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北方正處於戰亂動蕩之中。
無數的匈奴人、大秦人正在血水中廝殺,像野獸一樣相互撕咬,試圖奪取對方的姓名。
像是在進行一場決鬥,失敗者將喪失做人的資格,並獲得一次免費投生機會。
大戰之年,必有異相。
在帝國東部的陳國,一場大雨不期而遇。
在此之前,陳國已經幹旱了幾個月沒下什麽大雨了。
田壟中的禾苗猶如嗷嗷待哺的嬰兒,農人們迫切期待著一場大雨緩解旱情。
七月七日晴,忽然下起了大雨。
黑雲壓城,雷如鼓鳴,一道球形閃電刺破蒼穹,昭示著天威莫測。
哪怕是活了幾十年的老人們,也都聲稱自己從未見過這種球狀的閃電。
閃電色呈五彩,在低空禦風而行,仿佛是地獄鬼火。
大雨滂沱而來。
第一天,人們全部沉浸在雨水緩解旱情的喜悅之中,絲毫沒有意識到,這次的雨水的強度遠高於往年。
僅僅隻用了兩天的時間,陳國大部分地區的雨量已經超過了平常年份一年的降雨量。
但雨神似乎絲毫沒有離去的打算,雨一直不停,天亦不晴。
這場大雨斷斷續續下了幾天幾夜,將河道池塘全部填滿。
在這之後,越積越多的雨水衝破河道的阻礙,循著本性,向著低窪之處奔騰而去。
洪水泛濫肆虐,猶如猛獸,所過之處,摧毀房屋、農田,卷走財物、牲畜、人口。
這場大雨可以說是百年難遇,造成的損失難以估計,陳國的黔首被洪水灌成了魚鱉。
無數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積攢半生的財物頃刻間化為烏有。
很多縣的大部分農田都被洪水摧毀,秋天將收成大減,甚至顆粒無收。
像過去幾千年一樣,人吃人的戲碼即將上演。
然而,關於這場造成如此巨大災害的洪災,史書中隻記載了“天大雨”三個字,對於百姓的慘狀絲毫不提。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陳勝吳廣的反叛的話,可能連這場大雨都不會被記錄下來。
史官不仁,以萬姓為芻狗,他們的眼中和筆下隻有一家一姓的興亡。
黔首百姓,賤如螻蟻,不值得他們浪費筆墨。
人啊,就想野草一樣,生過,活過,死過,然後轉瞬被這個世界遺忘。
這或許就是曆史的殘酷之處吧。
......
秦二世元年秋七月,在嚴重的邊患之下,無數的壯丁被征發送往前行,連閭左之人也不例外。
閭就是百姓居所,秦人尚右,富人多居閭右,貧人多居閭左。
閭左之人,就是窮人,他們難以負擔武器和糧食的開支,因而絕少被征發前往遠方。
這一次,前線人員缺口很大,靠近邊郡的幾個郡國被下達了大量的指標,閭右不足征,於是大發閭左,將許多貧民送往了前線。
眾所周知,有恆產者有恆心,無論什麽朝代,他們都是最老實本分的順民。
而閭左之人是大秦的無產者,在任何時代他們都是社會中最不穩定的因素。
也就是後世所說的“堅定的革命性”,因為一無所有,所以一往無前。
這些被征發的戍卒,就像是無數的火藥桶,充斥的大秦東部地區,隻要一顆火星就能點燃,徹底摧毀當地的一切秩序。
他們就像是無數的利箭,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至於是射向匈奴人,還是射向鹹陽就不得知了。
這裏是舊日六國的領地,人心思故國,無數的舊貴族蟄伏在這裏,就想草叢中舔舐獠牙的毒蛇。
陳國的陽夏縣縣令孫寧。是一位幹吏。
他征發閭左得到了九百人,這些人已經在兩個縣尉的帶領下,出發前漁陽郡戍邊。
那裏正麵臨著匈奴人猛烈的攻擊。
秦製,小縣有一個縣尉,大縣有左右兩個縣尉。
陽夏縣右尉叫做張龍,左尉叫做趙虎,他們帶領著九百人的隊伍剛出發,走到了蘄縣大澤鄉就遇到了大雨。
道路不通,九百人隻能暫時在原地紮營,等待著雨停。
陳勝和吳廣,這兩個大秦的鐵杆反對者,都混跡在這九百人的隊伍之中,擔任屯長。
連日的大雨,讓戍卒們的心情的煩躁起來。
空氣中似乎彌漫著若有若無的血腥氣味。
夜幕中,陳勝獨身一人望著漸漸消停的雨水,若有所思。
忽然,他靈機一動,仿佛是頭頂開竅了一般,一個危險的想法出現在了他的腦海裏。
匈奴入侵,暴秦的軍隊此刻一定全部集中在北方對抗匈奴。
匈奴人正死死的糾纏著暴秦的軍隊,使得他們無暇顧及內地的郡國。
哪怕他們能匆匆忙忙的趕迴內地,也需要很長的時間。
而且,匈奴人未必肯放他們離開。
如今,附近的各郡國各縣都在征發黔首,說明前線的情況一定不妙。
郡縣的士卒本就不多,經過抽調之後,縣城守兵不過百餘人,一郡的守兵也不過千餘人。
這樣的兵力,想要控製如此廣大的領地,隻有能用四個字來形容:捉襟見肘。
也就是說,如今暴秦的統治正前所未有的空虛。
他抬頭看了看遠處的戍卒,單單一個大澤鄉聚集的戍卒就有九百人了。
向他們這樣的隊伍,此刻一定還有不少,全部因為大雨被困在了原地,無法出發。
如果能夠煽動他們一起暴動,一定能夠輕輕鬆鬆的攻下蘄縣的縣城,甚至有可能攻下陳國的都城陳縣。
可是,怎麽才能煽動他們一起造反呢?
造反的下場會很慘,這是所有人都畏懼的,他們哪怕有這個心,也沒有這個膽子。
如果煽動不成,自己可能就要被當場格殺了。
哪怕煽動成功了,能有多少人響應自己呢,一百人、三百人還是五百人?
周圍的戍卒們會選擇跟自己一起造反還是會選擇幫助官府平叛呢?
無數的想法在陳勝腦海中旋轉,無數種可能性不斷的出現然後消失。
天氣炎熱,但陳勝好像身處在冰窟之中,他的身體不住的打顫,牙齒咯咯作響。
他的臉上一片潮紅,像個小太陽一樣,熱的駭人,汗水不住的冒出,如同連珠。
他看上去像個病人,而且病得不輕,有大病,但他的內心中確是明朗的。
“千載難逢的良機啊!錯過了這次,隻怕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陳勝被這個大膽的想法折磨的夠嗆,仿佛就要瘋掉了一樣。
他孤身跑到雨水中,赤裸著上身,任憑雨水澆在他的身上。
很久之後,陳勝睜開了緊閉的眼睛,他的眼中充滿了桀驁不馴的野性和猛烈燃燒的野心。
像是下定了決心一樣,他的神色堅定,不見絲毫的猶豫與狐疑。
突然,天空中一聲霹靂,照亮大半個夜空,也不知道是在為誰人送葬!
(bug提示:小說設定陳勝吳廣住在吳廣老家陽夏縣,也就是今天的少康縣一帶,秦屬陳郡。大澤鄉在蘄縣,秦屬泗水郡。陽夏在西北,蘄縣在東南,陳勝吳廣屯戍漁陽,卻經過了大澤鄉,純屬南轅北轍。)(別問為什麽,問就是忘了)(狗頭)
無數的匈奴人、大秦人正在血水中廝殺,像野獸一樣相互撕咬,試圖奪取對方的姓名。
像是在進行一場決鬥,失敗者將喪失做人的資格,並獲得一次免費投生機會。
大戰之年,必有異相。
在帝國東部的陳國,一場大雨不期而遇。
在此之前,陳國已經幹旱了幾個月沒下什麽大雨了。
田壟中的禾苗猶如嗷嗷待哺的嬰兒,農人們迫切期待著一場大雨緩解旱情。
七月七日晴,忽然下起了大雨。
黑雲壓城,雷如鼓鳴,一道球形閃電刺破蒼穹,昭示著天威莫測。
哪怕是活了幾十年的老人們,也都聲稱自己從未見過這種球狀的閃電。
閃電色呈五彩,在低空禦風而行,仿佛是地獄鬼火。
大雨滂沱而來。
第一天,人們全部沉浸在雨水緩解旱情的喜悅之中,絲毫沒有意識到,這次的雨水的強度遠高於往年。
僅僅隻用了兩天的時間,陳國大部分地區的雨量已經超過了平常年份一年的降雨量。
但雨神似乎絲毫沒有離去的打算,雨一直不停,天亦不晴。
這場大雨斷斷續續下了幾天幾夜,將河道池塘全部填滿。
在這之後,越積越多的雨水衝破河道的阻礙,循著本性,向著低窪之處奔騰而去。
洪水泛濫肆虐,猶如猛獸,所過之處,摧毀房屋、農田,卷走財物、牲畜、人口。
這場大雨可以說是百年難遇,造成的損失難以估計,陳國的黔首被洪水灌成了魚鱉。
無數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積攢半生的財物頃刻間化為烏有。
很多縣的大部分農田都被洪水摧毀,秋天將收成大減,甚至顆粒無收。
像過去幾千年一樣,人吃人的戲碼即將上演。
然而,關於這場造成如此巨大災害的洪災,史書中隻記載了“天大雨”三個字,對於百姓的慘狀絲毫不提。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陳勝吳廣的反叛的話,可能連這場大雨都不會被記錄下來。
史官不仁,以萬姓為芻狗,他們的眼中和筆下隻有一家一姓的興亡。
黔首百姓,賤如螻蟻,不值得他們浪費筆墨。
人啊,就想野草一樣,生過,活過,死過,然後轉瞬被這個世界遺忘。
這或許就是曆史的殘酷之處吧。
......
秦二世元年秋七月,在嚴重的邊患之下,無數的壯丁被征發送往前行,連閭左之人也不例外。
閭就是百姓居所,秦人尚右,富人多居閭右,貧人多居閭左。
閭左之人,就是窮人,他們難以負擔武器和糧食的開支,因而絕少被征發前往遠方。
這一次,前線人員缺口很大,靠近邊郡的幾個郡國被下達了大量的指標,閭右不足征,於是大發閭左,將許多貧民送往了前線。
眾所周知,有恆產者有恆心,無論什麽朝代,他們都是最老實本分的順民。
而閭左之人是大秦的無產者,在任何時代他們都是社會中最不穩定的因素。
也就是後世所說的“堅定的革命性”,因為一無所有,所以一往無前。
這些被征發的戍卒,就像是無數的火藥桶,充斥的大秦東部地區,隻要一顆火星就能點燃,徹底摧毀當地的一切秩序。
他們就像是無數的利箭,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至於是射向匈奴人,還是射向鹹陽就不得知了。
這裏是舊日六國的領地,人心思故國,無數的舊貴族蟄伏在這裏,就想草叢中舔舐獠牙的毒蛇。
陳國的陽夏縣縣令孫寧。是一位幹吏。
他征發閭左得到了九百人,這些人已經在兩個縣尉的帶領下,出發前漁陽郡戍邊。
那裏正麵臨著匈奴人猛烈的攻擊。
秦製,小縣有一個縣尉,大縣有左右兩個縣尉。
陽夏縣右尉叫做張龍,左尉叫做趙虎,他們帶領著九百人的隊伍剛出發,走到了蘄縣大澤鄉就遇到了大雨。
道路不通,九百人隻能暫時在原地紮營,等待著雨停。
陳勝和吳廣,這兩個大秦的鐵杆反對者,都混跡在這九百人的隊伍之中,擔任屯長。
連日的大雨,讓戍卒們的心情的煩躁起來。
空氣中似乎彌漫著若有若無的血腥氣味。
夜幕中,陳勝獨身一人望著漸漸消停的雨水,若有所思。
忽然,他靈機一動,仿佛是頭頂開竅了一般,一個危險的想法出現在了他的腦海裏。
匈奴入侵,暴秦的軍隊此刻一定全部集中在北方對抗匈奴。
匈奴人正死死的糾纏著暴秦的軍隊,使得他們無暇顧及內地的郡國。
哪怕他們能匆匆忙忙的趕迴內地,也需要很長的時間。
而且,匈奴人未必肯放他們離開。
如今,附近的各郡國各縣都在征發黔首,說明前線的情況一定不妙。
郡縣的士卒本就不多,經過抽調之後,縣城守兵不過百餘人,一郡的守兵也不過千餘人。
這樣的兵力,想要控製如此廣大的領地,隻有能用四個字來形容:捉襟見肘。
也就是說,如今暴秦的統治正前所未有的空虛。
他抬頭看了看遠處的戍卒,單單一個大澤鄉聚集的戍卒就有九百人了。
向他們這樣的隊伍,此刻一定還有不少,全部因為大雨被困在了原地,無法出發。
如果能夠煽動他們一起暴動,一定能夠輕輕鬆鬆的攻下蘄縣的縣城,甚至有可能攻下陳國的都城陳縣。
可是,怎麽才能煽動他們一起造反呢?
造反的下場會很慘,這是所有人都畏懼的,他們哪怕有這個心,也沒有這個膽子。
如果煽動不成,自己可能就要被當場格殺了。
哪怕煽動成功了,能有多少人響應自己呢,一百人、三百人還是五百人?
周圍的戍卒們會選擇跟自己一起造反還是會選擇幫助官府平叛呢?
無數的想法在陳勝腦海中旋轉,無數種可能性不斷的出現然後消失。
天氣炎熱,但陳勝好像身處在冰窟之中,他的身體不住的打顫,牙齒咯咯作響。
他的臉上一片潮紅,像個小太陽一樣,熱的駭人,汗水不住的冒出,如同連珠。
他看上去像個病人,而且病得不輕,有大病,但他的內心中確是明朗的。
“千載難逢的良機啊!錯過了這次,隻怕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陳勝被這個大膽的想法折磨的夠嗆,仿佛就要瘋掉了一樣。
他孤身跑到雨水中,赤裸著上身,任憑雨水澆在他的身上。
很久之後,陳勝睜開了緊閉的眼睛,他的眼中充滿了桀驁不馴的野性和猛烈燃燒的野心。
像是下定了決心一樣,他的神色堅定,不見絲毫的猶豫與狐疑。
突然,天空中一聲霹靂,照亮大半個夜空,也不知道是在為誰人送葬!
(bug提示:小說設定陳勝吳廣住在吳廣老家陽夏縣,也就是今天的少康縣一帶,秦屬陳郡。大澤鄉在蘄縣,秦屬泗水郡。陽夏在西北,蘄縣在東南,陳勝吳廣屯戍漁陽,卻經過了大澤鄉,純屬南轅北轍。)(別問為什麽,問就是忘了)(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