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嘉知道齊王田儋誅殺了公孫慶的消息之後,大怒,打算帶兵北上,攻打齊國。
不得不說,新楚國和新齊國這才剛剛成立,就繼承了老楚國和老齊國相愛相殺的傳統。
這難道就是冥冥之中的傳承嗎?
不過,他還沒來得及出征齊國,項梁就帶著人馬打上了門。
這一下,他再也沒有機會去找田儋報仇了。
......
話說範增離開下邳之後,日夜兼程,終於在一個小山村,找到了傳說中的楚王後裔。
他叫熊心,是楚國第37位國君懷王熊槐的孫子。
當年,楚懷王與秦昭襄王在武關會盟,被秦王帶迴到鹹陽扣押了起來。
他在鹹陽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秦王讓他割讓巫、黔中等郡,行蕃臣之禮。
楚懷王大怒,寧死不從。
後來,楚國因為懷王被秦國扣押,選擇了另立楚懷王的兒子為新君。
秦昭王知道後居然大怒,發兵出武關攻楚,斬將奪城大敗楚軍。
戰國流氓,名不虛傳。
被困在秦國的楚懷王也曾逃跑。
比如,他曾經逃到趙國求救,但趙王畏懼秦國,不敢收留他。
無奈,楚懷王又想去魏國求助,還未到達,在路上就被秦人追上,隻能跟隨秦使返迴了鹹陽。
迴到鹹陽之後,他就病了,第二年死在了鹹陽。
他死後,秦人將他的屍骸送迴了楚國。
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
對於楚懷王,楚國百姓還是很有感情的。
如今,範增找到了楚懷王的孫子,他覺得這是一張好牌。
如果使用得當的話,一定可能獲得楚地百姓的認同。
......
範增帶著熊心返迴下邳之後,項梁十分的高興。
秦嘉已然擁立新的楚王了,如果他再不行動的話,紅利就要被別人吃光了。
項梁初見熊心,隻見此人身材消瘦,膚色黝黑,眼神中滿是膽怯。
他十分滿意,在他看來熊心長期過著卑賤的生活,性格柔弱,沒有什麽見識,應該十分容易控製。
可他卻忽略了熊心膽怯的眼神之後,藏著的熊熊烈火。
這個人,絕對不想他所表現的那麽簡單。
他的祖先是楚國的王,曾經主宰了大半個天下,他又怎麽會是甘於受人擺布呢?
如今的表現,不過是初次見到項梁的偽裝罷了。
項梁提議,事不宜遲,明日就讓熊心即位稱楚王。
這個提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讚同。
如今陳勝已亡,楚國無主,誰能率先扛起楚王的大旗,誰就能繼承陳勝的政治遺產。
要知道,陳勝敗亡之後,各地的散兵遊勇,仍舊不在少數。
張楚政權逃亡的文臣武將,全都急切的尋找著下一個輔佐對象。
範增提議說,讓熊心仍稱楚懷王。
一者,他是楚懷王之孫,繼位楚王名聲言順。
二者,楚王對楚懷王很有感情,用他的名號,能夠很好的激起楚人對秦人的仇恨。
他的這個建議很好,得到了大家的一直認同。
就這樣,楚懷王熊心倉促上線了。
都城設在了盱台縣,這裏處於項梁掌控土地的中心位置,遠離前線,十分的安全。
之前歸順項梁的陳嬰,他早期的入股投資得到了豐厚的迴報,被項梁任命為了楚國的上柱國,給了他五個縣的封地。
......
項梁挾天子以令諸侯,以楚王的名義,向外發布了詔書。
申明楚懷王才是楚國唯一的主人,讓大家趕緊前來投奔。
不論是獻城的還是帶兵前來的,全都重重封賞。
封賞高到令人窒息。
在做完這件事之後,他率領著全體大軍,向西出發了。
他們之前的駐地在下邳,這裏距離項氏家族的老巢下相很近。
族中許多人都趕來相助,如項聲、項它等,項梁對軍隊的掌控力大大加強。軍隊的士氣也更加旺盛。
這是軍隊,名義上楚軍,實際上無異於項氏家族的私軍。
秦嘉原來一直在東海郡內遊蕩,後來和景駒聯合,占據了彭城。
彭城是東方重要的軍事據點,正是因為占據了這裏,景駒才有底氣稱王。
一山不容二虎,一個楚國絕容不下兩個楚王。
在項梁看來,攻打秦嘉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比攻打秦軍還要重要。
隻有滅亡秦嘉手裏的這個楚王,自己手裏的楚王才能值錢,才能獲得政權的絕對合法性。
這些反賊,是真的喜歡內鬥。
......
不得不說,項梁現在手下猛將如雲,戰鬥力不是一般的強。
大軍到達之後,僅僅用了一天的時間,就打敗了秦嘉的軍隊。
雙方的段位相差太大,項梁還沒用力呢,秦嘉就已經倒下了。
絕對的勢力碾壓。
秦嘉和景駒狼狽逃竄,在胡陵這個地方收攏敗兵,打算再戰。
這次,他們隻堅持了半天,又大敗,兩個人雙雙被擒,隨即被項梁以“逆無道”的罪名誅殺了。
楚地豪傑看到了秦嘉和景駒的下場,全都不寒而栗。
從此,再無人敢於項梁爭鋒,熊心也坐穩了楚王的寶座。
項梁奪得了彭城之後,便楚懷王遷來了此地。
彭城取代了盱台,成為了楚國的都城。
......
定都彭城的楚國政權,形勢越來越好,逐漸掌控了原來陳勝的地盤和勢力。
章邯萬萬年沒想到,他剛剛費盡心力滅掉的楚國,被一群江東來客輕輕鬆鬆的重建了。
不過,他目前還顧不上這裏,他正在集中兵力攻擊魏國。
楚懷王,已經是六國複辟戰爭當中的第四個楚王了。
他名義上是楚國的君主,實際上,楚國的大事,全都決於項梁。
他不過是項梁豢養的一隻金絲雀罷了。
對此,他十分的不甘,似乎暗中謀劃著什麽。
這一日,一位美貌卻多病的男子在項伯的迎接之下,來到了彭城,求見楚懷王。
這個人就是張良。
自從上次出場之後,張良已經好久沒在書中出現了。
這些日子,他沒閑著,一直在為複興韓國而奮鬥。
起初,他在陳勝處,求得了一些人馬,帶著他們返迴了韓國舊地。
也不知道是韓國民眾太弱雞了,還是張良的能力不行,他在那折騰了幾個月,愣是沒能成功。
章邯大敗周文之後,他更是被趕出了韓國故地,如同喪家之犬。
真白瞎了黃石公的《太公兵法》了。
之後,張良頹廢了一段時間。
他的身體不是很好,經此大敗,元氣大傷。
在得知項梁起兵,立楚懷王的消息之後,他立刻趕來向項梁求兵。
在複興韓國這件事上,他是認真的,付出了全部心血,卻一直沒有收到很好的效果。
他自己在韓地折騰了很久,卻啥事也沒幹成。
張良的能力毋庸置疑,隻能說是還沒有遇到明主吧。
一個好的主公太關鍵了,舉個栗子:沒有劉備,關羽和張飛屁都不是。
而本該屬於張良的主公,被扶蘇派去了西域。
......
因為和項伯的關係,張良來到彭城之後,受到了項梁的熱烈歡迎。
張良也知道,楚懷王不過是一個招牌,很好看很招搖,卻沒有什麽用。
楚國的事,還是得項梁說了算。
於是,在覲見楚懷王的時候,他隻字未提複韓的事情。
直到單獨麵對項梁,他才提出了這個想法。
“如今六國當中,唯獨韓國尚未複國,韓國諸公子當中,橫陽君韓城最為賢明,可立為王。”
“項公,您已立楚後,如今再立韓王,樹立黨羽,豈不美哉!”
韓成是韓國宗室後裔,被封為橫陽君,與張良關係甚密。
這次也和張良一同前來,向項梁借兵,企圖恢複韓國。
楚國不像秦國那樣,試圖兼並天下。
他們目前的戰略意圖,就是恢複之前列國分立的局麵。
在這種國家關係當中,小國要服從大國的命令。
一個強盛的國家,甚至能夠決定另一個國家的王位繼承。
之前齊王田儋責怪秦嘉不請示齊國而立楚王,就是這個道理,絕不是無理取鬧。
現在,對於張良提出的這個請求,項梁還是很感興趣的。
韓國故地,位於秦楚之間。
如果能夠恢複韓國的話,就等於在兩國之間建立了屏障,這對楚國是有莫大好處的。
再加上項伯一直在旁邊煽風點火,項梁很痛快的答應了張良的請求。
楚、燕、齊、趙、魏都已經重新建立了,唯獨韓國沒有恢複。
這合適嗎?這不合適!
於是,項梁給了韓信千餘人,立韓成為韓王,任命了張良為韓國的司徒,令他們向西進攻,收服韓國故地。
這次來楚國的任務順利完成,張良和韓成兩個人帶著兵高高興興的走了。
他們迴韓國故地之後,很順利的攻下了幾座城池。
韓國有了土地,有了軍隊,有了韓王,雖然姍姍來遲,但總算是複國了。
韓國複國之後,同樣繼承了老韓國的傳統,弱雞屬性不改。
張良他們奪到手的城池,全都被秦軍奪了迴去。
韓成和張良,帶領著幾百殘軍,退入了潁川郡的山林之中,徹底淪為了散兵遊勇。
他們東躲西藏,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試圖重新奪取城池,建立韓國的統治,最終還是沒有成功。
事實證明,沒有了劉邦,張良他不行。
韓國好像複國成功了,好像又沒有複國成功。
薛定諤的韓國。
不得不說,新楚國和新齊國這才剛剛成立,就繼承了老楚國和老齊國相愛相殺的傳統。
這難道就是冥冥之中的傳承嗎?
不過,他還沒來得及出征齊國,項梁就帶著人馬打上了門。
這一下,他再也沒有機會去找田儋報仇了。
......
話說範增離開下邳之後,日夜兼程,終於在一個小山村,找到了傳說中的楚王後裔。
他叫熊心,是楚國第37位國君懷王熊槐的孫子。
當年,楚懷王與秦昭襄王在武關會盟,被秦王帶迴到鹹陽扣押了起來。
他在鹹陽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秦王讓他割讓巫、黔中等郡,行蕃臣之禮。
楚懷王大怒,寧死不從。
後來,楚國因為懷王被秦國扣押,選擇了另立楚懷王的兒子為新君。
秦昭王知道後居然大怒,發兵出武關攻楚,斬將奪城大敗楚軍。
戰國流氓,名不虛傳。
被困在秦國的楚懷王也曾逃跑。
比如,他曾經逃到趙國求救,但趙王畏懼秦國,不敢收留他。
無奈,楚懷王又想去魏國求助,還未到達,在路上就被秦人追上,隻能跟隨秦使返迴了鹹陽。
迴到鹹陽之後,他就病了,第二年死在了鹹陽。
他死後,秦人將他的屍骸送迴了楚國。
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
對於楚懷王,楚國百姓還是很有感情的。
如今,範增找到了楚懷王的孫子,他覺得這是一張好牌。
如果使用得當的話,一定可能獲得楚地百姓的認同。
......
範增帶著熊心返迴下邳之後,項梁十分的高興。
秦嘉已然擁立新的楚王了,如果他再不行動的話,紅利就要被別人吃光了。
項梁初見熊心,隻見此人身材消瘦,膚色黝黑,眼神中滿是膽怯。
他十分滿意,在他看來熊心長期過著卑賤的生活,性格柔弱,沒有什麽見識,應該十分容易控製。
可他卻忽略了熊心膽怯的眼神之後,藏著的熊熊烈火。
這個人,絕對不想他所表現的那麽簡單。
他的祖先是楚國的王,曾經主宰了大半個天下,他又怎麽會是甘於受人擺布呢?
如今的表現,不過是初次見到項梁的偽裝罷了。
項梁提議,事不宜遲,明日就讓熊心即位稱楚王。
這個提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讚同。
如今陳勝已亡,楚國無主,誰能率先扛起楚王的大旗,誰就能繼承陳勝的政治遺產。
要知道,陳勝敗亡之後,各地的散兵遊勇,仍舊不在少數。
張楚政權逃亡的文臣武將,全都急切的尋找著下一個輔佐對象。
範增提議說,讓熊心仍稱楚懷王。
一者,他是楚懷王之孫,繼位楚王名聲言順。
二者,楚王對楚懷王很有感情,用他的名號,能夠很好的激起楚人對秦人的仇恨。
他的這個建議很好,得到了大家的一直認同。
就這樣,楚懷王熊心倉促上線了。
都城設在了盱台縣,這裏處於項梁掌控土地的中心位置,遠離前線,十分的安全。
之前歸順項梁的陳嬰,他早期的入股投資得到了豐厚的迴報,被項梁任命為了楚國的上柱國,給了他五個縣的封地。
......
項梁挾天子以令諸侯,以楚王的名義,向外發布了詔書。
申明楚懷王才是楚國唯一的主人,讓大家趕緊前來投奔。
不論是獻城的還是帶兵前來的,全都重重封賞。
封賞高到令人窒息。
在做完這件事之後,他率領著全體大軍,向西出發了。
他們之前的駐地在下邳,這裏距離項氏家族的老巢下相很近。
族中許多人都趕來相助,如項聲、項它等,項梁對軍隊的掌控力大大加強。軍隊的士氣也更加旺盛。
這是軍隊,名義上楚軍,實際上無異於項氏家族的私軍。
秦嘉原來一直在東海郡內遊蕩,後來和景駒聯合,占據了彭城。
彭城是東方重要的軍事據點,正是因為占據了這裏,景駒才有底氣稱王。
一山不容二虎,一個楚國絕容不下兩個楚王。
在項梁看來,攻打秦嘉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比攻打秦軍還要重要。
隻有滅亡秦嘉手裏的這個楚王,自己手裏的楚王才能值錢,才能獲得政權的絕對合法性。
這些反賊,是真的喜歡內鬥。
......
不得不說,項梁現在手下猛將如雲,戰鬥力不是一般的強。
大軍到達之後,僅僅用了一天的時間,就打敗了秦嘉的軍隊。
雙方的段位相差太大,項梁還沒用力呢,秦嘉就已經倒下了。
絕對的勢力碾壓。
秦嘉和景駒狼狽逃竄,在胡陵這個地方收攏敗兵,打算再戰。
這次,他們隻堅持了半天,又大敗,兩個人雙雙被擒,隨即被項梁以“逆無道”的罪名誅殺了。
楚地豪傑看到了秦嘉和景駒的下場,全都不寒而栗。
從此,再無人敢於項梁爭鋒,熊心也坐穩了楚王的寶座。
項梁奪得了彭城之後,便楚懷王遷來了此地。
彭城取代了盱台,成為了楚國的都城。
......
定都彭城的楚國政權,形勢越來越好,逐漸掌控了原來陳勝的地盤和勢力。
章邯萬萬年沒想到,他剛剛費盡心力滅掉的楚國,被一群江東來客輕輕鬆鬆的重建了。
不過,他目前還顧不上這裏,他正在集中兵力攻擊魏國。
楚懷王,已經是六國複辟戰爭當中的第四個楚王了。
他名義上是楚國的君主,實際上,楚國的大事,全都決於項梁。
他不過是項梁豢養的一隻金絲雀罷了。
對此,他十分的不甘,似乎暗中謀劃著什麽。
這一日,一位美貌卻多病的男子在項伯的迎接之下,來到了彭城,求見楚懷王。
這個人就是張良。
自從上次出場之後,張良已經好久沒在書中出現了。
這些日子,他沒閑著,一直在為複興韓國而奮鬥。
起初,他在陳勝處,求得了一些人馬,帶著他們返迴了韓國舊地。
也不知道是韓國民眾太弱雞了,還是張良的能力不行,他在那折騰了幾個月,愣是沒能成功。
章邯大敗周文之後,他更是被趕出了韓國故地,如同喪家之犬。
真白瞎了黃石公的《太公兵法》了。
之後,張良頹廢了一段時間。
他的身體不是很好,經此大敗,元氣大傷。
在得知項梁起兵,立楚懷王的消息之後,他立刻趕來向項梁求兵。
在複興韓國這件事上,他是認真的,付出了全部心血,卻一直沒有收到很好的效果。
他自己在韓地折騰了很久,卻啥事也沒幹成。
張良的能力毋庸置疑,隻能說是還沒有遇到明主吧。
一個好的主公太關鍵了,舉個栗子:沒有劉備,關羽和張飛屁都不是。
而本該屬於張良的主公,被扶蘇派去了西域。
......
因為和項伯的關係,張良來到彭城之後,受到了項梁的熱烈歡迎。
張良也知道,楚懷王不過是一個招牌,很好看很招搖,卻沒有什麽用。
楚國的事,還是得項梁說了算。
於是,在覲見楚懷王的時候,他隻字未提複韓的事情。
直到單獨麵對項梁,他才提出了這個想法。
“如今六國當中,唯獨韓國尚未複國,韓國諸公子當中,橫陽君韓城最為賢明,可立為王。”
“項公,您已立楚後,如今再立韓王,樹立黨羽,豈不美哉!”
韓成是韓國宗室後裔,被封為橫陽君,與張良關係甚密。
這次也和張良一同前來,向項梁借兵,企圖恢複韓國。
楚國不像秦國那樣,試圖兼並天下。
他們目前的戰略意圖,就是恢複之前列國分立的局麵。
在這種國家關係當中,小國要服從大國的命令。
一個強盛的國家,甚至能夠決定另一個國家的王位繼承。
之前齊王田儋責怪秦嘉不請示齊國而立楚王,就是這個道理,絕不是無理取鬧。
現在,對於張良提出的這個請求,項梁還是很感興趣的。
韓國故地,位於秦楚之間。
如果能夠恢複韓國的話,就等於在兩國之間建立了屏障,這對楚國是有莫大好處的。
再加上項伯一直在旁邊煽風點火,項梁很痛快的答應了張良的請求。
楚、燕、齊、趙、魏都已經重新建立了,唯獨韓國沒有恢複。
這合適嗎?這不合適!
於是,項梁給了韓信千餘人,立韓成為韓王,任命了張良為韓國的司徒,令他們向西進攻,收服韓國故地。
這次來楚國的任務順利完成,張良和韓成兩個人帶著兵高高興興的走了。
他們迴韓國故地之後,很順利的攻下了幾座城池。
韓國有了土地,有了軍隊,有了韓王,雖然姍姍來遲,但總算是複國了。
韓國複國之後,同樣繼承了老韓國的傳統,弱雞屬性不改。
張良他們奪到手的城池,全都被秦軍奪了迴去。
韓成和張良,帶領著幾百殘軍,退入了潁川郡的山林之中,徹底淪為了散兵遊勇。
他們東躲西藏,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試圖重新奪取城池,建立韓國的統治,最終還是沒有成功。
事實證明,沒有了劉邦,張良他不行。
韓國好像複國成功了,好像又沒有複國成功。
薛定諤的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