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話術
大唐:躺平的我,被李二偷聽心聲 作者:海的浪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0章話術
大家當然都不幹了。
“可是縣令大人,今年這收成不好,您就是要了我們這條小命,我們也斷交不上這稅啊……”
哼,真當老子不知道你們手上有幾個錢?
不過等的就是這句話。
縣令在心中不屑,麵上卻是不敢明目張膽的跟這群地主撕破臉。
茶杯一放,擺出一副“不用說了我都懂”的表情,大手一揮。
“上麵也是知道今年的情況,所以給你們準備了這個。”
原本幾人都還在好奇縣令大人身後那個大家夥是什麽,不過見一直都沒提到就權當是不重要的東西選擇性忽略了。
現在縣令大人一聲令下,就有人上來將蓋布揭開,露出下麵這奇怪的東西。
在場的不乏有種地的老把式認出來了這是個什麽,稍微一琢磨就兩眼放光。
也有人十指不沾陽春水,既不認識這東西,也不懂縣令是什麽意思。
“不知大人這是何意?”
“這,叫曲轅犁。是上麵的大人特意送來的。”
縣令麵對這一群地主們,難得地有這種揚眉吐氣的時候,在介紹曲轅犁的時候都大聲了幾分。
“這種新型的農具可以使,每畝地的產量翻倍,翻三倍。”
趁著大部分人都湊上去近距離查看這曲轅犁,縣令大人從袖中拿出小抄,一字不落地介紹這曲轅犁。
“若是今年使用這種農具耕種,便可以按照上麵下來的新規定納稅,”
“最終的收成若是沒有達到往年的三倍,便可以免除今年的稅賦。”
一聽這話,地主們一個二個都兩眼放光的迴頭望了過來。
隻是還沒等開口,縣令搶說道:“但若是達到了三倍,超出三倍的部分就統統要上繳,不論多少。”
地主們可激動了!這可是筆劃算買賣,不論如何,自己都不虧啊!
見著在場的人一聽到免稅,就跟聞見了肉味的狗一樣,衝上來就要當場答應他。
縣令身後的人連忙上前攔住激動的地主們,甚至擺出了官府的威嚴,將一幹人等震懾開來。
“我可是醜話說在前麵,諸位若是答應了,就別耍什麽小花招。每隔一段時間,我們是要去檢查的。”
“若是沒有按照規定使用這曲轅犁,或是被我發現動了什麽手腳,故意想免除今年的稅賦,那不是稅收翻倍那麽簡單的事了,”
“那是要進我這牢裏好好反省一番的,是要掉腦袋的!”
縣令這般說這,底下立刻就有不知道什麽人嚷嚷了一句:
“俺們又沒用過這東西,怎知你說的是真是假?”
“那若是官府故意說我們動了手腳,這不就是變相的加稅嗎!”
“這是要逼死我們啊!”
這說法一出,也有人附和起來。
縣令卻是臉色一變。
“收聲!這說法可是要命了,你知道這是誰的意思嗎!”
“這可是太子殿下和蜀王殿下的吩咐。”
“若是你們交不上稅,這部分的虧損可都是太子殿下和蜀王殿下給你們補上。”
“這大不敬的話你也敢說!”
縣令忽然的變臉也鎮住了這些人,見大家一時之間安靜下來,又開始麵麵相覷,縣令才緩了緩,又說道:
“能讓田裏的東西增產的好事兒,那能是害你們嗎?”
“交不上稅最後大家都不好受,從上到下都要餓肚子,你就當京裏的貴人就好受了?”
“這曲轅犁若是真的好用,那是為天下謀福祉的事情,你們應當為此感到榮耀才是!”
“咱們蕪縣可是最先用上的幾個地方之一,別的地兒都還沒有呢。”
見到幾個本地最大的地主一直沒有什麽反應,縣令不得已才最終使出了殺手鐧。
他揮退了旁的人,隻留下幾個有幾分勢力的大地主,悄悄道:
“……看在各位都是老熟人的份上,我就再多說兩句。”
“聽說,上麵那位要跟突厥開戰了,這是要準備屯糧呢。”
“嘶……”
地主們一聽,臉色又不好了,紛紛倒吸了一口冷氣,縣令連忙安撫道:
“所以這才拿了新辦法出來,若是大家種出來的糧食多了,軍糧不就也多了?”
“到時候真打起來,咱們的將士們贏麵兒也就大一些。”
“那百姓們不也就能少吃點苦了?”
話說到這裏,縣令見好就收,揮揮手示意各位都散了,迴去好好想想。
“大家都是聰明人,迴去好好合計合計,若是願意用這曲轅犁,隨時來我這裏登記就是了。”
蕪縣的地主們迴去了,本是來縣令府上訴苦,希望減免稅賦的,結果卻得了這麽個消息。
一時之間尚不知道怎麽辦才好。
有那腦子轉得快的,一晚上迴去合計了一下自己怎麽也不虧,第二天就去找縣令登記了。
還有拿不定主意的,見到有人動了,就也跟風登記了。
三三兩兩這麽一弄,下麵的小農戶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但也跟著大地主們動作,紛紛將自家登記上,生怕錯過了什麽好事。
於是縣令這裏七七八八就收了不少登記信息。
見自己的任務完成的挺好,笑得嘴都合不攏,連夜上了文書折子交給知州。
果然還是京裏的貴人厲害,要不說人家是貴人呢,按照上麵吩咐地做,還真就讓他成了這事!
而遠在長安城裏的李恪還在承乾殿裏耗著,尚不知道此事已經初見成效。
他此時正在一遍一遍地看著手上單薄的幾張紙。
“這麽說真的行嗎?就這樣將備戰的事情告訴百姓們,是不是不妥……”
李恪手裏拿著的,赫然就是蕪縣縣令打小抄的內容。
這分明就是一套恩威並施勸說地主們使用曲轅犁的話術。
什麽“先說懲罰,鎮住百姓,越嚴重越好”、“在安排人站在地主的角度反問”、“適當透露開戰的消息”等等。
顯然是出自一旁無精打采的李承乾之手,是一套來自現代的話術。
李承乾這兩天已經聽膩了李恪口中叨叨的“民心不穩乃是大忌”。
他就不應該在第一次的時候心軟,傳了這麽一套話術給李恪。
大家當然都不幹了。
“可是縣令大人,今年這收成不好,您就是要了我們這條小命,我們也斷交不上這稅啊……”
哼,真當老子不知道你們手上有幾個錢?
不過等的就是這句話。
縣令在心中不屑,麵上卻是不敢明目張膽的跟這群地主撕破臉。
茶杯一放,擺出一副“不用說了我都懂”的表情,大手一揮。
“上麵也是知道今年的情況,所以給你們準備了這個。”
原本幾人都還在好奇縣令大人身後那個大家夥是什麽,不過見一直都沒提到就權當是不重要的東西選擇性忽略了。
現在縣令大人一聲令下,就有人上來將蓋布揭開,露出下麵這奇怪的東西。
在場的不乏有種地的老把式認出來了這是個什麽,稍微一琢磨就兩眼放光。
也有人十指不沾陽春水,既不認識這東西,也不懂縣令是什麽意思。
“不知大人這是何意?”
“這,叫曲轅犁。是上麵的大人特意送來的。”
縣令麵對這一群地主們,難得地有這種揚眉吐氣的時候,在介紹曲轅犁的時候都大聲了幾分。
“這種新型的農具可以使,每畝地的產量翻倍,翻三倍。”
趁著大部分人都湊上去近距離查看這曲轅犁,縣令大人從袖中拿出小抄,一字不落地介紹這曲轅犁。
“若是今年使用這種農具耕種,便可以按照上麵下來的新規定納稅,”
“最終的收成若是沒有達到往年的三倍,便可以免除今年的稅賦。”
一聽這話,地主們一個二個都兩眼放光的迴頭望了過來。
隻是還沒等開口,縣令搶說道:“但若是達到了三倍,超出三倍的部分就統統要上繳,不論多少。”
地主們可激動了!這可是筆劃算買賣,不論如何,自己都不虧啊!
見著在場的人一聽到免稅,就跟聞見了肉味的狗一樣,衝上來就要當場答應他。
縣令身後的人連忙上前攔住激動的地主們,甚至擺出了官府的威嚴,將一幹人等震懾開來。
“我可是醜話說在前麵,諸位若是答應了,就別耍什麽小花招。每隔一段時間,我們是要去檢查的。”
“若是沒有按照規定使用這曲轅犁,或是被我發現動了什麽手腳,故意想免除今年的稅賦,那不是稅收翻倍那麽簡單的事了,”
“那是要進我這牢裏好好反省一番的,是要掉腦袋的!”
縣令這般說這,底下立刻就有不知道什麽人嚷嚷了一句:
“俺們又沒用過這東西,怎知你說的是真是假?”
“那若是官府故意說我們動了手腳,這不就是變相的加稅嗎!”
“這是要逼死我們啊!”
這說法一出,也有人附和起來。
縣令卻是臉色一變。
“收聲!這說法可是要命了,你知道這是誰的意思嗎!”
“這可是太子殿下和蜀王殿下的吩咐。”
“若是你們交不上稅,這部分的虧損可都是太子殿下和蜀王殿下給你們補上。”
“這大不敬的話你也敢說!”
縣令忽然的變臉也鎮住了這些人,見大家一時之間安靜下來,又開始麵麵相覷,縣令才緩了緩,又說道:
“能讓田裏的東西增產的好事兒,那能是害你們嗎?”
“交不上稅最後大家都不好受,從上到下都要餓肚子,你就當京裏的貴人就好受了?”
“這曲轅犁若是真的好用,那是為天下謀福祉的事情,你們應當為此感到榮耀才是!”
“咱們蕪縣可是最先用上的幾個地方之一,別的地兒都還沒有呢。”
見到幾個本地最大的地主一直沒有什麽反應,縣令不得已才最終使出了殺手鐧。
他揮退了旁的人,隻留下幾個有幾分勢力的大地主,悄悄道:
“……看在各位都是老熟人的份上,我就再多說兩句。”
“聽說,上麵那位要跟突厥開戰了,這是要準備屯糧呢。”
“嘶……”
地主們一聽,臉色又不好了,紛紛倒吸了一口冷氣,縣令連忙安撫道:
“所以這才拿了新辦法出來,若是大家種出來的糧食多了,軍糧不就也多了?”
“到時候真打起來,咱們的將士們贏麵兒也就大一些。”
“那百姓們不也就能少吃點苦了?”
話說到這裏,縣令見好就收,揮揮手示意各位都散了,迴去好好想想。
“大家都是聰明人,迴去好好合計合計,若是願意用這曲轅犁,隨時來我這裏登記就是了。”
蕪縣的地主們迴去了,本是來縣令府上訴苦,希望減免稅賦的,結果卻得了這麽個消息。
一時之間尚不知道怎麽辦才好。
有那腦子轉得快的,一晚上迴去合計了一下自己怎麽也不虧,第二天就去找縣令登記了。
還有拿不定主意的,見到有人動了,就也跟風登記了。
三三兩兩這麽一弄,下麵的小農戶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但也跟著大地主們動作,紛紛將自家登記上,生怕錯過了什麽好事。
於是縣令這裏七七八八就收了不少登記信息。
見自己的任務完成的挺好,笑得嘴都合不攏,連夜上了文書折子交給知州。
果然還是京裏的貴人厲害,要不說人家是貴人呢,按照上麵吩咐地做,還真就讓他成了這事!
而遠在長安城裏的李恪還在承乾殿裏耗著,尚不知道此事已經初見成效。
他此時正在一遍一遍地看著手上單薄的幾張紙。
“這麽說真的行嗎?就這樣將備戰的事情告訴百姓們,是不是不妥……”
李恪手裏拿著的,赫然就是蕪縣縣令打小抄的內容。
這分明就是一套恩威並施勸說地主們使用曲轅犁的話術。
什麽“先說懲罰,鎮住百姓,越嚴重越好”、“在安排人站在地主的角度反問”、“適當透露開戰的消息”等等。
顯然是出自一旁無精打采的李承乾之手,是一套來自現代的話術。
李承乾這兩天已經聽膩了李恪口中叨叨的“民心不穩乃是大忌”。
他就不應該在第一次的時候心軟,傳了這麽一套話術給李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