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三十五年,扶蘇第十七次巡行天下。


    這一次,是他平生巡行中耗時最久、路途最長的。


    他先是從關中出發,一路巡視北方的草原、大漠南北、東胡故地的白山黑水、朝鮮七郡和外地三郡。


    隨後,他從海路迴到了渤海之濱,來到了北都。


    此時的北都,已經是大秦東部的重要軍事重鎮,大秦在這裏駐軍,就可以直接掌控北方的草原和東北部的局勢。


    朝臣們無不佩服扶蘇皇帝的遠見,通過一座城市,就可以掌控北方的局勢,或許這就是“聖人執要,四方來效”吧。


    接著,扶蘇沿著運河下東都洛陽,隨後前往江南。


    如今的江南,開發的相當不錯,已經是大秦重要的財稅來源。


    扶蘇曾經不止一次驕傲的說道,他平生最大的功績,不是開拓了數萬裏的疆土,而是開發了江南。


    “朕獨愛江南。”扶蘇皇帝如此說道。


    誰也不知道扶蘇是愛江南,還是愛江南的人,他在江南可是留下了不少的風流韻事。


    這一次扶蘇來江南,見到了一位老朋友——虞姬。


    自從當年一別,他們兩人已經幾十年沒見過麵了,如今的虞姬已經美人遲暮,不複當初的國色天香。


    這麽多年,扶蘇不是沒有尋訪過她,隻是她一直避而不見罷了。


    這一次,他竟然主動找上門來。


    兩個人如同老友相見一樣,聊了整整一晚。


    皇帝是天下最孤獨的人,號稱天下一人,孤家寡人。


    扶蘇是真的將虞姬視為知己了。


    第二天,虞姬不顧扶蘇的挽留,毅然離去了。


    她現在已經是知天命的年紀,念頭十分通達,若不是為了最親近的人,早已經無欲無求。


    扶蘇望著虞姬遠去的背影,暗自神傷。


    她昨晚所說之事,扶蘇已經記在心上了。


    接下來,扶蘇從江南一路向南,來到了海東、海南二島。


    這也是扶蘇第一次來到這裏。


    這裏入秦已經好多年了,因為地處邊疆,遠不如內地繁華。


    伏波將軍楊過的海軍就駐紮在這裏,扶蘇也終於在楊過軍中見到了虞姬所說的那個人。


    他叫秦不悔,是虞姬的兒子,目前已經官至海軍都尉。


    扶蘇看他的第一眼,就感覺他是如此的熟悉,就像是年輕時候的自己。


    秦不悔,這個名字也很有意味。


    最終,扶蘇還是什麽都沒說,僅僅勉勵幾句,就讓他退下了。


    扶蘇返迴鹹陽後不久,楊過就帶領著海軍,向著南越之南發動了進攻,奪去了狹長的沿海平原地帶。


    大秦在這裏設立了交趾、九真和日南三郡,依照朝鮮故事,實行了一係列的措施,這一切都已經是熟門熟路了。


    照舊,大秦要在這裏設立以為校尉,主管三郡的軍事。


    最終,這個校尉被命名為九真校尉,由伏波將軍楊過手下的都尉秦不悔擔任。


    此後十幾年,秦不悔一直主政南方,成為了大秦在南方地區的一位重臣。


    他在扶蘇的授意下,銳意改革,開辟了新航路,開啟了大航海時代。


    自此,大秦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秦不悔更是率軍三征南洋、七下西洋,屠滅海國兩百多個,為大秦增設了七十七個郡,奠定了大秦海上霸主的地位。


    他這一生,戰功無數,威震兩洋,為大秦開拓了萬裏海疆,一直征戰到了世界的盡頭。


    同時,扶蘇皇帝也給與了秦不悔充分的信任和最大的支持,雖然無數人通過彈劾楊不悔功高震主和囂張跋扈來挑撥他們的關係,但都沒有成功。


    扶蘇十分信任楊不悔,就如同對待自己的兒子一樣,他甚至授予了秦不悔“南洋王”的爵位,給了他節製南海諸郡的大權。


    扶蘇的理由是,這些地方大部分都是楊不悔打下來的,且並不安定,遠離大秦的統治核心,需要一位重臣坐鎮。


    秦不悔也成為了大秦唯一一位異姓王,扶蘇親自為他選定了國都並命名為“馬六甲”。


    因為他的存在,雖然當地的土著屢屢反抗,但大秦在南海的統治一直固若金湯,極盛時期,大秦的領土甚至一度擴張到了非洲的西海岸。


    秦不悔一生,對大秦忠心耿耿,因此被稱為大秦的南海一柱、定海巨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奪舍扶蘇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鯨仙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鯨仙人並收藏從奪舍扶蘇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