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手下有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八旗這些中央軍,還有漢人綠營這些地方軍。”
“滿蒙八旗善騎射,野戰厲害;漢八旗善使火器,圍城和攻堅戰和水上作戰厲害。”趙浩讓童子續上一杯茶,繼續說道。
“八旗軍的數量大概是八至九萬人。每旗最多的是滿洲人,其次是蒙古人,再其次是漢人,最後是韃子所謂的包衣奴才。”
“其中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為上三旗,各12000人左右,韃子皇帝的大內侍衛就選自這三旗。”
“剩下的正紅旗、正藍旗、鑲藍旗、鑲白旗、鑲紅旗為下五旗,這五旗人數少則八千,多則一萬一千。”
沐劍聲聽到這有些高興,“這韃子的軍力倒是不算多,畢竟他滿洲人遠遠少於我漢人。”
“這隻是八旗軍,韃子的可戰之軍加起來怕是在一百多萬以上。”趙浩搖了搖頭。
“什麽?韃子有一百多萬軍力?八旗軍不是才八九萬,何來的百萬之說。”沐劍聲失聲道。
“這一百多萬是加上吳三桂等三藩的。”趙浩解釋道。
沐劍聲賠禮道:“原來如此,一時失態,打斷了趙先生,還請繼續為我解惑。”
“三藩實力強勁,加起來估計有七十來萬的軍隊。”
“這些年過去了,沒想到這三個賣主求榮的狗賊竟變得如此強大,擁有這麽多的軍力。”一側的白寒楓瞪大了雙眼。
沐劍聲見白寒楓打斷趙浩,責怪的說了他一句,轉過頭來自己卻也是一副難以置信的表情。
“吳三桂等三藩與清廷不是一條心,不算三藩,清廷可戰之軍也不下四五十萬,隻是分散在各地。”趙浩斟酌著說道。
“為何可以不算?難道他們不聽韃子的調遣。”沐劍聲道。
“這個我稍後自會向你說明。”趙浩笑了笑。
“排除八旗軍,這多出來的三四十萬軍力是哪來的?”沐劍聲不解的問道。
“這就是之前所說的漢人綠營軍了,之前本沒有,是韃子之後收編的。”
沐劍聲咬牙切齒,“真是可惡,這些漢人不思反清複明,卻反為韃子效力。”
趙浩也沉默了一會,忽而說道:“這個問題很複雜,當時的局勢,人心,各方勢力以及階級的態度等都是與之相關的。”
沐劍聲聞言有些不明所以。
“韃子以如此少的數量卻能統治數十倍的漢人,其中的原因你應該好好思索。”趙浩點撥道。
“我看韃子的統治不會長久的,不久後肯定會被我等漢人推翻。”
“那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如此強大,國祚也不到百年,之後也是被我大明推翻,我看這清廷隻會更短。”沐劍聲固執的說道。
“那你就錯了,清廷可是存活了兩百多年。”
“這麽說我等的反清大業都失敗了?”
“是了,趙先生你來自於三百多年後,肯定清楚。閣下被仙人收作門徒,前來幫助我等,要是我等成功了,仙人也不會多此一舉了。”沐劍聲忽而自嘲的苦笑。
趙浩沒有接話,整理了下思緒,接著講述著清軍情況。
“清軍守衛京城的兵力差不多十萬有餘。其中京營八旗兵駐守京城四周,保衛京師與皇宮,其主力有驍騎營、步兵營、護軍營。”
“驍騎營是韃子騎兵主力,由八旗都統管理。步兵營負責巡邏與安保,歸九門提督統領。”
“親軍營護軍營都負責守衛著皇宮,保護韃子皇帝,護軍營在戰時負責督戰。還有擒拿鼇拜之後成立的善撲營。”趙浩補充道。
“韃子皇帝手下的八旗軍裝備精良,擅長騎射,有重甲騎兵和輕騎兵。他們裝備有:大刀、盔甲、佩刀、藤牌、鳥槍、連珠銃、三眼銃。”
“目前清廷還沒建立專門的神機營和火器營,但對火器很是重視。”
“清軍目前火炮主要有紅衣大炮、小炮、子母炮。”趙浩迴憶著說道。
“清軍現在大概擁有火炮五百多門以上。”趙浩估摸著一個數。
沐劍聲與白寒楓對視了一眼,皆是一驚,“韃子居然有如此多的火炮?”
“這隻是保守估計,清廷每年還會製造出新的火炮。”趙浩補充道。
沐劍聲聞言更是擔憂。
“其中紅衣大炮也叫紅夷大炮,按照重量級別大小可分為:神威無敵大將軍炮、神功將軍炮、神威將軍炮。”
趙浩估計不久後,兩軍對陣或是據守城池肯定都會遇到清軍的火炮,於是仔細介紹著,未來遭遇也不至於讓他們驚慌失措。
“神威無敵大將軍炮是重型火炮,神功將軍炮是中型火炮。它們的最遠射程可達十裏,威力較大。”
“它們的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長於攻城不適合野戰,機動性差,裝填發射速度慢,炮體笨重,無法迅速轉移陣地。”
“但神威將軍炮不同,它是輕型火炮,主要用於野戰。”
“衝天炮野戰攻堅皆可,可以發射鐵彈、開花彈、子母彈。”
“不過韃子有規定,京師外的軍隊不得私用火器,必須由各省督撫奏請,兵部核準後才能製造。精良火炮都由八旗掌管,各地漢軍綠營也隻能使用次一等的火器。”
“盔甲方麵值得提一下,八旗軍舍棄了重甲,穿的是輕便的棉甲。”
“棉花做的盔甲,這能有什麽用?”白寒楓一臉看不上的說道。
趙浩笑了笑,“你可不要看不起這棉甲,它對一般的火器都有一定的防護力。它在人的要害部位加入了鐵片,經過軟棉片的削弱作用,火器已經穿不透鐵片了,頂多造成輕傷。”
“啊?這可如何是好,那閣下的槍械對上這棉甲如何?”白寒楓擔心的問道。
趙浩哈哈大笑,“如同刀切豆腐,輕而易舉。”
“而且這棉甲對冷兵器的防護比較差。”
“閣下真不愧為仙家門下,對韃子的情況和軍中實力了解的如此透徹。”沐劍聲在身旁聽著,默默地記下,一臉歎服。
“今日聽了閣下一番話,才徹底明白韃子的真正實力。”
“滿蒙八旗善騎射,野戰厲害;漢八旗善使火器,圍城和攻堅戰和水上作戰厲害。”趙浩讓童子續上一杯茶,繼續說道。
“八旗軍的數量大概是八至九萬人。每旗最多的是滿洲人,其次是蒙古人,再其次是漢人,最後是韃子所謂的包衣奴才。”
“其中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為上三旗,各12000人左右,韃子皇帝的大內侍衛就選自這三旗。”
“剩下的正紅旗、正藍旗、鑲藍旗、鑲白旗、鑲紅旗為下五旗,這五旗人數少則八千,多則一萬一千。”
沐劍聲聽到這有些高興,“這韃子的軍力倒是不算多,畢竟他滿洲人遠遠少於我漢人。”
“這隻是八旗軍,韃子的可戰之軍加起來怕是在一百多萬以上。”趙浩搖了搖頭。
“什麽?韃子有一百多萬軍力?八旗軍不是才八九萬,何來的百萬之說。”沐劍聲失聲道。
“這一百多萬是加上吳三桂等三藩的。”趙浩解釋道。
沐劍聲賠禮道:“原來如此,一時失態,打斷了趙先生,還請繼續為我解惑。”
“三藩實力強勁,加起來估計有七十來萬的軍隊。”
“這些年過去了,沒想到這三個賣主求榮的狗賊竟變得如此強大,擁有這麽多的軍力。”一側的白寒楓瞪大了雙眼。
沐劍聲見白寒楓打斷趙浩,責怪的說了他一句,轉過頭來自己卻也是一副難以置信的表情。
“吳三桂等三藩與清廷不是一條心,不算三藩,清廷可戰之軍也不下四五十萬,隻是分散在各地。”趙浩斟酌著說道。
“為何可以不算?難道他們不聽韃子的調遣。”沐劍聲道。
“這個我稍後自會向你說明。”趙浩笑了笑。
“排除八旗軍,這多出來的三四十萬軍力是哪來的?”沐劍聲不解的問道。
“這就是之前所說的漢人綠營軍了,之前本沒有,是韃子之後收編的。”
沐劍聲咬牙切齒,“真是可惡,這些漢人不思反清複明,卻反為韃子效力。”
趙浩也沉默了一會,忽而說道:“這個問題很複雜,當時的局勢,人心,各方勢力以及階級的態度等都是與之相關的。”
沐劍聲聞言有些不明所以。
“韃子以如此少的數量卻能統治數十倍的漢人,其中的原因你應該好好思索。”趙浩點撥道。
“我看韃子的統治不會長久的,不久後肯定會被我等漢人推翻。”
“那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如此強大,國祚也不到百年,之後也是被我大明推翻,我看這清廷隻會更短。”沐劍聲固執的說道。
“那你就錯了,清廷可是存活了兩百多年。”
“這麽說我等的反清大業都失敗了?”
“是了,趙先生你來自於三百多年後,肯定清楚。閣下被仙人收作門徒,前來幫助我等,要是我等成功了,仙人也不會多此一舉了。”沐劍聲忽而自嘲的苦笑。
趙浩沒有接話,整理了下思緒,接著講述著清軍情況。
“清軍守衛京城的兵力差不多十萬有餘。其中京營八旗兵駐守京城四周,保衛京師與皇宮,其主力有驍騎營、步兵營、護軍營。”
“驍騎營是韃子騎兵主力,由八旗都統管理。步兵營負責巡邏與安保,歸九門提督統領。”
“親軍營護軍營都負責守衛著皇宮,保護韃子皇帝,護軍營在戰時負責督戰。還有擒拿鼇拜之後成立的善撲營。”趙浩補充道。
“韃子皇帝手下的八旗軍裝備精良,擅長騎射,有重甲騎兵和輕騎兵。他們裝備有:大刀、盔甲、佩刀、藤牌、鳥槍、連珠銃、三眼銃。”
“目前清廷還沒建立專門的神機營和火器營,但對火器很是重視。”
“清軍目前火炮主要有紅衣大炮、小炮、子母炮。”趙浩迴憶著說道。
“清軍現在大概擁有火炮五百多門以上。”趙浩估摸著一個數。
沐劍聲與白寒楓對視了一眼,皆是一驚,“韃子居然有如此多的火炮?”
“這隻是保守估計,清廷每年還會製造出新的火炮。”趙浩補充道。
沐劍聲聞言更是擔憂。
“其中紅衣大炮也叫紅夷大炮,按照重量級別大小可分為:神威無敵大將軍炮、神功將軍炮、神威將軍炮。”
趙浩估計不久後,兩軍對陣或是據守城池肯定都會遇到清軍的火炮,於是仔細介紹著,未來遭遇也不至於讓他們驚慌失措。
“神威無敵大將軍炮是重型火炮,神功將軍炮是中型火炮。它們的最遠射程可達十裏,威力較大。”
“它們的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長於攻城不適合野戰,機動性差,裝填發射速度慢,炮體笨重,無法迅速轉移陣地。”
“但神威將軍炮不同,它是輕型火炮,主要用於野戰。”
“衝天炮野戰攻堅皆可,可以發射鐵彈、開花彈、子母彈。”
“不過韃子有規定,京師外的軍隊不得私用火器,必須由各省督撫奏請,兵部核準後才能製造。精良火炮都由八旗掌管,各地漢軍綠營也隻能使用次一等的火器。”
“盔甲方麵值得提一下,八旗軍舍棄了重甲,穿的是輕便的棉甲。”
“棉花做的盔甲,這能有什麽用?”白寒楓一臉看不上的說道。
趙浩笑了笑,“你可不要看不起這棉甲,它對一般的火器都有一定的防護力。它在人的要害部位加入了鐵片,經過軟棉片的削弱作用,火器已經穿不透鐵片了,頂多造成輕傷。”
“啊?這可如何是好,那閣下的槍械對上這棉甲如何?”白寒楓擔心的問道。
趙浩哈哈大笑,“如同刀切豆腐,輕而易舉。”
“而且這棉甲對冷兵器的防護比較差。”
“閣下真不愧為仙家門下,對韃子的情況和軍中實力了解的如此透徹。”沐劍聲在身旁聽著,默默地記下,一臉歎服。
“今日聽了閣下一番話,才徹底明白韃子的真正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