的地方可以種植水稻了,也可以增加糧食的產量。
“其實說起來,大戶人家,那些世家大族,都有存糧的習慣。若是可以現在向他們借出糧食,等這一批糧食收獲了之後,再還給他們……”
“咱們也不白借,可以表彰一下他們,或者到還的時候,多還一些,算是利息嘛!”
李二不知道他說的土豆和占城稻到底是什麽,但是結合他之前所想,也能夠猜出這大概是什麽。
他不免心中激動。
難道,這就是產量很高的糧種?
有了產量高的糧種,不說能夠彌補上缺少的那部分糧食,讓他能夠繼續攻打突厥的計劃,至少百姓們不至於缺少糧食,能吃飽!
他想要詳細問一問李承乾。
看到李承乾的表情之後,他卻頓時清醒了一些。
他不能這麽直接問出口。
不然的話,豈不是要引起李承乾的懷疑?
還好他及時想起了這一點,話還沒出口。
李承乾倒是不知道李二想要問自己什麽,他自己就接著思考下去了。
【占城稻的種子我倒是有,但是不夠多啊!】
【如果現下就種下去的話,也需要兩個月才能夠收獲。】
兩個月收獲!
李二聽到這麽一句,簡直想要立時逼李承乾趕緊拿出種子來!
唐朝時,雖然在水稻種植上,有一定的改善,技術也有一定的突破。
南方的水稻,能夠做到一年兩熟。
但這也不得這兩個月就能夠收獲的糧種啊!
如果兩個月便能夠成熟,那等災情過去,再讓百姓種下,說不定都不會耽誤豐收!
若早有這樣的種子,叫南方的百姓種下,說不定還能再種一茬別的糧食!
這樣豈不是可以增產許多?
怎麽當初提起缺啥軍糧,需要百姓增產的時候,李承乾指拿出了曲轅犁,卻不曾提起有這樣的良種?
李二有些恨恨的想。
於是他便試探的跟李承乾說道:“太子可有什麽辦法應對?”
他卻是打斷了李承乾的思緒。
不過李承乾倒是沒有怪他。
他知道李二肯定也是心中急切的。
再怎麽說,李二那也是個好皇帝,憂國憂民的。
出了這樣的大事,還能夠記得過來吃飯,說不定是因為他這裏的飯菜口味好,讓他惦記,還是惦記著叫他想辦法,看他的應對。
他也不知道李二到底是想要多看看別人的想法,來拓寬自己的思路,還是想要以此考校他,讓他能夠得到曆練,多經曆一些這種大事,以後也不至於驚慌。
但既然李二找來了,又親自問了他,還是這樣關係到那麽多人的生存的問題,他也不是真的一言不發的。
“其實這糧食的事情,倒是也有辦法可以解決。”
他想了想,倒是想到了一些別的辦法,可做補充。
“咱們國家糧食若是不夠,其實可以到糧食豐產的外域之地購買糧食迴來。那些地方,也有些糧食種的好的,或許沒有遇到災情,糧食有多。咱們去買迴來,也可以解了燃眉之急。”
“而且,還可以帶迴糧種,說不定也能夠適應咱們的土地,也能使咱們的百姓豐產。”
這就是去進口了。
自己暫時沒有的,那自然是到外國去進口了。
還可以引進一些優良的糧種。
不隻是糧種,其他種子也可以啊!
有許多好吃的,那都是國外傳進來的。
還有許多事在明朝時傳入中國的。
此時那些地方肯定就長著。
有些東西,現在還沒有人敢嚐試去吃的,有些卻不然。
比如番茄,那就可以去引進嘛!
現在沒有人敢吃,那肯定長有很多,他們可以不要錢的大把大把的往迴帶,然後自己種上。
李二點點頭,也是讚同李承乾說的這話的。
漢代時,張騫出使西域,就帶迴了許多的種子,種出的東西,也都很不錯。
這一點倒是可以有的。
但不是現在要去做!
現在他們暫時還沒有這個功夫去做!
沒有這個人力物力,也沒有這個時間,容許他們去做這件事。
災情就在眼前,就算是他們現在遣使臣前去別的國家尋找糧食、種子,也來不及渡過現在這災情!
若說買糧食,離得近的國家或許是來得及的,但他們國庫都要愁沒有銀子應付之後或許會到來的災情,又哪裏有銀子去買糧食呢?
難道別國的糧食就不要錢了?
李承乾也看出了李二有些不以為意,也知道他的心思。
他也不覺得自己白費了心思,繼續說自己的想法:“今年與了曲轅犁,江南也好,其他地區也好,隻要未遇到天災,就必然能夠使得糧食增產。”
“當初發放曲轅犁的時候,就已經說過,增產多出的糧食,那是要盡歸朝廷所有的。有著寫糧食,便可以應付之後災區莊稼被淹沒,無糧可收的事情了。”
“所以咱們現在要愁的是,水災之後,安頓百姓所用的那部分糧食。”
李承乾仔細的分析一下。
所以現在糧種的事情倒是不急。
如果能夠將攻打突厥的事情稍稍放一放,那糧種倒是不用那麽急。
“當初,那位老神仙,不僅僅給了兒臣一些菜譜,也給了不少新鮮東西的種子,還教給兒臣許多不一樣的知識。”
“糧種倒是也有的。隻是這糧種不多,隻是老神仙當時隨意帶在身上的。要是想要發放給所有的守在地區的百姓,任由他們種植,那是不太可能的。”
這一句話,倒是讓李二有些失望。
這老神仙給的種子,竟不多。
他也能夠理解。
但李承乾居然現在才拿出來!
要是早拿出來,現在就不知道有多少已經種成了!
現在他怕是也用不著擔心糧食的問題了!
他可恨李承乾不早早的將這老神仙給的糧種拿出來,但是卻又不好真的狠狠的罰李承乾一頓。
“但是有這些糧種,兩個月之後,應該就有許多稻穀可以收獲,也能夠選出許多糧種了。”
這些糧食倒是也可以作為種子,還可以推廣到幹旱一點的地區。
那樣就能有更多的地方可以種植水稻了,也可以增加糧食的產量。
“其實說起來,大戶人家,那些世家大族,都有存糧的習慣。若是可以現在向他們借出糧食,等這一批糧食收獲了之後,再還給他們……”
“咱們也不白借,可以表彰一下他們,或者到還的時候,多還一些,算是利息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