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的時候,章邯率領大軍進入了陳城。
天下恐怕沒有哪個秦人不仇視陳城。
陳城簡直就是大秦的夢魘,是帝國的墳場,是大秦百姓揮之不去的痛楚。
這裏就好像是天然的造反熱土,這裏的百姓就好像是天生的反骨仔。
自從大秦攻占了以後,他們幾乎無歲不叛。
據說,陳城人的一生隻有三件事:出生、造反和死亡。
三五十人規模的小造反就不說了,幾百人的中等規模的造反足足有幾十次之多,規模比較大的造反有三四次。
在陳勝占據陳城造反之前,這裏最著名的叛亂是昌平君之亂。
昌平君,是楚國公子,他的母親是秦國公主。
他和弟弟昌文君,長期居住在秦國,在秦朝做官,深受嬴政信任。
嫪毐作亂的時候,嬴政一度陷入險地,就是他們兩個連同呂不韋一同帶兵平叛的。
有人說,他甚至擔任過秦國的宰相。
總之,這是一個在大秦朝廷響當當的人物。
......
秦國南下攻楚,楚國丟城棄地,陳縣就是在這時候,成為了大秦的領地。
陳縣有著悠久的造反傳統。
自從歸入大秦之後,造反就沒停過,整的嬴政焦頭爛額。
無論多麽能幹的官吏,去了陳縣,都沒有辦法使這個地方安定下來。
他們往往都會在到任之後不久,就被叛軍殺死。
陳縣,也成了大秦官場避之不及的瘟地。
秦軍進的了陳縣,秦國的統治始終進不了陳縣,這讓嬴政十分氣惱。
其實天下造反的地方很多,又豈止一個陳縣呢。
天下列國,傳承了幾百上千年,百姓早已經接受了這一設定。
現在秦國逆潮流而動,無端發動戰爭,侵略他國,天下百姓自然不服。
這一時期的秦國,絕對是不得天下民心的。
其實,與其說這是造反,不如說是正義的保家衛國。
天下百姓紛紛站出來反抗秦人的統治。
陳縣,就是其中反抗最激烈的一個。
......
後來,嬴政想了一個辦法,“以楚治楚”,直接派了昌平君來統治打下來的楚國土地。
你們要反的是大秦,和我昌平君有什麽關係,我可是貨真價實的楚國王室哦。
這一招果然奏效,陳縣等舊日楚國領土上的造反活動頓時減少了。
在秦國,新攻下的土地,被稱為新地,新地的長官,被稱為新地吏。
到新地擔任軍政長官是一個苦差事,一不小心就會掉腦袋,所以大家都不願意去做新地吏。
通常,大秦會派一些犯過錯的官員前往。
見到“以楚治楚”有效之後,嬴政在新地任命了大量的本地豪強來加強統治。
這種統戰手段十分有效,楚國的新地幾乎再沒有發生過叛亂,天下太平無事。
看到這些地方已經平定,嬴政開始考慮滅楚的事情了。
他打算一鼓作氣,徹底滅亡了楚國,將南方全部的疆土納入自己的統治。
後麵就是著名的“六十萬”和“二十萬”的故事了。
......
話說,嬴政去找了王翦,打算讓他領兵滅楚。
在滅國這件事,秦國經驗最豐富的就是王翦了。
王翦聽了嬴政的來意,仔細算了一下,直接獅子大開口:“滅楚非六十萬人不可。”
嬴政覺得王翦要的太多了,秦國幾乎要傾巢而出,拿出所有的家底,才能湊齊六十萬人和他們的糧草軍費。
他打算和王翦還個價,被王翦一口拒絕了。
嬴政十分生氣,朕原來滅韓國、趙國,也沒用多少人馬。
現在滅個楚國,你居然問朕要這麽多人馬?
他認為王翦老了,膽子變小了。
於是,他又跑去問大秦著名的少壯派軍官,朝堂冉冉升起的將星——李信。
是的,那時候的李信還是個小鮮肉,不像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糟老頭了。
李信聽了嬴政的話,粗略的算了一下,伸出兩個指頭:“二十萬足矣!”
嬴政大喜過望,直唿靠譜。
李信的報價,比王翦整整便宜了三分之二。
這可太劃算了。
就這樣,李信帶著二十萬大軍出發,南下滅楚了。
起初,一切都很順利。
李信按部就班的行軍打仗,充分展現了他的軍事才能,打的楚國節節敗退。
二十萬秦軍滅楚,看來要成功了。
......
就在這時候,意外發生了。
李信的大軍已經深入楚國腹地。
陳縣,這個大秦頭號反城中,暗流湧動。
這一次,陳地百姓沒有直接造反,而是不斷的遊說昌平君,試圖拉攏他。
“您也是楚國的公子,如今坐視秦國滅楚,您於心何忍呢?”
起初,昌平君不為所動。
他的父親是楚國人,母親是秦國人,那麽他應該算是哪國人呢?
在當時看來,他既是楚國人,也是秦國人。
按照大秦的算法,父楚母秦之人,就是秦國人,與土著秦人是同等對待的。
昌平君在秦國生活了許多年,在大秦朝堂中擔任著十分重要的職位。
他本人深受嬴政信任,未來前景光明。
如今,秦國的國力強盛,是處於上升期的天下第一強國。
而楚國呢,政局動蕩,楚王昏庸,連戰連敗,國土淪喪,正在走下坡路,甚至很有可能被秦國所滅。
理性的分析,還是繼續做秦國人對昌平君最有利。
腦子有泡,才會這時候放棄秦國國籍,迴歸楚國。
但人不是冰冷的機器,隻會按照既定的指令,做出最有利的決策。
人是感性的動物,他們在很多時候,都會做一些瘋狂的決定。
明知道很虧,明知道這樣做對他們沒有好處隻有壞處,他們還是會這樣做。
有的時候是因為信仰,有的時候是因為情感,有的時候是因為其他一些不可名狀的理由。
這是人的脆弱之處,也是人性的偉大之處。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人物,我們才總能感到,原來曆史是有溫度的。
......
現在,昌平君就做出了一個十分“愚蠢的決定”。
他要四九年入國軍——迴歸楚國了。
他這麽做的理由,早就隨著時間的流轉而煙消雲散了,誰也不知道。
鯨仙人覺得,可能是近鄉情更切。
在楚國故地生活的這些日子,激起了他血脈中的某些東西吧。
他的直係男性祖先們,創建了這個國家。
從南方蠻夷,一路披荊斬棘,成為了天下強國之一,這本身就是一首可歌可泣的史詩。
從前在秦國時候,還不覺得什麽。
迴到楚國之後的昌平君,發現他是真的熱愛這個國家。
這才是真的愛國。
當愛國能夠帶來利益的時候,就連山溝裏的野豬都是愛國的。
在這種情況下,任何宣示愛國的語言和行為都是可恥的。
愛國的大旗之下,藏了太多的蠅營狗苟。
他們不是愛國,隻是愛愛國帶來的錢。
當愛國不但不能帶來利益,反而會帶來災禍的時候,才能分辨出誰是真正的愛國者。
昌平君無疑就是後者。
......
在和楚國大將項燕聯係之後,昌平君在陳地舉起了叛秦的大旗,正式和他的好朋友嬴政分道揚鑣。
他們在李信後方狠狠的捅了一刀,致使攻楚失敗,秦軍損失慘重,狼狽退迴關中,這也是李信平生最大的恥辱。
不過,此戰失敗,罪責不在李信。
這也是為什麽嬴政後來依舊重用李信,李信能夠繼續統兵出戰的原因。
之後,昌平君成為了末代楚王。
在之後,王翦帶著六十萬大秦前來,一舉蕩平楚國。
昌平君和項燕,雙雙死於陳地。
雲夢秦簡著名的黑夫木牘中提到的反城就是這裏。
黑夫和驚兩兄弟,也全都死在了這裏。
真不知,這裏究竟埋葬了大好男兒的屍骸!
......
章邯進城之後,看著城內的景象,搖了搖。
長期的戰爭,使得這座城市變得千瘡百孔。
目之所見,全都是淒慘的景象。
這裏是陳勝張楚政權的都城,是這次六國複辟戰爭的源頭。
大澤鄉的星星之火,就是在這裏發展成了燎原之勢。
張楚政權最強盛時期,與大秦平分天下。
周文率領的西路軍,險些攻入關中。
還好,天佑大秦。
僅僅幾個月的時間,張楚就迅速的敗亡了。
昨天夜間,章邯通過城內奸細的稟告,得知了陳勝將要突圍的消息。
他進行了十分周密的安排,設下了幾條封鎖線,想著將叛軍一網打盡。
沒想到,陳勝十分的狡猾,讓人扮成他的模樣,打著他的旗號,吸引秦軍的注意。
他自己則帶著部分精銳,趁亂向東逃竄,一連衝破了秦軍三條封鎖,險些逃走。
多虧莊賈半路截殺了陳勝。
不然,真的就讓這個大反賊給跑了。
一旦讓他跑了,後果不堪設想。
隻要他活著離開陳城,登高一唿,就能召集十幾萬的軍隊。
這太可怕了!
......
就在剛剛,莊賈帶著陳勝的人頭來到了章邯的大營。
他拿出一份文書,表明了身份。
原來,他是李左車安插進陳勝身邊的臥底。
章邯十分高興,他大聲表揚了莊賈的功勞,稱將為他向扶蘇請功。
憨厚老實的莊賈不好意思的笑了。
殺了大秦頭號反賊,這份功勞大的離譜。
賞賜千金是跑不了了。
沒準扶蘇一高興,能給莊賈一個將軍做做,就是直接封侯,也不是沒可能。
秦軍將士們看著自己手上的人頭,頓時覺得不香了。
人家一個頭,頂他們一萬個。
不過他們還有機會。
昨天,大部分試圖逃跑的反賊,都被秦軍給堵了迴來。
他們中大部分人選擇了投降。
少部分執迷不悟,選擇了頑抗,於是就順利變成了秦軍腰間的掛件。
有一小部分人突破了秦軍的包圍,向外逃竄了。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陳勝的兒子。
陳勝隻有這一個兒子,他之前已經被立為偽楚政權的太子了。
天下叛軍眾多,其中不少都是奉楚國為主的。
如今陳勝已死,他就順位成為了偽楚政權頭號人物,極有可能繼承楚王的稱號。
要是這個少年站出來繼續蠱惑人心,他們費盡心思滅掉的楚國,就要再次出現了。
絕對不能讓這種事情發生。
在接管了陳城之後,章邯向四周派出了大隊人馬,搜捕張楚太子。
可惜,一直沒有什麽消息。
一顆炸彈,就此埋下。
......
章邯走在陳城的街道上,莊賈在旁邊跟隨。
過去他們的身份天差地別,是絕對沒有可能產生交集的兩個人。
如今,莊賈立下了如此大功,以後他們就要同殿稱臣了。
過去,章邯對李左車的錦衣十分的鄙夷,認為他們幹的全都是偷雞摸狗的事情。
他甚至不止一次對扶蘇建議撤銷這個部門。
王者當行赫赫之政,政令當出朝堂之中。
用錦衣這些人,收不到什麽好的效果,隻會破壞大秦朝堂的秩序。
現在,他的態度發生了一些變化。
雖然他還是堅持,錦衣製度弊大於利。
但他不得不承認,錦衣軍是真的有用。
比如,他這一路行軍,從錦衣處獲得了許多有用的情報。
李左車總是能將許多重要信息及時報告給他,讓他能夠很好的進行決策。
在一些重要戰爭中,地方將領中總有錦衣的臥底,給章邯暗中傳遞叛軍的軍事情報。
在一些重要的城池中,總有錦衣的臥底給他們做內應,這樣攻城戰事半功倍。
這一次他們攻打陳城,城中竟然有二十一個錦衣的臥底,全都是有點實權的人物。
比如城門小吏、武庫兵丁、領軍校尉等等。
這些人看似不起眼,聯合起來,還是發揮了十分巨大的作用。
特別是最後這個車夫莊賈,更是憑借一己之力誅殺了陳勝。
章邯和他有一搭沒一搭的聊天,說著錦衣的事情。
錦衣是一個十分神秘的部門,歸扶蘇直接領導,他們這些朝臣知道的真的不多。
莊賈表麵看上去十分的憨厚老實,心思卻十分的縝密。
不管章邯怎麽試探,不該說的他一句也沒說。
不過細心的章邯,還是從莊賈含混不清的話語中,推導出了一條重要的信息。
錦衣不止被安插在敵人身邊,也被安插在了大秦的文武官員身邊。
得到這個信息之後,章邯有些不寒而栗。
或許,他身邊就有錦衣的臥底,或許錦衣的臥底,就是他最信任的人。
他有些不好的預感。
他總覺得,當戰爭結束的時候,這些人一定會在大秦的朝堂上掀起巨大的波瀾,無數顆人頭,會因為他們而落地。
......
自從出關之後,章邯一直和朝廷保持著密切的聯係,頻繁向扶蘇報告軍隊的情況,聽候扶蘇的指示。
不過,他的奏書一般都是幕府中的主簿書寫的。
在滎陽大破周文的時候,他親自動筆,給扶蘇寫了一份奏書。
他認為,滎陽之戰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預示著大秦開始轉危為安。
這一戰意義重大,他有必要親自上書。
如今,攻下陳城,殺了陳勝,滅亡了張楚政權,同樣意義重大。
這一戰,蕩平了陳地這個反秦中心城市,標誌著大秦東部的叛亂開始逐步平定。
他再一次親自上書,在奏書中詳細講述了他對時局的看法。
他建議扶蘇,將陳地百姓全部遷徙到河洛一帶,以絕後患,避免他們再次造反。
他的軍隊,將在陳縣修整一段時間,補充物資兵員,穩定局勢。
然後,他將率領軍隊進攻魏國。
這是他下一個要消滅目標。
天下恐怕沒有哪個秦人不仇視陳城。
陳城簡直就是大秦的夢魘,是帝國的墳場,是大秦百姓揮之不去的痛楚。
這裏就好像是天然的造反熱土,這裏的百姓就好像是天生的反骨仔。
自從大秦攻占了以後,他們幾乎無歲不叛。
據說,陳城人的一生隻有三件事:出生、造反和死亡。
三五十人規模的小造反就不說了,幾百人的中等規模的造反足足有幾十次之多,規模比較大的造反有三四次。
在陳勝占據陳城造反之前,這裏最著名的叛亂是昌平君之亂。
昌平君,是楚國公子,他的母親是秦國公主。
他和弟弟昌文君,長期居住在秦國,在秦朝做官,深受嬴政信任。
嫪毐作亂的時候,嬴政一度陷入險地,就是他們兩個連同呂不韋一同帶兵平叛的。
有人說,他甚至擔任過秦國的宰相。
總之,這是一個在大秦朝廷響當當的人物。
......
秦國南下攻楚,楚國丟城棄地,陳縣就是在這時候,成為了大秦的領地。
陳縣有著悠久的造反傳統。
自從歸入大秦之後,造反就沒停過,整的嬴政焦頭爛額。
無論多麽能幹的官吏,去了陳縣,都沒有辦法使這個地方安定下來。
他們往往都會在到任之後不久,就被叛軍殺死。
陳縣,也成了大秦官場避之不及的瘟地。
秦軍進的了陳縣,秦國的統治始終進不了陳縣,這讓嬴政十分氣惱。
其實天下造反的地方很多,又豈止一個陳縣呢。
天下列國,傳承了幾百上千年,百姓早已經接受了這一設定。
現在秦國逆潮流而動,無端發動戰爭,侵略他國,天下百姓自然不服。
這一時期的秦國,絕對是不得天下民心的。
其實,與其說這是造反,不如說是正義的保家衛國。
天下百姓紛紛站出來反抗秦人的統治。
陳縣,就是其中反抗最激烈的一個。
......
後來,嬴政想了一個辦法,“以楚治楚”,直接派了昌平君來統治打下來的楚國土地。
你們要反的是大秦,和我昌平君有什麽關係,我可是貨真價實的楚國王室哦。
這一招果然奏效,陳縣等舊日楚國領土上的造反活動頓時減少了。
在秦國,新攻下的土地,被稱為新地,新地的長官,被稱為新地吏。
到新地擔任軍政長官是一個苦差事,一不小心就會掉腦袋,所以大家都不願意去做新地吏。
通常,大秦會派一些犯過錯的官員前往。
見到“以楚治楚”有效之後,嬴政在新地任命了大量的本地豪強來加強統治。
這種統戰手段十分有效,楚國的新地幾乎再沒有發生過叛亂,天下太平無事。
看到這些地方已經平定,嬴政開始考慮滅楚的事情了。
他打算一鼓作氣,徹底滅亡了楚國,將南方全部的疆土納入自己的統治。
後麵就是著名的“六十萬”和“二十萬”的故事了。
......
話說,嬴政去找了王翦,打算讓他領兵滅楚。
在滅國這件事,秦國經驗最豐富的就是王翦了。
王翦聽了嬴政的來意,仔細算了一下,直接獅子大開口:“滅楚非六十萬人不可。”
嬴政覺得王翦要的太多了,秦國幾乎要傾巢而出,拿出所有的家底,才能湊齊六十萬人和他們的糧草軍費。
他打算和王翦還個價,被王翦一口拒絕了。
嬴政十分生氣,朕原來滅韓國、趙國,也沒用多少人馬。
現在滅個楚國,你居然問朕要這麽多人馬?
他認為王翦老了,膽子變小了。
於是,他又跑去問大秦著名的少壯派軍官,朝堂冉冉升起的將星——李信。
是的,那時候的李信還是個小鮮肉,不像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糟老頭了。
李信聽了嬴政的話,粗略的算了一下,伸出兩個指頭:“二十萬足矣!”
嬴政大喜過望,直唿靠譜。
李信的報價,比王翦整整便宜了三分之二。
這可太劃算了。
就這樣,李信帶著二十萬大軍出發,南下滅楚了。
起初,一切都很順利。
李信按部就班的行軍打仗,充分展現了他的軍事才能,打的楚國節節敗退。
二十萬秦軍滅楚,看來要成功了。
......
就在這時候,意外發生了。
李信的大軍已經深入楚國腹地。
陳縣,這個大秦頭號反城中,暗流湧動。
這一次,陳地百姓沒有直接造反,而是不斷的遊說昌平君,試圖拉攏他。
“您也是楚國的公子,如今坐視秦國滅楚,您於心何忍呢?”
起初,昌平君不為所動。
他的父親是楚國人,母親是秦國人,那麽他應該算是哪國人呢?
在當時看來,他既是楚國人,也是秦國人。
按照大秦的算法,父楚母秦之人,就是秦國人,與土著秦人是同等對待的。
昌平君在秦國生活了許多年,在大秦朝堂中擔任著十分重要的職位。
他本人深受嬴政信任,未來前景光明。
如今,秦國的國力強盛,是處於上升期的天下第一強國。
而楚國呢,政局動蕩,楚王昏庸,連戰連敗,國土淪喪,正在走下坡路,甚至很有可能被秦國所滅。
理性的分析,還是繼續做秦國人對昌平君最有利。
腦子有泡,才會這時候放棄秦國國籍,迴歸楚國。
但人不是冰冷的機器,隻會按照既定的指令,做出最有利的決策。
人是感性的動物,他們在很多時候,都會做一些瘋狂的決定。
明知道很虧,明知道這樣做對他們沒有好處隻有壞處,他們還是會這樣做。
有的時候是因為信仰,有的時候是因為情感,有的時候是因為其他一些不可名狀的理由。
這是人的脆弱之處,也是人性的偉大之處。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人物,我們才總能感到,原來曆史是有溫度的。
......
現在,昌平君就做出了一個十分“愚蠢的決定”。
他要四九年入國軍——迴歸楚國了。
他這麽做的理由,早就隨著時間的流轉而煙消雲散了,誰也不知道。
鯨仙人覺得,可能是近鄉情更切。
在楚國故地生活的這些日子,激起了他血脈中的某些東西吧。
他的直係男性祖先們,創建了這個國家。
從南方蠻夷,一路披荊斬棘,成為了天下強國之一,這本身就是一首可歌可泣的史詩。
從前在秦國時候,還不覺得什麽。
迴到楚國之後的昌平君,發現他是真的熱愛這個國家。
這才是真的愛國。
當愛國能夠帶來利益的時候,就連山溝裏的野豬都是愛國的。
在這種情況下,任何宣示愛國的語言和行為都是可恥的。
愛國的大旗之下,藏了太多的蠅營狗苟。
他們不是愛國,隻是愛愛國帶來的錢。
當愛國不但不能帶來利益,反而會帶來災禍的時候,才能分辨出誰是真正的愛國者。
昌平君無疑就是後者。
......
在和楚國大將項燕聯係之後,昌平君在陳地舉起了叛秦的大旗,正式和他的好朋友嬴政分道揚鑣。
他們在李信後方狠狠的捅了一刀,致使攻楚失敗,秦軍損失慘重,狼狽退迴關中,這也是李信平生最大的恥辱。
不過,此戰失敗,罪責不在李信。
這也是為什麽嬴政後來依舊重用李信,李信能夠繼續統兵出戰的原因。
之後,昌平君成為了末代楚王。
在之後,王翦帶著六十萬大秦前來,一舉蕩平楚國。
昌平君和項燕,雙雙死於陳地。
雲夢秦簡著名的黑夫木牘中提到的反城就是這裏。
黑夫和驚兩兄弟,也全都死在了這裏。
真不知,這裏究竟埋葬了大好男兒的屍骸!
......
章邯進城之後,看著城內的景象,搖了搖。
長期的戰爭,使得這座城市變得千瘡百孔。
目之所見,全都是淒慘的景象。
這裏是陳勝張楚政權的都城,是這次六國複辟戰爭的源頭。
大澤鄉的星星之火,就是在這裏發展成了燎原之勢。
張楚政權最強盛時期,與大秦平分天下。
周文率領的西路軍,險些攻入關中。
還好,天佑大秦。
僅僅幾個月的時間,張楚就迅速的敗亡了。
昨天夜間,章邯通過城內奸細的稟告,得知了陳勝將要突圍的消息。
他進行了十分周密的安排,設下了幾條封鎖線,想著將叛軍一網打盡。
沒想到,陳勝十分的狡猾,讓人扮成他的模樣,打著他的旗號,吸引秦軍的注意。
他自己則帶著部分精銳,趁亂向東逃竄,一連衝破了秦軍三條封鎖,險些逃走。
多虧莊賈半路截殺了陳勝。
不然,真的就讓這個大反賊給跑了。
一旦讓他跑了,後果不堪設想。
隻要他活著離開陳城,登高一唿,就能召集十幾萬的軍隊。
這太可怕了!
......
就在剛剛,莊賈帶著陳勝的人頭來到了章邯的大營。
他拿出一份文書,表明了身份。
原來,他是李左車安插進陳勝身邊的臥底。
章邯十分高興,他大聲表揚了莊賈的功勞,稱將為他向扶蘇請功。
憨厚老實的莊賈不好意思的笑了。
殺了大秦頭號反賊,這份功勞大的離譜。
賞賜千金是跑不了了。
沒準扶蘇一高興,能給莊賈一個將軍做做,就是直接封侯,也不是沒可能。
秦軍將士們看著自己手上的人頭,頓時覺得不香了。
人家一個頭,頂他們一萬個。
不過他們還有機會。
昨天,大部分試圖逃跑的反賊,都被秦軍給堵了迴來。
他們中大部分人選擇了投降。
少部分執迷不悟,選擇了頑抗,於是就順利變成了秦軍腰間的掛件。
有一小部分人突破了秦軍的包圍,向外逃竄了。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陳勝的兒子。
陳勝隻有這一個兒子,他之前已經被立為偽楚政權的太子了。
天下叛軍眾多,其中不少都是奉楚國為主的。
如今陳勝已死,他就順位成為了偽楚政權頭號人物,極有可能繼承楚王的稱號。
要是這個少年站出來繼續蠱惑人心,他們費盡心思滅掉的楚國,就要再次出現了。
絕對不能讓這種事情發生。
在接管了陳城之後,章邯向四周派出了大隊人馬,搜捕張楚太子。
可惜,一直沒有什麽消息。
一顆炸彈,就此埋下。
......
章邯走在陳城的街道上,莊賈在旁邊跟隨。
過去他們的身份天差地別,是絕對沒有可能產生交集的兩個人。
如今,莊賈立下了如此大功,以後他們就要同殿稱臣了。
過去,章邯對李左車的錦衣十分的鄙夷,認為他們幹的全都是偷雞摸狗的事情。
他甚至不止一次對扶蘇建議撤銷這個部門。
王者當行赫赫之政,政令當出朝堂之中。
用錦衣這些人,收不到什麽好的效果,隻會破壞大秦朝堂的秩序。
現在,他的態度發生了一些變化。
雖然他還是堅持,錦衣製度弊大於利。
但他不得不承認,錦衣軍是真的有用。
比如,他這一路行軍,從錦衣處獲得了許多有用的情報。
李左車總是能將許多重要信息及時報告給他,讓他能夠很好的進行決策。
在一些重要戰爭中,地方將領中總有錦衣的臥底,給章邯暗中傳遞叛軍的軍事情報。
在一些重要的城池中,總有錦衣的臥底給他們做內應,這樣攻城戰事半功倍。
這一次他們攻打陳城,城中竟然有二十一個錦衣的臥底,全都是有點實權的人物。
比如城門小吏、武庫兵丁、領軍校尉等等。
這些人看似不起眼,聯合起來,還是發揮了十分巨大的作用。
特別是最後這個車夫莊賈,更是憑借一己之力誅殺了陳勝。
章邯和他有一搭沒一搭的聊天,說著錦衣的事情。
錦衣是一個十分神秘的部門,歸扶蘇直接領導,他們這些朝臣知道的真的不多。
莊賈表麵看上去十分的憨厚老實,心思卻十分的縝密。
不管章邯怎麽試探,不該說的他一句也沒說。
不過細心的章邯,還是從莊賈含混不清的話語中,推導出了一條重要的信息。
錦衣不止被安插在敵人身邊,也被安插在了大秦的文武官員身邊。
得到這個信息之後,章邯有些不寒而栗。
或許,他身邊就有錦衣的臥底,或許錦衣的臥底,就是他最信任的人。
他有些不好的預感。
他總覺得,當戰爭結束的時候,這些人一定會在大秦的朝堂上掀起巨大的波瀾,無數顆人頭,會因為他們而落地。
......
自從出關之後,章邯一直和朝廷保持著密切的聯係,頻繁向扶蘇報告軍隊的情況,聽候扶蘇的指示。
不過,他的奏書一般都是幕府中的主簿書寫的。
在滎陽大破周文的時候,他親自動筆,給扶蘇寫了一份奏書。
他認為,滎陽之戰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預示著大秦開始轉危為安。
這一戰意義重大,他有必要親自上書。
如今,攻下陳城,殺了陳勝,滅亡了張楚政權,同樣意義重大。
這一戰,蕩平了陳地這個反秦中心城市,標誌著大秦東部的叛亂開始逐步平定。
他再一次親自上書,在奏書中詳細講述了他對時局的看法。
他建議扶蘇,將陳地百姓全部遷徙到河洛一帶,以絕後患,避免他們再次造反。
他的軍隊,將在陳縣修整一段時間,補充物資兵員,穩定局勢。
然後,他將率領軍隊進攻魏國。
這是他下一個要消滅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