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起事,震動天下。


    效仿者不知凡幾,天下各地的叛亂猶如雨後春筍一般,絡繹不絕。


    原本像老鼠一樣東躲西藏的六國貴族此刻全都冒了出來。


    就在吳廣在滎陽和李由打的不可開交的時候,齊國故地正孕育著一場規模宏大的叛亂。


    齊國曆史悠久,本是西周初年薑子牙的封國。


    春秋初期,齊國的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勵精圖治,成為了天下第一強國。


    當時,周王室衰微,無力抵抗外敵入侵,於是,“夷狄病中國,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形勢十分危急。


    疾風識勁草,板蕩見忠臣。


    在嚴重的民族危機之下,齊桓公打出了“尊王攘夷”的口號,他一匡天下,九合諸侯,結束了各國混戰的無序狀態,穩定了天下的局勢。


    齊桓公由此得到了周天子的嘉獎和天下諸侯的認可,成為了春秋時期第一個大霸主,這時的齊國風光無二,執天下牛耳,是當之不愧的第一強國。


    此時的齊國王室是薑子牙的後人,薑姓呂氏,所以被稱為“呂齊”。


    到了春秋末年,田氏崛起,齊國之政歸於田氏,史稱:田氏代齊。


    自此,齊國的王室由薑姓變成了田氏,但仍以齊為國號,所以被稱為“田齊”。


    秦並天下滅六國,齊國是最後一個滅亡的,滅亡過程也是最荒唐的。


    要知道,戰國中期最強大的就是秦國和齊國,整體的局勢就是兩超多強。


    因為秦國奉行遠交近攻的戰略,所以齊國和秦國的關係一直不錯。


    當時,楚國的秦昭王和齊國的齊閔王一商量,咱倆作為超級強國的國君,和那些弱雞並列稱王也太掉價了,不如咱們稱帝吧。


    於是,秦為西帝,齊為東帝,是不是有老美和老毛子那味了。


    戰國末期,齊國的國力已經大不如前了,但家底還是很厚的,六國合縱,未必就不能抵抗秦國。


    但是,齊國為了眼前的利益,選擇了綏靖政策,討好秦國,坐視五國滅亡,是不是又有小英和小法那味了?


    秦王政二十六年,秦滅五國之後,將軍王賁率君進入了齊國,末代齊王田建選擇了投降。


    之後,秦人將齊國分成為臨淄郡和琅琊郡,把齊王建遷居到了共地。


    有一種說法,是他的下場不太幸福,他居住在鬆柏之間,最後凍餓而死。


    齊國百姓怨恨他不和五國結盟攻擊秦國,反而聽信奸臣賓客的說辭而亡國,於是編了“鬆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的歌謠來諷刺這件事。


    意思就是齊王建是因為聽信奸臣賓客的話,才落得居住在共地鬆柏之間的下場。


    鯨仙人猜測,他那時候也一定十分後悔吧。


    他可能會捂著臉,痛惜的說道:


    “秦國攻打韓國時,我沒有作聲,因為韓國背信棄義,毀掉了和秦國的盟約轉而投靠了魏國,秦國是出於無奈,這才被迫滅韓的;


    秦國攻打趙國時,我沒有作聲,因為秦趙兩國是老冤家死對頭,天下七國,就屬他們兩個國家最為強大,我樂見他們狗咬狗;


    秦國攻打魏國時,我沒有作聲,因為秦王告訴我,魏國準備要偷襲秦國了,所以他們要先下手為強,滅了魏國,這很合情合理;


    秦國攻打楚國時,我沒有作聲,因為是楚國先動的手,他們,攻擊了秦國的南郡,是萬惡的侵略者,秦國不過是自衛反擊罷了。


    攻打燕國時,我沒有作聲,誰讓燕太子丹腦子發昏,派了一個叫荊軻的刺客刺殺秦王,這可太不應該了。


    我支持秦王教訓一下燕國,普通的士兵死再多都沒什麽大不了的,刺殺王室的惡習不能開,我們可是高貴的統治者啊?


    當秦國要攻打我們時,已經沒有人能為我作聲了……”


    這都是綏靖主義惹的禍!


    如果說趙國、楚國的滅亡是震撼的悲壯,魏國、燕國、韓國的滅亡是心酸的無奈,那麽齊國的滅亡就是徹頭徹底的鬧劇了。


    ......


    如今,在齊國故地的狄縣,三個兄弟正聚在一起,神色緊張且激動,小聲的密謀著什麽。


    第一個人名叫田儋,第二個人名叫田榮,第三個人名叫田橫,三個人的血緣關係極近,田榮和田橫更是親兄弟。


    他們是齊國王室的後裔,秦滅齊之後,他們照舊居住在狄縣,是一方豪強,能得人,威望十足。


    此刻,大半個天下都燃起了戰火,他們的新也蠢蠢欲動。


    三個人都是齊國後裔,想法不謀而合,都想著做點什麽事情。


    經過連日的準備,準備好了物,集合了幾百人,他們已經做好了萬全的計劃。


    時機已到,興兵起事,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今天,使他們三兄弟最後一次碰頭,隨後就要各自行動。


    他們堅信,驅除秦人,恢複大齊,就在今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奪舍扶蘇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鯨仙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鯨仙人並收藏從奪舍扶蘇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