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蘇台覽古


    他是東宮的侍衛,皇上對太子殿下的態度,他看得是很清楚的。


    所以他還勸告家裏人,小心謹慎的辦事就行了,不要瞎摻合什麽事。


    如今太子殿下的位置可穩固得很。


    別人看不出來,他難道還看不出來嗎?


    隻是他擔心太子心情不好,這次的科舉可能不會太平了。


    他在東宮值守,也知道太子殿下雖然看起來比較好伺候,不太會動怒。


    但是動起怒來,那手段也肯定是國人的。


    畢竟,現如今太子越發聰慧,也越發的讓人捉摸不透了。


    不過這也沒什麽。


    反正他也沒有什麽親戚要參加這次的科舉考試。


    他覺得,或許自己可以去跟樓上的那位說一說,太子不打算過去了。


    因為他看著這陣仗,太子就算是贏了,怕也不會留下了。


    這望北樓的人太沒眼力見,太子對他們已經惱恨上了,肯定不願意再在這裏待著。


    之前沒走,也是想要風風光光的離開。


    李承乾帶上了點悲傷慨歎的情緒,吟誦出了自己想到的那首懷古詩。


    “舊苑荒台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隻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裏人。”


    吳苑蘇台早已荒涼,成為過去,但楊柳卻又長出新芽,船娘們爭唱菱歌,歌聲悠然,襯著春色如許,美景如畫。然而除了西江上高懸的明月之外,還有誰記得吳宮往事呢?


    這首詩有點把酒問月中“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味道。


    李白在寫這首詩的時候,已經不再幻想“見長安”了,殘酷的現實,讓他認清了,曆史更迭,那些古時候的名跡,都有可能被人拋之腦後,唯有古今同存的明月,才能夠記住。


    這種心境,不是一般人能夠體會到的。


    隨著李承乾的話音落下,現場的人都安靜了下來。


    能夠在今日進到望北樓裏麵的,肯定都是對詩賦有一定的了解的。


    那些隻是看熱鬧的百姓,都在望江樓外麵。


    所以裏麵的人,都能夠聽出來,李承乾吟誦出來的這首詩的好處。


    崔延臉上原本帶出了幾分笑意,立馬僵住了。


    他沒有想到,這人竟然真的有如此才氣!


    這樣的少年,也算得上是個神童了!


    怎麽從未聽說過?


    難道不是長安的,是別的地方的人,所以他才沒有聽聞過?


    崔延都為這首詩感到驚歎,就更不用說其他的文人才子了。


    “這……這詩……”


    有人驚訝萬分,都不知道愛說些什麽了。


    低著聲音想要質疑一下,這個年紀的人,不可能寫得出這麽深刻的詩來。


    但是這是大庭廣眾之下,這麽多人看著的,的確是那人念出來的,而他們也的確沒有聽過這首詩。


    按照這首詩的這種水平,他們如果聽過,肯定能夠記住。


    顯然這一定是新作!


    若是別人的寫出來,定然不可能就這麽將這首詩給了這個少年。


    寫出來的人如今至少也該有幾分名聲了。


    而且,如果這少年真的能夠讓寫出這首詩的大才子心甘情願給他做槍手,那這少年的身份肯定不凡。


    故而,這些人雖然想要質疑一下,卻也不敢說出口了。


    在這樣的一首詩麵前,說什麽,都顯得蒼白無力。


    望北樓的掌櫃也舉辦文會多年,對於詩賦也長了些鑒別的本事。


    這首詩一念出來,他就心道不好。


    他竟然看走了眼,這人竟能夠寫出這樣的一首詩來!


    這次他們怕是踢到鐵板了。


    掌櫃有些後怕起來,現在他倒是有些後悔了。


    如果他一開始對這些人好聲好氣的,恭敬一些,那麽此時這人做出了這樣的詩,對他們望北樓也沒有什麽負麵影響。


    相反的,在他們望北樓出了這麽一首好詩,他們望北樓的名聲都會更上一層樓!


    隻是可惜,他當時被情緒主導了,得罪了這些人。


    現在他怕是要下不來台了。


    那小二倒是真的沒讀過書,也不知道這首詩好不好。


    但是他能夠看得懂其他人的表情。


    對於掌櫃,他更加了解。


    所以他看到掌櫃的變了臉色,他心中也開始擔心起來。


    掌櫃好歹是掌櫃,是東家重用的人,也在望北樓這麽多年了,一直都做得很好,也很得東家信任。


    就算是犯了錯,東家應該也不至於一棍子打死,還會給他改過的機會的。


    但是他這個小二卻不一定能夠安然度過這一劫了。


    這次的事情可以說是他挑起來,他擔心自己怕是要被辭退了!


    望北樓的生意好,他在這裏當小二,伺候的客人素質也別別處更好,月錢也多出不少。


    他自然不願意就此被辭退。


    更何況,他要是因為這種事情而被望北樓辭退,那他以後怕還是也難找到別的酒樓工作了。


    小二有些忐忑的看著掌櫃,但是掌櫃此時心情也不好,就沒有在意到他。


    其他人都李承乾這首詩鎮住,李恪卻似乎是沒有被鎮金主。


    他料到了這種情況。


    在他看來,大哥能夠相處那麽多的好對策,還有水泥這樣的好物,會作詩也不是什麽奇怪的事情。


    他就一心的替李承乾將這首詩謄寫出來。


    陸德明和孔穎達兩人心裏卻是十分的意外。


    太子竟然有這樣的天賦?


    他們為什麽一直以來都沒有發現?


    陸德明想起自己一直以來對李承乾的教導,自己教的都是儒家經典。


    但是李承乾每每學習起來都十分快,而且也都能夠理解得比較到位。


    以李承乾這樣的學習能力來看,能夠在寫詩上也如此優秀,就讓人覺得有些“情有可原”了。


    孔穎達卻是在猜測,是不是在這段時間有人知道了一下李承乾的詩賦。


    或者是李承乾對此有興趣,自己看書學習過了?


    不然的話,就是李承乾在這方麵有著過人的天分。


    不然的話,他想不出來,為什麽李承乾能夠些出這樣的詩來。


    他再不擅長詩賦,也知道這首詩的水平!


    這是能夠流傳千古的詩!


    多少詩人窮盡一生,都未必能夠留下這樣一首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躺平的我,被李二偷聽心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海的浪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海的浪頭並收藏大唐:躺平的我,被李二偷聽心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