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楚軍中唯一還保持著清醒的,也就是宋義了。
他幾次勸諫項梁,說了許多苦口婆心的話。
“我們這才取得了幾場小勝,就已經將驕卒惰,再這樣下去,太危險了。”
“現在我們的士兵們已經十分懈怠了,而對麵的秦軍無不枕戈待旦,一旦雙方開戰,勝負難料,臣為君畏之。”
宋義顯然已經成了楚軍中最令人討厭的存在。
在全軍都在享受勝利的時候,隻有他一個人喋喋不休的叫嚷著:“危險!”“危險!”
宋義幾次勸諫,項梁弗聽。
最後,項梁實在聽得煩了,就派宋義去出使齊國。
目前,秦軍和楚軍在定陶對峙。
項梁想要齊國軍隊,攻擊齊軍的後方。
本來,宋義是一個將軍,這種出使的小事兒,本不該讓他去。
但是,宋義很爽快的接受了項梁的命令。
在他看來,楚軍大禍將至,借此機會脫身,也沒有什麽不好的。
“項梁無謀,必將大敗。”
就這樣,宋義離開了定陶。
......
宋義來到了臨淄之後,向齊國提出了發兵共擊章邯的建議。
目前,齊國的國君是田儋的兒子田市。
之前,田儋在魏地戰死,齊國貴族擁立了末代齊王田建的弟弟田假為齊王。
田榮引兵歸來之後,擊逐齊王田假。
這個田假跑到了楚國,目前就和楚懷王一起待在彭城。
田榮擁立了田儋之子為王,自己擔任相國。
對於楚國收留田假的事情,田榮一直耿耿於懷。
他提出隻有項梁殺了田假,他才願意出兵。
宋義派遣使者將這段話帶給了項梁。
他自己並沒有返迴,聲稱“他正在臨淄積極的奔走,希望能夠說服齊國出兵。”
實則是擔心返迴之後,遇到楚軍大敗,玉石俱焚。
使者很快就迴來了,帶迴了項梁的話。
“田假畢竟也曾經是一國之主,現在失勢而投奔楚國,殺之不義。”
他希望田榮能夠放他一馬。
在當時那個年代,各國之間彼此收留“政治犯”,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但田榮真的太恨這個田假,堅持要置他於死地。
他親自給章邯寫了一封信。
信中,他言辭懇切,訴說了田假在齊國的罪惡。
他稱田假是阻礙齊國和楚國關係的蛇蠍。
如果現在把他除了,隻不過危害手足,如果項梁堅定的要留下他,恐怕會危急全身。
他質問,既然楚國要和齊國結盟,何故不殺田假?
在信的最後,他甚至威脅項梁,如今秦複得誌於天下,楚軍如果得不到齊軍的幫助,恐怕會踏入墳墓之中。
......
這封信送到了項梁的手中,項梁十分的生氣。
要知道,章邯連連敗於他手,現在的他誌得意滿、目空一切。
在他看來,哪怕沒有齊國的幫助,他也能把章邯給拿捏了。
約齊國共同進攻章邯,不過是想分齊國一杯羹罷了。
他們竟然如此不知好歹,敢威脅楚國,這還得了!
項梁又派了使者到齊國,將他這些話原原本本的告訴了田榮。
哪怕田榮不來,項梁一個人也能滅了章邯,讓他好好看著。
田榮心裏也清楚,現在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
秦軍是所有國家共同的敵人,齊國和楚國應該聯合起來,而不是搞內訌。
他本想漫天要價,坐地還錢,借機除掉田假。
沒想到這個項梁竟然如此的倨傲,完全不將齊國,不將田榮放在眼裏。
一氣之下,田榮決定專心鞏固齊國的地盤,不派兵前去定陶戰場了。
當初齊王田儋就是因為救援魏國,而被章邯殺死的。
田榮本人也是僥幸在這次戰鬥中死裏逃生。
對於再次出國作戰,他心裏還是有點慌的。
而且,上次就是因為軍隊全都帶走了,國內才發生了田假的篡逆。
這個教訓太深刻了,他不得不吸取。
現在帶兵去幫楚國打仗,一迴頭,家被偷了,這就麻煩了。
為他人做嫁衣的事情,一次也就夠了。
......
使者見到齊國和楚國結盟的事情,已經沒有希望了,準備返迴定陶複命。
宋義和他一起返迴。
路上,宋義一直有意的放緩行進的速度,以至於他們遲遲沒能走出齊國。
使者不解,問宋義,為何行進如此之慢。
宋義苦笑著對使者說道:
“我料武信君必敗,算算時間,應該就在這幾日了。”
“我們現在慢慢走,能夠免於一死,如果疾行返迴了定陶,必將死無葬身之地。”
武信君就是項梁,宋義認定了項梁將敗,所以故意放慢行進的速度。
使者不解,現在楚軍連連取勝,怎麽宋義就認定了楚軍必敗呢?
不過,在他心中,宋義還是十分有才能的。
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原則,他也乖乖的放緩了行進的速度。
萬一呢?
......
果然,一切都如宋義所料。
但他們返迴了定陶的時候,項梁的軍隊已經被章邯擊敗了。
誰能想到,之前還連連取勝的項梁,此刻已經被章邯斬殺了。
秦軍根本就是在扮豬吃老虎,他們刻意隱藏了戰鬥力,一直在麻痹楚軍。
章邯,一步一步將楚軍引入了他們的圈套之中,然後徹底擊敗了楚軍。
江東子弟,血染定陶,到處都是楚國的潰兵。
宋義看到這一幕,歎了一口氣。
項梁無能,累及三軍。
或許這一場戰鬥,或許會成為項氏家族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之前,他們在朝廷中的勢力太過於龐大了。
如今,項梁戰死,項氏家族失去了最有力的領頭人。
楚國的政局,必然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宋義早已經暗中歸順了楚懷王。
他本想趁著這次出征,積蓄一部分力量,發展自己的勢力。
然後借助楚王的力量,慢慢壯大,最終成長為能夠和項梁分庭抗禮的力量。
沒想到,項梁竟然死了,這實在出乎他的意料。
項氏家族的數萬大軍,在定陶一戰,煙消雲散。
這對於宋義或許是件好事,但對於楚國,絕非好事。
現在也管不了這麽多了。
他開始收攏項梁的敗兵,將這些軍隊全都置於了自己的掌控之下,人數大約有五千左右。
然後,他帶著這些敗兵返迴了彭城。
他幾次勸諫項梁,說了許多苦口婆心的話。
“我們這才取得了幾場小勝,就已經將驕卒惰,再這樣下去,太危險了。”
“現在我們的士兵們已經十分懈怠了,而對麵的秦軍無不枕戈待旦,一旦雙方開戰,勝負難料,臣為君畏之。”
宋義顯然已經成了楚軍中最令人討厭的存在。
在全軍都在享受勝利的時候,隻有他一個人喋喋不休的叫嚷著:“危險!”“危險!”
宋義幾次勸諫,項梁弗聽。
最後,項梁實在聽得煩了,就派宋義去出使齊國。
目前,秦軍和楚軍在定陶對峙。
項梁想要齊國軍隊,攻擊齊軍的後方。
本來,宋義是一個將軍,這種出使的小事兒,本不該讓他去。
但是,宋義很爽快的接受了項梁的命令。
在他看來,楚軍大禍將至,借此機會脫身,也沒有什麽不好的。
“項梁無謀,必將大敗。”
就這樣,宋義離開了定陶。
......
宋義來到了臨淄之後,向齊國提出了發兵共擊章邯的建議。
目前,齊國的國君是田儋的兒子田市。
之前,田儋在魏地戰死,齊國貴族擁立了末代齊王田建的弟弟田假為齊王。
田榮引兵歸來之後,擊逐齊王田假。
這個田假跑到了楚國,目前就和楚懷王一起待在彭城。
田榮擁立了田儋之子為王,自己擔任相國。
對於楚國收留田假的事情,田榮一直耿耿於懷。
他提出隻有項梁殺了田假,他才願意出兵。
宋義派遣使者將這段話帶給了項梁。
他自己並沒有返迴,聲稱“他正在臨淄積極的奔走,希望能夠說服齊國出兵。”
實則是擔心返迴之後,遇到楚軍大敗,玉石俱焚。
使者很快就迴來了,帶迴了項梁的話。
“田假畢竟也曾經是一國之主,現在失勢而投奔楚國,殺之不義。”
他希望田榮能夠放他一馬。
在當時那個年代,各國之間彼此收留“政治犯”,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但田榮真的太恨這個田假,堅持要置他於死地。
他親自給章邯寫了一封信。
信中,他言辭懇切,訴說了田假在齊國的罪惡。
他稱田假是阻礙齊國和楚國關係的蛇蠍。
如果現在把他除了,隻不過危害手足,如果項梁堅定的要留下他,恐怕會危急全身。
他質問,既然楚國要和齊國結盟,何故不殺田假?
在信的最後,他甚至威脅項梁,如今秦複得誌於天下,楚軍如果得不到齊軍的幫助,恐怕會踏入墳墓之中。
......
這封信送到了項梁的手中,項梁十分的生氣。
要知道,章邯連連敗於他手,現在的他誌得意滿、目空一切。
在他看來,哪怕沒有齊國的幫助,他也能把章邯給拿捏了。
約齊國共同進攻章邯,不過是想分齊國一杯羹罷了。
他們竟然如此不知好歹,敢威脅楚國,這還得了!
項梁又派了使者到齊國,將他這些話原原本本的告訴了田榮。
哪怕田榮不來,項梁一個人也能滅了章邯,讓他好好看著。
田榮心裏也清楚,現在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
秦軍是所有國家共同的敵人,齊國和楚國應該聯合起來,而不是搞內訌。
他本想漫天要價,坐地還錢,借機除掉田假。
沒想到這個項梁竟然如此的倨傲,完全不將齊國,不將田榮放在眼裏。
一氣之下,田榮決定專心鞏固齊國的地盤,不派兵前去定陶戰場了。
當初齊王田儋就是因為救援魏國,而被章邯殺死的。
田榮本人也是僥幸在這次戰鬥中死裏逃生。
對於再次出國作戰,他心裏還是有點慌的。
而且,上次就是因為軍隊全都帶走了,國內才發生了田假的篡逆。
這個教訓太深刻了,他不得不吸取。
現在帶兵去幫楚國打仗,一迴頭,家被偷了,這就麻煩了。
為他人做嫁衣的事情,一次也就夠了。
......
使者見到齊國和楚國結盟的事情,已經沒有希望了,準備返迴定陶複命。
宋義和他一起返迴。
路上,宋義一直有意的放緩行進的速度,以至於他們遲遲沒能走出齊國。
使者不解,問宋義,為何行進如此之慢。
宋義苦笑著對使者說道:
“我料武信君必敗,算算時間,應該就在這幾日了。”
“我們現在慢慢走,能夠免於一死,如果疾行返迴了定陶,必將死無葬身之地。”
武信君就是項梁,宋義認定了項梁將敗,所以故意放慢行進的速度。
使者不解,現在楚軍連連取勝,怎麽宋義就認定了楚軍必敗呢?
不過,在他心中,宋義還是十分有才能的。
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原則,他也乖乖的放緩了行進的速度。
萬一呢?
......
果然,一切都如宋義所料。
但他們返迴了定陶的時候,項梁的軍隊已經被章邯擊敗了。
誰能想到,之前還連連取勝的項梁,此刻已經被章邯斬殺了。
秦軍根本就是在扮豬吃老虎,他們刻意隱藏了戰鬥力,一直在麻痹楚軍。
章邯,一步一步將楚軍引入了他們的圈套之中,然後徹底擊敗了楚軍。
江東子弟,血染定陶,到處都是楚國的潰兵。
宋義看到這一幕,歎了一口氣。
項梁無能,累及三軍。
或許這一場戰鬥,或許會成為項氏家族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之前,他們在朝廷中的勢力太過於龐大了。
如今,項梁戰死,項氏家族失去了最有力的領頭人。
楚國的政局,必然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宋義早已經暗中歸順了楚懷王。
他本想趁著這次出征,積蓄一部分力量,發展自己的勢力。
然後借助楚王的力量,慢慢壯大,最終成長為能夠和項梁分庭抗禮的力量。
沒想到,項梁竟然死了,這實在出乎他的意料。
項氏家族的數萬大軍,在定陶一戰,煙消雲散。
這對於宋義或許是件好事,但對於楚國,絕非好事。
現在也管不了這麽多了。
他開始收攏項梁的敗兵,將這些軍隊全都置於了自己的掌控之下,人數大約有五千左右。
然後,他帶著這些敗兵返迴了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