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三兒子朱濟熺太混賬,有點不太想要這個孩子了!
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 作者:縱橫小秦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元璋對軍事力量的發展向來極為重視,再加上開設軍事學院傳授火器使用和新式戰法。
有助於提升軍隊實力、鞏固大明江山,自然能獲得朝廷在政策、資金等方麵的支持。
然而經費與管理方麵的難題,卻如兩座沉甸甸的大山,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開設軍事學院,需要巨額的經費支持。
建設宏偉的學院設施,從教學場地到學員宿舍,每一處都得精心規劃。
購置先進的火器設備,不僅要保證數量,而且更要注重質量。
支付教師豐厚的薪酬,以吸引那些優秀的人材投身教育。
每一項開支都如同一個巨大的無底洞。
如今大明財政在不同時期,均麵臨著各種壓力。
與北元殘餘勢力的邊疆戰事,耗費的錢糧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每次出兵,糧草輜重的籌備都讓戶部官員們愁眉苦臉。
災荒救濟所需的糧草,也如那填不滿的溝壑。
各地災情不斷,朝廷不得不拿出大量物資進行賑濟。
尤其是在應天府城牆和鐵甲艦隊兩項浩大工程相繼展開之後,國庫愈發空虛。
仿佛一個被掏空的皮囊,搖搖欲墜。
能否持續為洪武軍事學院提供充足的經費保障,始終是懸在眾人心中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因此當得知遠道而來的那空膺王子,竟然表示願意用大明寶鈔支付那些貴族子弟的學費時,朱棡和朱標兩兄弟不由得喜出望外。
朱棡在王府中來迴踱步,一臉興奮的對幕僚說道:“這無疑是一場及時雨,解了軍事學院的燃眉之急。
孤王推行的這項舉措或許能因此順利推進,在大哥麵前也能更顯功勞。
同時也有助於提升大明軍事力量,應對內憂外患,我離心中的宏偉目標又近了一步。”
朱標在東宮得知此事後,心中亦是大喜。
他對身邊的謀士說道:“這不僅能解決學院經費問題,提升明軍實力,而且為本宮將來登基後的政績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更能借此機會進一步推動軍事革新,穩固大明江山。
三弟在這件事上的努力,也讓本宮看到了其對太子一脈的堅定支持。”
此時朱標心中那如陰霾般的隱憂,也隨之減輕了幾分。
那名謀士見狀連忙提醒道:“太子殿下,火器製造和使用技術,如今在大明屬於軍事機密。
將這些技術集中在軍事學院進行教學,可能麵臨技術泄露的風險。
如果相關技術被敵對勢力獲取,必將會對我大明的軍事安全構成威脅。”
朱標聞言眉頭微皺,“關鍵在於素攀武裏乃是暹羅非常重要的割據勢力,如果大明拒絕對方的提議,很可能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誤會。
況且如果能在與海外藩屬國的貿易中推行寶鈔,對於大明錢莊的發展也是非常有益的。
至於你說的技術泄密問題,的確需要製定一個妥善的解決方案。
本宮明天就找三弟商議一下,總之要盡快給出迴複,絕不能寒了那空膺王子以及素攀武裏貴族子弟的心!”
此時朱棡正坐在書房裏翻閱醫學書籍,謝鈺兒和徐妙雲則站在旁邊,隨時準備幫忙做一些端茶送水的瑣事。
“鈺兒,現在時間也不早了,你還是抓緊迴去休息吧。
要不然等濟熺睡醒之後,發現你不在身邊,恐怕少不了要找人鬧騰。”
謝鈺兒搖頭說道:“濟熺這孩子馬上就滿四歲了,是時候要開始學習獨立生活了。
畢竟他將來還要繼承晉王這個位置,如果一味依賴父母的話,很容易養成怯懦的性格。”
徐妙雲點頭說道:“夫君,鈺兒姐姐的擔心並非全無道理。
身為夫君的嫡長子,做人、做事都要講究‘分寸’二字。
如今皇後娘娘病重,內廷風雲變幻莫測。
再加上雲南戰事勝負未明,咱們晉王府同樣麵臨著諸多考驗。
濟熺雖然現在比較年幼,但依然需要分擔一些責任,至少要表現出有擔當的一麵。”
朱棡心裏明白,徐妙雲始終在為自己一直沒有子嗣,從而耿耿於懷。
他也需要在這方麵給魏國公府一個交代,至少不能讓徐達誤會自己在有意冷落徐妙雲。
“兩位夫人言之有理,這件事情是我考慮不周。
從明天開始,我會安排廚房少做一些油炸食品和糖分高的食物,同時每天給妙雲的膳食裏麵增加一杯黑豆漿。
至於濟熺這個孩子那邊,我會幫他安排一個啟蒙老師,日常生活的照顧也會交給淑秀負責。
不知為夫這樣安排,妙雲是否滿意?”
聽到自己的心事被朱棡一語道破,徐妙雲不由得兩頰微紅。
實際上她之所以會產生這麽大的壓力,主要是因為母親謝氏最近幾年頻繁,詢問關於兩人子嗣方麵的事情。
父親徐達也時常在茶餘飯後,表現出想見外孫子的期盼。
徐妙雲之前在心裏說服自己,朱棡是擔心孩子年幼無法適應將來的海上生活,這才推遲了兩人生育子嗣的計劃。
可當她看到謝鈺兒的兒子朱濟熺逐漸長大,與自己一起嫁進王府的方淑秀也懷上了身孕,內心便不由自主地開始泛酸。
當然徐妙雲絕非是一個善妒的女人,否則也無法在曆史上成為朱棣的賢內助。
她隻是希望朱棡可以在子嗣方麵做到一碗水端平,至少讓自己對心中滿懷期盼的父母有個交代。
況且前往海外就蕃的事情始終都懸而未決,如果此事十年都沒有一個結果,兩人總不可能一直都不要子嗣吧?
其實朱棡之所以不想生第三個孩子,主要是因為曆史上的朱濟熿自幼狠毒暴戾,多次唆使人羅織其兄朱濟熺的罪名。
被立為晉王之後,朱濟熿更加殘暴。
他甚至毒殺了其嫡母謝鈺兒,還罔顧親情虐待朱濟熺父子。
後來朱濟熿更是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和漢王朱高煦結盟密謀反叛,最終落得個“被廢為庶人,囚於鳳陽”的悲慘結局。
隻是還沒有發生的事情,朱棡即便是說出來,也無法讓任何人相信自己。
當然如果想要避免朱濟熿誣陷朱濟熺的事情發生,保全大哥朱標這個太子,就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畢竟曆史上朱濟熺之所以被朱棣安排去守陵園,主要還是因為這位明成祖得位不正,才會利用朱濟熿的舉報打壓朱濟熺。
有助於提升軍隊實力、鞏固大明江山,自然能獲得朝廷在政策、資金等方麵的支持。
然而經費與管理方麵的難題,卻如兩座沉甸甸的大山,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開設軍事學院,需要巨額的經費支持。
建設宏偉的學院設施,從教學場地到學員宿舍,每一處都得精心規劃。
購置先進的火器設備,不僅要保證數量,而且更要注重質量。
支付教師豐厚的薪酬,以吸引那些優秀的人材投身教育。
每一項開支都如同一個巨大的無底洞。
如今大明財政在不同時期,均麵臨著各種壓力。
與北元殘餘勢力的邊疆戰事,耗費的錢糧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每次出兵,糧草輜重的籌備都讓戶部官員們愁眉苦臉。
災荒救濟所需的糧草,也如那填不滿的溝壑。
各地災情不斷,朝廷不得不拿出大量物資進行賑濟。
尤其是在應天府城牆和鐵甲艦隊兩項浩大工程相繼展開之後,國庫愈發空虛。
仿佛一個被掏空的皮囊,搖搖欲墜。
能否持續為洪武軍事學院提供充足的經費保障,始終是懸在眾人心中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因此當得知遠道而來的那空膺王子,竟然表示願意用大明寶鈔支付那些貴族子弟的學費時,朱棡和朱標兩兄弟不由得喜出望外。
朱棡在王府中來迴踱步,一臉興奮的對幕僚說道:“這無疑是一場及時雨,解了軍事學院的燃眉之急。
孤王推行的這項舉措或許能因此順利推進,在大哥麵前也能更顯功勞。
同時也有助於提升大明軍事力量,應對內憂外患,我離心中的宏偉目標又近了一步。”
朱標在東宮得知此事後,心中亦是大喜。
他對身邊的謀士說道:“這不僅能解決學院經費問題,提升明軍實力,而且為本宮將來登基後的政績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更能借此機會進一步推動軍事革新,穩固大明江山。
三弟在這件事上的努力,也讓本宮看到了其對太子一脈的堅定支持。”
此時朱標心中那如陰霾般的隱憂,也隨之減輕了幾分。
那名謀士見狀連忙提醒道:“太子殿下,火器製造和使用技術,如今在大明屬於軍事機密。
將這些技術集中在軍事學院進行教學,可能麵臨技術泄露的風險。
如果相關技術被敵對勢力獲取,必將會對我大明的軍事安全構成威脅。”
朱標聞言眉頭微皺,“關鍵在於素攀武裏乃是暹羅非常重要的割據勢力,如果大明拒絕對方的提議,很可能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誤會。
況且如果能在與海外藩屬國的貿易中推行寶鈔,對於大明錢莊的發展也是非常有益的。
至於你說的技術泄密問題,的確需要製定一個妥善的解決方案。
本宮明天就找三弟商議一下,總之要盡快給出迴複,絕不能寒了那空膺王子以及素攀武裏貴族子弟的心!”
此時朱棡正坐在書房裏翻閱醫學書籍,謝鈺兒和徐妙雲則站在旁邊,隨時準備幫忙做一些端茶送水的瑣事。
“鈺兒,現在時間也不早了,你還是抓緊迴去休息吧。
要不然等濟熺睡醒之後,發現你不在身邊,恐怕少不了要找人鬧騰。”
謝鈺兒搖頭說道:“濟熺這孩子馬上就滿四歲了,是時候要開始學習獨立生活了。
畢竟他將來還要繼承晉王這個位置,如果一味依賴父母的話,很容易養成怯懦的性格。”
徐妙雲點頭說道:“夫君,鈺兒姐姐的擔心並非全無道理。
身為夫君的嫡長子,做人、做事都要講究‘分寸’二字。
如今皇後娘娘病重,內廷風雲變幻莫測。
再加上雲南戰事勝負未明,咱們晉王府同樣麵臨著諸多考驗。
濟熺雖然現在比較年幼,但依然需要分擔一些責任,至少要表現出有擔當的一麵。”
朱棡心裏明白,徐妙雲始終在為自己一直沒有子嗣,從而耿耿於懷。
他也需要在這方麵給魏國公府一個交代,至少不能讓徐達誤會自己在有意冷落徐妙雲。
“兩位夫人言之有理,這件事情是我考慮不周。
從明天開始,我會安排廚房少做一些油炸食品和糖分高的食物,同時每天給妙雲的膳食裏麵增加一杯黑豆漿。
至於濟熺這個孩子那邊,我會幫他安排一個啟蒙老師,日常生活的照顧也會交給淑秀負責。
不知為夫這樣安排,妙雲是否滿意?”
聽到自己的心事被朱棡一語道破,徐妙雲不由得兩頰微紅。
實際上她之所以會產生這麽大的壓力,主要是因為母親謝氏最近幾年頻繁,詢問關於兩人子嗣方麵的事情。
父親徐達也時常在茶餘飯後,表現出想見外孫子的期盼。
徐妙雲之前在心裏說服自己,朱棡是擔心孩子年幼無法適應將來的海上生活,這才推遲了兩人生育子嗣的計劃。
可當她看到謝鈺兒的兒子朱濟熺逐漸長大,與自己一起嫁進王府的方淑秀也懷上了身孕,內心便不由自主地開始泛酸。
當然徐妙雲絕非是一個善妒的女人,否則也無法在曆史上成為朱棣的賢內助。
她隻是希望朱棡可以在子嗣方麵做到一碗水端平,至少讓自己對心中滿懷期盼的父母有個交代。
況且前往海外就蕃的事情始終都懸而未決,如果此事十年都沒有一個結果,兩人總不可能一直都不要子嗣吧?
其實朱棡之所以不想生第三個孩子,主要是因為曆史上的朱濟熿自幼狠毒暴戾,多次唆使人羅織其兄朱濟熺的罪名。
被立為晉王之後,朱濟熿更加殘暴。
他甚至毒殺了其嫡母謝鈺兒,還罔顧親情虐待朱濟熺父子。
後來朱濟熿更是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和漢王朱高煦結盟密謀反叛,最終落得個“被廢為庶人,囚於鳳陽”的悲慘結局。
隻是還沒有發生的事情,朱棡即便是說出來,也無法讓任何人相信自己。
當然如果想要避免朱濟熿誣陷朱濟熺的事情發生,保全大哥朱標這個太子,就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畢竟曆史上朱濟熺之所以被朱棣安排去守陵園,主要還是因為這位明成祖得位不正,才會利用朱濟熿的舉報打壓朱濟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