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之前已經得到了匈奴南返的消息,扶蘇也已經令蒙恬、王離的軍隊各就各位,隨時準備迎擊。
但當戰爭真正打響的時候,在戰爭的初期,大秦還是陷入了很大的被動之中。
這個世界上沒有永恆無敵的軍隊。
如果沒有持續的優質兵員補充,如果沒有經年累月的戰鬥,哪怕是常勝之師,也會很快的隕落。
如今的秦軍,戰鬥力遠不如當初橫掃六國、縱橫天下的時候。
秦軍已經很久沒有經曆過生死大戰。
北擊匈奴,南平百越,都是爸爸打兒子的戰爭,談不上多兇險。
之後更是再無大的戰事。
軍隊也是有生命的,他會經曆幼年、少年、青年、壯年、老年,然後走向死亡。
幾年的時間,已經足夠一支軍隊完成新老交替。
老兵不死,隻是逐漸調零。
軍中新兵更是還沒見過血。
而大秦麵對的匈奴軍隊,是一支一直在戰鬥的軍隊。
就在不久前,他們剛在遙遠的北海地區和當地土著進行了戰鬥。
這次匈奴人要攻取的是他們舊日的土地,因而戰鬥熱情極其高漲。
頭曼單於的軍隊像是多到用不完一樣。
從臨洮到遼東的幾千裏的長城防線上,幾乎處處開花。
沿線十二郡國,幾乎全部給扶蘇發來了求救文書。
前往鹹陽的馳道上都是各地派來的信使,敗報像雪花一樣飛向了鹹陽。
隴西郡、北地郡、上郡三個郡,是緊鄰內史的京畿之地,都有大軍駐守,情況還算樂觀。
九原郡、雲中郡兩郡位於大秦邊陲,首當其衝,幾乎被匈奴的騎兵南北打穿。
前方的障塞全部陷落,匈奴人長驅直入,兩地郡守隻能據城自守。
好在匈奴人不擅長攻堅,兩郡城池暫時還比較安全。
九原郡守唐川對於戰爭的前景極其悲觀,他甚至已經做好了殉國的準備。
他在奏疏裏寫到:“九原外有強敵,內無良將。若是援兵久不至,則城破人亡,玉石俱焚矣。”
雁門郡、代郡、上穀國﹑漁陽國﹑右北平國﹑遼西國﹑遼東國的守軍更是被匈奴人嚇成了驚弓之鳥。
幾次短暫的交戰,全部以慘敗收場。
他們意識到這次進犯的匈奴人,並不是以往的小股部族騎兵,而是戰鬥力強橫的匈奴主力。
於是他們果斷選擇了堅守不戰,等待朝廷的援軍。
地方上的郡國兵數量很少,且戰鬥力一般,能夠守住城池就已經不錯了。
那些沒有城池庇護的鄉野村寨,就這樣毫無防備的暴露在匈奴人的鐵蹄之下。
這些好似人間煉獄的場景,再一次證明了戰爭就是原罪。
……
鹹陽長樂宮,扶蘇的眼前堆滿了求救的文書。
北方十二郡國,全部堅稱自己的防區受到了匈奴主力的攻擊,請求扶蘇快派援軍。
雁門郡、代郡上報他們那裏的匈奴敵軍不下二十萬,
上穀國﹑漁陽國﹑右北平國﹑遼西國﹑遼東國都聲稱受到了匈奴騎兵攻擊,人數十萬到三十萬不等。
扶蘇將各地上報的這些“敵軍”簡單的加了一些,總數已經不低於兩百萬了。
對此,扶蘇苦笑不得。
匈奴人就是沒日沒夜的生孩子,也不可能湊齊兩百萬大軍啊。
這些地方郡守、都尉,為了能夠獲取朝廷足夠的重視,得到優先援助,全部選擇了誇大敵人的數量。
這讓鹹陽判斷匈奴人的主攻方向,變成了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扶蘇和朝中大臣們沒日沒夜的工作,戰爭機器全速開啟。
對於戰事,扶蘇不懂,他果斷放權給了王離和蒙恬。
西方軍務交給王離全權做主,北方防線交給蒙恬全權負責。
有時候,對於君主,什麽都不做,就是最好的做法。
要相信手下的人,可惜這個道理常某人不懂。
扶蘇現在要做的,就是為大軍做好後勤工作。
每天,都有數不盡的物資被運往前線。
使用的裝載工具,是扶蘇新近發明的木牛流馬。
各地的丁壯,被火速的征集,集結之後,趕赴前線。
在鹹陽,扶蘇每天都會登上鹹陽門城樓檢閱將士。
車轔轔,馬蕭蕭,士卒弓箭各在腰。
每天都有無數的士兵在扶蘇麵前唿嘯而過。
他們全部抬頭望著城樓,距離很遠,看的不是很清楚。
不過他們還是能夠隱隱約約看到扶蘇皇帝的臉龐。
要知道,在大秦,扶蘇可是天神一般的存在。
他們十分激動,要知道,這可能是他們一生中唯一一次可以和皇帝同框的機會了。
扶蘇站在城樓上,望著眼前的戰士,他高聲的唿喊著:“將士們辛苦啦!”
將士們則整齊的迴應著:“天子萬歲,大秦萬年!”
樂師們奏響了扶蘇新近譜寫的音樂,讓人血脈噴張。
幾天下來,扶蘇的聲音已經嘶啞了。
身邊的宦官、大臣等多次勸他保重龍體,迴去休息,都被他拒絕了。
扶蘇就這樣每天堅持著在鹹陽城樓檢閱軍隊,給這些即將踏上戰場的兒郎們一些鼓舞。
他知道,他們中很多人可能再也無法迴到故鄉。
他們為大秦做出的犧牲與貢獻,應當被永遠銘記。
但當戰爭真正打響的時候,在戰爭的初期,大秦還是陷入了很大的被動之中。
這個世界上沒有永恆無敵的軍隊。
如果沒有持續的優質兵員補充,如果沒有經年累月的戰鬥,哪怕是常勝之師,也會很快的隕落。
如今的秦軍,戰鬥力遠不如當初橫掃六國、縱橫天下的時候。
秦軍已經很久沒有經曆過生死大戰。
北擊匈奴,南平百越,都是爸爸打兒子的戰爭,談不上多兇險。
之後更是再無大的戰事。
軍隊也是有生命的,他會經曆幼年、少年、青年、壯年、老年,然後走向死亡。
幾年的時間,已經足夠一支軍隊完成新老交替。
老兵不死,隻是逐漸調零。
軍中新兵更是還沒見過血。
而大秦麵對的匈奴軍隊,是一支一直在戰鬥的軍隊。
就在不久前,他們剛在遙遠的北海地區和當地土著進行了戰鬥。
這次匈奴人要攻取的是他們舊日的土地,因而戰鬥熱情極其高漲。
頭曼單於的軍隊像是多到用不完一樣。
從臨洮到遼東的幾千裏的長城防線上,幾乎處處開花。
沿線十二郡國,幾乎全部給扶蘇發來了求救文書。
前往鹹陽的馳道上都是各地派來的信使,敗報像雪花一樣飛向了鹹陽。
隴西郡、北地郡、上郡三個郡,是緊鄰內史的京畿之地,都有大軍駐守,情況還算樂觀。
九原郡、雲中郡兩郡位於大秦邊陲,首當其衝,幾乎被匈奴的騎兵南北打穿。
前方的障塞全部陷落,匈奴人長驅直入,兩地郡守隻能據城自守。
好在匈奴人不擅長攻堅,兩郡城池暫時還比較安全。
九原郡守唐川對於戰爭的前景極其悲觀,他甚至已經做好了殉國的準備。
他在奏疏裏寫到:“九原外有強敵,內無良將。若是援兵久不至,則城破人亡,玉石俱焚矣。”
雁門郡、代郡、上穀國﹑漁陽國﹑右北平國﹑遼西國﹑遼東國的守軍更是被匈奴人嚇成了驚弓之鳥。
幾次短暫的交戰,全部以慘敗收場。
他們意識到這次進犯的匈奴人,並不是以往的小股部族騎兵,而是戰鬥力強橫的匈奴主力。
於是他們果斷選擇了堅守不戰,等待朝廷的援軍。
地方上的郡國兵數量很少,且戰鬥力一般,能夠守住城池就已經不錯了。
那些沒有城池庇護的鄉野村寨,就這樣毫無防備的暴露在匈奴人的鐵蹄之下。
這些好似人間煉獄的場景,再一次證明了戰爭就是原罪。
……
鹹陽長樂宮,扶蘇的眼前堆滿了求救的文書。
北方十二郡國,全部堅稱自己的防區受到了匈奴主力的攻擊,請求扶蘇快派援軍。
雁門郡、代郡上報他們那裏的匈奴敵軍不下二十萬,
上穀國﹑漁陽國﹑右北平國﹑遼西國﹑遼東國都聲稱受到了匈奴騎兵攻擊,人數十萬到三十萬不等。
扶蘇將各地上報的這些“敵軍”簡單的加了一些,總數已經不低於兩百萬了。
對此,扶蘇苦笑不得。
匈奴人就是沒日沒夜的生孩子,也不可能湊齊兩百萬大軍啊。
這些地方郡守、都尉,為了能夠獲取朝廷足夠的重視,得到優先援助,全部選擇了誇大敵人的數量。
這讓鹹陽判斷匈奴人的主攻方向,變成了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扶蘇和朝中大臣們沒日沒夜的工作,戰爭機器全速開啟。
對於戰事,扶蘇不懂,他果斷放權給了王離和蒙恬。
西方軍務交給王離全權做主,北方防線交給蒙恬全權負責。
有時候,對於君主,什麽都不做,就是最好的做法。
要相信手下的人,可惜這個道理常某人不懂。
扶蘇現在要做的,就是為大軍做好後勤工作。
每天,都有數不盡的物資被運往前線。
使用的裝載工具,是扶蘇新近發明的木牛流馬。
各地的丁壯,被火速的征集,集結之後,趕赴前線。
在鹹陽,扶蘇每天都會登上鹹陽門城樓檢閱將士。
車轔轔,馬蕭蕭,士卒弓箭各在腰。
每天都有無數的士兵在扶蘇麵前唿嘯而過。
他們全部抬頭望著城樓,距離很遠,看的不是很清楚。
不過他們還是能夠隱隱約約看到扶蘇皇帝的臉龐。
要知道,在大秦,扶蘇可是天神一般的存在。
他們十分激動,要知道,這可能是他們一生中唯一一次可以和皇帝同框的機會了。
扶蘇站在城樓上,望著眼前的戰士,他高聲的唿喊著:“將士們辛苦啦!”
將士們則整齊的迴應著:“天子萬歲,大秦萬年!”
樂師們奏響了扶蘇新近譜寫的音樂,讓人血脈噴張。
幾天下來,扶蘇的聲音已經嘶啞了。
身邊的宦官、大臣等多次勸他保重龍體,迴去休息,都被他拒絕了。
扶蘇就這樣每天堅持著在鹹陽城樓檢閱軍隊,給這些即將踏上戰場的兒郎們一些鼓舞。
他知道,他們中很多人可能再也無法迴到故鄉。
他們為大秦做出的犧牲與貢獻,應當被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