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節
論如何刷負秦始皇的好感度 作者:遺忘li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少年俊美無暇的容貌露出微微憂鬱失落的神情,實在想讓人真心實意的安慰,明夷也不例外,溫柔誠懇的說道“陛下你得隴望蜀、誅求無厭的毛病改改,要明白適可而止啊!”
信陵君死去,對秦國已經是一個好消息了,偏偏嬴政這種人,他做事不想一箭一雕,而是一箭雙雕或一箭三雕!
聽她諷刺,嬴政也不以為意,隻是不解的求教道“嗯?隴西和蜀地都是我秦國之土,那得隴望蜀是何意?”
有當初一句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引起的波瀾在前,明夷不敢隨意敷衍過去,擺手說道“一個比喻貪心不足的詞語而已。”
在蝗蟲肆虐了一個夏日以後,鹹陽城迎來一幫異國使者。
這些人一共十八人,都長著類似胡人的高鼻深目,相貌與秦國人大不相同,穿著一半遮住肩膀一半從腋下越出的奇異長袍。
為首者自稱釋利房,用磕磕絆絆的秦國話說他們這些人是西邊孔雀王朝的人,為廣傳天下佛法來,跋涉三年,曆經三十六國,終於到達秦國,因此懇請秦王一見,並且允許傳教。
寢宮之內,嬴政聽完中尉的奏章後冷笑一聲,抬筆寫下批閱。
——不見,將那些胡教妖人打入地牢,一年後再放出!
“等等!”
明夷連忙伸手拿起奏章,高舉過頭頂。
嬴政沒有急著拿迴來,目光反而在少女因為袖子滑落而露出的潔白手臂上流連不止。
少女的指節修長,腕骨與手臂的線條纖細而骨肉均勻,非常美麗,如果不是親眼見過,很少有人會想到這樣一雙手是怎樣持劍殺人。
直言說,嬴政上輩子見過不少美人,作為秦王,他的後宮也搜羅了六國佳麗無數,可謂是閱盡千帆,嬴政試著在腦海中迴想一下,卻想不起任何一個女子的清晰五官,隻有大概而模糊的印象,哪怕是生了長公子扶蘇的羋姬也一樣。
而姬明夷則與她們毫不相同。
看起來那麽精致和脆弱,與任何一個貴族少女毫無區別,又時時刻刻展現青銅劍一樣的鋒利,稍不留神就會被劃出鮮血,明明肆無忌憚的連他也敢下手,卻又膽怯到不肯任何一個人傾心以交。
這麽矛盾,這麽引人探究和……著迷。
“陛下可看夠了?”明夷平靜的問道。
“肚饑之人吃不到栗食,如今連看幾眼都不行了?”嬴政戲謔的說道。
“吃不到栗食,可以去吃楚國的稻米魚羹,如果不喜歡,秦國栽種的豆麥也任由陛下享用。”明夷麵無表情的說道。
“不吃……”嬴政斷然拒絕道“……倘若朕想吃栗食,又豈可委曲求全!”
明夷站起來,將那奏章大概看了一遍,抬頭問道“何必打入地牢,那些佛教僧人招惹陛下了?”
嬴政伸手拉過少女的腰肢,讓姬明夷半躺半靠在身上,頭抵著他的大腿,然後說道“此事上一世也發生過,朕也接見過那個僧人釋利房。那些僧人所信仰的佛家不過無稽之談,不必流傳。朕如今將他們打入地牢,幾年後再放出,好徹底斷絕了他們傳教的心思,免得多生麻煩。”
上輩子,嬴政接見時,那個釋利房為了讓秦王支持他的傳銷、不對,是傳教活動,操著不倫不類的秦國語言,很是費了一番口舌介紹佛教。
在他們的教義裏,世間一切皆是有因必有果,諸法因緣而生,命運是因緣生法,眾生在無量劫的輪迴中不斷受苦,因此才要明白喬達摩(釋迦牟尼)所悟到世間真理,最後參悟生死和痛苦,斷盡世間一切煩惱,得到終極解脫。
聽完後的嬴政心冷如鐵,絲毫不為那大仁大愛所動,轉頭就把人扔進了地牢關好,一直到幾年後,有人求情才放出來。
拋去那些玄而又玄的話,這些異國僧人就是對人說,人的所有苦難都是前世的報應或者是以前種起來的厄緣,所以就應該不斷行善做好事,這樣就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然後在將來變得好起來。
如果命運好不了……那一定是因為你還沒有徹底參悟透,下一世繼續參悟,終有一日可以看淡一切、成為所謂的“佛”而達到究極解脫。
從小在趙國吃苦的嬴政對這種論調很嫌棄。
如果按照這些僧人的理論去行善積德做好事,然後等待轉機,那他小小年紀就已經死在趙國了!
法家可以約束臣子萬民、農家可以讓農人豐收、墨家可以造攻城器械……就連嬴政不怎麽喜歡的儒家,也自有一套忠君愛民的思想理論。
而這胡人傳來的佛家有何用?教他的治下百姓忍辱受罵、看淡一切?
明夷同樣對佛教沒興趣,或者說隻要是宗教,流傳到太廣泛和使人迷信的地步,就不妙了。
遠的如中世紀的基督教就不說,僅僅是在中國,魏晉時那些風流名士的道家清談和南北朝時期佛教寺廟的盛行,前者讓所有的高官貴族不幹實事專門空想,後者讓大量的的平民百姓捐出財物給和尚,造成無數沒有稅收的寺廟土地……那間接造成的殺傷力簡直無法言喻。
明夷躺在他的大腿上,聽秦王解釋原因和上輩子發生的事情。
嬴政腰間今天佩戴了一塊白色玉佩,上麵的花紋精致漂亮,隨著窗外的陽光照射進來,一點點晃出瑩潤流轉的光芒。
明夷順手握在了手裏欣賞。
“我知如今前有蝗蟲後有瘟疫,陛下不想在這件事上浪費時間,隻是我對那些異國僧人的故鄉孔雀王朝很有興趣,想知曉他們前來的路線。”明夷說道。
孔雀王朝這個稱唿有點耳熟,似乎是古印度的一個朝代。
“不過撮爾小國,有何可在意?”嬴政嗤之以鼻的說道。
“陛下可別小瞧……”明夷迴想了一下世界地圖上的印度板塊,“……那孔雀王朝疆域未必比你的秦國小……我是說統一六國後的秦國。”
嬴政驚訝了。
“朕差點忘了,你是後世之人。有何見教?”嬴政挑眉說道。
明夷盡量用嬴政能聽懂的詞匯,簡單講述了一下秦國以西以及大海對麵有多寬廣的土地!
別以為你北擊匈奴南征百越,就算徹底打到天下了!你的大秦國上有廣袤寒冷的西伯利亞,下有遠隔大海的澳大利亞,東有日本的三個島和大洋以外的南北美洲,西邊有亞歐非三大陸!
還有世界最寒冷土地的南極洲!
這簡直是刷新三觀,聽完後,嬴政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緊接著,嬴政走入書架,打開一卷絲綢繪製的天下諸國地圖,那地圖纖毫畢現,齊國東邊海岸和秦燕趙三國的北方邊境長城、比楚國更位處南方的百越、象郡和海岸都有記載,甚至西邊綿延萬裏、直入雲霄的的昆侖山都有記載。
“陛下怎麽了?”明夷走過去問道。
緊接著明夷就被如此精細的地圖吸引了。
這個時代的地圖都比較抽象,沒點本事認不出來,像這卷地圖一樣比例大概正確,並且還仔細標誌了各種崇山峻嶺、江海百川、各國郡城的地圖,明夷還是第一次見。
嬴政轉頭麵色複雜的看了她一眼,繼續端詳地圖不說話。
“陛下你怎麽了?”明夷又問了一次。
嬴政不知道該怎樣說。
向西邊攻打,有萬丈昆侖山阻擋,大軍過不去!再往邊上,西北角是狄道關外的酷暑沙漠,北邊的長城外麵有胡人幹擾,大軍過不去!西南角的桂林象郡以外,是十萬大山和無數瘴氣,大軍過不去!南麵和東麵都是海岸,以如今的造船技術,大軍過不去!
一想到這天地間還有土地庶民不在他的掌控之內,並且將來也掌控不了,嬴政就如同一口鬱氣積在心中,氣!的!慌!
第102章
出於對那領土不遜於大秦帝國的孔雀王朝好奇,嬴政聽從了姬明夷的意見,再一次傳召了那些佛教僧人。
一身奇特長袍的釋利房帶領身後的眾位僧人一同走入宮殿內,然後按照秦國禮節向秦王行禮。
“拜見秦王。”釋利房說道。
他的發音語調略微古怪,帶著顯而易見的不標準和饒舌。
“免禮。”嬴政平靜說道,然後輕輕抬手。
侍者迅捷且無聲的上前,請這十八位一國的僧人坐在兩側席上。
坐在嬴政身旁的姬明夷忍不住挑了挑眉。
她見到那年歲已經頗大的老者看似神情平靜,實則因為秦王的禮遇而稍微鬆開了捏緊手指。
看來這些僧人很重視這次會麵。
釋利房和他的僧人同伴是全憑著心中一腔信仰,想要將佛法的光芒普照天下,才千裏迢迢遠行至此,如今千辛萬苦才見到這個陌生國度的國王,自然要把握機會,開始不遺餘力的向秦王傳播佛家真意,好使他允許秦國土地上建立寺廟。
可惜再怎麽不懂察言觀色的人,也能看出秦王的興趣缺缺。
聽著釋利房喋喋不休的大仁大愛、普度眾生,嬴政眉目冷淡而不為所動。
說到最後,釋利房謹慎的向秦王提出了自己要求。
“我等自西方孔雀王朝千裏迢迢而來,是為普度佛家,今來到秦國,望陛下恩準我等在此建立寺廟傳教。”釋利房低頭說道。
“此事不急,朕今日召爾等前來,是對那西方孔雀王朝頗感興趣,因此想詢問一二。”嬴政說道。
見秦王對建立寺廟傳揚佛教的事情模棱兩可,釋利房略有失望,手掌在胸前默念了一聲佛號,才說道“吾等必定對陛下知無不言。”
“不知孔雀王朝疆域人口幾何?在位國王又是哪一位?”嬴政語氣頗為平和的問道。
孔雀王朝如今國力鼎盛,釋利房很願意向這位異國君主介紹自己的強大國家,因此清清嗓子,就開始了講述。
簡單幾句話略過旃陀羅笈多是怎樣率領廣大人民群眾造反,然後進攻了摩揭陀國的首都華氏城,建立孔雀王朝後,釋利房開始重點講述當今國王阿育王的文治武功,這位阿育王早年間擊敗殺死了自己眾多兄弟,然後登上了國王之位,緊接著開始南征北戰將孔雀王朝的版圖擴大到了前所未有的階段,堪稱是前所未有的英明帝王!
因為他在那孔雀王朝所受到的愛戴,還有一個綽號叫做無憂王。
感覺這阿育王和自己的人生經曆有些相似,嬴政聽得頗為入神。
見秦王對阿育王感興趣,釋利房立刻瘋狂暗示的說道“在我王攻打羯陵伽國時,親眼見到戰場上屍首白骨、屠殺罪業深重,從此幡然悔悟、皈依我佛。不但從此再沒有掀起戰爭,還以虔誠之心建造八萬四千座佛塔供奉佛骨,邀請高僧目犍連子帝須長老召集一千比丘,在華氏城舉行大結集,實在是我佛家盛會!”
看看,那樣英明神武的帝王不同樣信仰我佛家!
誰料秦王聽此話後臉色瞬間一變。
“阿育王信仰佛教之後,便不再以征戰擴充國土了?”嬴政沉聲問道。
“是。”釋利房驕傲說道。
嬴政“……”
這佛家果然害人不淺!
明夷就坐在身旁,看嬴政臉色都知道他在想什麽,忍不住發出一聲輕笑。
“所以那孔雀王朝,自信奉爾等之佛教後,就再也不曾得過一寸土地。”嬴政輕輕嗤笑著說道。
釋利房低頭,以故鄉語言誦讀了幾句關於慈悲的佛家經義。
“陛下,我佛家正法以求慈悲天下世人,不得空造殺孽徒生罪業,阿育王心生懺悔慈悲之心,從此不再掀起戰事,天下不知有多少青壯男子不必血染戰場、老幼婦孺得以安居樂業,這其中功德,沃土千裏也不足以衡量。”釋利房溫和的勸解道。
老者的雙目清澈溫潤,那話中所隱含著對這世間所有人的大慈大悲、眾生平等,讓見者心中感懷。
嬴政卻絲毫不為所動,平靜說道“不論是我秦國,亦或是那西方孔雀王朝,都乃大爭之世,為君主者為國家謀,不進則退,一味空談大愛,恐國破家亡。”
若是天下隻有一國,宣揚這信仰佛教的慈悲理論還好些。如果是幾國兼具,還不稱己方強大時一統天下,反倒宣揚什麽慈悲大愛,不再攻打其他國家,小心將來敵國反撲一口!
秦王不好忽悠,釋利房也就沒說那些虛話,而是直接辯解道“我孔雀王朝在西方亦是統一四方,放眼毫無敵手。”
嬴政垂眸若有所思。
“所以那阿育王是在統一之後,才信仰宣揚你佛家兼愛眾生。”嬴政突然說道。
為了維護統治才大肆宣揚佛家的仁愛還有忍耐今生之說,而不是因為釋利房剛才口中所說的攻打羯陵伽國時忽然感悟。
釋利房又是輕念了一句佛號,也許是意識到自己說錯話了,開始閉目不語。
信陵君死去,對秦國已經是一個好消息了,偏偏嬴政這種人,他做事不想一箭一雕,而是一箭雙雕或一箭三雕!
聽她諷刺,嬴政也不以為意,隻是不解的求教道“嗯?隴西和蜀地都是我秦國之土,那得隴望蜀是何意?”
有當初一句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引起的波瀾在前,明夷不敢隨意敷衍過去,擺手說道“一個比喻貪心不足的詞語而已。”
在蝗蟲肆虐了一個夏日以後,鹹陽城迎來一幫異國使者。
這些人一共十八人,都長著類似胡人的高鼻深目,相貌與秦國人大不相同,穿著一半遮住肩膀一半從腋下越出的奇異長袍。
為首者自稱釋利房,用磕磕絆絆的秦國話說他們這些人是西邊孔雀王朝的人,為廣傳天下佛法來,跋涉三年,曆經三十六國,終於到達秦國,因此懇請秦王一見,並且允許傳教。
寢宮之內,嬴政聽完中尉的奏章後冷笑一聲,抬筆寫下批閱。
——不見,將那些胡教妖人打入地牢,一年後再放出!
“等等!”
明夷連忙伸手拿起奏章,高舉過頭頂。
嬴政沒有急著拿迴來,目光反而在少女因為袖子滑落而露出的潔白手臂上流連不止。
少女的指節修長,腕骨與手臂的線條纖細而骨肉均勻,非常美麗,如果不是親眼見過,很少有人會想到這樣一雙手是怎樣持劍殺人。
直言說,嬴政上輩子見過不少美人,作為秦王,他的後宮也搜羅了六國佳麗無數,可謂是閱盡千帆,嬴政試著在腦海中迴想一下,卻想不起任何一個女子的清晰五官,隻有大概而模糊的印象,哪怕是生了長公子扶蘇的羋姬也一樣。
而姬明夷則與她們毫不相同。
看起來那麽精致和脆弱,與任何一個貴族少女毫無區別,又時時刻刻展現青銅劍一樣的鋒利,稍不留神就會被劃出鮮血,明明肆無忌憚的連他也敢下手,卻又膽怯到不肯任何一個人傾心以交。
這麽矛盾,這麽引人探究和……著迷。
“陛下可看夠了?”明夷平靜的問道。
“肚饑之人吃不到栗食,如今連看幾眼都不行了?”嬴政戲謔的說道。
“吃不到栗食,可以去吃楚國的稻米魚羹,如果不喜歡,秦國栽種的豆麥也任由陛下享用。”明夷麵無表情的說道。
“不吃……”嬴政斷然拒絕道“……倘若朕想吃栗食,又豈可委曲求全!”
明夷站起來,將那奏章大概看了一遍,抬頭問道“何必打入地牢,那些佛教僧人招惹陛下了?”
嬴政伸手拉過少女的腰肢,讓姬明夷半躺半靠在身上,頭抵著他的大腿,然後說道“此事上一世也發生過,朕也接見過那個僧人釋利房。那些僧人所信仰的佛家不過無稽之談,不必流傳。朕如今將他們打入地牢,幾年後再放出,好徹底斷絕了他們傳教的心思,免得多生麻煩。”
上輩子,嬴政接見時,那個釋利房為了讓秦王支持他的傳銷、不對,是傳教活動,操著不倫不類的秦國語言,很是費了一番口舌介紹佛教。
在他們的教義裏,世間一切皆是有因必有果,諸法因緣而生,命運是因緣生法,眾生在無量劫的輪迴中不斷受苦,因此才要明白喬達摩(釋迦牟尼)所悟到世間真理,最後參悟生死和痛苦,斷盡世間一切煩惱,得到終極解脫。
聽完後的嬴政心冷如鐵,絲毫不為那大仁大愛所動,轉頭就把人扔進了地牢關好,一直到幾年後,有人求情才放出來。
拋去那些玄而又玄的話,這些異國僧人就是對人說,人的所有苦難都是前世的報應或者是以前種起來的厄緣,所以就應該不斷行善做好事,這樣就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然後在將來變得好起來。
如果命運好不了……那一定是因為你還沒有徹底參悟透,下一世繼續參悟,終有一日可以看淡一切、成為所謂的“佛”而達到究極解脫。
從小在趙國吃苦的嬴政對這種論調很嫌棄。
如果按照這些僧人的理論去行善積德做好事,然後等待轉機,那他小小年紀就已經死在趙國了!
法家可以約束臣子萬民、農家可以讓農人豐收、墨家可以造攻城器械……就連嬴政不怎麽喜歡的儒家,也自有一套忠君愛民的思想理論。
而這胡人傳來的佛家有何用?教他的治下百姓忍辱受罵、看淡一切?
明夷同樣對佛教沒興趣,或者說隻要是宗教,流傳到太廣泛和使人迷信的地步,就不妙了。
遠的如中世紀的基督教就不說,僅僅是在中國,魏晉時那些風流名士的道家清談和南北朝時期佛教寺廟的盛行,前者讓所有的高官貴族不幹實事專門空想,後者讓大量的的平民百姓捐出財物給和尚,造成無數沒有稅收的寺廟土地……那間接造成的殺傷力簡直無法言喻。
明夷躺在他的大腿上,聽秦王解釋原因和上輩子發生的事情。
嬴政腰間今天佩戴了一塊白色玉佩,上麵的花紋精致漂亮,隨著窗外的陽光照射進來,一點點晃出瑩潤流轉的光芒。
明夷順手握在了手裏欣賞。
“我知如今前有蝗蟲後有瘟疫,陛下不想在這件事上浪費時間,隻是我對那些異國僧人的故鄉孔雀王朝很有興趣,想知曉他們前來的路線。”明夷說道。
孔雀王朝這個稱唿有點耳熟,似乎是古印度的一個朝代。
“不過撮爾小國,有何可在意?”嬴政嗤之以鼻的說道。
“陛下可別小瞧……”明夷迴想了一下世界地圖上的印度板塊,“……那孔雀王朝疆域未必比你的秦國小……我是說統一六國後的秦國。”
嬴政驚訝了。
“朕差點忘了,你是後世之人。有何見教?”嬴政挑眉說道。
明夷盡量用嬴政能聽懂的詞匯,簡單講述了一下秦國以西以及大海對麵有多寬廣的土地!
別以為你北擊匈奴南征百越,就算徹底打到天下了!你的大秦國上有廣袤寒冷的西伯利亞,下有遠隔大海的澳大利亞,東有日本的三個島和大洋以外的南北美洲,西邊有亞歐非三大陸!
還有世界最寒冷土地的南極洲!
這簡直是刷新三觀,聽完後,嬴政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緊接著,嬴政走入書架,打開一卷絲綢繪製的天下諸國地圖,那地圖纖毫畢現,齊國東邊海岸和秦燕趙三國的北方邊境長城、比楚國更位處南方的百越、象郡和海岸都有記載,甚至西邊綿延萬裏、直入雲霄的的昆侖山都有記載。
“陛下怎麽了?”明夷走過去問道。
緊接著明夷就被如此精細的地圖吸引了。
這個時代的地圖都比較抽象,沒點本事認不出來,像這卷地圖一樣比例大概正確,並且還仔細標誌了各種崇山峻嶺、江海百川、各國郡城的地圖,明夷還是第一次見。
嬴政轉頭麵色複雜的看了她一眼,繼續端詳地圖不說話。
“陛下你怎麽了?”明夷又問了一次。
嬴政不知道該怎樣說。
向西邊攻打,有萬丈昆侖山阻擋,大軍過不去!再往邊上,西北角是狄道關外的酷暑沙漠,北邊的長城外麵有胡人幹擾,大軍過不去!西南角的桂林象郡以外,是十萬大山和無數瘴氣,大軍過不去!南麵和東麵都是海岸,以如今的造船技術,大軍過不去!
一想到這天地間還有土地庶民不在他的掌控之內,並且將來也掌控不了,嬴政就如同一口鬱氣積在心中,氣!的!慌!
第102章
出於對那領土不遜於大秦帝國的孔雀王朝好奇,嬴政聽從了姬明夷的意見,再一次傳召了那些佛教僧人。
一身奇特長袍的釋利房帶領身後的眾位僧人一同走入宮殿內,然後按照秦國禮節向秦王行禮。
“拜見秦王。”釋利房說道。
他的發音語調略微古怪,帶著顯而易見的不標準和饒舌。
“免禮。”嬴政平靜說道,然後輕輕抬手。
侍者迅捷且無聲的上前,請這十八位一國的僧人坐在兩側席上。
坐在嬴政身旁的姬明夷忍不住挑了挑眉。
她見到那年歲已經頗大的老者看似神情平靜,實則因為秦王的禮遇而稍微鬆開了捏緊手指。
看來這些僧人很重視這次會麵。
釋利房和他的僧人同伴是全憑著心中一腔信仰,想要將佛法的光芒普照天下,才千裏迢迢遠行至此,如今千辛萬苦才見到這個陌生國度的國王,自然要把握機會,開始不遺餘力的向秦王傳播佛家真意,好使他允許秦國土地上建立寺廟。
可惜再怎麽不懂察言觀色的人,也能看出秦王的興趣缺缺。
聽著釋利房喋喋不休的大仁大愛、普度眾生,嬴政眉目冷淡而不為所動。
說到最後,釋利房謹慎的向秦王提出了自己要求。
“我等自西方孔雀王朝千裏迢迢而來,是為普度佛家,今來到秦國,望陛下恩準我等在此建立寺廟傳教。”釋利房低頭說道。
“此事不急,朕今日召爾等前來,是對那西方孔雀王朝頗感興趣,因此想詢問一二。”嬴政說道。
見秦王對建立寺廟傳揚佛教的事情模棱兩可,釋利房略有失望,手掌在胸前默念了一聲佛號,才說道“吾等必定對陛下知無不言。”
“不知孔雀王朝疆域人口幾何?在位國王又是哪一位?”嬴政語氣頗為平和的問道。
孔雀王朝如今國力鼎盛,釋利房很願意向這位異國君主介紹自己的強大國家,因此清清嗓子,就開始了講述。
簡單幾句話略過旃陀羅笈多是怎樣率領廣大人民群眾造反,然後進攻了摩揭陀國的首都華氏城,建立孔雀王朝後,釋利房開始重點講述當今國王阿育王的文治武功,這位阿育王早年間擊敗殺死了自己眾多兄弟,然後登上了國王之位,緊接著開始南征北戰將孔雀王朝的版圖擴大到了前所未有的階段,堪稱是前所未有的英明帝王!
因為他在那孔雀王朝所受到的愛戴,還有一個綽號叫做無憂王。
感覺這阿育王和自己的人生經曆有些相似,嬴政聽得頗為入神。
見秦王對阿育王感興趣,釋利房立刻瘋狂暗示的說道“在我王攻打羯陵伽國時,親眼見到戰場上屍首白骨、屠殺罪業深重,從此幡然悔悟、皈依我佛。不但從此再沒有掀起戰爭,還以虔誠之心建造八萬四千座佛塔供奉佛骨,邀請高僧目犍連子帝須長老召集一千比丘,在華氏城舉行大結集,實在是我佛家盛會!”
看看,那樣英明神武的帝王不同樣信仰我佛家!
誰料秦王聽此話後臉色瞬間一變。
“阿育王信仰佛教之後,便不再以征戰擴充國土了?”嬴政沉聲問道。
“是。”釋利房驕傲說道。
嬴政“……”
這佛家果然害人不淺!
明夷就坐在身旁,看嬴政臉色都知道他在想什麽,忍不住發出一聲輕笑。
“所以那孔雀王朝,自信奉爾等之佛教後,就再也不曾得過一寸土地。”嬴政輕輕嗤笑著說道。
釋利房低頭,以故鄉語言誦讀了幾句關於慈悲的佛家經義。
“陛下,我佛家正法以求慈悲天下世人,不得空造殺孽徒生罪業,阿育王心生懺悔慈悲之心,從此不再掀起戰事,天下不知有多少青壯男子不必血染戰場、老幼婦孺得以安居樂業,這其中功德,沃土千裏也不足以衡量。”釋利房溫和的勸解道。
老者的雙目清澈溫潤,那話中所隱含著對這世間所有人的大慈大悲、眾生平等,讓見者心中感懷。
嬴政卻絲毫不為所動,平靜說道“不論是我秦國,亦或是那西方孔雀王朝,都乃大爭之世,為君主者為國家謀,不進則退,一味空談大愛,恐國破家亡。”
若是天下隻有一國,宣揚這信仰佛教的慈悲理論還好些。如果是幾國兼具,還不稱己方強大時一統天下,反倒宣揚什麽慈悲大愛,不再攻打其他國家,小心將來敵國反撲一口!
秦王不好忽悠,釋利房也就沒說那些虛話,而是直接辯解道“我孔雀王朝在西方亦是統一四方,放眼毫無敵手。”
嬴政垂眸若有所思。
“所以那阿育王是在統一之後,才信仰宣揚你佛家兼愛眾生。”嬴政突然說道。
為了維護統治才大肆宣揚佛家的仁愛還有忍耐今生之說,而不是因為釋利房剛才口中所說的攻打羯陵伽國時忽然感悟。
釋利房又是輕念了一句佛號,也許是意識到自己說錯話了,開始閉目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