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頭曼單於的一聲令下,匈奴人如同餓狼一樣衝向了馬邑城。


    因為城門已經洞開,他們很順利的就進入了這座城池。


    雖然有了內鬼的幫助,但是頭曼單於絕沒有想到他們竟然能夠如此輕易的得手。


    要知道馬邑可是大秦的邊塞重鎮,得到了他就等於拿下了雁門全郡。


    對此,頭曼單於十分高興。


    匈奴人之前也曾攻擊過重兵防守的軍事重鎮,但是結果都不是很好。


    匈奴人野戰在行,他們的騎兵甲於天下。


    因為他們從小就生活在馬背之上,戰馬就是他們最為親密的夥伴。


    匈奴人幾乎人人都能騎馬涉獵,如同中原人都會種田種菜一樣,這是他們的種族優勢。


    大秦的步兵、弓弩強於匈奴,但是騎兵遠遜於匈奴人。


    隻有重騎兵,能夠依靠裝備的優勢碾壓匈奴人。


    匈奴人的裝備還是十分簡陋的,他們的騎兵盡數都是輕騎兵。


    匈奴的作戰是誘敵、包抄、防風箏類型的。


    他們這種戰術在草原上十分奏效,但到了大秦的平原上就沒有什麽好的效果了。


    這裏的戰鬥,都是軍隊對狙的野戰或者城池攻防戰,沒有那麽廣闊的空間給匈奴人去拉扯。


    所以匈奴人進入內地之後,多以劫掠為主,很少進攻城池。


    ......


    他們都是逐水草而居的,很少築城,更沒有攻城的經驗和器械,想要用馬刀攻下防守嚴密的堅城,無異於癡人說夢。


    正是因為一直沒有攻下過幾座城池,所以這一次的勝利,意義才顯得如此的重大。


    這是匈奴人自從進入大秦以來,攻下的第一座堅城。


    有了著城池,匈奴人就有了立足之地。


    加上之前已經攻占的九原、雲中等郡,大秦北部的邊郡已經大部分落入了頭曼單於手中。


    這無疑是巨大的勝利。


    這是一個重大的轉折點,意味著北方草原的勢力,再度迴歸。


    是的,這些原本就是北方遊牧部族的地盤,隻是隨著中原政權的擴張,被納入了大秦的版圖。


    雖然後世很多人都會說,大秦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絕不會無緣無故的發動戰爭。


    但是,他們如何也就是不了,如此愛好和平的國家,怎麽會占領這個世界上如此眾多的底盤,建立了一個日不落帝國。


    以頭曼單於如今占領的九原、雲中、雁門三郡為例,這裏原本棲息著無數遊牧部族。


    他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裏,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突然有一天,他們突然集體遷移了這裏,並且再沒有迴歸,讓這裏成為了大秦領土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究竟是為什麽呢?


    還能因為啥,這能是因為大秦人愛好和平啊!(手動滑稽)


    ......


    如今,在百年之後,以頭曼單於為代表的的草原實力重新占領了這裏,這不得不說是曆史性的時刻。


    值得一提的是,頭曼所代表的的匈奴人並不是這一地帶的最終主人,他們是和秦人一樣的外來者。


    至於這一地帶的最初主人,或許早已經被愛好和平的秦人、趙人、燕人給“和平”掉了。


    不管怎麽說,這都是值得銘記的時刻。


    頭曼單於攻占了馬邑,占領了北方三郡,這長期以來,南強北弱的格局正在發生著變化。


    正如頭曼單於出發前所宣稱的那樣,這一次,他將不僅僅滿足於燒殺搶掠,然後帶著搶來的人口財物北歸,留給大秦一片狼藉。


    頭曼單於的野心很大,在大秦的始皇帝剛剛故去之後,這位草原上的始皇帝就準備徹底吞噬南方的鄰國。


    他的目標不再是財富,而是南方那片能夠生長出無數財富的土地。


    他要將大秦徹底擊潰,占領他們的土地,奴役大秦的百姓,就如同他們過去奴役月氏人一樣。


    一個草原部族竟然有了領土的訴求,這是之前從未發生過的事情。


    頭曼的出世,確實給匈奴帶來了太多的驚喜。


    這一戰,是大秦與匈奴人的國運之戰。


    ......


    匈奴人陸續攻入馬邑城。


    當看到大部隊已經進城的時候,頭曼單於就知道大局已定。


    大秦的軍隊,在失去了城池的庇護之後,就如同草原上的兔子,根本不是匈奴人的對手。


    果不其然,城中的大秦軍隊在經曆了短暫的抵抗之後,紛紛後撤,放棄了原本的陣線。


    匈奴人不斷的進攻,很快就占領了大半個城池。


    但是,子啊失去了大半城池之後,秦人的反抗愈加的激烈,他們死死的守衛者僅剩的城池,拚命的防守,再不肯後退一步。


    城中街道很窄,哪怕匈奴人有千軍萬馬,也沒辦法一字排來,進行匈奴人最擅長的衝鋒。


    他們隻能一股人接著一股人的依次進攻,這就成了添油戰術,收不到任何好的效果。


    在匈奴人已經進城半個時辰之後,他們再沒能前進一步。


    雙方竟然就此僵持住了。


    消息傳到頭曼單於這裏,各部族的將士紛紛請戰。


    自他們看來,馬邑已經是匈奴人的盤中餐了,攻下他隻是時間的問題。


    這時候上去幫忙,傷亡小,功勞大,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


    頭曼單於順勢派出了兩位萬騎長前去支援。


    夜長夢多,說不定秦軍的支援正在趕來,越早拿下馬邑,對於匈奴人最有利。


    對於馬邑,匈奴人勢在必得。


    ......


    兩位萬騎長離去之後,頭曼單於和身邊的匈奴高級軍官們一邊關注著戰局的發展,一邊聊天。


    對於即將到來的大勝,大家都很激動。


    一位萬騎長說:“恭喜單於拿下馬邑,打通了我們南下的通道,從此,南方的蠻人再也沒辦法阻擋我們了。”


    另一位萬騎長接著說道:“此次南下一切進展的十分順利,這完全是單於的功勞。在單於的統領之下,我們的部族更加的興盛了。單於真乃天生偉人也。”


    對於這些恭維之詞,頭曼隻是笑笑。


    到了他這種地位,這種話聽得太多了,尋常的馬屁根本無法觸動他的內心。


    他的內心沒有絲毫的波瀾,甚至還有點想笑。


    他擺了擺說,謙虛的說道:“此次我們拿下能夠取得如此重大的勝利,全都是各位作戰有功,我全都記在心裏,以後一定重重的賞賜大家。”


    他伸出手,一指前方的馬邑城,繼續說道:


    “這一戰,我們能夠拿下馬邑這樣的軍事重重,聶氏居功甚偉。”


    他們乃是我族舊友,如今棄暗投明,作為內應。主動獻城,幫助我們奪取馬邑,實在是大功一件。”


    “我得聶氏之助,此乃天意也。我意戰後封聶氏為天王,大家以為如何?”


    頭曼單於作為匈奴老大已經這樣說了,誰還能提反對意見了。


    很多時候,上頭的領導詢問部下的意見,隻是為了得到下屬的讚同,顯得他們很民主,絕不是真的想詢問部下的高見。


    對於這個道理,這些匈奴高官自然全都懂得,一個接著一個的表示讚同。


    “聶氏立下如此大功,我等絕無異議。”


    “此乃好活兒,該賞!”


    “單於聖明,賞罰分明!”


    “天賜聶氏於單於,這是上天在幫助單於,一切都是天意!”


    ......


    唯獨一位萬騎長發出了不停的意見。


    他出生蘭氏,是匈奴中的名門貴族。


    蘭氏號稱匈奴中的上三姓,勢力龐大,加之不斷的聯姻,形成了錯綜無法的關係網絡,是頭曼單於統治的左膀右臂。


    頭曼單於的兒子冒頓所娶的,就是蘭氏的女人。


    隻是,在不久之前,冒頓不知道因為什麽原因,突然殺死了這位出身蘭氏的妻子。


    這無疑給頭曼和蘭氏的關係製造了一絲嫌隙。


    隻不過,頭曼單於的實力過於龐大,蘭氏不敢發作罷了。


    這次頭曼出征,蘭氏同樣隨軍而來,派出了兩萬騎兵,由兩位萬騎長統領。


    現在這位蘭蘇兒林就是其中之一。


    他麵色凝重的說道:“單於,一切都進展的太過順利了,我心中的隱隱有些不好的預感,恐怕秦人有詐。”


    他指了指周邊的山林,繼續說道:“馬邑四周都是這種山地,樹木茂密,可以輕鬆藏上幾十萬大軍。不,哪怕是藏上百萬大軍,也能夠隱於無形。”


    “而且,我們這一路趕來,居然沒有碰到任何的秦軍和秦人,這是不是太過詭異了?”


    蘭蘇兒林的話,無疑是一盆冷水,潑到了眾人的頭上。


    他們都在興頭上,哪裏聽得進去,紛紛指責嘲笑蘭蘇兒林膽小怕事,把蘭氏的臉都丟盡了。


    之前,單於一係與蘭氏發生不愉快的事情,大家全都知道了。


    當時,頭曼單於親自出麵平息了這件事,為了照顧蘭氏的情緒,他打算將自己的小女兒,也是唯一的女人,嫁給蘭氏族子。


    隻不過,由於出征,這件事情還沒來得及辦。


    雖然冒頓殺妻的事情,頭曼的公平處置之下,已經翻篇了。


    但這件事情在眾位大臣心中,顯然還沒有翻盤。


    他們不樂意見到蘭氏重新得到頭曼單於的重用,想盡一切辦法挑撥雙方的關係。


    如今,蘭氏萬騎主動敗頭曼單於的興致,他們又怎麽錯過如此好的機會呢?


    所以,他們一個接著一個的出言譏諷。


    能夠位居高處的沒有蠢人,即使他們做著愚蠢的事情,也一定有著聰明的考量,比如現在。


    ......


    不同於眾人的落井下石,頭曼單於自信的思考著蘭蘇兒林的話。


    這一路行軍的點點滴滴出現在了他的腦海裏。


    聶氏突入起來的投誠、牲畜布於野而無人放牧、很順利就攻入的馬邑城以及馬邑城外連綿的群山、舞動的山林......


    頭曼單於緩緩的說道:““你所言甚是,吾固疑之。””


    這一切的一切,在頭曼單於的腦海中不斷的浮現、排列、組合,直到生成了一個巨大的陰謀。


    突然,他大驚失色,一切的一切,已經如此的明顯了,為何他竟然表現的如此遲鈍。


    眼前的馬邑城,分明就是秦人設下的圈套。


    這是一個無底洞,如同饕餮的巨口,要將他的軍隊徹底吞噬!


    頭曼單於臉色急變,聲嘶力竭的喊道:“快,傳令,我們退兵!”


    眾人皆錯愕。


    ......


    雖然,頭曼單於已經反應了過來,意識到了馬邑是秦人的巨大陰謀,但是一切都已經太晚了。


    突然,馬邑城中燃起了大火。


    火勢全都集中在匈奴人聚集的南部城區,北方秦人的陣地沒有任何的火情。


    顯然,是秦人事先在這裏埋下了引火之物。


    他們早就計劃好了,要用一把火,將進入馬邑的匈奴人盡數燒死。


    城門的洞開和他們的退敗,全都是秦人的陰謀。


    包括他們之後的死守城池,寸步不退,全都是設計好的,為的就是吸引更多的匈奴人進城。


    等到獵物的數量已經足夠之後,秦人毫不猶豫的點燃了他們實現準備好的火爐,他們要將這些匈奴人盡數燒死。


    都道水火無情,確實如此。


    如果說麵對大秦的刀劍,匈奴人還能抵抗的話。麵對漫天的大火,他們完全沒有絲毫的反抗,隻能不停的被吞噬。


    他們爭先恐後的向著城門奔去,心中隻有一個年頭:逃出去。


    這座城池,已經成為了一片死地,隻有逃出去,才有一線生機。


    於是,匈奴自相踐踏,因此而死的人,竟然必被大火吞噬的人還要多久。


    與此同時,馬邑城外的山林中,二十萬大秦伏兵盡數殺出,向著頭曼單於衝了過來。


    前有猛火,後有追兵,頭曼單於陷入了絕境。


    匈奴人在短暫抵抗之後,紛紛敗逃。


    兵敗如山倒,頭曼單於根本無法製止,隻能匆匆亡命。


    深處山頂的章邯,漏出了滿意的笑容。


    他蟄伏許久,就是為的這一刻。凡是進入大秦的匈奴人,一個也別想活著離開,這是他的承諾。


    “追,決不能讓頭曼跑掉!”章邯下達了命令,隨後身邊的秦軍唿嘯而下,追擊著頭曼而去。


    頭曼單於帶領著殘兵敗將一路且戰且逃,來到了馬邑之北,平城之畔的白登山。


    至此,他們被章邯的軍隊圍困,再沒有逃脫的機會,史稱“白登之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奪舍扶蘇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鯨仙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鯨仙人並收藏從奪舍扶蘇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