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長鈞點頭。
眾人聽著又是一陣心疼。
傅長鈞說:“你要去義父家中小住,還是同你父母告知一聲較好。這樣吧,我替你書信一封,將事情都講清楚,然後找人給你送過去……哦,宋將軍若是知道你快要成親,也該要準備趕迴來才是。送信過去或許會錯過。沒關係,一模一樣的信我寫兩封,一封寄過去。一封等他迴來,我轉交給他。這樣就當是寄到了吧。”
宋三老爺心說:竟有人能將“我一定要告狀”這句話說得如此清新脫俗。
“既然東西都搬好了,那就走吧。”
傅長鈞拍了拍衣服上不存在的灰塵,走到宋三老爺旁邊,重重捏了下他的肩膀。
他麵上在笑,眼裏卻沒什麽感情。湊在對方耳邊,陳述地說了句話:
“三姑娘雖然是宋家人,但也是半個賀家人。賀家有個祖傳的毛病,護短。今日他們不便來,所以我替他們來了。你該慶幸,畢竟義父當年可是個暴脾氣。”
他留下了個“好自為之”的眼神,錯身而過,騎上來時的高頭大馬。
宋三老爺滿背的冷汗,除卻羞恥,恐懼也密密麻麻地爬了上來。他明白那種跨階級權力傾軋的恐怖,絕對比傅長鈞說得要更嚴重。
宋三老爺看向跟在後麵的顧風簡,急著抓住了他的手,懇求著道:“三娘,到底都是一家人。今日這般,做絕了吧?你不給三叔麵子,也該給你父親一個麵子啊。”
顧風簡望著他,反問道:“麵子這種東西,我願意給,你就有。我不願意給,你能怎樣?”
宋三老爺:“話不是這樣說。血濃於水啊……”
“今日這些。”顧風簡指了指禮盒,又指了指那堆破舊的家具,問道,“是我逼你們的嗎?是我做得絕,還是你們宋府做得絕?我從未主動動手害過你們什麽,但是我也不畏事。你們如何待我,我便如何迴敬。”
宋三老爺鼻翼翕動,默然良久,終究是放開了自己的手。
顧風簡拂了把被他抓過的地方,冷漠道:“其實也不算什麽,不過是往後多些傳聞而已。三娘當初聽了受了。希望你們,也早些習慣。”
三老爺腦海中閃過“報應”兩個字。
等人群散去,街上重歸安寧,宋三老爺還陷在恍惚之中。他在宋府的門檻上坐了許久,混亂地思考著所有他能想到的事情。
他想到了自己的前程,想到人言可畏,想到自己的兒子,最後又定格在傅長鈞臨走時的警告上。
他唯一想不明白的就是,怎麽一朝之間,事情便到了這種地步。
宋三老爺扶著腰站起來,感覺渾身乏力,剛走到房間,宋三嬸立即驚慌地迎上來,問道:“這下怎麽辦?我在裏麵全聽見了!二娘在老夫人屋裏哭呢,東西砸了一地。會不會出事?”
宋三老爺捂住她的嘴,低聲說:“還能怎麽辦?若想要名聲,那就早點搬!宋二娘……我們管不了!”
與此同時,另外一麵。
剛剛下了朝的顧國公,隔了幾日,才從同僚的嘴裏,得知自己兒子與別人打架的事。
那官員走在他身邊,關心詢問道:“聽說五郎前段時間與範二公子打起來了,當真沒事吧?”
顧國公瞅他一眼:“你是說我家四郎吧?”
“不是,是你家五郎啊。”那官員說,“你家四郎我就不說了,他打架又不算稀奇。”
“我家五郎打架也不算稀奇。”顧國公不以為意,語氣堅定,“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你不知道啊?”官員詫異道,“那你曉得他今日去賀府了嗎?”
顧國公扭過頭:“他去賀府做什麽?他與宋三又未成親,以何名義?”
那官員大驚,退了一步,重新打量他:“顧國公,你怎麽什麽都不知道啊?”
“你怎麽什麽都知道?”顧國公停下腳步,“你從哪裏聽來的謠言?”
“什麽謠言?大家都知道啊。”官員攤手,“你家五公子與範二公子打架,被傅將軍給碰上了。今日要去賀府拜訪,是賀將軍與人炫耀時說的。證據確鑿,許多人都知道啊!”
顧國公眉毛擠成一塊:“什麽?!”
官員重重點頭:“嗯!”
作者有話要說:顧國公:失蹤人口,我終於出來了!
第20章 吃飯
顧國公坐在殿前長長的石階上,黯然眺望著遠方,悠悠歎了口氣。
同他搭話的那位官員跟著悲從中來,恨不得迴到剛才抽自己一巴掌,把話給咽迴去。
他弄碎了顧國公的心,現在留也不願,走又不是,內心滿是傷懷。
官員本著一點微薄的共事情誼,小心靠近,問道:“你家五郎,是還記得當年的事,對你有所介懷嗎?”
“哪能不記得?我都忘不了啊。”顧國公眼底閃過慟色,“夫人想到此事,夜裏都還不敢入睡。五郎就更不必說了。隻是他少年老成,心裏有什麽,從不叫我們知道。”
同僚大為同情,提著衣擺在他旁邊坐下,安慰道:“當初的事不能全然怪你,你也是身不由己。五郎如此懂事,該是會諒解你的。”
顧國公搖頭:“歸根究底,還是因為我沒做好父親。本是權力爭鬥裏的齷齪齟齬,卻叫他一孩子牽連其中。我也不知道他究竟是懂事,還是已經對我涼了心。”
“你不必如此自責,要怪,該怪那福東來太過無恥!”官員唾罵道,“他真的是萬死難贖其罪!”
福東來是一位術士。
先帝年輕時尚算英明,到了年老開始犯起糊塗。因為恐懼死別,執迷追求長生之道。大肆網羅天下術士,要他們去為自己尋找蓬萊仙境。其中最為受寵的便是福東來。
他給福東來封侯拜相,賞賜萬千金銀。甚至差點將他招為駙馬。
所以,再聰明的人也有不清醒的時候,而當他們不清醒起來,比尋常人還要可怕得多。縱是秦皇漢武那樣的英豪人物也不得免俗。
先帝踏上求仙老路,便跟瘋了一樣,叫福東來耍得團團轉。一會兒要南巡,一會兒要封禪。閑得沒事就去祭祭天,身體不好就急著磕丹藥。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他沒像上邊那兩位大人物一樣,搞一場“名留青史”的大屠殺。
當時國公與一幹臣子看不過眼,便聯名上奏,彈劾福東來揮霍無度、朋比為奸。不想叫福東來給記恨上了。
那人做事極其陰損,知道自己動不了根基深厚的顧家,便同陛下說,顧府的小公子很有仙緣,適合做他的仙童。帶著他,說不定能早日尋得蓬萊仙島。又說自己給顧五公子算了一卦,顧風簡的命格與國運衝煞,天生該成仙,不該入仕。武則竊弄威權,文則霍亂朝綱。氣得國公差點當場舉劍殺了他。
顧國公那時還不是國公,手上沒這般權力,也拗不過族中長輩。硬撐了幾天,還是隻能看著顧風簡哭得淒慘,被人強行帶走,在福東來身邊做個小道童。
他起先去看五郎時,五郎總是哭著喊著要跟他迴家,他心裏萬分難受。顧夫人又被氣病了,需要照顧,他幾邊脫不開身。加上福東來會刻意當著他的麵差使五郎做事,他去一次,五郎慘一次。若是不去,五郎還能吃飽穿暖,過得舒服。到後來他不敢再露麵。
好在先帝沒過幾年就死了……不是,可恨那福東來禍害得先帝英年早逝!顧風簡才被接迴家中。
隻是就在那幾年裏,顧風簡的記憶已經很清晰。他天生早慧,身體不好,對家人變得極為生疏冷淡。
同僚拍了拍顧國公的背。
他知道,顧國公是這事裏最難做的一個人。
陛下當時近乎瘋魔,誰的話也不聽。顧風簡要被送去做仙童,他若是不答應,會累及顧府其他人。可是他答應了,顧夫人又受不了。
他夾在中間,連個叫苦的機會都沒有。國與家,忠與情的重量,全壓在他一人身上。
而且顧風簡還算好的。他聰明,腦子清醒,福東來也沒敢對他做什麽過分的事。當時和他一起做道童的一位小公子,因為被騙得太深,現在已經出家了。
“我們五郎,哪裏能打得過範二啊?他又沒學過武。範尚書那兒子,虎得很,同我家四郎有一比。”顧國公憂愁道,“範二斷然不會賣他麵子,五郎不會被打傷了吧?”
同僚說:“你們五郎確實身體不大好。但是我聽別人說,範二公子傷了,你家五郎沒傷。”
顧國公搖頭不信:“不一定。他就算是傷了,也會悄悄藏起來傷。”
同僚心道,這還能悄悄藏起來嗎?
顧國公說:“我們五郎,很是忍辱負重的。又懂事,又好說話,所以我才總是擔心他。”
官員說:“你若真擔心他,就讓他跟著顧四郎學些拳腳。”
顧國公又是一聲長歎:“唉,他剛迴來時,也隨口提過想學武,四郎就自告奮勇要去教他,結果沒有輕重,讓人在風口練習紮馬步。五郎剛學了一天,連燒了三天,差點就那樣去了。氣得我打了他一頓,不準他再胡鬧。”
官員驚道:“你打五郎了?”
顧國公瞪眼:“怎麽可能!自然是打的四郎啊!”
同僚:“……”怎麽聽著覺得顧四郎更可憐一些?
同僚琢磨片刻,還是說:“你不該罰四郎。”
“如今想想,我確實不該重罰四郎。”顧國公握著自己的手,悔道,“自那以後,五郎連四郎也不大親近了。”
對待五郎,他們太過小心翼翼,反倒不像是尋常父母。
那次是五郎自己說要學武,最後卻是四郎挨了頓打。加上之前顧國公將他送去當道童,再搭配福東來給他批的那亂七八糟的命格,顧風簡難免會多想。
他心思敏感,便自覺與眾人疏遠。
官員問:“那後來呢?怎麽又不學了?你可以給他請個好一點的先生啊。”
顧國公也很苦惱:“我去問了他一次,他那時不大想和我說話了,隻說不用。”
官員隱隱有種不好的預感:“你怎麽問的?”
“還應該怎麽問?”顧國公說,“我就直白問,他也直白地說不要。”
官員仔細想象了那個畫麵。
顧四郎被痛揍一頓臥床修養,顧風簡重病初愈,還隻能被關在屋裏,顧國公冷著一張臉站在他麵前,生硬問道:“還要學武嗎?”
顧五郎順從地說:“不學了。”
顧國公於是“哼”了一聲,拂袖離去。
這是什麽慘無人道的恐嚇現場?!
官員渾身打了個哆嗦。覺得多半就是如此。
顧國公還在深刻懺悔:“是我對他過於疏忽。”
先帝駕崩之後,朝政還在混亂之中,百廢待興。今上當時年紀尚小,全靠一幫老臣扶持。顧國公被委以重任,奉命前往各處監察巡視、主持大局,連個著家的機會都沒有。等他意識到問題嚴重,想與人拉近關係,顧風簡已是個大人了。
國事,他不能不管。家事,他一管就糟。
顧國公再次長長一歎。他好煩啊。
他的同僚叫他歎得渾身不適。
“我覺得你該與你家五郎好好談一談。縱然他不想和你多說,你也先把自己的話說完。”官員說,“你不要總板著個臉。”
顧國公說:“我哪有板著臉?”
官員:“你現在就板著臉。”
顧國公指責:“你胡說!”
“迴去照照鏡子,真的。”官員站起來,邊跑邊提醒他,“迴去照照鏡頭!”
顧國公不由摸了摸自己的眉毛。劍眉英挺,天生便透著冷厲。不少人說過他發怒時十分可怖,但顧國公不以為意。
眾人聽著又是一陣心疼。
傅長鈞說:“你要去義父家中小住,還是同你父母告知一聲較好。這樣吧,我替你書信一封,將事情都講清楚,然後找人給你送過去……哦,宋將軍若是知道你快要成親,也該要準備趕迴來才是。送信過去或許會錯過。沒關係,一模一樣的信我寫兩封,一封寄過去。一封等他迴來,我轉交給他。這樣就當是寄到了吧。”
宋三老爺心說:竟有人能將“我一定要告狀”這句話說得如此清新脫俗。
“既然東西都搬好了,那就走吧。”
傅長鈞拍了拍衣服上不存在的灰塵,走到宋三老爺旁邊,重重捏了下他的肩膀。
他麵上在笑,眼裏卻沒什麽感情。湊在對方耳邊,陳述地說了句話:
“三姑娘雖然是宋家人,但也是半個賀家人。賀家有個祖傳的毛病,護短。今日他們不便來,所以我替他們來了。你該慶幸,畢竟義父當年可是個暴脾氣。”
他留下了個“好自為之”的眼神,錯身而過,騎上來時的高頭大馬。
宋三老爺滿背的冷汗,除卻羞恥,恐懼也密密麻麻地爬了上來。他明白那種跨階級權力傾軋的恐怖,絕對比傅長鈞說得要更嚴重。
宋三老爺看向跟在後麵的顧風簡,急著抓住了他的手,懇求著道:“三娘,到底都是一家人。今日這般,做絕了吧?你不給三叔麵子,也該給你父親一個麵子啊。”
顧風簡望著他,反問道:“麵子這種東西,我願意給,你就有。我不願意給,你能怎樣?”
宋三老爺:“話不是這樣說。血濃於水啊……”
“今日這些。”顧風簡指了指禮盒,又指了指那堆破舊的家具,問道,“是我逼你們的嗎?是我做得絕,還是你們宋府做得絕?我從未主動動手害過你們什麽,但是我也不畏事。你們如何待我,我便如何迴敬。”
宋三老爺鼻翼翕動,默然良久,終究是放開了自己的手。
顧風簡拂了把被他抓過的地方,冷漠道:“其實也不算什麽,不過是往後多些傳聞而已。三娘當初聽了受了。希望你們,也早些習慣。”
三老爺腦海中閃過“報應”兩個字。
等人群散去,街上重歸安寧,宋三老爺還陷在恍惚之中。他在宋府的門檻上坐了許久,混亂地思考著所有他能想到的事情。
他想到了自己的前程,想到人言可畏,想到自己的兒子,最後又定格在傅長鈞臨走時的警告上。
他唯一想不明白的就是,怎麽一朝之間,事情便到了這種地步。
宋三老爺扶著腰站起來,感覺渾身乏力,剛走到房間,宋三嬸立即驚慌地迎上來,問道:“這下怎麽辦?我在裏麵全聽見了!二娘在老夫人屋裏哭呢,東西砸了一地。會不會出事?”
宋三老爺捂住她的嘴,低聲說:“還能怎麽辦?若想要名聲,那就早點搬!宋二娘……我們管不了!”
與此同時,另外一麵。
剛剛下了朝的顧國公,隔了幾日,才從同僚的嘴裏,得知自己兒子與別人打架的事。
那官員走在他身邊,關心詢問道:“聽說五郎前段時間與範二公子打起來了,當真沒事吧?”
顧國公瞅他一眼:“你是說我家四郎吧?”
“不是,是你家五郎啊。”那官員說,“你家四郎我就不說了,他打架又不算稀奇。”
“我家五郎打架也不算稀奇。”顧國公不以為意,語氣堅定,“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你不知道啊?”官員詫異道,“那你曉得他今日去賀府了嗎?”
顧國公扭過頭:“他去賀府做什麽?他與宋三又未成親,以何名義?”
那官員大驚,退了一步,重新打量他:“顧國公,你怎麽什麽都不知道啊?”
“你怎麽什麽都知道?”顧國公停下腳步,“你從哪裏聽來的謠言?”
“什麽謠言?大家都知道啊。”官員攤手,“你家五公子與範二公子打架,被傅將軍給碰上了。今日要去賀府拜訪,是賀將軍與人炫耀時說的。證據確鑿,許多人都知道啊!”
顧國公眉毛擠成一塊:“什麽?!”
官員重重點頭:“嗯!”
作者有話要說:顧國公:失蹤人口,我終於出來了!
第20章 吃飯
顧國公坐在殿前長長的石階上,黯然眺望著遠方,悠悠歎了口氣。
同他搭話的那位官員跟著悲從中來,恨不得迴到剛才抽自己一巴掌,把話給咽迴去。
他弄碎了顧國公的心,現在留也不願,走又不是,內心滿是傷懷。
官員本著一點微薄的共事情誼,小心靠近,問道:“你家五郎,是還記得當年的事,對你有所介懷嗎?”
“哪能不記得?我都忘不了啊。”顧國公眼底閃過慟色,“夫人想到此事,夜裏都還不敢入睡。五郎就更不必說了。隻是他少年老成,心裏有什麽,從不叫我們知道。”
同僚大為同情,提著衣擺在他旁邊坐下,安慰道:“當初的事不能全然怪你,你也是身不由己。五郎如此懂事,該是會諒解你的。”
顧國公搖頭:“歸根究底,還是因為我沒做好父親。本是權力爭鬥裏的齷齪齟齬,卻叫他一孩子牽連其中。我也不知道他究竟是懂事,還是已經對我涼了心。”
“你不必如此自責,要怪,該怪那福東來太過無恥!”官員唾罵道,“他真的是萬死難贖其罪!”
福東來是一位術士。
先帝年輕時尚算英明,到了年老開始犯起糊塗。因為恐懼死別,執迷追求長生之道。大肆網羅天下術士,要他們去為自己尋找蓬萊仙境。其中最為受寵的便是福東來。
他給福東來封侯拜相,賞賜萬千金銀。甚至差點將他招為駙馬。
所以,再聰明的人也有不清醒的時候,而當他們不清醒起來,比尋常人還要可怕得多。縱是秦皇漢武那樣的英豪人物也不得免俗。
先帝踏上求仙老路,便跟瘋了一樣,叫福東來耍得團團轉。一會兒要南巡,一會兒要封禪。閑得沒事就去祭祭天,身體不好就急著磕丹藥。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他沒像上邊那兩位大人物一樣,搞一場“名留青史”的大屠殺。
當時國公與一幹臣子看不過眼,便聯名上奏,彈劾福東來揮霍無度、朋比為奸。不想叫福東來給記恨上了。
那人做事極其陰損,知道自己動不了根基深厚的顧家,便同陛下說,顧府的小公子很有仙緣,適合做他的仙童。帶著他,說不定能早日尋得蓬萊仙島。又說自己給顧五公子算了一卦,顧風簡的命格與國運衝煞,天生該成仙,不該入仕。武則竊弄威權,文則霍亂朝綱。氣得國公差點當場舉劍殺了他。
顧國公那時還不是國公,手上沒這般權力,也拗不過族中長輩。硬撐了幾天,還是隻能看著顧風簡哭得淒慘,被人強行帶走,在福東來身邊做個小道童。
他起先去看五郎時,五郎總是哭著喊著要跟他迴家,他心裏萬分難受。顧夫人又被氣病了,需要照顧,他幾邊脫不開身。加上福東來會刻意當著他的麵差使五郎做事,他去一次,五郎慘一次。若是不去,五郎還能吃飽穿暖,過得舒服。到後來他不敢再露麵。
好在先帝沒過幾年就死了……不是,可恨那福東來禍害得先帝英年早逝!顧風簡才被接迴家中。
隻是就在那幾年裏,顧風簡的記憶已經很清晰。他天生早慧,身體不好,對家人變得極為生疏冷淡。
同僚拍了拍顧國公的背。
他知道,顧國公是這事裏最難做的一個人。
陛下當時近乎瘋魔,誰的話也不聽。顧風簡要被送去做仙童,他若是不答應,會累及顧府其他人。可是他答應了,顧夫人又受不了。
他夾在中間,連個叫苦的機會都沒有。國與家,忠與情的重量,全壓在他一人身上。
而且顧風簡還算好的。他聰明,腦子清醒,福東來也沒敢對他做什麽過分的事。當時和他一起做道童的一位小公子,因為被騙得太深,現在已經出家了。
“我們五郎,哪裏能打得過範二啊?他又沒學過武。範尚書那兒子,虎得很,同我家四郎有一比。”顧國公憂愁道,“範二斷然不會賣他麵子,五郎不會被打傷了吧?”
同僚說:“你們五郎確實身體不大好。但是我聽別人說,範二公子傷了,你家五郎沒傷。”
顧國公搖頭不信:“不一定。他就算是傷了,也會悄悄藏起來傷。”
同僚心道,這還能悄悄藏起來嗎?
顧國公說:“我們五郎,很是忍辱負重的。又懂事,又好說話,所以我才總是擔心他。”
官員說:“你若真擔心他,就讓他跟著顧四郎學些拳腳。”
顧國公又是一聲長歎:“唉,他剛迴來時,也隨口提過想學武,四郎就自告奮勇要去教他,結果沒有輕重,讓人在風口練習紮馬步。五郎剛學了一天,連燒了三天,差點就那樣去了。氣得我打了他一頓,不準他再胡鬧。”
官員驚道:“你打五郎了?”
顧國公瞪眼:“怎麽可能!自然是打的四郎啊!”
同僚:“……”怎麽聽著覺得顧四郎更可憐一些?
同僚琢磨片刻,還是說:“你不該罰四郎。”
“如今想想,我確實不該重罰四郎。”顧國公握著自己的手,悔道,“自那以後,五郎連四郎也不大親近了。”
對待五郎,他們太過小心翼翼,反倒不像是尋常父母。
那次是五郎自己說要學武,最後卻是四郎挨了頓打。加上之前顧國公將他送去當道童,再搭配福東來給他批的那亂七八糟的命格,顧風簡難免會多想。
他心思敏感,便自覺與眾人疏遠。
官員問:“那後來呢?怎麽又不學了?你可以給他請個好一點的先生啊。”
顧國公也很苦惱:“我去問了他一次,他那時不大想和我說話了,隻說不用。”
官員隱隱有種不好的預感:“你怎麽問的?”
“還應該怎麽問?”顧國公說,“我就直白問,他也直白地說不要。”
官員仔細想象了那個畫麵。
顧四郎被痛揍一頓臥床修養,顧風簡重病初愈,還隻能被關在屋裏,顧國公冷著一張臉站在他麵前,生硬問道:“還要學武嗎?”
顧五郎順從地說:“不學了。”
顧國公於是“哼”了一聲,拂袖離去。
這是什麽慘無人道的恐嚇現場?!
官員渾身打了個哆嗦。覺得多半就是如此。
顧國公還在深刻懺悔:“是我對他過於疏忽。”
先帝駕崩之後,朝政還在混亂之中,百廢待興。今上當時年紀尚小,全靠一幫老臣扶持。顧國公被委以重任,奉命前往各處監察巡視、主持大局,連個著家的機會都沒有。等他意識到問題嚴重,想與人拉近關係,顧風簡已是個大人了。
國事,他不能不管。家事,他一管就糟。
顧國公再次長長一歎。他好煩啊。
他的同僚叫他歎得渾身不適。
“我覺得你該與你家五郎好好談一談。縱然他不想和你多說,你也先把自己的話說完。”官員說,“你不要總板著個臉。”
顧國公說:“我哪有板著臉?”
官員:“你現在就板著臉。”
顧國公指責:“你胡說!”
“迴去照照鏡子,真的。”官員站起來,邊跑邊提醒他,“迴去照照鏡頭!”
顧國公不由摸了摸自己的眉毛。劍眉英挺,天生便透著冷厲。不少人說過他發怒時十分可怖,但顧國公不以為意。