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南方的九江郡,此刻正處於無盡的戰火當中。


    俗話說的好,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自從天下大亂之後,很多人都把握住了機會,在亂世當成就了自己的一番功業。


    吳芮,毫無疑問就是最傳奇的那個。


    他本是番陽令,有聲望,甚得江湖間民心,百姓們都很尊敬他,號曰番君。


    當張楚政權的葛嬰到達九江之後,很快就摧毀了大秦原有的統治秩序。


    舊的秩序已經崩塌,新的秩序尚未建立,這就是屬於吳芮的“滄海橫流”。


    他包握住了這個機會,招攬各方勢力,順勢成為了九江郡最大的軍事集團。


    如今,九江的事情,扶蘇說了不算,他說了才算。


    當時天下叛秦,局勢動蕩不安,誰也不知道接下來誰會獲得最終的勝利。


    占據了九江之後的吳芮,也開始思考他接下來的路該怎麽走。


    是應該響應張楚的號召一同反秦,還是應該忠於大秦帶兵平叛呢?


    這是在是一個非常艱難地決定。


    吳芮甚至,這一個選擇,將決定他們家族幾百年的命運。


    動亂的天下就像是一個巨大的賭局,所有的人都成為了身處其間的賭徒。


    贏者通吃,輸者將一無所有。


    現在,吳芮得到了一個上台的機會,他要開始自己的押寶了。


    怎麽選擇,全在他一念之間,選擇的依據,就是利益。


    因為政治就是利益的遊戲。


    當時,大秦的局勢一天不如一天。


    有幾次,吳芮真想著響應陳勝的號召,直接造反。


    他最終還是克製住了。


    ......


    他在冥冥之中感到,新繼位的扶蘇皇帝不一般。


    扶蘇作為始皇帝的長子,聲名早已經傳於天下,世人皆知其賢。


    作為大秦南方的基層官吏,他並未見過這個扶蘇,卻早就聽說過他的名字。


    可以說,他一直是皇位最有利的爭奪者,極有可能成為日後大秦的主人。


    不過,始皇帝的年紀並不甚老,加之迷戀修仙長生之術,大秦的太子之位一直懸而未決。


    這顯然違背了秦國早立儲君的傳統。


    要知道,在秦國的曆史上,曾經發生過多次權力交接的動蕩。


    因此,之後秦國一直堅持早立儲君,力圖避免出現動亂。


    始皇帝的儲君遲遲未定,所有皇子都還有機會,朝堂之上暗流湧動。


    大臣們早已經暗中站隊。


    這種站隊是危險的,但也是必須的。


    因為不站隊的人,將會是最先被清理出局的。


    在不起眼處,生出許多波瀾。


    吳芮隱隱約約聽說過許多,諸位皇子爭相表現以博取始皇帝的歡欣或者相互爭權的事情。


    在這些爭奪皇位的皇子當中,扶蘇和胡亥的希望是最大。


    扶蘇是始皇帝的長子,他的年紀最大,也是最早進入朝堂當中的,有執政上的訓練。


    並且,他已經開始進入軍隊係統了,得到了許多曆練,也培養了自己的勢力。


    始皇帝親信的蒙氏家族,已經有意無意的站隊了扶蘇。


    至於胡亥,他是始皇帝的幼子,最受始皇帝喜愛。


    始皇帝出行,胡亥常隨左右,這不得不令人浮想聯翩。


    吳芮曾將見過這位胡亥皇子。


    那是的胡亥,正陪同著始皇帝巡行天下,風頭正盛。


    那是的吳芮,還隻想著老老實實做一個縣令,根本想不到,他自後竟能掌握如此龐大的勢力。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始皇帝猝死於沙丘,扶蘇提兵進鹹陽,登基為帝,並且假借趙高之名,誅殺了胡亥。


    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始皇帝遺命胡亥繼位的傳言。


    是真是假有誰知呢?


    世人皆知始皇帝喜歡這個小兒子,許多人都曾見過他跟隨著始皇帝巡行天下,因此對他很有好感。


    張楚政權,最早就是自稱奉了將軍項燕和公子胡亥的命令而起兵的造反的。


    ......


    對於這些糾葛,吳芮懶得關心。


    政治本就是成王敗寇,扶蘇能夠戰勝胡亥,這本身就說明了扶蘇的能力。


    掌權者掌握著權力,權力也掌握著他們。


    皇帝沒有好壞之分,隻要他們能嫻熟的運用手中的權力,做出他該做的事情。


    扶蘇繼位之後的一係列措施,讓吳芮眼前一亮。


    他敏銳的覺察到,這個扶蘇不一般。


    他的野心,甚至比已經駕崩的始皇帝還要旺盛。


    這種皇帝,要麽流芳百世,要麽遺臭萬年。


    無論哪一種,都是吳芮這樣的官吏希望看到的。


    隻有皇帝想做一些非常之事,非常之人才能得到出人頭地的機會。


    是挑戰,也是機遇。


    當然,對於普通百姓而言,顯然是生活在平庸守成皇帝的統治下更加的幸福。


    政治家們的幸福,往往就是底層百姓的苦難。


    寧為太平犬!


    在天下叛亂四起,張楚反賊進犯九江的時候,吳芮最終選擇了站在大秦這一邊。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扶蘇這個皇帝了。


    他希冀著扶蘇的未來。


    吳芮甚至想,如果接過始皇帝的權杖,繼位為帝的是公子胡亥的話,或許他就不會這麽選了。


    ......


    如今的吳芮治下的番陽,儼然成為了九江郡的中心。


    各地的秦軍在叛軍的打擊之下,陸續積聚到了這裏,歸入了吳芮統轄。


    聲望是這個年代的硬通貨。


    吳芮的聲望極重,不僅得江湖間民心,更深受百越人的擁戴。


    現在大秦的經濟重心仍然處於是關中-河洛一線,南方地區並未開始大開發,許多地方都處於蠻荒狀態。


    秦人設置的郡縣麵積雖然大,但他們能夠真真正正掌握的,也就是這個大麵中的幾個點罷了。


    比如郡縣的治所、軍事據點、交通樞紐。


    廣闊的鄉野地帶,仍然生活著許多的本地土人。


    這些人和大秦的關係並不太融洽,有的時候甚至會兵戎相見。


    吳芮能夠將聲望傳播的土人當中,得到他們的擁護,這幾乎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但他做到了。


    當山東六國群起叛秦的時候,南方的土人、山越等族群竟然能夠自發的幫助秦軍守城,包圍大秦,這簡直是一個奇觀。


    九江的百越之人,說多不多,所少也不少了,目前全都歸吳芮統轄。


    他們的戰鬥力極強,在保衛九江郡的戰鬥當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吳芮感慨,這些土人的裝備雖然簡陋,但是作戰勇猛,絲毫不遜於大秦的守軍。


    如果能夠加以訓練的話,絕對是出色的士兵。


    這是很好的兵源。


    ......


    目前為止,吳芮已經不知道打退了多少次叛軍的進攻了。


    這次的叛亂來勢洶洶,一開始就是展現出了要席卷天下的樣子。


    叛亂能夠發展的如此猛烈,有三個方麵的原因。


    一則始皇帝去世的太突然了,大秦驟然失去了最權威的舵手。


    二則天下人心思故國,六國複辟是當時的曆史潮流。


    三則是,這麽多年以來,在大秦的鐵血統治之下,積累了太多的動亂勢能,是時候爆發一下了。


    在開始的時候,大秦東方的郡國,幾乎盡數陷落。


    隻有三個郡表現的比較好,大秦的黑旗始終飄揚沒有倒下。


    一個是北方羌隗治下的邯鄲郡,一個是東海王治下的東海郡,還有一個就是吳芮的九江郡了。


    羌隗是邯鄲郡的郡守,東海王更是東海郡的諸侯王,他們能夠站出來團結全郡抵抗,這不令人意外。


    隻有吳芮,他本是大秦的番陽令,並非高官。


    當叛亂摧毀了大秦原來在九江郡的行政體係的時候,是他站出來力挽狂瀾,維護了大秦在九江郡的統治。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是曆史選擇了他,是命運造就了他。


    不過,吳芮始終有點擔心。


    在天下大亂之時,他憑借著個人的能力和聲望掌控了九江郡。


    名義上仍然擁護大秦的統治,實際上無異於割據的軍閥。


    當大秦平息叛亂之後,他統治的合法性就不複存在了。


    到時候,扶蘇真的會容忍一個異姓人保有如此大的權力,建立一個國中之國,成為一個異性諸侯王嗎?


    他對此十分懷疑。


    ......


    不過,現在的吳芮已經管不了這些了。


    在擊敗退張楚政權的葛玄等人的先後進攻之後,張楚被章邯滅亡了。


    吳芮本想能夠緩一口氣了。


    這時候,項梁又重新建立了楚國,並且派了他的侄子項梁攻略南楚之地。


    九江首當其衝。


    這個項羽真的太猛了。


    楚軍自從進入九江之後,戰無不勝,打的吳芮節節敗退。


    項羽手下的鍾離昧和季布,全都不是吃素的,一文一武,分兵掠地,極大的擠壓了吳芮的生存空間。


    在很短的時間內,吳芮就喪失了大片的土地和城池,好在人員都及時撤退了。


    目前,雙方對峙於鄱陽一線,形勢對於吳芮很不利。


    ......


    吳芮本就不是大秦的死忠。


    他所有的決定,都是從自身利益出發進行的決策。


    說難聽一點,就是個投機分子。


    當戰局開始對吳芮不利的時候,他就已經開始為自己尋找退路了。


    他派出了使者,頻繁的和項羽溝通,表示願意和談。


    他稱隻要項羽給的足夠多,他是不介意叛出大秦投靠楚國的。


    能夠勸降吳芮自然是好的,項羽又不是那種隻會打仗的傻子。


    他放慢了自己的攻勢,開始和吳芮談條件。


    項羽很大方,給出了一個十分有誠意的價格:讓吳芮做楚國的衡山王。


    他並沒有請示楚懷王,這一方麵顯示了他的跋扈,另一方麵也顯示了他們項家才是楚國的真正主人。


    楚懷王不過是一個人形木偶罷了。


    項梁派項羽南征的時候,就給了他充分的授權,可以說他是項家在南方戰場的話事人。


    “衡山王”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吳芮忍不住心動了。


    雙方頻繁的接觸,許多細節都已經敲定的差不多了,隨時都可以兩家變一家了。


    如果這件事真的發生的話,這無疑極大地打擊大秦在江南地區的統治。


    ......


    就在吳芮準備歸順項羽的前一天,一個爆炸性的消息從北方傳了過來。


    章邯滅了魏國,魏王和齊王雙雙戰死!


    這個消息,無異於當頭棒喝,吳芮瞬間就清醒了。


    魏國已經滅亡了,齊國也近乎滅亡,叛軍的形勢急轉直下。


    大秦已經徹底掌握了戰局的主動權,叛亂的最終平息,隻是時間問題了。


    齊魏既滅,楚國又怎能獨存了?


    想到這裏,吳芮有些後怕,多虧這個消息來的及時,這要是晚來一天,後果不堪設想!


    他本來是秦國的大功臣,要是這個時候投降了項羽,無異於四九年入國軍。


    於是,他果斷拒絕了項羽,擺出了一副堅決防守,誓死扞衛大秦的態勢。


    ......


    這可給項羽氣的不行。


    來來迴迴歎了這麽久,玩我呢?還是再故意拖延時間?


    項羽忍不了了。


    他的軍隊,對著番陽發起了死亡衝鋒,戰鬥日夜不停。


    項羽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有一說一,吳芮和項羽真的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對手。


    在項羽的猛攻之下,番陽的防守顯得是如此的薄弱。


    吳芮手下的兵力也開始匱乏了,管得了東邊,管不了西邊。


    捉襟見肘。


    眼看著防守不了三兩天了,吳芮又派人出城,去和項羽和談。


    吳芮問項羽,如果現在投降的話,衡山王還給不給?


    他本是真心的,項羽卻以為他又在耍詭計,想要拖延時間。


    他把使者的頭砍下來,丟迴了鄱陽城內,大罵吳芮奸詐。


    於此同時,加緊了對番陽的攻勢。


    三天之內,他勢必要攻下這座城池。


    ......


    看到使者的頭被項羽砍了下來,吳芮徹底的斷絕了投降項羽的念頭。


    俗話說,兩國交兵,不斬來使。


    如今項羽斬殺了使者,足見其憤怒,他是絕對不可能和吳芮和談了。


    既然談不了,那就打吧。


    吳芮將全部的兵力全都放到了防守之上,他就不信,項羽就真的那麽猛。


    事實證明,項羽真的猛。


    一天,兩天。


    到了第三天的時候,吳芮的鄱陽城已經搖搖欲墜了。


    他將全部的兵力全都投入到了防守之中,依然阻擋不了楚軍的攻勢。


    吳芮有些慌了,難道他真的要命絕於此了嗎?


    那天傍晚,夕陽如血。


    楚軍攻破了鄱陽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奪舍扶蘇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鯨仙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鯨仙人並收藏從奪舍扶蘇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