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國權不下縣,縣下惟?宗族?整頓宜興官場,就從縣吏開始
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 作者:縱橫小秦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陸風在領命之後,迅速開始行動。
他深知此次任務的重要性,每一刻都可能關乎生死,因此不敢有絲毫耽擱。
在常州府錦衣衛千戶的協助下,他們迅速展開了對宜興的全麵調查。
然而敵人的狡猾與謹慎,使得調查進展緩慢且困難重重。
幾天過去了,盡管他們已經盡力,但是仍然未能找到關於目標人物的確切線索。
陸風不禁感到焦慮不安,“時間緊迫,如果不能盡快完成任務,後果將不堪設想。”
就在陸風準備擴大搜索範圍、加大力度時,一個意外的發現讓他眼前一亮。
“你說杭府明天要發喪,將遺體送迴安吉縣下葬?”
聽到常州府錦衣衛千戶提供的這個情報,陸風頓時眼前一亮。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講究落葉歸根,無論你去到何方,最終都要迴到自己的家鄉。
隻是朱棡之前特地交代過,嫌疑人在安吉縣有黨羽為他做掩護。
如今杭思鼎家人落葉歸根的方向,恰好又是需要重點盤查的安吉縣,這不得不讓陸風心生懷疑。
“我馬上把這個情況匯報給晉王殿下,你們密切監視杭府的發喪隊伍。
如果他們啟程前往安吉縣,立刻飛鴿傳書向本官匯報。”
錦衣衛如今共有十四個千戶所的編製,大家平時都是各自管理一部分地區。
常州府的錦衣衛千戶若沒有聖旨,是不允許擅自進入湖州府辦案的,安吉縣恰好就歸湖州府管轄。
就在陸風風風火火的準備找晉王匯報工作時,朱棡本人已經帶著從囚車隊伍裏挑選的38名縣吏,來到縣衙準備走馬上任了。
“杭知縣,之前你和孤王說過,宜興不僅沒有縣丞和主簿,而且就連六房縣吏也是嚴重缺額。
這幾天孤王精挑細選出一些能臣幹吏,特地送過來為你分憂。”
看著站在朱棡身後那38名蓄勢待發的新任縣吏,杭思鼎連忙開口說道:“宜興沒有這麽多縣吏空缺,恐怕無法安排晉王殿下派來的這些人才。”
朱棡心裏非常清楚,在封建社會中皇權不下縣的現象,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
這一現象的根源,在於地方利益集團和地方自治的存在。
即使是在君主專製和中央集權空前加強的大明,縣級單位往往是所在地的一個“土皇帝”。
可作為大明最有實力的藩王,朱棡要做的就是給這些“土皇帝”換換腦子。
讓他們明白一下,這個天下到底誰說了算。
“孤王早就聽說,地方官場流傳這麽兩句話。
國權不下縣,縣下惟宗族。
宗族皆自治,自治靠倫理,倫理靠鄉紳。
以前一直以為隻是極個別現象,如今看來並非如此。
杭思鼎,胡惟庸就是結黨營私才死的,你不會是這麽快就忘了吧?”
“朋黨”一詞在傳統上屬於貶義詞,一方麵像韓非子所說容易堵塞言路,形成一言堂。
另一方麵則是在我們的印象中,結黨後麵總連著“營私”二字。
人們相信凡是朋黨內的人,就隻會為自己人謀私利,而不會為大眾謀幸福。
因此“朋黨”在曆史中,總是如過街老鼠一般,人們都避免被人稱為朋黨中人。
最為重要的是,對君王來說“朋黨”危害極大。
他們製造內耗、排除異己、擾亂秩序、敗壞作風、顛倒黑白,是治政的大敵。
自古以來的君王,都對“朋黨”保持著警惕。
一旦出現類似的苗頭,皇帝便會采取果斷措施給予堅決打擊。
況且胡惟庸如此位高權重之人,都被朱元璋滅了九族。
杭思鼎一個七品縣令,哪敢與“結黨營私”沾邊啊?
“晉王殿下明鑒,下官隻是就事論事。
宜興如今編戶不及二十裏,根據朝廷的規定,縣丞和主簿是不需要設置的。
況且現在供職的縣吏,並沒有犯下什麽錯誤,實在是沒有理由將他們辭退啊!”
朱棡若有所思的點頭說道:“如果孤王沒記錯的話,太湖西南岸的湖州府長興縣,與宜興恰好接壤。
如果把這兩個縣合並在一起,編戶便足以達到二十裏以上了。”
雖然杭思鼎非常希望自己管轄的區域可以擴大,但一想到手下馬上要多出縣丞和主簿這兩個官位,頓時比吃了蒼蠅還要難受。
畢竟縣丞和知縣盡管隻有一字之差,但兩者的職責卻大為不同。
作為一縣之長,知縣全麵主持全縣的政務工作,包括稅收、行政裁決、治安、教育等多個方麵。
他們不僅是地方行政的核心,負責執行上級政策,而且還管理著縣內的各種事務。
縣丞的職責範圍,則包括賦稅、河道管理、治安維護、戶籍管理等任務。
他們是知縣的副手,通常分管專項事務。
然而大明的縣丞是八品官職,他有一項特殊權限,就是在必要時可以彈劾知縣。
主簿則具有秘書和會計的雙重職責,在輔助知縣處理事務的同時,他還能統籌縣城裏的出納情況。
換句話說,如果宜興有了主簿,就相當於奪了杭思鼎的財權。
再加上在必要時可以彈劾知縣,杭思鼎瞬間感覺自己的好日子就要到頭了。
好在這時候他手下的一名刑房縣吏,及時站了出來。
“晉王殿下,宜興隸屬於常州府,長興縣則歸湖州府管轄。
如果沒有陛下頒發的聖旨,把這兩個縣合並在一起的事情,恐怕隻能從長計議了。”
朱棡並沒有立刻搭話,大約過了半炷香的時間,他忽然望向縣衙外麵。
“孤王好像聽到有人在喧嘩,鄭克元你出去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
站在不遠處的鄭克元躬身領命,隨即轉身離開了縣衙大堂。
隻是過了大約一盞茶的時間,他便帶進來幾名怒氣衝衝的百姓。
“這位就是晉王殿下,陛下已有旨意在各省布政使還沒有建立起來之前,晉王憑借禦賜金牌可以代行中書省職權。
你們如果有什麽冤屈想要申訴,直接和殿下說就可以。”
鄭克元話音剛落,為首的一名百姓,便從懷裏掏出了一本小冊子。
他隨即跪倒在地,朗聲說道:“草民陳壽六,狀告刑房縣吏顧明傑,為阻止草民的弟弟和外甥抓汙吏進京城,故意扣押他們的‘路引’。
這是陛下親自編寫的《大誥》,草民就想問一問,上麵所言到底是不是真的?”
他深知此次任務的重要性,每一刻都可能關乎生死,因此不敢有絲毫耽擱。
在常州府錦衣衛千戶的協助下,他們迅速展開了對宜興的全麵調查。
然而敵人的狡猾與謹慎,使得調查進展緩慢且困難重重。
幾天過去了,盡管他們已經盡力,但是仍然未能找到關於目標人物的確切線索。
陸風不禁感到焦慮不安,“時間緊迫,如果不能盡快完成任務,後果將不堪設想。”
就在陸風準備擴大搜索範圍、加大力度時,一個意外的發現讓他眼前一亮。
“你說杭府明天要發喪,將遺體送迴安吉縣下葬?”
聽到常州府錦衣衛千戶提供的這個情報,陸風頓時眼前一亮。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講究落葉歸根,無論你去到何方,最終都要迴到自己的家鄉。
隻是朱棡之前特地交代過,嫌疑人在安吉縣有黨羽為他做掩護。
如今杭思鼎家人落葉歸根的方向,恰好又是需要重點盤查的安吉縣,這不得不讓陸風心生懷疑。
“我馬上把這個情況匯報給晉王殿下,你們密切監視杭府的發喪隊伍。
如果他們啟程前往安吉縣,立刻飛鴿傳書向本官匯報。”
錦衣衛如今共有十四個千戶所的編製,大家平時都是各自管理一部分地區。
常州府的錦衣衛千戶若沒有聖旨,是不允許擅自進入湖州府辦案的,安吉縣恰好就歸湖州府管轄。
就在陸風風風火火的準備找晉王匯報工作時,朱棡本人已經帶著從囚車隊伍裏挑選的38名縣吏,來到縣衙準備走馬上任了。
“杭知縣,之前你和孤王說過,宜興不僅沒有縣丞和主簿,而且就連六房縣吏也是嚴重缺額。
這幾天孤王精挑細選出一些能臣幹吏,特地送過來為你分憂。”
看著站在朱棡身後那38名蓄勢待發的新任縣吏,杭思鼎連忙開口說道:“宜興沒有這麽多縣吏空缺,恐怕無法安排晉王殿下派來的這些人才。”
朱棡心裏非常清楚,在封建社會中皇權不下縣的現象,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
這一現象的根源,在於地方利益集團和地方自治的存在。
即使是在君主專製和中央集權空前加強的大明,縣級單位往往是所在地的一個“土皇帝”。
可作為大明最有實力的藩王,朱棡要做的就是給這些“土皇帝”換換腦子。
讓他們明白一下,這個天下到底誰說了算。
“孤王早就聽說,地方官場流傳這麽兩句話。
國權不下縣,縣下惟宗族。
宗族皆自治,自治靠倫理,倫理靠鄉紳。
以前一直以為隻是極個別現象,如今看來並非如此。
杭思鼎,胡惟庸就是結黨營私才死的,你不會是這麽快就忘了吧?”
“朋黨”一詞在傳統上屬於貶義詞,一方麵像韓非子所說容易堵塞言路,形成一言堂。
另一方麵則是在我們的印象中,結黨後麵總連著“營私”二字。
人們相信凡是朋黨內的人,就隻會為自己人謀私利,而不會為大眾謀幸福。
因此“朋黨”在曆史中,總是如過街老鼠一般,人們都避免被人稱為朋黨中人。
最為重要的是,對君王來說“朋黨”危害極大。
他們製造內耗、排除異己、擾亂秩序、敗壞作風、顛倒黑白,是治政的大敵。
自古以來的君王,都對“朋黨”保持著警惕。
一旦出現類似的苗頭,皇帝便會采取果斷措施給予堅決打擊。
況且胡惟庸如此位高權重之人,都被朱元璋滅了九族。
杭思鼎一個七品縣令,哪敢與“結黨營私”沾邊啊?
“晉王殿下明鑒,下官隻是就事論事。
宜興如今編戶不及二十裏,根據朝廷的規定,縣丞和主簿是不需要設置的。
況且現在供職的縣吏,並沒有犯下什麽錯誤,實在是沒有理由將他們辭退啊!”
朱棡若有所思的點頭說道:“如果孤王沒記錯的話,太湖西南岸的湖州府長興縣,與宜興恰好接壤。
如果把這兩個縣合並在一起,編戶便足以達到二十裏以上了。”
雖然杭思鼎非常希望自己管轄的區域可以擴大,但一想到手下馬上要多出縣丞和主簿這兩個官位,頓時比吃了蒼蠅還要難受。
畢竟縣丞和知縣盡管隻有一字之差,但兩者的職責卻大為不同。
作為一縣之長,知縣全麵主持全縣的政務工作,包括稅收、行政裁決、治安、教育等多個方麵。
他們不僅是地方行政的核心,負責執行上級政策,而且還管理著縣內的各種事務。
縣丞的職責範圍,則包括賦稅、河道管理、治安維護、戶籍管理等任務。
他們是知縣的副手,通常分管專項事務。
然而大明的縣丞是八品官職,他有一項特殊權限,就是在必要時可以彈劾知縣。
主簿則具有秘書和會計的雙重職責,在輔助知縣處理事務的同時,他還能統籌縣城裏的出納情況。
換句話說,如果宜興有了主簿,就相當於奪了杭思鼎的財權。
再加上在必要時可以彈劾知縣,杭思鼎瞬間感覺自己的好日子就要到頭了。
好在這時候他手下的一名刑房縣吏,及時站了出來。
“晉王殿下,宜興隸屬於常州府,長興縣則歸湖州府管轄。
如果沒有陛下頒發的聖旨,把這兩個縣合並在一起的事情,恐怕隻能從長計議了。”
朱棡並沒有立刻搭話,大約過了半炷香的時間,他忽然望向縣衙外麵。
“孤王好像聽到有人在喧嘩,鄭克元你出去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
站在不遠處的鄭克元躬身領命,隨即轉身離開了縣衙大堂。
隻是過了大約一盞茶的時間,他便帶進來幾名怒氣衝衝的百姓。
“這位就是晉王殿下,陛下已有旨意在各省布政使還沒有建立起來之前,晉王憑借禦賜金牌可以代行中書省職權。
你們如果有什麽冤屈想要申訴,直接和殿下說就可以。”
鄭克元話音剛落,為首的一名百姓,便從懷裏掏出了一本小冊子。
他隨即跪倒在地,朗聲說道:“草民陳壽六,狀告刑房縣吏顧明傑,為阻止草民的弟弟和外甥抓汙吏進京城,故意扣押他們的‘路引’。
這是陛下親自編寫的《大誥》,草民就想問一問,上麵所言到底是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