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節
論如何刷負秦始皇的好感度 作者:遺忘li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鍾鼓笙簫一齊奏響,恢弘肅穆的樂聲幾乎響徹整個雲霄。
身著玄黑色曲裾長裙的年輕女子神色沉靜,衣衫上赤紅色的雲紋隨風擺動,緩緩跟隨身邊的年輕君王一起走入宮殿當中,向秦國曆朝曆代的諸位秦王行禮。
秦皇平靜而自信,望著麵前用篆文刻畫的一位位祖先名字,揚聲說道:“朕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今天下和平、昭明宗廟,體道行德,尊號大成……”
殿外,三公九卿、文武百官的讚頌之聲遙遙傳來。
行禮完畢之後,嬴政微微招手,一旁的禮官手捧托盤趨步而來。
托盤之中,是用和氏璧雕琢而成的一大一小兩塊玉璽,一塊刻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傳國玉璽,以及另一塊稍小的帝後玉璽。
對麵,頭戴冕旒的年輕君主神色平靜,率先伸手接過這塊玉璽。
這一瞬間,也象征著嬴政從此受命於天,加封成為了這九州四海的天下君主。
明夷緊隨其後雙手接過,以示自己從此成為大秦帝後。
嬴政正對著她。
黑袍的年輕君王看起來似乎非常愉悅,唇角勾出一個上揚的弧度,漆黑的瞳孔倒映出身著玄黑色禮服女子的身影。
明夷突然不知道該怎樣形容自己的心情。
這場宏大的典禮,並不僅僅隻是一場典禮而已,而是昭示著從此她與嬴政的命運緊緊捆綁在一起,輝煌榮耀、風霜雨雪共同承擔。
她再也無法獨自一人脫身而去。
明夷覺得自己應該因為這一點而感到不適,但事實上,此刻的心情一片平靜,或者說安寧平和、甘之如飴。
從十年前初見開始,似乎無形的命運就已經將兩人捆綁在一起,越是掙紮越是纏繞,最後徹底凝固融合在一起。
走出宮殿的時候,三公九卿、嬴姓宗族、文武百官同時跪拜在地,參見帝後。
嬴政平靜的一步步走過眾人,拉著她來到了鹹陽宮的宮牆上。
宮牆之外,今日不再受到約束的鹹陽臣庶民爆發出一陣陣歡唿之聲,整個關中的老秦人似乎都在今日聚集到了鹹陽城當中,放眼望去,山唿海嘯的恭祝大秦之聲一時間響徹整個耳畔。
“從今日開始,你為大秦帝後,生前死後,與朕同列……”嬴政說著沉默了一下,緊接著平靜一笑,“……你歸屬於朕。”
明夷微微偏頭望去。
身旁的嬴政依舊低頭在看腳下鹹陽城的無數庶民,這句話似乎隻是隨口一說。
明夷微微挑眉,緊接著伸出手指撓了撓他的掌心,溫柔的調情道:“從五年前的冬夜起,我何時不歸屬於陛下?嗯?”
“你沒有。那年冬日你離開之時,若是朕沒有再派使者前去尋找,你絕不會再度歸來,即便是朕作出承諾,你後來也是先去往燕國才再度歸秦。”嬴政平靜的說道。
明夷瞬間心虛,正想著應該解釋什麽,身邊的嬴政開始繼續說話。
“後來你迴到秦國,其意也是因這普天之下,難得有可談天說地、伯牙子期一般的知音之人,心悅於朕之意,少矣。”
“這幾年來,你雖在鹹陽宮中,常常伴於朕之身側,但心中卻從未想過往後餘生之定居,隻想合則聚,不合則散,否則不會從不願提起嫁娶之事。”
“朕屢次提起百年之後,你卻從未親口提起過,願從此相伴終老。”
嬴政的語調平淡而冷靜,聽起來隻是在提一件不相幹的小事。
明夷終於沉默了。
“不過無妨,朕已然不在意此事,生前死後,明夷終究歸屬於朕。”
第166章
這是虛偽的假話。
如果真的不在意,那這些話就不會特意選在此時此刻說出口。
他依舊在期待著她的“迴應”,而不是僅僅找一個同伴而已。
明夷看向嬴政。
秋日裏溫暖的日光照耀在黑袍青年上,映照出的側臉線條固然俊美,也隱約帶著某種冷峻、威嚴的氣息,望向城牆下的庶民百姓時,漆黑的瞳孔中一片波瀾不驚。
這叫她怎麽迴答呢?
明夷安靜了很久,久到嬴政以為她以自然而然的態度含糊過剛才那些話時,才緩緩說道:“也許是因為陛下在我眼中,並不僅僅是趙政,同時也是秦始皇。”
還是那個陳舊的原因——臥榻之側,豈能容虎酣睡。
她會相信他此時此刻所有的的愛意和包容,但不相信這些能持續到往後餘生。
霎那間,濃重的失望如同退潮海水一般,彌漫在嬴政的心中。
明夷從未信任於他。
“不過……陛下贏了……”明夷不自然地用手摸了摸鼻梁,借此掩飾大部分的神色,隨後低下頭去,盡量漫不經心的說道:“……趙政你看,你要封我為帝後時,我不也心甘情願的同意了。”
“正如陛下所說,從此以後,我與陛下生則相伴、死則同眠……爾後餘生,我想同你度過每一個日夜。”
明夷將話說的顛三倒四。
她其實不想這樣做,也不想將這些話說出口。
這就好像將長劍交給了其他人,而那個人擁有遠高於自己的身份權力,維持這遙遙欲墜平衡的,隻有虛無的愛意和信任。
她從此以後赤手空拳,嬴政隨時可以用這把利劍讓她鮮血淋漓、讓她痛不欲生。
不論是心靈上,還是身體上。
她像是伶人在殿上演戲,將真心實意包裹在一層層麵具之下,但嬴政不是,他的權力、貪婪、心機、占有欲和愛意從來都不加掩飾,攻城掠地時所向披靡、戰無不勝。
嬴政贏了,他擁有她了。
失望與愉悅都在她一語之間。
她的心中,也想與他度過往後餘生,霎那間的喜悅幾乎盈滿了整個五髒六腑,嬴政很想抱一抱愛妻,又礙於這是在萬民百官之前不能失禮,最終隻是伸手緊緊握住了身旁女子的手。
“你可信往後餘生,朕不會有負於你?”嬴政低聲問道。
這個難度有點大,明夷實話實說道:“我盡量去信。”
這也足夠了。
等到之後的鹹陽宮置酒開宴之時,秦始皇的喜悅,幾乎是個人就能看得出來,那龍行虎步之間,眉宇間的意氣風發和歡喜絲毫不加掩飾。
宮殿內燈火通明,樂師彈唱之聲不絕於耳,四舟三公九卿坐在竹席之上,眾多人才濟濟一堂,彼此談笑著互相敬酒,享受這在秦始皇手下做事時的難得放鬆時刻。
遠去東征齊國的蒙恬沒有趕上白日大典,卻趕上了夜間的宴會,當即換下戎裝,來到鹹陽宮中參宴。
蒙恬向陛下稟報,已然將秦國王室曆年積累的珍寶和糧食錢財、稷下學宮的眾多書籍和有才之士“請”來鹹陽。
秦始側耳傾聽,不由得滿意的點了點頭。
稟報完畢後,秦始皇說道:“愛卿一路奔波勞累,想必辛苦,快入座休息。”
蒙恬抱拳應是,然後走入了秦始皇左手下的竹席入住,和弟弟們一聊起了這幾月來鹹陽發生的大小事情。
聽完蒙恬的稟告,嬴政緩緩喝了一口杯中清酒,若有所思。
坐在他身邊的明夷問道:“陛下想什麽?”
“想那些齊魯之地的儒生,實在令人厭惡。”嬴政說道。
上輩子他統一天下之後,向各地征召了一批號稱學識掌古通今的士子擔當博士,可以議論政事,在他治國時幫忙提供意見。
結果這些人呢?
淳於越每天罵著郡縣治不好,鼓吹周禮,還順帶忽悠了他的長子扶蘇!鮑白令之竟然敢當眾和他對著幹!他焚燒百家書籍時,伏勝竟然偷偷把書藏起來!後來泰山封禪之時,不小心遇到暴雨,那些儒生還敢當麵嘲笑諷刺!
朝廷但凡下道命令,那些人就跑到街頭巷尾去向庶民渲染命令的不好!
被後世評為暴君,嬴政覺得自己實在冤枉!這些人如此狂妄大膽,他上輩子都沒有將他們殺了,而是好生供養起來,這還不夠說明他的仁德?
至於其他人,根據明夷後來閑聊時所說,被封為文通君的孔鮒、叔孫通、商山四皓等人通通在秦朝將亡時爭先恐後逃跑,等到新朝建立以後,又前仆後繼的大罵秦朝暴虐,向新朝獻媚效力,全然忘了他還在世時,以淳於越為首的爾等是如何吹捧大秦帝國!
一想到此處,嬴政就有些按耐不住的手癢,想要下令將他們坑殺。
不行,還需要他們來穩定齊魯之地的人心、渲染大秦的聲望、好讓有識之士入朝為官……
明夷微微思考,就明白了嬴政的想法,安慰道:“牆倒眾人推,就算陛下殺了這批人,再換一批人充當博士,想必也與這批人毫無二致,世情如此,看開便是。”
天下七八成識文懂字的人都是諸子百家,百家之中格外出挑的都在齊魯之地,如果真要以大秦的兵力威脅強行做點什麽,會瞬間對無數知識造成巨大打擊,還會導致秦朝的聲望從穀底掉進深淵。
秦朝的名聲已經夠不好了,實在不需要雪上加霜。
“朕心中知曉。”嬴政冷冷說道。
隻是心中明了歸明了,強行咽下這口氣還是讓他悶得慌。
沉默片刻,嬴政又說道:“這次,朕想將這批儒生安置在長安學宮當中,依舊給予其博士閑職,發放俸祿以供養,但不再允許他們入朝聽政和議論朝廷法度,否則以罪處論,令祭酒在旁監督,若行為言語有不軌之處,則立刻報告於朕,若祭酒瞞而不報,連坐之法論處。”
這就是要徹底監管提防百家學說在庶民間流傳了,以往百家可以肆意議論各國朝政,這道法令一旦頒發,必定會遭到反抗和怨氣。
“法家雖好,但卻不可獨尊法術,百家能流傳至今,各有其所長之處……”明夷說道,同時投去詢問的目光。
“朕自然會不定時考教於學宮,擇出其中可用之人和可用之論,用於朝廷法度當中。”嬴政從善如流的說道。
“但將來民智一開,就必定有聰慧之人思索其中的治國之道,即便沒有百家學術,也會專研出自己的理論……”明夷思索著說道:“……你也知道我家祖上道路以目的事,防民之口、甚於防川,與其禁止他們的言論流傳,倒不如與其一個大展所長的平台,陛下再暗中調控。”
“此話怎講?”嬴政問道。
有幾千年後世的經驗,她的很多建議都並非無的放矢,而是有切切實實的可能性和成功性。
明夷伸出手指,輕輕在嬴政的手上劃出兩個字。
“邸報?”嬴政問道。
明夷點點頭,如今製造紙張和活版印刷都已經大行天下,還有工匠發明出來一種藥泥,運用在印刷上,使印刷更加簡潔方便,徹底讓竹簡退出曆史。
在這種情況下,讓朝廷做份通傳天下的報紙輕而易舉。
“邸報定期發放,傳給天下三十六郡各地官吏,上麵寫時事新聞、朝廷最新政策、秦國律法普及和諸子百家學說,不愁沒人看。”明夷說道。
嬴政眼中頓時流露出一點笑意。
“你想讓朕給予諸子百家之人一個將學說登上邸報的機會,然後讓這些百家之人忙碌於將自己的學說通過邸報流傳,而不是通過親自向街頭巷尾的庶民講學流傳。”嬴政說道。
上迴爭吵關於要不要開民智之事,經過在南陽一郡一年多的實驗,嬴政不得不承認是她說對了,這事還被明夷好好笑了一通,讓惱羞成怒的嬴政在床榻上狠狠教訓了她。
開民智確實有好處,不提別的,一群連話都說不清的農人,又怎麽能指望著他們快速學會小吏口中的精耕細作、豆麥連種。
一法通則百法通。
身著玄黑色曲裾長裙的年輕女子神色沉靜,衣衫上赤紅色的雲紋隨風擺動,緩緩跟隨身邊的年輕君王一起走入宮殿當中,向秦國曆朝曆代的諸位秦王行禮。
秦皇平靜而自信,望著麵前用篆文刻畫的一位位祖先名字,揚聲說道:“朕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今天下和平、昭明宗廟,體道行德,尊號大成……”
殿外,三公九卿、文武百官的讚頌之聲遙遙傳來。
行禮完畢之後,嬴政微微招手,一旁的禮官手捧托盤趨步而來。
托盤之中,是用和氏璧雕琢而成的一大一小兩塊玉璽,一塊刻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傳國玉璽,以及另一塊稍小的帝後玉璽。
對麵,頭戴冕旒的年輕君主神色平靜,率先伸手接過這塊玉璽。
這一瞬間,也象征著嬴政從此受命於天,加封成為了這九州四海的天下君主。
明夷緊隨其後雙手接過,以示自己從此成為大秦帝後。
嬴政正對著她。
黑袍的年輕君王看起來似乎非常愉悅,唇角勾出一個上揚的弧度,漆黑的瞳孔倒映出身著玄黑色禮服女子的身影。
明夷突然不知道該怎樣形容自己的心情。
這場宏大的典禮,並不僅僅隻是一場典禮而已,而是昭示著從此她與嬴政的命運緊緊捆綁在一起,輝煌榮耀、風霜雨雪共同承擔。
她再也無法獨自一人脫身而去。
明夷覺得自己應該因為這一點而感到不適,但事實上,此刻的心情一片平靜,或者說安寧平和、甘之如飴。
從十年前初見開始,似乎無形的命運就已經將兩人捆綁在一起,越是掙紮越是纏繞,最後徹底凝固融合在一起。
走出宮殿的時候,三公九卿、嬴姓宗族、文武百官同時跪拜在地,參見帝後。
嬴政平靜的一步步走過眾人,拉著她來到了鹹陽宮的宮牆上。
宮牆之外,今日不再受到約束的鹹陽臣庶民爆發出一陣陣歡唿之聲,整個關中的老秦人似乎都在今日聚集到了鹹陽城當中,放眼望去,山唿海嘯的恭祝大秦之聲一時間響徹整個耳畔。
“從今日開始,你為大秦帝後,生前死後,與朕同列……”嬴政說著沉默了一下,緊接著平靜一笑,“……你歸屬於朕。”
明夷微微偏頭望去。
身旁的嬴政依舊低頭在看腳下鹹陽城的無數庶民,這句話似乎隻是隨口一說。
明夷微微挑眉,緊接著伸出手指撓了撓他的掌心,溫柔的調情道:“從五年前的冬夜起,我何時不歸屬於陛下?嗯?”
“你沒有。那年冬日你離開之時,若是朕沒有再派使者前去尋找,你絕不會再度歸來,即便是朕作出承諾,你後來也是先去往燕國才再度歸秦。”嬴政平靜的說道。
明夷瞬間心虛,正想著應該解釋什麽,身邊的嬴政開始繼續說話。
“後來你迴到秦國,其意也是因這普天之下,難得有可談天說地、伯牙子期一般的知音之人,心悅於朕之意,少矣。”
“這幾年來,你雖在鹹陽宮中,常常伴於朕之身側,但心中卻從未想過往後餘生之定居,隻想合則聚,不合則散,否則不會從不願提起嫁娶之事。”
“朕屢次提起百年之後,你卻從未親口提起過,願從此相伴終老。”
嬴政的語調平淡而冷靜,聽起來隻是在提一件不相幹的小事。
明夷終於沉默了。
“不過無妨,朕已然不在意此事,生前死後,明夷終究歸屬於朕。”
第166章
這是虛偽的假話。
如果真的不在意,那這些話就不會特意選在此時此刻說出口。
他依舊在期待著她的“迴應”,而不是僅僅找一個同伴而已。
明夷看向嬴政。
秋日裏溫暖的日光照耀在黑袍青年上,映照出的側臉線條固然俊美,也隱約帶著某種冷峻、威嚴的氣息,望向城牆下的庶民百姓時,漆黑的瞳孔中一片波瀾不驚。
這叫她怎麽迴答呢?
明夷安靜了很久,久到嬴政以為她以自然而然的態度含糊過剛才那些話時,才緩緩說道:“也許是因為陛下在我眼中,並不僅僅是趙政,同時也是秦始皇。”
還是那個陳舊的原因——臥榻之側,豈能容虎酣睡。
她會相信他此時此刻所有的的愛意和包容,但不相信這些能持續到往後餘生。
霎那間,濃重的失望如同退潮海水一般,彌漫在嬴政的心中。
明夷從未信任於他。
“不過……陛下贏了……”明夷不自然地用手摸了摸鼻梁,借此掩飾大部分的神色,隨後低下頭去,盡量漫不經心的說道:“……趙政你看,你要封我為帝後時,我不也心甘情願的同意了。”
“正如陛下所說,從此以後,我與陛下生則相伴、死則同眠……爾後餘生,我想同你度過每一個日夜。”
明夷將話說的顛三倒四。
她其實不想這樣做,也不想將這些話說出口。
這就好像將長劍交給了其他人,而那個人擁有遠高於自己的身份權力,維持這遙遙欲墜平衡的,隻有虛無的愛意和信任。
她從此以後赤手空拳,嬴政隨時可以用這把利劍讓她鮮血淋漓、讓她痛不欲生。
不論是心靈上,還是身體上。
她像是伶人在殿上演戲,將真心實意包裹在一層層麵具之下,但嬴政不是,他的權力、貪婪、心機、占有欲和愛意從來都不加掩飾,攻城掠地時所向披靡、戰無不勝。
嬴政贏了,他擁有她了。
失望與愉悅都在她一語之間。
她的心中,也想與他度過往後餘生,霎那間的喜悅幾乎盈滿了整個五髒六腑,嬴政很想抱一抱愛妻,又礙於這是在萬民百官之前不能失禮,最終隻是伸手緊緊握住了身旁女子的手。
“你可信往後餘生,朕不會有負於你?”嬴政低聲問道。
這個難度有點大,明夷實話實說道:“我盡量去信。”
這也足夠了。
等到之後的鹹陽宮置酒開宴之時,秦始皇的喜悅,幾乎是個人就能看得出來,那龍行虎步之間,眉宇間的意氣風發和歡喜絲毫不加掩飾。
宮殿內燈火通明,樂師彈唱之聲不絕於耳,四舟三公九卿坐在竹席之上,眾多人才濟濟一堂,彼此談笑著互相敬酒,享受這在秦始皇手下做事時的難得放鬆時刻。
遠去東征齊國的蒙恬沒有趕上白日大典,卻趕上了夜間的宴會,當即換下戎裝,來到鹹陽宮中參宴。
蒙恬向陛下稟報,已然將秦國王室曆年積累的珍寶和糧食錢財、稷下學宮的眾多書籍和有才之士“請”來鹹陽。
秦始側耳傾聽,不由得滿意的點了點頭。
稟報完畢後,秦始皇說道:“愛卿一路奔波勞累,想必辛苦,快入座休息。”
蒙恬抱拳應是,然後走入了秦始皇左手下的竹席入住,和弟弟們一聊起了這幾月來鹹陽發生的大小事情。
聽完蒙恬的稟告,嬴政緩緩喝了一口杯中清酒,若有所思。
坐在他身邊的明夷問道:“陛下想什麽?”
“想那些齊魯之地的儒生,實在令人厭惡。”嬴政說道。
上輩子他統一天下之後,向各地征召了一批號稱學識掌古通今的士子擔當博士,可以議論政事,在他治國時幫忙提供意見。
結果這些人呢?
淳於越每天罵著郡縣治不好,鼓吹周禮,還順帶忽悠了他的長子扶蘇!鮑白令之竟然敢當眾和他對著幹!他焚燒百家書籍時,伏勝竟然偷偷把書藏起來!後來泰山封禪之時,不小心遇到暴雨,那些儒生還敢當麵嘲笑諷刺!
朝廷但凡下道命令,那些人就跑到街頭巷尾去向庶民渲染命令的不好!
被後世評為暴君,嬴政覺得自己實在冤枉!這些人如此狂妄大膽,他上輩子都沒有將他們殺了,而是好生供養起來,這還不夠說明他的仁德?
至於其他人,根據明夷後來閑聊時所說,被封為文通君的孔鮒、叔孫通、商山四皓等人通通在秦朝將亡時爭先恐後逃跑,等到新朝建立以後,又前仆後繼的大罵秦朝暴虐,向新朝獻媚效力,全然忘了他還在世時,以淳於越為首的爾等是如何吹捧大秦帝國!
一想到此處,嬴政就有些按耐不住的手癢,想要下令將他們坑殺。
不行,還需要他們來穩定齊魯之地的人心、渲染大秦的聲望、好讓有識之士入朝為官……
明夷微微思考,就明白了嬴政的想法,安慰道:“牆倒眾人推,就算陛下殺了這批人,再換一批人充當博士,想必也與這批人毫無二致,世情如此,看開便是。”
天下七八成識文懂字的人都是諸子百家,百家之中格外出挑的都在齊魯之地,如果真要以大秦的兵力威脅強行做點什麽,會瞬間對無數知識造成巨大打擊,還會導致秦朝的聲望從穀底掉進深淵。
秦朝的名聲已經夠不好了,實在不需要雪上加霜。
“朕心中知曉。”嬴政冷冷說道。
隻是心中明了歸明了,強行咽下這口氣還是讓他悶得慌。
沉默片刻,嬴政又說道:“這次,朕想將這批儒生安置在長安學宮當中,依舊給予其博士閑職,發放俸祿以供養,但不再允許他們入朝聽政和議論朝廷法度,否則以罪處論,令祭酒在旁監督,若行為言語有不軌之處,則立刻報告於朕,若祭酒瞞而不報,連坐之法論處。”
這就是要徹底監管提防百家學說在庶民間流傳了,以往百家可以肆意議論各國朝政,這道法令一旦頒發,必定會遭到反抗和怨氣。
“法家雖好,但卻不可獨尊法術,百家能流傳至今,各有其所長之處……”明夷說道,同時投去詢問的目光。
“朕自然會不定時考教於學宮,擇出其中可用之人和可用之論,用於朝廷法度當中。”嬴政從善如流的說道。
“但將來民智一開,就必定有聰慧之人思索其中的治國之道,即便沒有百家學術,也會專研出自己的理論……”明夷思索著說道:“……你也知道我家祖上道路以目的事,防民之口、甚於防川,與其禁止他們的言論流傳,倒不如與其一個大展所長的平台,陛下再暗中調控。”
“此話怎講?”嬴政問道。
有幾千年後世的經驗,她的很多建議都並非無的放矢,而是有切切實實的可能性和成功性。
明夷伸出手指,輕輕在嬴政的手上劃出兩個字。
“邸報?”嬴政問道。
明夷點點頭,如今製造紙張和活版印刷都已經大行天下,還有工匠發明出來一種藥泥,運用在印刷上,使印刷更加簡潔方便,徹底讓竹簡退出曆史。
在這種情況下,讓朝廷做份通傳天下的報紙輕而易舉。
“邸報定期發放,傳給天下三十六郡各地官吏,上麵寫時事新聞、朝廷最新政策、秦國律法普及和諸子百家學說,不愁沒人看。”明夷說道。
嬴政眼中頓時流露出一點笑意。
“你想讓朕給予諸子百家之人一個將學說登上邸報的機會,然後讓這些百家之人忙碌於將自己的學說通過邸報流傳,而不是通過親自向街頭巷尾的庶民講學流傳。”嬴政說道。
上迴爭吵關於要不要開民智之事,經過在南陽一郡一年多的實驗,嬴政不得不承認是她說對了,這事還被明夷好好笑了一通,讓惱羞成怒的嬴政在床榻上狠狠教訓了她。
開民智確實有好處,不提別的,一群連話都說不清的農人,又怎麽能指望著他們快速學會小吏口中的精耕細作、豆麥連種。
一法通則百法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