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節
論如何刷負秦始皇的好感度 作者:遺忘li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師姐……”前麵屈淵的聲音透著木頭麵具傳出,低沉中多了幾分含糊不清,“……春申君把我等逐之門外,可是因為發現我父是宋玉?”
這話蠢的都沒法接。
屈淵身後看不見的地方,明夷肆無忌憚的翻了個白眼,然後繼續用溫溫和和的語氣說道“師弟多想了,不是因此。”
考慮到屈淵畢竟隻是個十三四歲的小少年,而不是和自己一樣活了十幾年又穿越一次,難免有些幼稚,明夷又多解釋了幾句。
“春申君因師傅而招待你我,如今驟然反目,也必然是因為師傅。”明夷說道“今日師傅出門是為宋玉先生,如今不喜宋玉先生的春申君又驟然將你我逐出,想必宋玉先生的事己有了進展,師弟應當歡喜才是。”
“當真?”屈淵問道。
“當真。”明夷說道。
輕描淡寫幾句話,就說的屈淵心裏驟然鬆快起來,一時間連步伐都有力了許多。
“那我們當如何去尋師傅?”屈淵問道。
“找個逆旅住下,等師傅來找你我便可。”明夷說道。
之前一路同行時,她在一座小城裏不小心被幾個盜匪綁走,然後離開小城,沿著密林一連失蹤兩天兩夜,蓋聶都能輕描淡寫的找到她蹤跡,如今還是在巨陽城內,找他們兩個分分鍾的事。
找到了一家逆旅住下,順便半夜和屈淵聯手收拾了一個來偷竊錢財的小賊,第二天清早,明夷果不其然在逆旅中看到了師傅蓋聶。
蓋聶臉色頗為疲憊,找到自己的兩個徒弟以後便不雅的箕坐在地上休息。
他一日一夜都沒有休息,毫不停頓地先後去找了景家和昭家的家主,以春申君做大破壞各家族之間的勢力平衡為由,說服了景家和昭家的家主入宮麵見楚王,終於保下宋玉。
一看到蓋聶出現,屈淵就衝上前去連忙追問阿父宋玉如何了。
“莫慌。”蓋聶輕輕拍打屈淵的肩頭,從懷中掏出一片寫滿墨字的帛書給他,“這是宋玉讓我轉交於你。”
屈淵立刻接過來,打開帛書閱讀。
“巨陽局勢風雲詭異,於他大不利,宋玉先生隻能暫且先迴鄢都躲避一二。”蓋聶放柔了聲音說道。
鄢都是宋玉的故鄉。
屈淵抬起頭來,讀完帛信後淡紅色的瞳孔中一片迷茫,輕聲說道“阿父……也棄我而去了?”
帛信的內容很簡單,隻是說自己要暫時迴故鄉躲避,讓屈淵跟著蓋聶大俠好好練習劍術,奮發圖強,莫要惹是生非。
“怎會?隻是如今他非但無法庇佑你,甚至無法保全自身,隻好先將你托付於我照顧。等再過幾年,你們父子自然有機會相見。”蓋聶肅然說道。
屈淵擺了擺手沒有說話,獨自靠在窗欞上發愣。
一息間風雲忽變,至親將自己托付於別人,然後獨自迴故鄉……未來前路茫茫,要與與相識沒多久的師傅和師姐去周遊各國……
哪怕他再怎麽比同齡人沉穩聰明一些,神色間依舊帶了些迷茫和對於未來的惶惑不安。
一旁的明夷看著屈淵有些感同身受,走過去拍了拍他肩膀以示安慰,腦海中思緒已經飄到了萬裏之外的鹹陽。
不知母氏和榆如何了……
逆旅中居住,三人每日要花費蟻鼻錢二百八十錢,這個價格略微昂貴,長期居住承擔不起。
沒過幾日,蓋聶便在巨陽城中找了一處簡單屋舍租住,一月花費六百蟻鼻錢,然後帶著兩個徒弟搬了進去。
然後還惦念著與師弟龍陽君約定的蓋聶開始計劃著先去魏國大梁,然後再北上出使趙國了。
明夷聽完後問道“那何時出發?”
那時蓋聶正躺在屋脊上喝酒,聞言側頭看了她一眼,那目光中盡是千言萬語說不盡的深意。
“時機未到,再等等。”蓋聶問道。
半個月後。
明夷又問道“師傅,我們何時出發去大梁?”
蓋聶一邊提著劍向外走,一邊匆匆說道“你且先去練劍,時機一到我自然會走。”
一個月後,
這一等便是兩個月,連屈淵都開始問究竟何時出發了,不解的問道“師傅既然要去魏國大梁,何不早行?”
蓋聶遙望著天邊的夕陽,目光中滿是屈淵看不懂的深意,這個劍客的脊梁仿佛承擔了萬斤的重量,卻又筆直的毫不彎曲。
這樣腦補著,屈淵的目光中漸漸帶上了崇敬。
“莫慌,快出發了。”蓋聶緩緩說道。
這一等便是等到了冰雪開始消融,細嫩的綠芽出現在樹梢頭上。
百業重興,城外黃河的支流也開始有商船來往。
終於有一天,蓋聶大手一揮,將他們帶到了碼頭一列即將出發的船隊上。
這是一列經商的船隊,足有十幾輛船之多。
身著灰黑色粗布麻衣、滿麵風霜的仆役們正忙忙碌碌的將各種楚國特產的貨物裝在船上,有楠木、梓樹等各種珍貴木材,生薑、桂花等香料,還有犀牛角、玳瑁、象牙、獸皮……
也有負責商隊安全沿路盜匪的武士遊俠們,他們三三兩兩坐在碼頭邊的樹下歇息,手舉著水囊大口喝酒。
一個商隊的管事一看到蓋聶來,便快步走過來迎接,圓臉上堆滿了笑容。
“蓋聶大俠這邊請。”管事說道,將一行三人領到了幾間幹淨的艙房入住,還體貼的留下一個名叫驚的庶人少年服侍他們。
等到那個商隊管事走後,明夷問道“師傅,我們為何要與商隊同行?”
她知道蓋聶並非是願意與這種雜事打交道的人。
按理來說,蓋聶應該像之前一樣,帶著他們一路艱辛。
“但這個商隊請我來護衛安全,一路包吃包住、到達大梁以後更有百金相贈。”蓋聶說著歎了口氣,眉目堅毅,那雙黑如點漆的眼睛中無限惆悵,“從大梁臨行前,師弟贈我的錢已經快用完了。”
劍客也是要吃飯的。
明夷“……”
屈淵“……”
師徒三人乘船沿著水路迴大梁。
這一路上,除了屈淵生長在巨陽,乍見大梁的富庶繁華之景,露出點土包子見不多識不廣的模樣以外,可謂是一帆風順。
出使趙國的一切早已準備齊全,隻等人到全。
師兄師弟二人見麵便是一頓鬥嘴,然後龍陽君拉著蓋聶入宮覲見了一次魏王,當場敲定明天出發。
是日,魏王親率文武百官於城郊外送行。
百餘輛青銅馬車整裝待發,五百魏武卒將車隊團團圍繞,舉手投足間一片肅殺之氣,令人望之生畏。
玄黑色的王旗迎風招展,馬車內裝滿了奇珍異寶、珠玉佳人,用以到趙國後贈送信陵君。
車隊前,魏王手持一杯水酒向龍陽君送行,言辭叮囑他萬事小心,以保全自身為要。
龍陽君揚眉淺笑,隻言讓他放心。
車隊中,車廂裏的蓋聶懶洋洋的打了個哈欠,抱怨這魏王太過嘮叨,不知師弟看上了他哪點。
龍陽君翻身上馬,一聲令下,近千人浩浩蕩蕩出發。
出使車隊一路北上,過桂陵、乘船渡過黃河,抵達魏趙之間的邊境線後,在中牟與來迎接的趙國官員匯合,再一路過外長城,終於在這一年的二月,抵達趙國邯鄲。
第17章
趙國、邯鄲、南城門。
清晨之時,初春的風還帶著瑟瑟寒意。
守門的士兵打著哈欠似睡非睡,看的一旁的老兵心頭火起,狠狠一拍肩膀罵道“你這小兒正經些!小心耽誤大事!”
“咄!不過是來往客商庶人罷了,能有何事?”士兵不以為意道。
老兵哼笑一聲,說道“今日可有魏國貴使而來,小心一個不好得罪貴人,下場淒涼。”
“魏國派了何人來?”年輕士兵追問道。
“龍陽君。”老兵說道。
“哦~”一聽這個名字,年輕士兵就發出了意味不明的古怪笑聲,手指戳了戳旁邊人,“哎,我等終日操勞不得飽食,有人卻僅憑容色便萬人之上,堂堂男兒,卻……”
“你這豎子住口!”老兵疾言厲色打斷了他的話,“這等話也敢妄言,萬一得罪貴人不要命了!”
年輕士兵心不甘情不願地住了口,還嘟囔“隻你我二人,能有什麽?”
老兵將他的神色看在眼裏,心下歎息一聲,當場暗下決心要遠離這個莽撞蠢貨。
不多時,百餘輛大車自南城門駛入邯鄲城內,車頂魏國王旗迎風獵獵,一身玄鐵重甲的侍衛威風凜凜,手持武器護衛在車隊兩側。
“終於到了。”明夷說道,然後掀開雕花的窗格竹簾看向車外,一路觀察趙國的風土人情。
這一看便有些失望。
趙國作為老牌大國,其都城邯鄲本應當繁華富庶,即便比不上因為水路發達、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的魏國大梁,也應當不限於齊國臨淄和秦國鹹陽。
可眼前的街道人流,卻像是一個久病初愈的老人,努力支撐著勉強恢複了些氣力的身體跑步。
街上來往之人多見於婦女和年老年幼者,正當年華的青壯年則少有。
“長平之戰時,秦,趙兩軍在丹水邊對持了整整三年,耗盡趙國上下糧草錢財在前,白起坑殺趙國士兵四十五萬人在後,更有之後的邯鄲三年之圍。”身後車廂內,蓋聶沉聲說道“經此一役,趙國元氣大傷,這才經過十餘年休養,自然無法與昔日比較。”
“隻可惜了白起一代戰神,沒有堂堂正正戰死在沙場上,卻落了個自盡身亡的結局。”明夷頭也不迴的說道。
車隊在趙國官員的帶領下,去往南閭巷的驛館中入住。
這條街上一連片新舊不一的建築都是住著各國之人,什麽燕國齊國的質子、質子的家臣、來訪的使臣,來了趙國邯鄲以後,都一股腦地住在這裏。
屋舍們具是灰牆陶瓦,遙遙相見,便是一股古意盎然的風範撲麵而來。
有的屋舍高門廣廈、氣派非凡,比起趙國公士的府邸也不差多少,有的卻風吹雨漏,住在裏麵的人,趙國隨便什麽東西都能欺辱兩下。
別以為去了其他國家當質子的王孫貴族就不需要交際了。
交際好的,如同華元大夫當年在楚國,成為楚王的坐上賓客,走到楚國哪裏都眾人讚譽、爭相結交。
交際不好的,那自然是人人可欺了。
據說當今秦王嬴異人當年在趙國為質時,在這裏所居住的便是那些風吹雨露屋舍,後來結識呂不韋後步步高升,便一躍搬到了這裏最豪華的驛館。
趙國與魏國如今的關係還不錯,稱得上是一句友邦。
這話蠢的都沒法接。
屈淵身後看不見的地方,明夷肆無忌憚的翻了個白眼,然後繼續用溫溫和和的語氣說道“師弟多想了,不是因此。”
考慮到屈淵畢竟隻是個十三四歲的小少年,而不是和自己一樣活了十幾年又穿越一次,難免有些幼稚,明夷又多解釋了幾句。
“春申君因師傅而招待你我,如今驟然反目,也必然是因為師傅。”明夷說道“今日師傅出門是為宋玉先生,如今不喜宋玉先生的春申君又驟然將你我逐出,想必宋玉先生的事己有了進展,師弟應當歡喜才是。”
“當真?”屈淵問道。
“當真。”明夷說道。
輕描淡寫幾句話,就說的屈淵心裏驟然鬆快起來,一時間連步伐都有力了許多。
“那我們當如何去尋師傅?”屈淵問道。
“找個逆旅住下,等師傅來找你我便可。”明夷說道。
之前一路同行時,她在一座小城裏不小心被幾個盜匪綁走,然後離開小城,沿著密林一連失蹤兩天兩夜,蓋聶都能輕描淡寫的找到她蹤跡,如今還是在巨陽城內,找他們兩個分分鍾的事。
找到了一家逆旅住下,順便半夜和屈淵聯手收拾了一個來偷竊錢財的小賊,第二天清早,明夷果不其然在逆旅中看到了師傅蓋聶。
蓋聶臉色頗為疲憊,找到自己的兩個徒弟以後便不雅的箕坐在地上休息。
他一日一夜都沒有休息,毫不停頓地先後去找了景家和昭家的家主,以春申君做大破壞各家族之間的勢力平衡為由,說服了景家和昭家的家主入宮麵見楚王,終於保下宋玉。
一看到蓋聶出現,屈淵就衝上前去連忙追問阿父宋玉如何了。
“莫慌。”蓋聶輕輕拍打屈淵的肩頭,從懷中掏出一片寫滿墨字的帛書給他,“這是宋玉讓我轉交於你。”
屈淵立刻接過來,打開帛書閱讀。
“巨陽局勢風雲詭異,於他大不利,宋玉先生隻能暫且先迴鄢都躲避一二。”蓋聶放柔了聲音說道。
鄢都是宋玉的故鄉。
屈淵抬起頭來,讀完帛信後淡紅色的瞳孔中一片迷茫,輕聲說道“阿父……也棄我而去了?”
帛信的內容很簡單,隻是說自己要暫時迴故鄉躲避,讓屈淵跟著蓋聶大俠好好練習劍術,奮發圖強,莫要惹是生非。
“怎會?隻是如今他非但無法庇佑你,甚至無法保全自身,隻好先將你托付於我照顧。等再過幾年,你們父子自然有機會相見。”蓋聶肅然說道。
屈淵擺了擺手沒有說話,獨自靠在窗欞上發愣。
一息間風雲忽變,至親將自己托付於別人,然後獨自迴故鄉……未來前路茫茫,要與與相識沒多久的師傅和師姐去周遊各國……
哪怕他再怎麽比同齡人沉穩聰明一些,神色間依舊帶了些迷茫和對於未來的惶惑不安。
一旁的明夷看著屈淵有些感同身受,走過去拍了拍他肩膀以示安慰,腦海中思緒已經飄到了萬裏之外的鹹陽。
不知母氏和榆如何了……
逆旅中居住,三人每日要花費蟻鼻錢二百八十錢,這個價格略微昂貴,長期居住承擔不起。
沒過幾日,蓋聶便在巨陽城中找了一處簡單屋舍租住,一月花費六百蟻鼻錢,然後帶著兩個徒弟搬了進去。
然後還惦念著與師弟龍陽君約定的蓋聶開始計劃著先去魏國大梁,然後再北上出使趙國了。
明夷聽完後問道“那何時出發?”
那時蓋聶正躺在屋脊上喝酒,聞言側頭看了她一眼,那目光中盡是千言萬語說不盡的深意。
“時機未到,再等等。”蓋聶問道。
半個月後。
明夷又問道“師傅,我們何時出發去大梁?”
蓋聶一邊提著劍向外走,一邊匆匆說道“你且先去練劍,時機一到我自然會走。”
一個月後,
這一等便是兩個月,連屈淵都開始問究竟何時出發了,不解的問道“師傅既然要去魏國大梁,何不早行?”
蓋聶遙望著天邊的夕陽,目光中滿是屈淵看不懂的深意,這個劍客的脊梁仿佛承擔了萬斤的重量,卻又筆直的毫不彎曲。
這樣腦補著,屈淵的目光中漸漸帶上了崇敬。
“莫慌,快出發了。”蓋聶緩緩說道。
這一等便是等到了冰雪開始消融,細嫩的綠芽出現在樹梢頭上。
百業重興,城外黃河的支流也開始有商船來往。
終於有一天,蓋聶大手一揮,將他們帶到了碼頭一列即將出發的船隊上。
這是一列經商的船隊,足有十幾輛船之多。
身著灰黑色粗布麻衣、滿麵風霜的仆役們正忙忙碌碌的將各種楚國特產的貨物裝在船上,有楠木、梓樹等各種珍貴木材,生薑、桂花等香料,還有犀牛角、玳瑁、象牙、獸皮……
也有負責商隊安全沿路盜匪的武士遊俠們,他們三三兩兩坐在碼頭邊的樹下歇息,手舉著水囊大口喝酒。
一個商隊的管事一看到蓋聶來,便快步走過來迎接,圓臉上堆滿了笑容。
“蓋聶大俠這邊請。”管事說道,將一行三人領到了幾間幹淨的艙房入住,還體貼的留下一個名叫驚的庶人少年服侍他們。
等到那個商隊管事走後,明夷問道“師傅,我們為何要與商隊同行?”
她知道蓋聶並非是願意與這種雜事打交道的人。
按理來說,蓋聶應該像之前一樣,帶著他們一路艱辛。
“但這個商隊請我來護衛安全,一路包吃包住、到達大梁以後更有百金相贈。”蓋聶說著歎了口氣,眉目堅毅,那雙黑如點漆的眼睛中無限惆悵,“從大梁臨行前,師弟贈我的錢已經快用完了。”
劍客也是要吃飯的。
明夷“……”
屈淵“……”
師徒三人乘船沿著水路迴大梁。
這一路上,除了屈淵生長在巨陽,乍見大梁的富庶繁華之景,露出點土包子見不多識不廣的模樣以外,可謂是一帆風順。
出使趙國的一切早已準備齊全,隻等人到全。
師兄師弟二人見麵便是一頓鬥嘴,然後龍陽君拉著蓋聶入宮覲見了一次魏王,當場敲定明天出發。
是日,魏王親率文武百官於城郊外送行。
百餘輛青銅馬車整裝待發,五百魏武卒將車隊團團圍繞,舉手投足間一片肅殺之氣,令人望之生畏。
玄黑色的王旗迎風招展,馬車內裝滿了奇珍異寶、珠玉佳人,用以到趙國後贈送信陵君。
車隊前,魏王手持一杯水酒向龍陽君送行,言辭叮囑他萬事小心,以保全自身為要。
龍陽君揚眉淺笑,隻言讓他放心。
車隊中,車廂裏的蓋聶懶洋洋的打了個哈欠,抱怨這魏王太過嘮叨,不知師弟看上了他哪點。
龍陽君翻身上馬,一聲令下,近千人浩浩蕩蕩出發。
出使車隊一路北上,過桂陵、乘船渡過黃河,抵達魏趙之間的邊境線後,在中牟與來迎接的趙國官員匯合,再一路過外長城,終於在這一年的二月,抵達趙國邯鄲。
第17章
趙國、邯鄲、南城門。
清晨之時,初春的風還帶著瑟瑟寒意。
守門的士兵打著哈欠似睡非睡,看的一旁的老兵心頭火起,狠狠一拍肩膀罵道“你這小兒正經些!小心耽誤大事!”
“咄!不過是來往客商庶人罷了,能有何事?”士兵不以為意道。
老兵哼笑一聲,說道“今日可有魏國貴使而來,小心一個不好得罪貴人,下場淒涼。”
“魏國派了何人來?”年輕士兵追問道。
“龍陽君。”老兵說道。
“哦~”一聽這個名字,年輕士兵就發出了意味不明的古怪笑聲,手指戳了戳旁邊人,“哎,我等終日操勞不得飽食,有人卻僅憑容色便萬人之上,堂堂男兒,卻……”
“你這豎子住口!”老兵疾言厲色打斷了他的話,“這等話也敢妄言,萬一得罪貴人不要命了!”
年輕士兵心不甘情不願地住了口,還嘟囔“隻你我二人,能有什麽?”
老兵將他的神色看在眼裏,心下歎息一聲,當場暗下決心要遠離這個莽撞蠢貨。
不多時,百餘輛大車自南城門駛入邯鄲城內,車頂魏國王旗迎風獵獵,一身玄鐵重甲的侍衛威風凜凜,手持武器護衛在車隊兩側。
“終於到了。”明夷說道,然後掀開雕花的窗格竹簾看向車外,一路觀察趙國的風土人情。
這一看便有些失望。
趙國作為老牌大國,其都城邯鄲本應當繁華富庶,即便比不上因為水路發達、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的魏國大梁,也應當不限於齊國臨淄和秦國鹹陽。
可眼前的街道人流,卻像是一個久病初愈的老人,努力支撐著勉強恢複了些氣力的身體跑步。
街上來往之人多見於婦女和年老年幼者,正當年華的青壯年則少有。
“長平之戰時,秦,趙兩軍在丹水邊對持了整整三年,耗盡趙國上下糧草錢財在前,白起坑殺趙國士兵四十五萬人在後,更有之後的邯鄲三年之圍。”身後車廂內,蓋聶沉聲說道“經此一役,趙國元氣大傷,這才經過十餘年休養,自然無法與昔日比較。”
“隻可惜了白起一代戰神,沒有堂堂正正戰死在沙場上,卻落了個自盡身亡的結局。”明夷頭也不迴的說道。
車隊在趙國官員的帶領下,去往南閭巷的驛館中入住。
這條街上一連片新舊不一的建築都是住著各國之人,什麽燕國齊國的質子、質子的家臣、來訪的使臣,來了趙國邯鄲以後,都一股腦地住在這裏。
屋舍們具是灰牆陶瓦,遙遙相見,便是一股古意盎然的風範撲麵而來。
有的屋舍高門廣廈、氣派非凡,比起趙國公士的府邸也不差多少,有的卻風吹雨漏,住在裏麵的人,趙國隨便什麽東西都能欺辱兩下。
別以為去了其他國家當質子的王孫貴族就不需要交際了。
交際好的,如同華元大夫當年在楚國,成為楚王的坐上賓客,走到楚國哪裏都眾人讚譽、爭相結交。
交際不好的,那自然是人人可欺了。
據說當今秦王嬴異人當年在趙國為質時,在這裏所居住的便是那些風吹雨露屋舍,後來結識呂不韋後步步高升,便一躍搬到了這裏最豪華的驛館。
趙國與魏國如今的關係還不錯,稱得上是一句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