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開河西四郡,是大秦勢力向西方拓展的開始。
目前這裏仍然處於蠻荒的狀態,二千裏的土地都是未經開發的處女地。
生活在這裏的匈奴人口隻有幾十萬,是大秦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區之一。
秦二世四年冬十月。
在這片納入大秦統治的第二個月,扶蘇就迫不及待的開始進行布局了。
他召集了朝中大臣們,宣布了為期五年的“西部大開發”戰略。
其實,現在大秦的經濟發展並不平衡,輸了關中和山東六國的核心地帶,其他大部分領土都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
比如江淮以南地區,這裏的自然環境基礎非常好,也需要進行開發。
曆史上,這裏經過三次大規模的移民開發之後,東南地區逐漸成為了中國的經濟重心區。
作為穿越者,扶蘇經曆過東南地區的繁華,深知這裏的發展潛力。
但是,大秦目前的資源有限,好鋼得用到刀刃上。
再說,東南地區已經是大秦鍋裏的肉了,早吃晚吃都是吃。
至於南方之南,其自然環境就更加原始了,社會經濟十分落後,不過是一群拿著木棒的猴子罷了。
扶蘇桂林郡和象郡以南的土地,暫時還不敢興趣。
而河西之地就不一樣了,這裏直接連西域,物產豐饒,小國林立,是扶蘇準備征服的地區。
所以,對於河西的開發,成為目前大秦的頭等大事。
......
要搞西部大開發,第一件是就是錢。
沒有錢,什麽事情都幹不了。
扶蘇自從繼位之後,大幅度的減免了大秦的農業稅和人口稅,普通百姓的稅負明顯減少。
而且,扶蘇還動不動就免除天下租稅半年或者幾個月,這使得本就不富裕的大秦國庫更加雪上加霜。
丞相馮去疾和治粟內史李信已經不止一次的來找扶蘇哭窮了。
真的,他們已經快窮的要當褲子了,國庫中已經快連大秦官員的俸祿都快發不出來了,慘的不要不要的。
與此同時,扶蘇的私庫,也就是少府,肥的流油。
扶蘇的稅收政策是十分極端的劫富濟貧,普通百姓才有幾個錢,他從來就沒想過要刮窮鬼的錢
對於普通的黔首,扶蘇不斷的免稅,讓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
花點小錢,收買天下人心,這可是一筆太劃算的生意了,何樂而不為了?
對於富人,比如商人和豪強地主,扶蘇就沒有那麽客氣了。
他們的稅負比之前重了十倍都不止,各種新的稅收絡繹不絕。
比如通過算緡的形勢直接征收他們的財產稅算緡,這種稅負十分沉重,幾乎隻要十年的時間,一個巨富就可能成為平民。
如果富人們膽敢隱藏財產,逃稅漏稅,扶蘇就更開心了。
通過告緡之法,直接將他們的財產全部沒收,直接節約了九年的時間。
......
就是這樣,扶蘇還不知足,聽說他最近又開始讓有司研究一種新的征稅方式——超額累進稅率了。
這個方法一旦實行之後,稅率最高能達到恐怖的七成。
可以說,在打擊富人這件時間上,扶蘇做大了極致。
有人或許會說,這不就是搶嗎?難道扶蘇就不會愧疚嗎?
還真不會,扶蘇幹的心安理得。
在他看來,這個世界上的貧富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富者阡陌相連,貧者無立錐之地,這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舉個栗子。
最開始的時候,森林充滿了危險,食物有限,一群猴子結成一個群體,是為了生存,抵禦風險,讓每個猴子都有食物吃,不至於餓死。
後來,猴群的規模越來越大,某些猴子掌握了某種規則,從而獲得了許多的食物。有些猴子不熟悉這套規則,逐漸沒有食物吃了。
這時候,他們都已經違背了當初結成一個群體的初衷了。
如果沒有猴群的存在,那些富猴子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夠獲得那麽多的食物的。
現在扶蘇要做的,就是讓這些富猴子,把他們的多餘的食物都拿出來,僅此而已。
在扶蘇看來,這些東西本來就不是屬於他們的,現在把這些東西拿走,自然沒有任何的負擔了。
就這樣,扶蘇通過使用各種稅收政策打擊富人,將他們的財產不斷轉移到鹹陽。
不過,這些財富並沒有進入大秦的國庫,而是進了扶蘇自己的少府。
......
除了這些稅收之外,扶蘇還有許多額外的收入。
在大秦,工商山澤等稅收,全都是屬於皇帝本人的。
扶蘇開了許多的礦,搞鹽鐵酒專賣,搞發明創造,成立了許多工坊,這些都給他帶來了十分豐厚的迴報。
這些錢源源不斷的流入了扶蘇的口袋當中。
在大秦國庫空虛的時候,扶蘇的少府之中,錢累巨萬,穿錢的繩子都腐爛了。
糧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真的太奢侈了。
少府馮毋擇又是有名的守財奴,就像一隻饕餮一樣,來者不拒,統統吞到肚子裏。
扶蘇的少府能夠如此豐溢,馮毋擇也居功至偉。
大秦時期的官職就是這樣的,家國不分。
許多官員既是大秦的官吏,掌管天下之事。又是扶蘇的家臣,掌管皇室之事。
少府就是一例。
非要類比的話,大概就像後世的一個機構兩塊牌子吧。
......
眾所周知,扶蘇也不是一個怕花錢的主。
馮去疾他們不是缺錢嘛,來朕借給你們。
可以說,整個朝廷都是扶蘇的少府養活的。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朝廷已經欠了扶蘇四萬億錢,估計以後還會更多。
這次搞西部大開發,自然還是扶蘇出錢。
少府馮毋擇和丞相馮去疾掰扯了許久,這才不情不願的拿出了錢來。
有了錢,就能養活河西之地的軍隊。
目前,王離率領二十萬大軍駐守河西之地。每天的消耗都是天文數字。
扶蘇雖然有錢,但也絕對養不起。
當這個問題好解決,屯田就行了。
扶蘇已經給王離的軍隊下達了屯田令。
這是一種十分先進的養兵用兵方式,農時耕種,戰事作戰,能夠極大的減少朝廷的軍費壓力。
這種方式之前並沒與大規模實行過,涉及到方方麵麵,執行起來問題很大。
扶蘇在中央專門設立了屯田都尉,專門管理這件事,在地方上設置了各級的屯田官。
河西之地,之前並沒有大規模的農田,種子、耕牛、農具都十分匱乏,這是屯田都尉首先要解決的問題,責任重大。
......
思來想去,扶蘇任命了蕭何為第一任的屯田都尉。
蕭何的後勤才能,可以說是當世第一流的了。
現在的他,還十分的稚嫩,需要更多的曆練,這是扶蘇有意的在鍛煉他。
畢竟,他是扶蘇之後丞相的後備人選。
在之前的戰爭中,他雖然也立了不少的功勞,但顯然不如直接上陣衝殺的將領。
比如周勃,在和匈奴的作戰中戰功卓著,親手斬殺了一位萬騎兩位裨將,這份功勞可以說是十分誇張了。
扶蘇準備將他任命為敦煌郡守。
他的資曆尚淺,直接任命為內地的郡守的話,不是很合適。
敦煌是新近設立的郡,但是人口很少,名雖為一郡,實則不過內地一縣,地位比較低,屬於比較邊緣的郡。
加之這裏是新開邊的地區,大部分都是匈奴人,隨時都可能爆發戰爭,任命一個有戰功的將領來擔任郡守,再合適不過了。
不管怎麽說,這也是一個郡守啊。
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裏,就成為了大秦的方麵大員,周勃的晉升速度堪稱恐怖了。
不過,周勃這個人文化功底很差,扶蘇多次勸說他,讓他多讀些書,他總是做不到。
後來,扶蘇也就不勸了。
他手下又不去文學之士,周勃文采差點就差點吧,反正也不耽誤大勝仗。
就當這是大秦的李雲龍吧。
......
周勃和蕭何在得到任命之後,很快就出發前往了河西。
和他們一起走到,還有二百多人,全都是大秦新任命的各級官員。
每一個官員的任命之後,都有著複雜的政治博弈和利益交換。
身為皇帝的扶蘇不禁感慨,政治這東西,天生就是髒的。
有了經費,有了官員,還得有百姓才行。
於是,在秦二世五年春天的時候,大規模的移民行動開始了。
扶蘇這次遷徙的主要是關東地區的貧民。
移民主要來自隴西、北地、上郡、內史,凡七十二萬五千口。
這裏距離河西四郡最近,也人口眾多,操作起來比較方麵。
這次的移民強製的,按照每家兄弟二人遷一,三人遷二的比例劃定移民範圍。
大秦人是安土重遷的,這些人在故鄉窮的要死,都快吃不上飯了,也不願意遷徙。
以至於,地方官員不得不用繩子把他們穿成一串,派兵押運,送到河西。
扶蘇對於這些新移民還是十分優待的,每個人都分到了至少百畝的土地。
每十戶國家給配農具,每百戶國家給配耕牛。
十年之內,國家不征收任何的田租賦稅。
......
就這樣,河西四郡的建設如火如荼的展開了。
現在河西屬於二元製的結構,秦人歸四郡管轄,匈奴人歸休屠王、渾邪王的屬國管轄。
屬國是扶蘇專門為大秦國內的匈奴人創立的特區。
簡言之,就是在屬國的範圍內,一切事務都歸休屠王、渾邪王管轄,保持原本的習俗不變。
大秦對於屬國的管轄比較弱,除了軍事之外,幾乎什麽都不管。
這是中國曆史上一種十分成熟的管理模式,作為穿越者的扶蘇自然而然的選擇了把他創造出來。
以後的大秦,絕對是萬族合一的大帝國,怎麽管理新征服的部族,就是一個大命題了。
扶蘇本人還是十分開明的,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扶蘇獨愛之如一。
在他看來,大秦人也好,匈奴人也罷,並沒有什麽本質的區別,不過是發展程度存在差異罷了。
如果大秦能夠傳承萬年,長盛不衰。靠的絕不是軍事,而是文化。
隻要生活在大秦各地的百姓,真心的認同大秦的文化,擁護大秦的文化,哪怕大秦暫時會分裂,日後也會統一。
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
扶蘇的計劃就是,其他部族進入大秦的統治之後,先設立屬國,維持他們的習俗不變。
然後潛移默化的用大秦先進的技術、文化改造他們,最終他們會與大秦人一般無二。
最後,再取消屬國的設置,改設郡縣。
扶蘇相信,大秦文化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化,沒有能夠拒絕它。
扶蘇認為,天下人都是大秦人,隻不過有的人成為大秦人的時間早一些,有的人晚一些罷了。
為了促進匈奴人的改造,扶蘇還給他們派去了官員,交他們耕種和文化。
大秦一向是以吏為師的。
扶蘇規定,匈奴人每學會一個秦字,直接獎勵一文錢。學會一百個秦字,獎勵一隻羊。學會一千個秦字,獎勵一頭牛。
這無疑極大的促進了匈奴人學習大秦語言的積極性。
同時,為了解決隴西遺民的繁衍問題,扶蘇專門拿出了一筆錢。
凡是從內地帶家眷前往河西之地的,國家獎勵三千錢。
凡是娶匈奴女子為妻的,國家獎勵五千錢。
總是,扶蘇用盡了一切辦法推動河西地區的發展,一切都在向著更好的地方發展。
用不了多長時間,河西之地建設的就會想大秦的內郡一樣。
始皇帝時期,曾經有過一個移民開發的案例,十分成功。
當時,大秦北逐匈奴,占領了陰山、河南地,也就是河套平原以及以南地區。
始皇帝在這裏設置了幾十個縣,遷徙了二十多萬人進行建設,將這裏建設成了富饒的樂土,被稱為大秦的新秦中。
秦中就是關中,是大秦最富饒的地方。
新秦中的說法,大概類似於後世的“小上海”,就是說這個地方十分的富饒。
這個時代,江南地區還沒有發展起來,所以不會有“塞上江南”的說法。
其實本質是一樣的,就是用繁華富裕的地方進行類比。
扶蘇希望,自己開發河西四郡也能向始皇帝開發河南地一樣成功。
到時候,這裏應該怎麽叫呢?
新新秦中?
目前這裏仍然處於蠻荒的狀態,二千裏的土地都是未經開發的處女地。
生活在這裏的匈奴人口隻有幾十萬,是大秦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區之一。
秦二世四年冬十月。
在這片納入大秦統治的第二個月,扶蘇就迫不及待的開始進行布局了。
他召集了朝中大臣們,宣布了為期五年的“西部大開發”戰略。
其實,現在大秦的經濟發展並不平衡,輸了關中和山東六國的核心地帶,其他大部分領土都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
比如江淮以南地區,這裏的自然環境基礎非常好,也需要進行開發。
曆史上,這裏經過三次大規模的移民開發之後,東南地區逐漸成為了中國的經濟重心區。
作為穿越者,扶蘇經曆過東南地區的繁華,深知這裏的發展潛力。
但是,大秦目前的資源有限,好鋼得用到刀刃上。
再說,東南地區已經是大秦鍋裏的肉了,早吃晚吃都是吃。
至於南方之南,其自然環境就更加原始了,社會經濟十分落後,不過是一群拿著木棒的猴子罷了。
扶蘇桂林郡和象郡以南的土地,暫時還不敢興趣。
而河西之地就不一樣了,這裏直接連西域,物產豐饒,小國林立,是扶蘇準備征服的地區。
所以,對於河西的開發,成為目前大秦的頭等大事。
......
要搞西部大開發,第一件是就是錢。
沒有錢,什麽事情都幹不了。
扶蘇自從繼位之後,大幅度的減免了大秦的農業稅和人口稅,普通百姓的稅負明顯減少。
而且,扶蘇還動不動就免除天下租稅半年或者幾個月,這使得本就不富裕的大秦國庫更加雪上加霜。
丞相馮去疾和治粟內史李信已經不止一次的來找扶蘇哭窮了。
真的,他們已經快窮的要當褲子了,國庫中已經快連大秦官員的俸祿都快發不出來了,慘的不要不要的。
與此同時,扶蘇的私庫,也就是少府,肥的流油。
扶蘇的稅收政策是十分極端的劫富濟貧,普通百姓才有幾個錢,他從來就沒想過要刮窮鬼的錢
對於普通的黔首,扶蘇不斷的免稅,讓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
花點小錢,收買天下人心,這可是一筆太劃算的生意了,何樂而不為了?
對於富人,比如商人和豪強地主,扶蘇就沒有那麽客氣了。
他們的稅負比之前重了十倍都不止,各種新的稅收絡繹不絕。
比如通過算緡的形勢直接征收他們的財產稅算緡,這種稅負十分沉重,幾乎隻要十年的時間,一個巨富就可能成為平民。
如果富人們膽敢隱藏財產,逃稅漏稅,扶蘇就更開心了。
通過告緡之法,直接將他們的財產全部沒收,直接節約了九年的時間。
......
就是這樣,扶蘇還不知足,聽說他最近又開始讓有司研究一種新的征稅方式——超額累進稅率了。
這個方法一旦實行之後,稅率最高能達到恐怖的七成。
可以說,在打擊富人這件時間上,扶蘇做大了極致。
有人或許會說,這不就是搶嗎?難道扶蘇就不會愧疚嗎?
還真不會,扶蘇幹的心安理得。
在他看來,這個世界上的貧富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富者阡陌相連,貧者無立錐之地,這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舉個栗子。
最開始的時候,森林充滿了危險,食物有限,一群猴子結成一個群體,是為了生存,抵禦風險,讓每個猴子都有食物吃,不至於餓死。
後來,猴群的規模越來越大,某些猴子掌握了某種規則,從而獲得了許多的食物。有些猴子不熟悉這套規則,逐漸沒有食物吃了。
這時候,他們都已經違背了當初結成一個群體的初衷了。
如果沒有猴群的存在,那些富猴子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夠獲得那麽多的食物的。
現在扶蘇要做的,就是讓這些富猴子,把他們的多餘的食物都拿出來,僅此而已。
在扶蘇看來,這些東西本來就不是屬於他們的,現在把這些東西拿走,自然沒有任何的負擔了。
就這樣,扶蘇通過使用各種稅收政策打擊富人,將他們的財產不斷轉移到鹹陽。
不過,這些財富並沒有進入大秦的國庫,而是進了扶蘇自己的少府。
......
除了這些稅收之外,扶蘇還有許多額外的收入。
在大秦,工商山澤等稅收,全都是屬於皇帝本人的。
扶蘇開了許多的礦,搞鹽鐵酒專賣,搞發明創造,成立了許多工坊,這些都給他帶來了十分豐厚的迴報。
這些錢源源不斷的流入了扶蘇的口袋當中。
在大秦國庫空虛的時候,扶蘇的少府之中,錢累巨萬,穿錢的繩子都腐爛了。
糧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真的太奢侈了。
少府馮毋擇又是有名的守財奴,就像一隻饕餮一樣,來者不拒,統統吞到肚子裏。
扶蘇的少府能夠如此豐溢,馮毋擇也居功至偉。
大秦時期的官職就是這樣的,家國不分。
許多官員既是大秦的官吏,掌管天下之事。又是扶蘇的家臣,掌管皇室之事。
少府就是一例。
非要類比的話,大概就像後世的一個機構兩塊牌子吧。
......
眾所周知,扶蘇也不是一個怕花錢的主。
馮去疾他們不是缺錢嘛,來朕借給你們。
可以說,整個朝廷都是扶蘇的少府養活的。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朝廷已經欠了扶蘇四萬億錢,估計以後還會更多。
這次搞西部大開發,自然還是扶蘇出錢。
少府馮毋擇和丞相馮去疾掰扯了許久,這才不情不願的拿出了錢來。
有了錢,就能養活河西之地的軍隊。
目前,王離率領二十萬大軍駐守河西之地。每天的消耗都是天文數字。
扶蘇雖然有錢,但也絕對養不起。
當這個問題好解決,屯田就行了。
扶蘇已經給王離的軍隊下達了屯田令。
這是一種十分先進的養兵用兵方式,農時耕種,戰事作戰,能夠極大的減少朝廷的軍費壓力。
這種方式之前並沒與大規模實行過,涉及到方方麵麵,執行起來問題很大。
扶蘇在中央專門設立了屯田都尉,專門管理這件事,在地方上設置了各級的屯田官。
河西之地,之前並沒有大規模的農田,種子、耕牛、農具都十分匱乏,這是屯田都尉首先要解決的問題,責任重大。
......
思來想去,扶蘇任命了蕭何為第一任的屯田都尉。
蕭何的後勤才能,可以說是當世第一流的了。
現在的他,還十分的稚嫩,需要更多的曆練,這是扶蘇有意的在鍛煉他。
畢竟,他是扶蘇之後丞相的後備人選。
在之前的戰爭中,他雖然也立了不少的功勞,但顯然不如直接上陣衝殺的將領。
比如周勃,在和匈奴的作戰中戰功卓著,親手斬殺了一位萬騎兩位裨將,這份功勞可以說是十分誇張了。
扶蘇準備將他任命為敦煌郡守。
他的資曆尚淺,直接任命為內地的郡守的話,不是很合適。
敦煌是新近設立的郡,但是人口很少,名雖為一郡,實則不過內地一縣,地位比較低,屬於比較邊緣的郡。
加之這裏是新開邊的地區,大部分都是匈奴人,隨時都可能爆發戰爭,任命一個有戰功的將領來擔任郡守,再合適不過了。
不管怎麽說,這也是一個郡守啊。
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裏,就成為了大秦的方麵大員,周勃的晉升速度堪稱恐怖了。
不過,周勃這個人文化功底很差,扶蘇多次勸說他,讓他多讀些書,他總是做不到。
後來,扶蘇也就不勸了。
他手下又不去文學之士,周勃文采差點就差點吧,反正也不耽誤大勝仗。
就當這是大秦的李雲龍吧。
......
周勃和蕭何在得到任命之後,很快就出發前往了河西。
和他們一起走到,還有二百多人,全都是大秦新任命的各級官員。
每一個官員的任命之後,都有著複雜的政治博弈和利益交換。
身為皇帝的扶蘇不禁感慨,政治這東西,天生就是髒的。
有了經費,有了官員,還得有百姓才行。
於是,在秦二世五年春天的時候,大規模的移民行動開始了。
扶蘇這次遷徙的主要是關東地區的貧民。
移民主要來自隴西、北地、上郡、內史,凡七十二萬五千口。
這裏距離河西四郡最近,也人口眾多,操作起來比較方麵。
這次的移民強製的,按照每家兄弟二人遷一,三人遷二的比例劃定移民範圍。
大秦人是安土重遷的,這些人在故鄉窮的要死,都快吃不上飯了,也不願意遷徙。
以至於,地方官員不得不用繩子把他們穿成一串,派兵押運,送到河西。
扶蘇對於這些新移民還是十分優待的,每個人都分到了至少百畝的土地。
每十戶國家給配農具,每百戶國家給配耕牛。
十年之內,國家不征收任何的田租賦稅。
......
就這樣,河西四郡的建設如火如荼的展開了。
現在河西屬於二元製的結構,秦人歸四郡管轄,匈奴人歸休屠王、渾邪王的屬國管轄。
屬國是扶蘇專門為大秦國內的匈奴人創立的特區。
簡言之,就是在屬國的範圍內,一切事務都歸休屠王、渾邪王管轄,保持原本的習俗不變。
大秦對於屬國的管轄比較弱,除了軍事之外,幾乎什麽都不管。
這是中國曆史上一種十分成熟的管理模式,作為穿越者的扶蘇自然而然的選擇了把他創造出來。
以後的大秦,絕對是萬族合一的大帝國,怎麽管理新征服的部族,就是一個大命題了。
扶蘇本人還是十分開明的,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扶蘇獨愛之如一。
在他看來,大秦人也好,匈奴人也罷,並沒有什麽本質的區別,不過是發展程度存在差異罷了。
如果大秦能夠傳承萬年,長盛不衰。靠的絕不是軍事,而是文化。
隻要生活在大秦各地的百姓,真心的認同大秦的文化,擁護大秦的文化,哪怕大秦暫時會分裂,日後也會統一。
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
扶蘇的計劃就是,其他部族進入大秦的統治之後,先設立屬國,維持他們的習俗不變。
然後潛移默化的用大秦先進的技術、文化改造他們,最終他們會與大秦人一般無二。
最後,再取消屬國的設置,改設郡縣。
扶蘇相信,大秦文化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化,沒有能夠拒絕它。
扶蘇認為,天下人都是大秦人,隻不過有的人成為大秦人的時間早一些,有的人晚一些罷了。
為了促進匈奴人的改造,扶蘇還給他們派去了官員,交他們耕種和文化。
大秦一向是以吏為師的。
扶蘇規定,匈奴人每學會一個秦字,直接獎勵一文錢。學會一百個秦字,獎勵一隻羊。學會一千個秦字,獎勵一頭牛。
這無疑極大的促進了匈奴人學習大秦語言的積極性。
同時,為了解決隴西遺民的繁衍問題,扶蘇專門拿出了一筆錢。
凡是從內地帶家眷前往河西之地的,國家獎勵三千錢。
凡是娶匈奴女子為妻的,國家獎勵五千錢。
總是,扶蘇用盡了一切辦法推動河西地區的發展,一切都在向著更好的地方發展。
用不了多長時間,河西之地建設的就會想大秦的內郡一樣。
始皇帝時期,曾經有過一個移民開發的案例,十分成功。
當時,大秦北逐匈奴,占領了陰山、河南地,也就是河套平原以及以南地區。
始皇帝在這裏設置了幾十個縣,遷徙了二十多萬人進行建設,將這裏建設成了富饒的樂土,被稱為大秦的新秦中。
秦中就是關中,是大秦最富饒的地方。
新秦中的說法,大概類似於後世的“小上海”,就是說這個地方十分的富饒。
這個時代,江南地區還沒有發展起來,所以不會有“塞上江南”的說法。
其實本質是一樣的,就是用繁華富裕的地方進行類比。
扶蘇希望,自己開發河西四郡也能向始皇帝開發河南地一樣成功。
到時候,這裏應該怎麽叫呢?
新新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