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陽是沒有城牆的。


    根據《始皇舊事》記載,


    “始皇帝以函穀關為鹹陽東門,以大散關為鹹陽西門,以蕭關為鹹陽北門,以武關為鹹陽南門。”


    “鹹陽二百裏內,宮殿不計其數,各以複道甬道相連,後宮列女萬餘人,氣上衝天漢。”


    在渭河南北兩岸,東西幾百裏範圍內,分布著數不盡的離宮別館。


    這些離宮別館通過甬道相互連接,若星漢天河。


    有氣魄,大手筆!


    嬴政,不愧是你!


    始皇帝日常會在這些宮殿中移徙,沒有人能夠知道始皇帝的具體所幸之處。


    《始皇舊事》記載,當時的宮人“有言始皇處者,皆賜死。”


    有一次,始皇帝在梁山宮過夜,被宮人泄露了行蹤。於是他下詔逮捕了所有宮人,“時在旁者,皆殺之。”


    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敢泄露始皇帝的行蹤了。


    哪怕是親信的大臣,也常常不知道始皇帝的所在


    鹹陽的宮殿雖然多,但皇帝和臣子正式議政的朝宮卻是固定的。


    始皇帝時期與群臣朝議決事是在渭河之北的鹹陽宮。


    二世皇帝時期與群臣朝議決事是在渭河之南的未央宮。


    ……


    二世元年十月,這是二世改元之後的第一個月。


    十月七日,一場為期三天的朝議正在未央宮中舉行。


    大秦的中央各級官員共有七十餘人參加了這次朝議。


    這次朝議,奠定了二世皇帝執政的祭奠,拉開了二世皇帝改革的序幕,是大秦曆史上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大事件,史稱“大朝議”。


    大朝議這個事件重要到,在二千年後的大秦曆史課本中占據了足足三頁的篇幅來講其背景、原因、過程、意義和影響。


    這也是後世科舉高考的重要考點,幾乎每年必考。


    知識點啊,朋友們!


    朝議在歡快的樂曲中正式拉開帷幕。


    這首曲子也是扶蘇皇帝編創的,有一個奇怪的名字《運動員進行曲》。


    這首曲子的旋律十分動聽,在一段時間裏和《難忘今宵》並稱為“樂府雙璧”。


    作為太尉的王翦,照舊缺席了會議。


    自從他擔任了太尉的官職後,他在大秦朝堂上露麵的次數屈指可數。


    肯定不是因為年紀大了,他長期領軍,身體遠比一般老人壯碩。


    更多的是王翦知進退。


    昔日他統領六十萬大軍傾國而出,在臨行之前向始皇帝討要田宅,明示沒有野心,以此打消始皇帝的疑慮。


    現在他擔任了太尉之職。


    他深知,這個職位太重要,絕非人臣所應該擔任的。


    於是他索性閉門不出,誰也不見。


    由此可見,政治上的常青樹,並不是偶然長成的。


    做人通透,方得善終。


    ......


    會議的第一天。


    討論的主要議題是稅收問題。


    扶蘇之前已經發布詔書,宣布降低農業稅、廢除了人頭稅,征收財產稅了。


    他繼位之後,一直乾綱獨斷,在內廷中已經將所有的政策都定下來了。


    在二世皇帝時期,幾乎所有的大政方針,都在朝議之前就已經定好了。


    所謂朝議,不過給朝臣們一個拍拍手的機會,聽取一下朝臣的意見,然後吩咐他們去執行。


    這次朝議,也不例外,不討論政策本身,隻討論政策的執行問題。


    稅收改革,牽扯太廣,具體執行起來一定有很多問題。


    所以要依靠這些老成謀國的大臣們拿出適當的方案來。


    民部主事蕭何宣讀了二世皇帝關於稅收改革的相關的詔書。


    在蕭何讀詔書的時候,大家都齊刷刷的望著丞相馮去疾。


    以往朝廷中重要的決策,都是皇帝和眾臣商議之後,再頒發詔書。


    如今,自從這個內廷成立之後,皇帝都是直接發詔書,並不和眾人商議。


    盡管內廷這個秘書機構,人員的品秩都很低,卻擁有了大政方針的決策權。


    有了內廷,原來的三公九卿儼然成了外廷。


    沒有了決策權,隻有了執行權。


    這是大家所不能容忍的。


    丞相是百官之首,眾人都在等待,等待著馮去疾為外廷爭奪權力。


    隻有子嬰臉上掛著詭異的笑容。


    他認為,所謂內廷,不過是扶蘇豢養的家畜罷了。權勢再大,也是奴仆。


    而他們這些三公九卿就不同了,他們是與皇帝共治天下的,都能開府治事。


    尤其是丞相,一人之下千萬人之上。


    與其說相權是皇權之佐,不如說相權是皇權之分。


    丞相的權力大一分,皇帝的權力就小一分。


    這就是,皇權與相權的矛盾。


    如今扶蘇皇帝設立內廷,意思已經很明確了。


    他對於以丞相為首的三公九卿權力太大的現狀,已經很不滿意了。


    表麵是內廷分走了原本屬於朝臣們的權力,本質是皇帝在拿走他們的權力。


    這還怎麽爭?


    大家都是聰明人,看破不說破罷了。


    但作為百官之首的丞相是應該站出來,讓皇帝明白他們的態度。


    同樣,禦史大夫馮劫、奉常王賁、太仆茅焦、典客甘羅、郎中令章邯、衛尉楊端和、廷尉韓騰、少府馮毋擇、治粟內史李信都可以站出來發幾句牢騷,抱怨一下。


    唯獨宗正子嬰不行。因為他是大秦皇族。


    一句牢騷就可能引來無數的猜忌。


    所以子嬰一句話也不說,隻是靜靜的看著丞相馮去疾。


    後者竟也如同他一般,嘴巴緊緊的閉著,一句話也不說。


    “有點意思啊。”子嬰暗忖,不虧是大秦朝堂有名的老好人,不計較權勢,能幹又忠心,難怪能坐上丞相的高位。


    蕭何念完詔書,緩步退後,站在角落裏。


    三公九卿有座位,而他這種級別的官員,隻能站立在大殿的角落裏。


    或者說,他就根本不應該出現在這裏。


    眾人麵麵相覷,臉上帶著玩味的笑容,誰也不開口。


    直到太仆茅焦站了出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奪舍扶蘇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鯨仙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鯨仙人並收藏從奪舍扶蘇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