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節
論如何刷負秦始皇的好感度 作者:遺忘li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非也,如今舊韓盡歸秦土,先生,也自然是秦國人了。”嬴政口吻輕鬆的說道。
韓非臉色頓時一冷。
嬴政無視了他的難堪臉色,又悠悠然說了一句。
“就連如今在陳縣的韓然和其他先生宗室,也已認自己是秦人了,否則朕又豈會安然相待?”
韓然是韓王的名字。
這是一個威脅,如果不就範,小心他對韓國宗族開刀。
數息安靜。
因為秦王的強權霸道,韓非一時間氣的嘴都哆嗦了。
日光下的青年卻負手屹立,神色平靜中隱含勝券在握。
好半天,韓非才忍耐著低下頭去,表示自己剛才對秦王失禮了。
“無妨,朕今日前來,確實有律法之事想要請教,先生可願與我入室內詳談?”嬴政微笑問道。
“……臣焉有拒絕……之……之理,陛下請。”韓非說道,同時伸手邀請秦王步入室內。
在旁邊圍觀了秦王趕鴨子上架的全部過程,明夷實在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嬴政大概這輩子都改不了軟硬兼施、強取豪奪的習慣了。
考慮到自己在韓非眼裏,大概屬於八奸之一,明夷沒有選擇一同走入室內,而是在韓非府上的小院裏等候。
院中樹下的桌子上,零散擺放了無數法家典籍。
為了打發時間,明夷拿起其中一本關於秦國律法的,開始低頭起來。
屋舍裏,秦王與韓非的討論一直到暮色四合才剛剛結束。
意猶未盡的嬴政渡步而出,見明夷手中正握著一卷幾年前的竹簡,問道:“在看什麽?”
“秦國《徭律》……”明夷摸著手中竹簡思考起來,最後歎息道:“……大澤鄉起義,陳勝對那些前往漁陽的庶民說失期當斬,成敗皆是一死,倒不如群起而反,原來是在騙那些庶民。”
這本律法書上,清清楚楚規定了如果因為天氣而不能動工,則免去這次的徭役。
嬴政微微挑眉,拿起他手中的竹簡看了兩眼,隨口說道:“倒也未必欺騙,謠役自是執行此法,但戍役是“失期,法皆斬”。”
但凡有半點耽擱,不論因由,所有人全部處死。
明夷“……”
該怎麽形容這種心情呢?
每次在以為秦國、以為嬴政其實還不錯,史書記載的暴秦是誣蔑的時候,嬴政總是能在下一秒打破她的錯覺。
第152章
怕明夷誤會,嬴政緊接著又解釋道:“戍役與徭役不同,是前往長城、嶺南之軍,其戍律自當以軍法而論,否則若一人逃而從輕處罰,則百人緊隨其後逃跑,軍中亂象頓生,自然不能從輕處罰。”
不論是何原因,遲到就要斬首這種規定是很霸王條款,但一國的軍隊是重中之重,軍法當然不能與民法一概而論!
“哦,那就應當了。”明夷說道。
這點她倒是很難理解,畢竟軍隊的法律就應當嚴苛而且一絲不苟,畢竟千裏之提潰於蟻穴,而且不論在哪個時代,都有逃兵必須處死的法律。
“若非如此,秦軍也不足以戰無不勝、威震天下……”嬴政將手中的竹簡重新放在樹下案幾上,“……可以走了。”
坐到馬車上以後,明夷掀開車窗,看車外的鹹陽城風光。
青石大道上人來人往,偶爾有高門大戶駕著馬車跑過,人煙繁盛歸繁盛,但大多都是穿著灰衣褐衣、用黑色頭帕把頭發裹好的庶民,街道兩旁也沒有什麽販賣商品的攤販。
秦國規定,但凡有商貿交易,都必須得去指定地點的“市”中進行,如若因為嫌浪費時間而違反這條規定,那後果庶民承擔不起。
在心裏和自己以前去過的魏國大梁對比了一下,明夷不得不承認,還是魏國大梁更加繁華富裕。
自從坐上馬車以後,嬴政就一直在蹙眉思索。
——韓非確實是當世大才。
在屋舍裏,他問起若秦幾年後統一天下,庶民又無仗可打,那時依法治國會出現哪些差錯?差錯又當如何彌補?
那時韓非望來的目光極其古怪和複雜,但卻終究並未多說什麽。畢竟以秦國如今氣吞天下之勢,幾年後若當真一舉滅亡齊楚,也是未可知之事。
韓飛在閉目思索之後,迅速點出幾個問題,剛好與他上輩子半年間所遇到的問題一模一樣,但要問起應當如何變法解決時,韓非也一時張口結舌、無力做答。
畢竟韓非以往思索法家之策時,都是以如何在這四戰之地的亂世立足和強大為標準,但若改攻伐而成治世,那難度不亞於另起爐灶。
話談到最後,嬴政也隻能頒布下讓韓非去以此為前提後,秦國律法應該怎樣改變的任務了。
今日與韓非的一番談話沒有解決他的心中疑慮,隻是讓積壓的隱患更加鮮明地暴露出而已。
等到將來秦國統一天下以後,絕對不能再沿用如今律法,那隻會使秦國上下刑徒越多,庶民越少,再加上後期因為南征北戰而使少府財政缺乏,不得不從庶民身上繳更多的稅好彌補漏洞。
想到這裏,嬴政終於忍不住發出了一聲輕微歎息。
看向窗外的明夷聞聲迴頭,問道:“還在煩心?”
嬴政來找韓非有什麽事,雖然沒有說出口過,但她猜也能猜的出來。
“嗯……”嬴政垂眸,將她的手拉入懷中,淡淡說道:“……若是朕上一是晚死幾年,興許也能見到天下庶民叛亂。”
大廈崩塌又豈是一朝一夕之功。
上一世即便他還活著,沒有胡亥橫征暴斂,再過上幾年,刑徒越積越多,用以耕作交稅的庶民越來越少,再加上阿房宮和長城等工程,庶民也必定會群起而反。
隻是以他之能,見勢不對後,必定會當即遣散徭役,用以安撫庶民,再修改律法好彌補缺失,再加上秦國兵威絕非虛名,有叛亂也不過一兩年就足以平定。
“看來陛下是當真思索過你的大秦帝國有何缺陷了,那……我所提的另一事呢?”明夷微笑問道。
不以一己喜惡而肆意誅殺人命,如果可以,愛天下之民如愛子再好不過。
黑袍青年因為她的問詢而微微挑眉,夕陽的殘光從車窗內透漏進來,照映在他臉上,越發顯得疏朗鋒銳。
嬴政平靜說道:“關於此事,朕做不到……”
前世今生,不論是在趙國時受人欺淩,還是迴國後與兄弟母親爭權奪利,之後的一統天下,他皆是自己一步步拚搏而來,何曾受過半點陌生之人善待。既然不曾受到善待,又為何要反而要求他去無私以報、愛庶民如子。
明夷依舊在微笑,隻有一雙眼睛微微冷了下去。
“……不過,明夷曾同我說過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所以往後此事,還需你多操勞了。”嬴政緊接著又說道。
話說的不早不晚,剛好卡在她翻臉的前一秒。
明夷愣了一下,說道:“你讓我勸諫你?”
“自然,你看高漸離和張良,朕不就因你而放過他們了。”嬴政平靜說道。
明夷總覺得有哪裏不對。
“但你身為大秦之主,又受秦國庶民百姓供養,自然應當為他們籌謀福祉,何必非要我來勸諫。”明夷奇道。
“朕可以繼位當上秦王,是因為父王子楚是先代秦王,與庶民何幹?”嬴政慢條斯理的反問道。
“那你總受了秦國庶民百姓供養。”明夷說道。
“是,但朕不也派遣出軍隊攻打他國,使秦國百姓免受他國欺辱,況且一應政務處理,也全多虧於朕。”嬴政淡然說道。
嬴政那理所當然的姿態,仿佛他說的話全是真理一樣。
明夷感覺到自己有點懵逼。
就算現在的君主都把國家子民當成自己的私產,難道就沒有半點君王應當愛護子民的理念了?
等等,好像還真沒有。
雖然墨家有兼愛非攻,儒家有君主應當仁德愛民,但嬴政接受的可是法家理論。
而法家理論就是應當把庶民當成牲口一樣驅使對待!
明夷忍不住吐槽道:“陛下這使秦國百姓免受他國欺辱的方法可真新穎……稍等,我快被你繞暈了。”
“沒有繞暈,明夷隻需記住以後需要常伴於朕身邊,好使朕不至於再以一己喜惡誅殺他人就好!”嬴政斷然說道,同時給整件事情拍板下了結論。
明夷用手按著額頭,蹙眉說道:“這就說笑了,你真想做什麽,還是我能攔的住的?”
“是,但朕一向擔憂你我之間有齷齪矛盾,又豈會不顧你的意願。”嬴政說道。
“陛下可以偷偷下令。”明夷說道。
作為秦王,真想瞞她點什麽事輕而易舉。
數息安靜。
“……那便改改,朕不會再以一己喜惡誅殺他人,但若無愛妻在旁時時勸諫,恐怕又會重蹈前世之覆轍,驅使百萬庶民修建驪山、長城和阿房宮。”嬴政平靜說道。
明夷愣了幾秒,反應過來嬴政弦外之音以後,突然彎腰笑出聲來。
“哈哈……陛下……陛下當初給我的信上,說縱我不往,子寧不來,言語如此直白,怎麽現在卻如此拐彎抹角?”
第153章
沒得到想要的迴答,還被狠狠笑了一通,嬴政瞬間感到了不悅,冷下臉來,一直到迴鹹陽宮以後,神色都沒恢複正常。
明夷絲毫不以為意,慢悠悠的跟上他的步伐。
走到寢宮門前,嬴政停下腳步,低頭望著她平靜問道:“還要去偏殿安歇?”
站在低一階的青石台階上,明夷沉默了一下。
天空已經徹底暗淡了,隻有太陽落下的西方還有隱約一絲紅光,帶著寒意的夜風悠悠吹過樓台宮闕、千櫛萬瓦,也吹動對麵青年玄黑色的廣袖和袍角。
認真思考過後,明夷溫和的說道:“方才在馬車上相談之事,答案能否請陛下慎重相告一次。”
嬴政微微皺眉,平靜說道:“明夷何必在意。”
“興許對陛下而言無關輕重,對於我而言卻不可不提。”明夷說道,語氣溫和卻毫不退讓。
像因為宮人不小心泄露了行蹤,而將身邊服侍的所有宮女宦官全部誅殺這種事情,她永遠接受不了。
這是三觀問題,也許一時的濃情蜜意可以遮掩過去,但久而久之相處,她絕對接受不了。
要麽她被嬴政改變,要麽嬴政被他改變。
韓非臉色頓時一冷。
嬴政無視了他的難堪臉色,又悠悠然說了一句。
“就連如今在陳縣的韓然和其他先生宗室,也已認自己是秦人了,否則朕又豈會安然相待?”
韓然是韓王的名字。
這是一個威脅,如果不就範,小心他對韓國宗族開刀。
數息安靜。
因為秦王的強權霸道,韓非一時間氣的嘴都哆嗦了。
日光下的青年卻負手屹立,神色平靜中隱含勝券在握。
好半天,韓非才忍耐著低下頭去,表示自己剛才對秦王失禮了。
“無妨,朕今日前來,確實有律法之事想要請教,先生可願與我入室內詳談?”嬴政微笑問道。
“……臣焉有拒絕……之……之理,陛下請。”韓非說道,同時伸手邀請秦王步入室內。
在旁邊圍觀了秦王趕鴨子上架的全部過程,明夷實在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嬴政大概這輩子都改不了軟硬兼施、強取豪奪的習慣了。
考慮到自己在韓非眼裏,大概屬於八奸之一,明夷沒有選擇一同走入室內,而是在韓非府上的小院裏等候。
院中樹下的桌子上,零散擺放了無數法家典籍。
為了打發時間,明夷拿起其中一本關於秦國律法的,開始低頭起來。
屋舍裏,秦王與韓非的討論一直到暮色四合才剛剛結束。
意猶未盡的嬴政渡步而出,見明夷手中正握著一卷幾年前的竹簡,問道:“在看什麽?”
“秦國《徭律》……”明夷摸著手中竹簡思考起來,最後歎息道:“……大澤鄉起義,陳勝對那些前往漁陽的庶民說失期當斬,成敗皆是一死,倒不如群起而反,原來是在騙那些庶民。”
這本律法書上,清清楚楚規定了如果因為天氣而不能動工,則免去這次的徭役。
嬴政微微挑眉,拿起他手中的竹簡看了兩眼,隨口說道:“倒也未必欺騙,謠役自是執行此法,但戍役是“失期,法皆斬”。”
但凡有半點耽擱,不論因由,所有人全部處死。
明夷“……”
該怎麽形容這種心情呢?
每次在以為秦國、以為嬴政其實還不錯,史書記載的暴秦是誣蔑的時候,嬴政總是能在下一秒打破她的錯覺。
第152章
怕明夷誤會,嬴政緊接著又解釋道:“戍役與徭役不同,是前往長城、嶺南之軍,其戍律自當以軍法而論,否則若一人逃而從輕處罰,則百人緊隨其後逃跑,軍中亂象頓生,自然不能從輕處罰。”
不論是何原因,遲到就要斬首這種規定是很霸王條款,但一國的軍隊是重中之重,軍法當然不能與民法一概而論!
“哦,那就應當了。”明夷說道。
這點她倒是很難理解,畢竟軍隊的法律就應當嚴苛而且一絲不苟,畢竟千裏之提潰於蟻穴,而且不論在哪個時代,都有逃兵必須處死的法律。
“若非如此,秦軍也不足以戰無不勝、威震天下……”嬴政將手中的竹簡重新放在樹下案幾上,“……可以走了。”
坐到馬車上以後,明夷掀開車窗,看車外的鹹陽城風光。
青石大道上人來人往,偶爾有高門大戶駕著馬車跑過,人煙繁盛歸繁盛,但大多都是穿著灰衣褐衣、用黑色頭帕把頭發裹好的庶民,街道兩旁也沒有什麽販賣商品的攤販。
秦國規定,但凡有商貿交易,都必須得去指定地點的“市”中進行,如若因為嫌浪費時間而違反這條規定,那後果庶民承擔不起。
在心裏和自己以前去過的魏國大梁對比了一下,明夷不得不承認,還是魏國大梁更加繁華富裕。
自從坐上馬車以後,嬴政就一直在蹙眉思索。
——韓非確實是當世大才。
在屋舍裏,他問起若秦幾年後統一天下,庶民又無仗可打,那時依法治國會出現哪些差錯?差錯又當如何彌補?
那時韓非望來的目光極其古怪和複雜,但卻終究並未多說什麽。畢竟以秦國如今氣吞天下之勢,幾年後若當真一舉滅亡齊楚,也是未可知之事。
韓飛在閉目思索之後,迅速點出幾個問題,剛好與他上輩子半年間所遇到的問題一模一樣,但要問起應當如何變法解決時,韓非也一時張口結舌、無力做答。
畢竟韓非以往思索法家之策時,都是以如何在這四戰之地的亂世立足和強大為標準,但若改攻伐而成治世,那難度不亞於另起爐灶。
話談到最後,嬴政也隻能頒布下讓韓非去以此為前提後,秦國律法應該怎樣改變的任務了。
今日與韓非的一番談話沒有解決他的心中疑慮,隻是讓積壓的隱患更加鮮明地暴露出而已。
等到將來秦國統一天下以後,絕對不能再沿用如今律法,那隻會使秦國上下刑徒越多,庶民越少,再加上後期因為南征北戰而使少府財政缺乏,不得不從庶民身上繳更多的稅好彌補漏洞。
想到這裏,嬴政終於忍不住發出了一聲輕微歎息。
看向窗外的明夷聞聲迴頭,問道:“還在煩心?”
嬴政來找韓非有什麽事,雖然沒有說出口過,但她猜也能猜的出來。
“嗯……”嬴政垂眸,將她的手拉入懷中,淡淡說道:“……若是朕上一是晚死幾年,興許也能見到天下庶民叛亂。”
大廈崩塌又豈是一朝一夕之功。
上一世即便他還活著,沒有胡亥橫征暴斂,再過上幾年,刑徒越積越多,用以耕作交稅的庶民越來越少,再加上阿房宮和長城等工程,庶民也必定會群起而反。
隻是以他之能,見勢不對後,必定會當即遣散徭役,用以安撫庶民,再修改律法好彌補缺失,再加上秦國兵威絕非虛名,有叛亂也不過一兩年就足以平定。
“看來陛下是當真思索過你的大秦帝國有何缺陷了,那……我所提的另一事呢?”明夷微笑問道。
不以一己喜惡而肆意誅殺人命,如果可以,愛天下之民如愛子再好不過。
黑袍青年因為她的問詢而微微挑眉,夕陽的殘光從車窗內透漏進來,照映在他臉上,越發顯得疏朗鋒銳。
嬴政平靜說道:“關於此事,朕做不到……”
前世今生,不論是在趙國時受人欺淩,還是迴國後與兄弟母親爭權奪利,之後的一統天下,他皆是自己一步步拚搏而來,何曾受過半點陌生之人善待。既然不曾受到善待,又為何要反而要求他去無私以報、愛庶民如子。
明夷依舊在微笑,隻有一雙眼睛微微冷了下去。
“……不過,明夷曾同我說過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所以往後此事,還需你多操勞了。”嬴政緊接著又說道。
話說的不早不晚,剛好卡在她翻臉的前一秒。
明夷愣了一下,說道:“你讓我勸諫你?”
“自然,你看高漸離和張良,朕不就因你而放過他們了。”嬴政平靜說道。
明夷總覺得有哪裏不對。
“但你身為大秦之主,又受秦國庶民百姓供養,自然應當為他們籌謀福祉,何必非要我來勸諫。”明夷奇道。
“朕可以繼位當上秦王,是因為父王子楚是先代秦王,與庶民何幹?”嬴政慢條斯理的反問道。
“那你總受了秦國庶民百姓供養。”明夷說道。
“是,但朕不也派遣出軍隊攻打他國,使秦國百姓免受他國欺辱,況且一應政務處理,也全多虧於朕。”嬴政淡然說道。
嬴政那理所當然的姿態,仿佛他說的話全是真理一樣。
明夷感覺到自己有點懵逼。
就算現在的君主都把國家子民當成自己的私產,難道就沒有半點君王應當愛護子民的理念了?
等等,好像還真沒有。
雖然墨家有兼愛非攻,儒家有君主應當仁德愛民,但嬴政接受的可是法家理論。
而法家理論就是應當把庶民當成牲口一樣驅使對待!
明夷忍不住吐槽道:“陛下這使秦國百姓免受他國欺辱的方法可真新穎……稍等,我快被你繞暈了。”
“沒有繞暈,明夷隻需記住以後需要常伴於朕身邊,好使朕不至於再以一己喜惡誅殺他人就好!”嬴政斷然說道,同時給整件事情拍板下了結論。
明夷用手按著額頭,蹙眉說道:“這就說笑了,你真想做什麽,還是我能攔的住的?”
“是,但朕一向擔憂你我之間有齷齪矛盾,又豈會不顧你的意願。”嬴政說道。
“陛下可以偷偷下令。”明夷說道。
作為秦王,真想瞞她點什麽事輕而易舉。
數息安靜。
“……那便改改,朕不會再以一己喜惡誅殺他人,但若無愛妻在旁時時勸諫,恐怕又會重蹈前世之覆轍,驅使百萬庶民修建驪山、長城和阿房宮。”嬴政平靜說道。
明夷愣了幾秒,反應過來嬴政弦外之音以後,突然彎腰笑出聲來。
“哈哈……陛下……陛下當初給我的信上,說縱我不往,子寧不來,言語如此直白,怎麽現在卻如此拐彎抹角?”
第153章
沒得到想要的迴答,還被狠狠笑了一通,嬴政瞬間感到了不悅,冷下臉來,一直到迴鹹陽宮以後,神色都沒恢複正常。
明夷絲毫不以為意,慢悠悠的跟上他的步伐。
走到寢宮門前,嬴政停下腳步,低頭望著她平靜問道:“還要去偏殿安歇?”
站在低一階的青石台階上,明夷沉默了一下。
天空已經徹底暗淡了,隻有太陽落下的西方還有隱約一絲紅光,帶著寒意的夜風悠悠吹過樓台宮闕、千櫛萬瓦,也吹動對麵青年玄黑色的廣袖和袍角。
認真思考過後,明夷溫和的說道:“方才在馬車上相談之事,答案能否請陛下慎重相告一次。”
嬴政微微皺眉,平靜說道:“明夷何必在意。”
“興許對陛下而言無關輕重,對於我而言卻不可不提。”明夷說道,語氣溫和卻毫不退讓。
像因為宮人不小心泄露了行蹤,而將身邊服侍的所有宮女宦官全部誅殺這種事情,她永遠接受不了。
這是三觀問題,也許一時的濃情蜜意可以遮掩過去,但久而久之相處,她絕對接受不了。
要麽她被嬴政改變,要麽嬴政被他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