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在英國倫敦唐寧街10號首相官邸,海軍大臣費舍爾聽到英國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說印度艦隊全軍覆滅,不禁無奈的搖了搖頭,對於這個結果,在英國對中華帝國宣戰之後,英國海軍部就早有預料,費舍爾曾經向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建議過,讓英國印度艦隊撤離亞洲,躲避中華帝國那支強大海軍的鋒芒,不過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否決了他的建議。
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認為,如果英國印度艦隊撤離亞洲,對印度、緬甸、尼泊爾和不丹的殖民地陸軍部隊,將會有非常不利的影響,而且協約國和同盟國的聯合遠征艦隊已經組建,英國印度艦隊隻要支持到聯合遠征艦隊抵達亞洲,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但是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太小看中華帝國皇家海軍的兇殘,也太高估英國印度艦隊的戰鬥力。
當然費舍爾作為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的心腹,不會在這個時候說出什麽讓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更加難堪的話,費舍爾說道:“首相,我們英國的印度艦隊,被中華帝國的海軍主力艦隊堵在了吉大港口,就已經處於了非常危險的境地,印度艦隊指揮官卡拉格將軍帶領整個印度艦隊與中華帝國的海軍主力艦隊浴血奮戰,大部分軍艦都在海戰中被中華帝國的軍艦擊沉,最終在毫無希望的情況下,卡拉格將軍為了保存更多印度艦隊官兵的性命,不得已帶領剩下的軍艦向中華帝國的海軍投降,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卡拉格是費舍爾多年的好友,這次印度艦隊全軍覆滅的責任,絕對不應該落在卡拉格的身上,畢竟卡拉格也多次致電英國本土,希望帶領整個印度艦隊撤離亞洲,隻是沒有得到同意。
費舍爾的話還有一層意思在裏麵,就是海軍部不會抓著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不讓印度艦隊撤離亞洲這件事情不放。首相你也別追究卡拉格的責任。
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現在心中都有一些後悔了,早知道就讓印度艦隊撤離亞洲了,實在沒有想到印度艦隊這麽快就被中華帝國海軍擊敗,而且是全軍覆滅的結局。
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不讓印度艦隊撤離亞洲。除了冠冕堂皇的理由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家族在印度擁有非常多的種植園和產業,如果印度的英國殖民地陸軍抵抗不住中華帝**隊的進攻,那麽亨利.坎貝爾.班納文的家族的損失,將會非常巨大的。亨利.坎貝爾.班納文雖然貴為首相,也不得不考慮整個家族的利益,留印度艦隊在亞洲,也是為了讓印度艦隊幫助印度的英國殖民地陸軍守衛印度。
亨利.坎貝爾.班納文點頭對費舍爾說道:“我明白卡拉格將軍的處境,他能帶領印度艦隊給中華帝國的海軍帶來非常大的損失,已經算是盡力了,我完全理解他最後無奈的舉動。”
對於費舍爾話裏麵的意思,亨利.坎貝爾.班納文聽的很明白,馬上明確說出不會追究卡拉格帶領印度艦隊殘餘軍艦投降的責任。
費舍爾這時又說道:“目前協約國和同盟國的聯合遠征艦隊已經抵達阿拉伯海,相信聯合遠征艦隊會為我們印度艦隊報仇的。”
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扭頭對英國陸軍大臣亨利威利問道:“亨利威利將軍。你的身體怎麽樣了?”
英國陸軍大臣亨利威利咳嗽了一下說道:“多謝首相的關心,隻是受了一些風寒,咳咳——有些咳嗽,沒有什麽大礙,要不是我突然生了病,這次的巴黎之行我就親自過去了。”
協約國和同盟國的聯軍在車裏雅賓斯克城戰役慘敗之後,震驚於中華帝國陸軍的強大,除去俄國之外的6個國家,又派遣代表齊聚法國的首都巴黎,召開增加俄國戰場兵力的會議。本來英國準備派遣陸軍大臣亨利威利親自出席這場會議,但是因為陸軍大臣亨利威利突然生病,由英國陸軍部的參謀長蘭伯特斯特代表英國出席。
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繼續對亨利威利說道:“陸軍這次擴編計劃完成的怎麽樣了?”
在英國還沒有對中華帝國宣戰之前,就已經開始了新一輪的擴軍計劃。其中陸軍就準備新擴編120萬大軍。
亨利威利點頭說道:“因為擴編的120萬部隊,大部分都是印度人為主的殖民地部隊,又得力於我們在印度的預備役製度,目前近100萬的殖民地軍隊已經在印度和緬甸完成了編製,本土的20萬大軍也組建的差不多了,咳咳——這樣一來我們在亞洲殖民地的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就擁有近200萬陸軍,其中15萬是我們英國陸軍的正規軍,近185萬是由當地人組建的殖民地軍隊。”
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說道:“希望那近200萬的大軍,能抵抗住中華帝**隊的進攻,保住我們大英帝國亞洲的這些殖民地!另外,亨利威利將軍,根據這次俄國戰場車裏雅賓斯克城戰役的結果可以看出,與中華帝國的戰爭不會是那麽容易結束的,我希望陸軍部繼續製定擴編計劃,資金上麵,內閣會盡量支持的。”
亨利威利讚同的說道:“咳咳咳——這次在巴黎舉行的會議,我們英國一定需要再派遣更多的陸軍進入俄國戰場,陸軍部也認為我們大英帝國需要更多戰鬥力比較強的正規軍,所以我們陸軍部已經有計劃在本土再擴編50萬到80萬的部隊。”
外交部長蘭斯多恩侯爵這時說道:“首相,據可靠的情報顯示,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幾個國家,以及我們的盟友法國,在車裏雅賓斯克城戰役結束後,都有繼續擴充陸軍的打算。”
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點了點頭感歎的說道:“中華帝國的軍隊戰鬥力太強了,參戰的各國都明白,不得不為了這場戰爭準備更多的部隊。”
外交部長蘭斯多恩侯爵猶豫了一下又說道:“另外因為我們大英帝國印度艦隊全軍覆滅的消息被報紙報道出來,一些反對黨以此為借口,正在對內閣進行輿論攻擊。很多記者這幾天也一直圍在外交部大樓的外麵,希望就此事進行采訪。”
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一聽,眉頭頓時皺了起來,他也知道印度艦隊全軍覆滅之後。外麵已經有了不少風言風語,而且這些言論對自己都非常不利,看來得想辦法扭轉這樣的局麵,他沉思了片刻說道:“不能讓那些反對黨說什麽就是什麽,這樣吧。蘭斯多恩侯爵,你馬上安排一個記者會,我將親自出席記者會,對大英帝國印度艦隊全軍覆滅的事情,給民眾們一個客觀的說法。”
很快在英國倫敦的外交部大樓內,就舉行了一場記者會,因為這場記者會英國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會親自出席,不但英國的記者有很多參加,其他國家的記者也有不少,知道消息後趕到外交部的大樓。參加這場記者會。
這個記者會的形式,還是最早從中華帝國流行起來的,中華帝國的政府不定期的都會舉行記者會,對外發布各項措施,並且記者會的發言人還會對記者產生的疑問進行解答。
這場在英國外交部大樓內舉行的記者會是在吉大港海戰結束的3天之後,也就是1908年11月9日上午舉行的,參加這場記者會的各國記者人數達到了近30人,除了協約國和同盟國的記者外,還有美國、日本、西班牙和荷蘭的記者。
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對記者們宣讀了吉大港海戰的結果,當然其中中華帝國皇家海軍的損失至少被誇大的好幾倍。其後就進入了記者提問的時間,按照記者會的規定,每名記者最多隻能問2個問題。
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隨便點了一名記者,讓他進行問話。這名記者站起來說道:“尊敬的首相先生您好,我是英國衛報的記者,請問首相先生,聽說是您不讓我們大英帝國的印度艦隊撤離亞洲?原因是首相的家族在印度擁有眾多的種植園和產業,您希望印度艦隊留在印度的港口,可以幫助印度的殖民地部隊守住印度。不知道是否屬實?”
英國衛報1821年創刊,一直以政治激進著稱。
第一名記者就給了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一個很大的難堪,而且一下子命中了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的軟肋,不過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的臉上並沒有出現什麽波動,依然保持著笑容迴答道:“讓大英帝國的印度艦隊留在亞洲,是我們大英帝國海軍部的決定,我們大英帝國皇家海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是經曆過一場又一場戰爭發展起來的,我們大英帝國皇家海軍絕不畏懼戰爭,也不害怕戰爭,印度艦隊沒有撤離,是為了維護我們大英帝國皇家海軍的榮譽,大英帝國皇家海軍沒有不戰而逃的傳統,至於我有沒有私心,相信時間會證明一切的,下一位!”
別看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麵無聲色,保持著笑容,其實他恨不得把第一名提問的記者掐死,你是不是英國人,怎麽能當著這麽多外國記者,問出這樣有損自己形象的問題,要知道自己可是英國的首相,代表著可是大英帝國的形象,就是自己真的是那麽想的,你做為英國記者也不應該這麽問的。
這時外交部長蘭斯多恩侯爵走到了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的身邊,輕聲說了幾句話,然後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又點了另外一名英國記者,這名英國記者站起來說道:“首相先生,我是英國泰晤士報的記者,這次我們大英帝國印度艦隊全軍覆滅,在俄國戰場,協約國和同盟國的聯軍也在車裏雅賓斯克城戰役中損失慘重,目前俄國烏拉爾山脈以東的地區都被中華帝國占領,請問首相先生,協約國和同盟國對於這場戰爭接下來有什麽計劃?”
英國泰晤士報1785年就誕生了,這份報紙政治傾向比較保守,多支持英國政府的觀點,外交部長蘭斯多恩侯爵剛剛和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說的話,就是讓他點泰晤士報的記者提問,至少不會問亨利.坎貝爾.班納文比較尷尬的問題。
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隨後說道:“目前我們英國以及法國、德國、意大利、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代表已經齊聚法國巴黎,商討進一步加強俄國戰場兵力的會議,而俄國也在不斷加大擴軍規模,相信我們協約國和同盟國憑借強大的陸軍實力,完全可以扭轉俄國戰場的局麵。我在這裏要向各位記者宣布,我們大英帝國陸軍的正規軍又將進行新一輪的擴編,擴編的規模至少在50萬以上。我們協約國和同盟國的聯合遠征艦隊也即將抵達中華帝國的海域,那支聯合遠征艦隊的規模相信在座的記者都清楚,未來可能不需要多久,大家就能接到聯合遠征艦隊勝利的喜訊了!”
隨後又有一名英國觀察家報的記者提問道:“尊敬的英國首相先生,據我了解,不讓英國印度艦隊撤離亞洲,就是您的決定,現如今印度艦隊全軍覆滅,應該有人對此負責,不知道是您為此事負責,還是帶領印度艦隊包括2艘柏勒羅豐級無畏戰列艦在內的十幾艘軍艦向中華帝國海軍投降的英國印度艦隊指揮官卡拉格將軍,為印度艦隊的覆滅負責?”
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的嘴角不禁抽動了一下,這些記者實在太討厭了,就抓著自己沒有讓印度艦隊撤離亞洲這件事情不放,而且還都是英國的記者。(未完待續。)
在英國倫敦唐寧街10號首相官邸,海軍大臣費舍爾聽到英國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說印度艦隊全軍覆滅,不禁無奈的搖了搖頭,對於這個結果,在英國對中華帝國宣戰之後,英國海軍部就早有預料,費舍爾曾經向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建議過,讓英國印度艦隊撤離亞洲,躲避中華帝國那支強大海軍的鋒芒,不過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否決了他的建議。
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認為,如果英國印度艦隊撤離亞洲,對印度、緬甸、尼泊爾和不丹的殖民地陸軍部隊,將會有非常不利的影響,而且協約國和同盟國的聯合遠征艦隊已經組建,英國印度艦隊隻要支持到聯合遠征艦隊抵達亞洲,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但是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太小看中華帝國皇家海軍的兇殘,也太高估英國印度艦隊的戰鬥力。
當然費舍爾作為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的心腹,不會在這個時候說出什麽讓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更加難堪的話,費舍爾說道:“首相,我們英國的印度艦隊,被中華帝國的海軍主力艦隊堵在了吉大港口,就已經處於了非常危險的境地,印度艦隊指揮官卡拉格將軍帶領整個印度艦隊與中華帝國的海軍主力艦隊浴血奮戰,大部分軍艦都在海戰中被中華帝國的軍艦擊沉,最終在毫無希望的情況下,卡拉格將軍為了保存更多印度艦隊官兵的性命,不得已帶領剩下的軍艦向中華帝國的海軍投降,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卡拉格是費舍爾多年的好友,這次印度艦隊全軍覆滅的責任,絕對不應該落在卡拉格的身上,畢竟卡拉格也多次致電英國本土,希望帶領整個印度艦隊撤離亞洲,隻是沒有得到同意。
費舍爾的話還有一層意思在裏麵,就是海軍部不會抓著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不讓印度艦隊撤離亞洲這件事情不放。首相你也別追究卡拉格的責任。
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現在心中都有一些後悔了,早知道就讓印度艦隊撤離亞洲了,實在沒有想到印度艦隊這麽快就被中華帝國海軍擊敗,而且是全軍覆滅的結局。
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不讓印度艦隊撤離亞洲。除了冠冕堂皇的理由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家族在印度擁有非常多的種植園和產業,如果印度的英國殖民地陸軍抵抗不住中華帝**隊的進攻,那麽亨利.坎貝爾.班納文的家族的損失,將會非常巨大的。亨利.坎貝爾.班納文雖然貴為首相,也不得不考慮整個家族的利益,留印度艦隊在亞洲,也是為了讓印度艦隊幫助印度的英國殖民地陸軍守衛印度。
亨利.坎貝爾.班納文點頭對費舍爾說道:“我明白卡拉格將軍的處境,他能帶領印度艦隊給中華帝國的海軍帶來非常大的損失,已經算是盡力了,我完全理解他最後無奈的舉動。”
對於費舍爾話裏麵的意思,亨利.坎貝爾.班納文聽的很明白,馬上明確說出不會追究卡拉格帶領印度艦隊殘餘軍艦投降的責任。
費舍爾這時又說道:“目前協約國和同盟國的聯合遠征艦隊已經抵達阿拉伯海,相信聯合遠征艦隊會為我們印度艦隊報仇的。”
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扭頭對英國陸軍大臣亨利威利問道:“亨利威利將軍。你的身體怎麽樣了?”
英國陸軍大臣亨利威利咳嗽了一下說道:“多謝首相的關心,隻是受了一些風寒,咳咳——有些咳嗽,沒有什麽大礙,要不是我突然生了病,這次的巴黎之行我就親自過去了。”
協約國和同盟國的聯軍在車裏雅賓斯克城戰役慘敗之後,震驚於中華帝國陸軍的強大,除去俄國之外的6個國家,又派遣代表齊聚法國的首都巴黎,召開增加俄國戰場兵力的會議。本來英國準備派遣陸軍大臣亨利威利親自出席這場會議,但是因為陸軍大臣亨利威利突然生病,由英國陸軍部的參謀長蘭伯特斯特代表英國出席。
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繼續對亨利威利說道:“陸軍這次擴編計劃完成的怎麽樣了?”
在英國還沒有對中華帝國宣戰之前,就已經開始了新一輪的擴軍計劃。其中陸軍就準備新擴編120萬大軍。
亨利威利點頭說道:“因為擴編的120萬部隊,大部分都是印度人為主的殖民地部隊,又得力於我們在印度的預備役製度,目前近100萬的殖民地軍隊已經在印度和緬甸完成了編製,本土的20萬大軍也組建的差不多了,咳咳——這樣一來我們在亞洲殖民地的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就擁有近200萬陸軍,其中15萬是我們英國陸軍的正規軍,近185萬是由當地人組建的殖民地軍隊。”
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說道:“希望那近200萬的大軍,能抵抗住中華帝**隊的進攻,保住我們大英帝國亞洲的這些殖民地!另外,亨利威利將軍,根據這次俄國戰場車裏雅賓斯克城戰役的結果可以看出,與中華帝國的戰爭不會是那麽容易結束的,我希望陸軍部繼續製定擴編計劃,資金上麵,內閣會盡量支持的。”
亨利威利讚同的說道:“咳咳咳——這次在巴黎舉行的會議,我們英國一定需要再派遣更多的陸軍進入俄國戰場,陸軍部也認為我們大英帝國需要更多戰鬥力比較強的正規軍,所以我們陸軍部已經有計劃在本土再擴編50萬到80萬的部隊。”
外交部長蘭斯多恩侯爵這時說道:“首相,據可靠的情報顯示,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幾個國家,以及我們的盟友法國,在車裏雅賓斯克城戰役結束後,都有繼續擴充陸軍的打算。”
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點了點頭感歎的說道:“中華帝國的軍隊戰鬥力太強了,參戰的各國都明白,不得不為了這場戰爭準備更多的部隊。”
外交部長蘭斯多恩侯爵猶豫了一下又說道:“另外因為我們大英帝國印度艦隊全軍覆滅的消息被報紙報道出來,一些反對黨以此為借口,正在對內閣進行輿論攻擊。很多記者這幾天也一直圍在外交部大樓的外麵,希望就此事進行采訪。”
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一聽,眉頭頓時皺了起來,他也知道印度艦隊全軍覆滅之後。外麵已經有了不少風言風語,而且這些言論對自己都非常不利,看來得想辦法扭轉這樣的局麵,他沉思了片刻說道:“不能讓那些反對黨說什麽就是什麽,這樣吧。蘭斯多恩侯爵,你馬上安排一個記者會,我將親自出席記者會,對大英帝國印度艦隊全軍覆滅的事情,給民眾們一個客觀的說法。”
很快在英國倫敦的外交部大樓內,就舉行了一場記者會,因為這場記者會英國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會親自出席,不但英國的記者有很多參加,其他國家的記者也有不少,知道消息後趕到外交部的大樓。參加這場記者會。
這個記者會的形式,還是最早從中華帝國流行起來的,中華帝國的政府不定期的都會舉行記者會,對外發布各項措施,並且記者會的發言人還會對記者產生的疑問進行解答。
這場在英國外交部大樓內舉行的記者會是在吉大港海戰結束的3天之後,也就是1908年11月9日上午舉行的,參加這場記者會的各國記者人數達到了近30人,除了協約國和同盟國的記者外,還有美國、日本、西班牙和荷蘭的記者。
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對記者們宣讀了吉大港海戰的結果,當然其中中華帝國皇家海軍的損失至少被誇大的好幾倍。其後就進入了記者提問的時間,按照記者會的規定,每名記者最多隻能問2個問題。
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隨便點了一名記者,讓他進行問話。這名記者站起來說道:“尊敬的首相先生您好,我是英國衛報的記者,請問首相先生,聽說是您不讓我們大英帝國的印度艦隊撤離亞洲?原因是首相的家族在印度擁有眾多的種植園和產業,您希望印度艦隊留在印度的港口,可以幫助印度的殖民地部隊守住印度。不知道是否屬實?”
英國衛報1821年創刊,一直以政治激進著稱。
第一名記者就給了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一個很大的難堪,而且一下子命中了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的軟肋,不過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的臉上並沒有出現什麽波動,依然保持著笑容迴答道:“讓大英帝國的印度艦隊留在亞洲,是我們大英帝國海軍部的決定,我們大英帝國皇家海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是經曆過一場又一場戰爭發展起來的,我們大英帝國皇家海軍絕不畏懼戰爭,也不害怕戰爭,印度艦隊沒有撤離,是為了維護我們大英帝國皇家海軍的榮譽,大英帝國皇家海軍沒有不戰而逃的傳統,至於我有沒有私心,相信時間會證明一切的,下一位!”
別看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麵無聲色,保持著笑容,其實他恨不得把第一名提問的記者掐死,你是不是英國人,怎麽能當著這麽多外國記者,問出這樣有損自己形象的問題,要知道自己可是英國的首相,代表著可是大英帝國的形象,就是自己真的是那麽想的,你做為英國記者也不應該這麽問的。
這時外交部長蘭斯多恩侯爵走到了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的身邊,輕聲說了幾句話,然後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又點了另外一名英國記者,這名英國記者站起來說道:“首相先生,我是英國泰晤士報的記者,這次我們大英帝國印度艦隊全軍覆滅,在俄國戰場,協約國和同盟國的聯軍也在車裏雅賓斯克城戰役中損失慘重,目前俄國烏拉爾山脈以東的地區都被中華帝國占領,請問首相先生,協約國和同盟國對於這場戰爭接下來有什麽計劃?”
英國泰晤士報1785年就誕生了,這份報紙政治傾向比較保守,多支持英國政府的觀點,外交部長蘭斯多恩侯爵剛剛和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說的話,就是讓他點泰晤士報的記者提問,至少不會問亨利.坎貝爾.班納文比較尷尬的問題。
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隨後說道:“目前我們英國以及法國、德國、意大利、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代表已經齊聚法國巴黎,商討進一步加強俄國戰場兵力的會議,而俄國也在不斷加大擴軍規模,相信我們協約國和同盟國憑借強大的陸軍實力,完全可以扭轉俄國戰場的局麵。我在這裏要向各位記者宣布,我們大英帝國陸軍的正規軍又將進行新一輪的擴編,擴編的規模至少在50萬以上。我們協約國和同盟國的聯合遠征艦隊也即將抵達中華帝國的海域,那支聯合遠征艦隊的規模相信在座的記者都清楚,未來可能不需要多久,大家就能接到聯合遠征艦隊勝利的喜訊了!”
隨後又有一名英國觀察家報的記者提問道:“尊敬的英國首相先生,據我了解,不讓英國印度艦隊撤離亞洲,就是您的決定,現如今印度艦隊全軍覆滅,應該有人對此負責,不知道是您為此事負責,還是帶領印度艦隊包括2艘柏勒羅豐級無畏戰列艦在內的十幾艘軍艦向中華帝國海軍投降的英國印度艦隊指揮官卡拉格將軍,為印度艦隊的覆滅負責?”
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的嘴角不禁抽動了一下,這些記者實在太討厭了,就抓著自己沒有讓印度艦隊撤離亞洲這件事情不放,而且還都是英國的記者。(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