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滎陽之後,章邯的軍隊才算得到了真正的修整。
之前他的他們,奔襲千裏,不是在作戰,就是在作戰的路上。
士兵們化身不知疲倦的戰鬥機器,一直在殺敵建功。
部下們不止一次的規勸章邯,這種進軍速度實在是有些過於瘋狂了。
他們已經建立了足夠偉大的功業,取得了足夠輝煌的戰果,是時候放慢腳步,穩紮穩打了,誰也不能責怪他們。
一直這樣瘋狂的行軍、瘋狂的進攻,雖然收到了奇效,但也將全軍置於了危險的邊緣。
賊軍勢大,平叛終究不是他們一支軍隊可以完成的,需要友軍的配合與幫助。
他們這支大秦禁衛軍,已經做的足夠好了。
繼續神速進攻,不足以增加額外的榮耀;一旦因為急躁冒進而遭遇失敗,那就萬劫不複了。
部下的擔憂,絕非杞人憂天。
章邯自己也清楚,他並非戰神,人力終有窮時。
如果是為他自己,為禁衛軍打算的話,他們是應該就地修整,補充武器人員物資,然後再徐徐推進。
這是兵法正途,也最為保險。
......
但是呢,這樣就給了叛軍反應的時間。
他們之所以一路大勝,就是因為兵行神速,叛軍來不及部署防備,完全被打懵了。
現在的他,就像一個在漫天風雪裏,獨自推行著巨大雪球的小孩,艱難的跋涉著。
這顆巨大的雪球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隻要他一直推,這顆雪球就會一路向東,越滾越大,將東方的叛軍全部壓死。
而一旦他停止的話,或許這顆雪球就會停止運動,甚至有可能反向運動,滾過來壓死大秦。
這是一場豪賭,他必須要接受挑戰。
相對於大秦的萬世基業來說,他個人的榮辱,一支軍隊的榮耀,又算的了什麽呢?
這就是國之上將的風範。
於是,夜幕降臨的時候,章邯不動神色的聽著部下的牢騷與抱怨:
“我們的行動太過於瘋狂與冒險了,長時間的戰鬥與長途行軍,士兵們已經撐不住了,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我的士兵已經到了身體的極限了,全麵就是靠著意誌在行軍,我真擔心他們會累死在道邊。”
“如果我們突然遇到大規模的叛軍伏擊怎麽辦?現在的狀態,我們還真的還能再打一場大決戰嗎?”
“後勤已經開始跟不上了,軍糧別我們遠遠的甩在了身後。我們已經開始定量配給軍糧了,有的士兵根本吃不飽,已經開始餓肚子了。”
章邯清楚,他們說的都有道理,沒辦法,他隻能好言勸慰,安撫部下
他總是這樣迴答:
“嗯。嗯。嗯。”
“是。是。是。”
“我知道了。”
“我清楚了。”
“我記下了。”
“困難是暫時的,努力克服吧。”
“我迴頭想一想,明天給你們答複。”
......
然而,第二天淩晨的時候,命令下達,軍隊照樣如期開拔,就像昨晚什麽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一來二去,部下們也就不來發牢騷了,因為他們知道,這沒有用。
章邯實在是太固執了,一意孤行,完全聽不進別人的意見。
士兵們被這場瘋狂的行軍搞得筋疲力竭,怨聲載道。
有的士兵們已經開始抱怨,章邯隻想著建功,根本就不在乎他們的性命,他一心隻想著討好皇帝。
雖然秦軍的狀態不好,但是叛軍的狀態就更差了,他們已經成為了驚弓之鳥,根本不敢反抗,這是一味的逃竄。
疲兵戰疲兵,章邯緊緊的踢著叛軍的屁股,不給他們任何扭頭反抗的機會。
就這樣,章邯的軍隊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完成了從函穀關到滎陽的行軍,並在路上順手消滅了幾十萬的叛軍。
在這次勝利大進軍中,章邯使用的戰法,被時人稱之為“閃電戰”,章邯也因此被稱為閃電戰之父。
到達滎陽之後,章邯的閃電戰才最終告一段落。
他終於抽出時間,親自給扶蘇上了一道奏書,報告戰鬥情況以及他對未來局勢的判斷。
經過了這些艱苦卓絕的戰鬥,大秦的東部陣線已經被徹底穩固住了。
接下來,雙方的攻守之勢將會逆轉,大秦已經牢牢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
大秦下一步的軍事行動,就是要如同秋風掃落葉一般,剪除山東的逆賊了。
他的部隊將在滎陽修整一段時間,然後直奔叛亂的源頭——陳縣,將偽楚政權連根拔除。
......
在滎陽修整的時光,絕對是禁衛軍士兵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了。
他們在滎陽城中,享受了帝王般的待遇,全城百姓發自內心的歡迎他們。
正是由於他們的帶來,滎陽城得以保全,免去了一場滅頂之災。
如果讓叛軍攻入滎陽,後果不堪設想,這些秦軍可以說是全城百姓的救命恩人。
基層士兵們都是普通人,是大秦千千萬萬平平凡凡的子民中的一員。
但現在,他們成為了拯救滎陽城的大英雄,迎來了人生高光時刻。
他們很多人出身卑賤,但是有著之前的連勝戰績,有了禁衛軍身份的加持,此刻的他們,在滎陽百姓眼中宛若天神。
百姓們自發的拿出財物來犒勞他們,為他們夾道歡唿,熱情稱讚他們的功績。
秦軍就是信仰!
秦時女子也最為奔放,身上遠沒有後世那麽多的枷鎖束縛。
麵對這些英俊雄壯的士兵,她們不憚於表達心中的愛意。
於是,在秦軍駐紮滎陽修整的這段時間裏,愛的種子被不斷的種下,然後生根發芽,綻放成亂世中最驚豔的愛情之花。
十個月後,滎陽突然迎來了一波嬰兒潮,在戰亂的年代,這是非常罕見的。
戰爭結束之後,鹹陽突然多了許多滎陽女子,她們和禁衛軍士兵們組成了和諧沒滿的小家庭。
相應的,滎陽也多了許多鹹陽女婿,他們背井離鄉,為了愛情選擇了留在這裏。
戰爭時期的愛情分外浪漫。
......
至於那些投降的叛軍士兵,仍舊在原地駐紮,他們被剝奪了自由。
章邯的大軍密切的監視著,如果他們敢有異動的話,秦軍一定會毫不猶豫的殺進去,將他們斬盡殺絕。
隨後,扶蘇派來了許多“政工人員”,對這些叛軍進行改造。
這是扶蘇的新發明,之前已經在章邯的俘虜小規模的試點,效果很好。
如今,他們來到了這裏,開始了思想政治工作。
政工人員是個什麽意思呢?大家都不清楚,也不敢問,反正這是扶蘇欽定的名字。
他們到來之後,通過開大會,開小會和一對一談話的方式,對這些叛軍進行了思想改造,讓他們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堅定的擁護大秦的統治。
就這樣,他們在俘虜當中,掀起了一股又一股控訴逆賊,愛國愛君的學習活動的高潮。
在扶蘇大規模掃盲運動完成之前,大秦的百姓,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九都是文盲。
他們勤勞、質樸,但卻愚蠢,腦袋空空,與芻狗無疑。
他們就像是一張白紙,寫上點什麽,他們就信仰什麽。
於是,扶蘇果斷的開始推行對士兵們的政治思想改造工作,把他們改造成為大秦的忠誠守衛者。
一支軍隊有了信仰,它就將戰無不勝,無論這種信仰是對是錯,是邪是正。
這些政工人員起初這是負責軍隊中的思想工作,後來在軍隊中的權力越來越大,逐漸侵奪軍法官的職權。
他們自成一係,組織嚴密,直接歸扶蘇領導,軍官們無權管理他們。
至此,扶蘇對於軍隊的控製力大大加強。
大秦的軍隊,終於成為了扶蘇的軍隊。
再後來,這些人被統稱為“繡衣”,與負責監察百官與天下豪強黔首的“錦衣”並列。
他們是扶蘇皇帝藏在暗處的鋒利匕首,有利的加強了扶蘇的統治力度,為帝國的平叛與開疆拓土立下了不朽的功業。
繡衣,錦衣雖好用,就是副作用有點大,咱們暫且不提。
......
章邯軍隊休整完畢之後,叛軍的改造工作也完成了,一場分贓大會開始了。
這些俘虜本應該獻給扶蘇,然後再有扶蘇統一分配。
但是考慮到前線將領的艱難,扶蘇絕對將這些俘虜全都留給一線的作戰部隊。
於是乎,在經過多輪博弈之後,七成的經過改造的新士兵被補充到了章邯的隊伍當中,以彌補他的軍隊之前的巨大損失。
往往最能打的軍隊,傷亡率也是最高的。
剩下的三成,被留在了滎陽,給了李由,以鞏固滎陽的守衛。
現在的滎陽,是比函穀關還要重要的地方,絲毫馬虎不得。
就在大家分贓的時候,發生了一個小插曲。
山東六國的叛亂,將原本的統治秩序徹底摧毀了。
扶蘇皇帝那些剛剛封王的親兄弟們,大部分在戰亂中喪生了。
(扶蘇掩麵:弟弟,朕的弟弟。)
而東海王是個例外,他無愧於祖龍之子的身份,牢牢的守住了東海國,叛軍幾次進攻,全都慘敗而迴。
並且,他收留了附近幾個郡國的諸侯王,收攏了不少的兵力。
如今,他派遣使者千裏救援,希望扶蘇速派援軍。
扶蘇將救援信轉給了章邯,讓他處理。
對此,章邯十分為難。
東海軍遠在東海,是大秦的東大門,路途十分的遙遠。
大軍救援肯定是不可能的,隻能派遣一直小部隊前去支援。
但是呢,從滎陽到東海,中間全都是茫茫的叛亂地區,孤軍深入,和送死沒什麽兩樣。
救是必須要救的,政治意義遠大於軍事意義。
救援東海,就說明扶蘇皇帝沒有放棄他的這些兄弟們,沒有放棄大秦的任何一個郡國,哪怕是偏遠的郡國,這無疑絕佳的作秀素材。
但是,派誰去呢?無論派誰,章邯都於心不忍。
在他看來,這是一場必然失敗的軍事行動。
手下的這些軍官們,剛剛跟隨他從地獄門口返迴,他怎麽舍得親手將他們推入地獄呢?
古語雲,慈不掌兵,果不欺我。
......
就在章邯糾結的時候,彭越站了出來。
他主動請纓,接下救援東海的任務,願意帶領本部人馬前往。
彭越,字仲,昌邑人,昔日不過是巨野澤中的一個漁夫,副業打家劫舍,收入不錯。
後來,他手下的弟兄們越來越多,號稱一百單八將,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號,大口喝酒,大秤分金,是當地有名的土匪頭子。
後來,他被扶蘇一隻詔書招來了鹹陽。
他本不想來,但是扶蘇說了,要麽招安,要麽招魂,讓他自己選一個。
無奈,他遣散了兄弟們,隻身來到了鹹陽。
來到鹹陽之後,他深受扶蘇的賞識,自此平步青雲。
章邯大軍出關之後,他一直跟隨著章邯行動,作戰勇猛,屢立戰功,是一員虎將。
章邯凝視著眼前這個黑壯的將軍,說道:“這個任務十分艱辛,九死一生,你真的做好準備了嗎?”
彭越一笑,漏出一口大白牙。
他長期生活在巨野澤上,風吹日曬,皮膚黝黑,唯獨一口牙保養的很好,晶瑩剔透,在夜晚中都能爍爍放光。
隻聽彭越說道:
“陛下厚愛咱,咱心裏虧的慌,不好好幹,怎麽對得起他老人家。”
“跟在你手下,也能立功,隻是人太多了,功勞不夠分的。”
“咱在巨野澤的時候,就是自己當頭,無憂無慮,自由自在,想怎麽幹全由著自己,不用聽別人擺布,心裏舒坦。”
“咱仔細想過了,這次的事確實很危險,但是如果幹成了,功勞也大,而且全都是咱自己的,沒人和咱分。幹得過。”
章邯聞言哭笑不得,這個彭越怎麽老想著功勞呀。
活著的人才有資格享受功勞,如果死在了戰場上,就是日後追授一個車騎將軍,又有什麽卵用呢?
“彭越,你可得想好了,這不是兒戲,你有把握嗎?”
彭越聞言,咧開嘴,露出了標誌性的大白牙,
“沒問題,不過是遊擊罷了,這是咱的老本行了。迴頭咱也整個遊擊將軍當當,哈哈哈。”
見到彭越如此堅持,章邯也就不再勸了。
他給彭越挑選了三千人馬,都是秦軍中的精銳,各個以一當十,希望能給這次絕望的遠征以一些希望吧。
就這樣,在彭越的統領之下,這支小部隊,率先出發。
他們離開了滎陽,脫離了主力,向著東海郡的方向而去。
章邯望著飛揚的塵土,默默的為這三千多人祈禱,希望他們一切順利吧。
隨後,章邯的軍隊也全部開拔,向著陳縣出發了。
這一次,他將直搗叛亂的源頭,奪下陳縣,殺了陳勝,徹底澆滅反叛的火焰。
之前他的他們,奔襲千裏,不是在作戰,就是在作戰的路上。
士兵們化身不知疲倦的戰鬥機器,一直在殺敵建功。
部下們不止一次的規勸章邯,這種進軍速度實在是有些過於瘋狂了。
他們已經建立了足夠偉大的功業,取得了足夠輝煌的戰果,是時候放慢腳步,穩紮穩打了,誰也不能責怪他們。
一直這樣瘋狂的行軍、瘋狂的進攻,雖然收到了奇效,但也將全軍置於了危險的邊緣。
賊軍勢大,平叛終究不是他們一支軍隊可以完成的,需要友軍的配合與幫助。
他們這支大秦禁衛軍,已經做的足夠好了。
繼續神速進攻,不足以增加額外的榮耀;一旦因為急躁冒進而遭遇失敗,那就萬劫不複了。
部下的擔憂,絕非杞人憂天。
章邯自己也清楚,他並非戰神,人力終有窮時。
如果是為他自己,為禁衛軍打算的話,他們是應該就地修整,補充武器人員物資,然後再徐徐推進。
這是兵法正途,也最為保險。
......
但是呢,這樣就給了叛軍反應的時間。
他們之所以一路大勝,就是因為兵行神速,叛軍來不及部署防備,完全被打懵了。
現在的他,就像一個在漫天風雪裏,獨自推行著巨大雪球的小孩,艱難的跋涉著。
這顆巨大的雪球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隻要他一直推,這顆雪球就會一路向東,越滾越大,將東方的叛軍全部壓死。
而一旦他停止的話,或許這顆雪球就會停止運動,甚至有可能反向運動,滾過來壓死大秦。
這是一場豪賭,他必須要接受挑戰。
相對於大秦的萬世基業來說,他個人的榮辱,一支軍隊的榮耀,又算的了什麽呢?
這就是國之上將的風範。
於是,夜幕降臨的時候,章邯不動神色的聽著部下的牢騷與抱怨:
“我們的行動太過於瘋狂與冒險了,長時間的戰鬥與長途行軍,士兵們已經撐不住了,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我的士兵已經到了身體的極限了,全麵就是靠著意誌在行軍,我真擔心他們會累死在道邊。”
“如果我們突然遇到大規模的叛軍伏擊怎麽辦?現在的狀態,我們還真的還能再打一場大決戰嗎?”
“後勤已經開始跟不上了,軍糧別我們遠遠的甩在了身後。我們已經開始定量配給軍糧了,有的士兵根本吃不飽,已經開始餓肚子了。”
章邯清楚,他們說的都有道理,沒辦法,他隻能好言勸慰,安撫部下
他總是這樣迴答:
“嗯。嗯。嗯。”
“是。是。是。”
“我知道了。”
“我清楚了。”
“我記下了。”
“困難是暫時的,努力克服吧。”
“我迴頭想一想,明天給你們答複。”
......
然而,第二天淩晨的時候,命令下達,軍隊照樣如期開拔,就像昨晚什麽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一來二去,部下們也就不來發牢騷了,因為他們知道,這沒有用。
章邯實在是太固執了,一意孤行,完全聽不進別人的意見。
士兵們被這場瘋狂的行軍搞得筋疲力竭,怨聲載道。
有的士兵們已經開始抱怨,章邯隻想著建功,根本就不在乎他們的性命,他一心隻想著討好皇帝。
雖然秦軍的狀態不好,但是叛軍的狀態就更差了,他們已經成為了驚弓之鳥,根本不敢反抗,這是一味的逃竄。
疲兵戰疲兵,章邯緊緊的踢著叛軍的屁股,不給他們任何扭頭反抗的機會。
就這樣,章邯的軍隊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完成了從函穀關到滎陽的行軍,並在路上順手消滅了幾十萬的叛軍。
在這次勝利大進軍中,章邯使用的戰法,被時人稱之為“閃電戰”,章邯也因此被稱為閃電戰之父。
到達滎陽之後,章邯的閃電戰才最終告一段落。
他終於抽出時間,親自給扶蘇上了一道奏書,報告戰鬥情況以及他對未來局勢的判斷。
經過了這些艱苦卓絕的戰鬥,大秦的東部陣線已經被徹底穩固住了。
接下來,雙方的攻守之勢將會逆轉,大秦已經牢牢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
大秦下一步的軍事行動,就是要如同秋風掃落葉一般,剪除山東的逆賊了。
他的部隊將在滎陽修整一段時間,然後直奔叛亂的源頭——陳縣,將偽楚政權連根拔除。
......
在滎陽修整的時光,絕對是禁衛軍士兵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了。
他們在滎陽城中,享受了帝王般的待遇,全城百姓發自內心的歡迎他們。
正是由於他們的帶來,滎陽城得以保全,免去了一場滅頂之災。
如果讓叛軍攻入滎陽,後果不堪設想,這些秦軍可以說是全城百姓的救命恩人。
基層士兵們都是普通人,是大秦千千萬萬平平凡凡的子民中的一員。
但現在,他們成為了拯救滎陽城的大英雄,迎來了人生高光時刻。
他們很多人出身卑賤,但是有著之前的連勝戰績,有了禁衛軍身份的加持,此刻的他們,在滎陽百姓眼中宛若天神。
百姓們自發的拿出財物來犒勞他們,為他們夾道歡唿,熱情稱讚他們的功績。
秦軍就是信仰!
秦時女子也最為奔放,身上遠沒有後世那麽多的枷鎖束縛。
麵對這些英俊雄壯的士兵,她們不憚於表達心中的愛意。
於是,在秦軍駐紮滎陽修整的這段時間裏,愛的種子被不斷的種下,然後生根發芽,綻放成亂世中最驚豔的愛情之花。
十個月後,滎陽突然迎來了一波嬰兒潮,在戰亂的年代,這是非常罕見的。
戰爭結束之後,鹹陽突然多了許多滎陽女子,她們和禁衛軍士兵們組成了和諧沒滿的小家庭。
相應的,滎陽也多了許多鹹陽女婿,他們背井離鄉,為了愛情選擇了留在這裏。
戰爭時期的愛情分外浪漫。
......
至於那些投降的叛軍士兵,仍舊在原地駐紮,他們被剝奪了自由。
章邯的大軍密切的監視著,如果他們敢有異動的話,秦軍一定會毫不猶豫的殺進去,將他們斬盡殺絕。
隨後,扶蘇派來了許多“政工人員”,對這些叛軍進行改造。
這是扶蘇的新發明,之前已經在章邯的俘虜小規模的試點,效果很好。
如今,他們來到了這裏,開始了思想政治工作。
政工人員是個什麽意思呢?大家都不清楚,也不敢問,反正這是扶蘇欽定的名字。
他們到來之後,通過開大會,開小會和一對一談話的方式,對這些叛軍進行了思想改造,讓他們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堅定的擁護大秦的統治。
就這樣,他們在俘虜當中,掀起了一股又一股控訴逆賊,愛國愛君的學習活動的高潮。
在扶蘇大規模掃盲運動完成之前,大秦的百姓,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九都是文盲。
他們勤勞、質樸,但卻愚蠢,腦袋空空,與芻狗無疑。
他們就像是一張白紙,寫上點什麽,他們就信仰什麽。
於是,扶蘇果斷的開始推行對士兵們的政治思想改造工作,把他們改造成為大秦的忠誠守衛者。
一支軍隊有了信仰,它就將戰無不勝,無論這種信仰是對是錯,是邪是正。
這些政工人員起初這是負責軍隊中的思想工作,後來在軍隊中的權力越來越大,逐漸侵奪軍法官的職權。
他們自成一係,組織嚴密,直接歸扶蘇領導,軍官們無權管理他們。
至此,扶蘇對於軍隊的控製力大大加強。
大秦的軍隊,終於成為了扶蘇的軍隊。
再後來,這些人被統稱為“繡衣”,與負責監察百官與天下豪強黔首的“錦衣”並列。
他們是扶蘇皇帝藏在暗處的鋒利匕首,有利的加強了扶蘇的統治力度,為帝國的平叛與開疆拓土立下了不朽的功業。
繡衣,錦衣雖好用,就是副作用有點大,咱們暫且不提。
......
章邯軍隊休整完畢之後,叛軍的改造工作也完成了,一場分贓大會開始了。
這些俘虜本應該獻給扶蘇,然後再有扶蘇統一分配。
但是考慮到前線將領的艱難,扶蘇絕對將這些俘虜全都留給一線的作戰部隊。
於是乎,在經過多輪博弈之後,七成的經過改造的新士兵被補充到了章邯的隊伍當中,以彌補他的軍隊之前的巨大損失。
往往最能打的軍隊,傷亡率也是最高的。
剩下的三成,被留在了滎陽,給了李由,以鞏固滎陽的守衛。
現在的滎陽,是比函穀關還要重要的地方,絲毫馬虎不得。
就在大家分贓的時候,發生了一個小插曲。
山東六國的叛亂,將原本的統治秩序徹底摧毀了。
扶蘇皇帝那些剛剛封王的親兄弟們,大部分在戰亂中喪生了。
(扶蘇掩麵:弟弟,朕的弟弟。)
而東海王是個例外,他無愧於祖龍之子的身份,牢牢的守住了東海國,叛軍幾次進攻,全都慘敗而迴。
並且,他收留了附近幾個郡國的諸侯王,收攏了不少的兵力。
如今,他派遣使者千裏救援,希望扶蘇速派援軍。
扶蘇將救援信轉給了章邯,讓他處理。
對此,章邯十分為難。
東海軍遠在東海,是大秦的東大門,路途十分的遙遠。
大軍救援肯定是不可能的,隻能派遣一直小部隊前去支援。
但是呢,從滎陽到東海,中間全都是茫茫的叛亂地區,孤軍深入,和送死沒什麽兩樣。
救是必須要救的,政治意義遠大於軍事意義。
救援東海,就說明扶蘇皇帝沒有放棄他的這些兄弟們,沒有放棄大秦的任何一個郡國,哪怕是偏遠的郡國,這無疑絕佳的作秀素材。
但是,派誰去呢?無論派誰,章邯都於心不忍。
在他看來,這是一場必然失敗的軍事行動。
手下的這些軍官們,剛剛跟隨他從地獄門口返迴,他怎麽舍得親手將他們推入地獄呢?
古語雲,慈不掌兵,果不欺我。
......
就在章邯糾結的時候,彭越站了出來。
他主動請纓,接下救援東海的任務,願意帶領本部人馬前往。
彭越,字仲,昌邑人,昔日不過是巨野澤中的一個漁夫,副業打家劫舍,收入不錯。
後來,他手下的弟兄們越來越多,號稱一百單八將,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號,大口喝酒,大秤分金,是當地有名的土匪頭子。
後來,他被扶蘇一隻詔書招來了鹹陽。
他本不想來,但是扶蘇說了,要麽招安,要麽招魂,讓他自己選一個。
無奈,他遣散了兄弟們,隻身來到了鹹陽。
來到鹹陽之後,他深受扶蘇的賞識,自此平步青雲。
章邯大軍出關之後,他一直跟隨著章邯行動,作戰勇猛,屢立戰功,是一員虎將。
章邯凝視著眼前這個黑壯的將軍,說道:“這個任務十分艱辛,九死一生,你真的做好準備了嗎?”
彭越一笑,漏出一口大白牙。
他長期生活在巨野澤上,風吹日曬,皮膚黝黑,唯獨一口牙保養的很好,晶瑩剔透,在夜晚中都能爍爍放光。
隻聽彭越說道:
“陛下厚愛咱,咱心裏虧的慌,不好好幹,怎麽對得起他老人家。”
“跟在你手下,也能立功,隻是人太多了,功勞不夠分的。”
“咱在巨野澤的時候,就是自己當頭,無憂無慮,自由自在,想怎麽幹全由著自己,不用聽別人擺布,心裏舒坦。”
“咱仔細想過了,這次的事確實很危險,但是如果幹成了,功勞也大,而且全都是咱自己的,沒人和咱分。幹得過。”
章邯聞言哭笑不得,這個彭越怎麽老想著功勞呀。
活著的人才有資格享受功勞,如果死在了戰場上,就是日後追授一個車騎將軍,又有什麽卵用呢?
“彭越,你可得想好了,這不是兒戲,你有把握嗎?”
彭越聞言,咧開嘴,露出了標誌性的大白牙,
“沒問題,不過是遊擊罷了,這是咱的老本行了。迴頭咱也整個遊擊將軍當當,哈哈哈。”
見到彭越如此堅持,章邯也就不再勸了。
他給彭越挑選了三千人馬,都是秦軍中的精銳,各個以一當十,希望能給這次絕望的遠征以一些希望吧。
就這樣,在彭越的統領之下,這支小部隊,率先出發。
他們離開了滎陽,脫離了主力,向著東海郡的方向而去。
章邯望著飛揚的塵土,默默的為這三千多人祈禱,希望他們一切順利吧。
隨後,章邯的軍隊也全部開拔,向著陳縣出發了。
這一次,他將直搗叛亂的源頭,奪下陳縣,殺了陳勝,徹底澆滅反叛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